【生活法律小常識】
打民事官司(起訴)是否一定要繳裁判費?過程中雙方和解或撤回,裁判費可以聲請退回嗎?
我國民事訴訟程序,關於法院之裁判,係採裁判有償主義,故原告起訴,應向法院預先繳納裁判費。
有關裁判費之計算及徵收,係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至77條之27的規定,而此項費用之預納則屬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所定原告起訴必須具備之程式,如果原告於起訴時未繳裁判費,審判長會定期間通知原告補繳,若原告未於所定的期間內補繳時,法院就會以原告起訴為不合法,而以裁定駁回。
不過原告所繳納之裁判費,性質上係屬預納,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原則上是由敗訴之當事人負擔。
訴訟中如果雙方已有和解的共識,可由法官當庭製作和解筆錄,和解不但具有與確定判決相同的效果(被告不依和解內容履行原告可逕行聲請強制執行),依據民事訴訟法第84條第1項規定,當事人為和解者,可以聲請退還已繳納裁判費的三分之二。
如果訴訟過程中,被告自知理虧,自動履行債務了,那麼原告應該趕快就本件訴訟向法院遞出撤回起訴狀,撤回起訴也是可以聲請退還已繳納裁判費的三分之二的。
在法庭上開庭和解或撤回時,可直接在法官面前請求退回裁判費三分之二,書記官記明於筆錄,並請您簽名,就不必再以書狀聲請退費,事後會接到領回裁判費之通知函;具狀撤回時,請記得要在撤回狀上註明請求退回裁判費三分之二,這樣才會很快能領回裁判費喔!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12月23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vtlobriBNM4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
撤回起訴退裁判費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12月23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vtlobriBNM4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香港昨天本地確診病例有所下降,即使來自病毒變種的英國的外來感染病例也只有兩宗,一天或者短期的數據,未必足以說明這就是第四波走向消退的趨勢,衛生署表示「審慎樂觀」,在採取足夠和周密的應對措施後抱樂觀態度未嘗不可,但見諸英國出現病毒變種而倒瀉籮蟹,特區政府也應該未雨綢繆,必須及早準備並公布應急方案,既要有備無患,同時也可以令市民對醫療系統爆煲的擔心釋懷。特區政府過去幾個月的控疫手段時鬆時緊,政策執行不徹底,導致第四波疫情爆發,而今已經出現在社區多頭爆發,各種感染群組蔓延,更令人擔憂的是環境傳播的途徑防不勝防,而政府在執行防疫抗疫的手段多有「甩漏」,例如密切接觸者死後確診還等不到移送檢疫中心的安排、唾液送檢後收不到報告等等漏洞。
蘋果頭條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指違反工業邨用地租賃條款,本月3日被控欺詐,還柙候訊,黎智英當時申請保釋被拒。黎原本已排期向高等法院申請保釋,惟國安處於保釋聆訊4天前,再起訴黎另一條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的罪名,被解往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再遭下令要還柙至明年4月16日再訊,至上周五(18日)更將黎轉到高度設防的赤柱監獄繼續還柙。黎今(23日)向高等法院申請保釋候審。原定上周二(15日)向高等法院申請保釋的黎智英,於本月11日突被警方加控「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增加其保釋的難度。今日黎智英將就欺詐案向高等法院申請保釋外出候審,相信屆時將合併處理欺詐及《國安法》兩案的保釋。
東方正論
司法制度,千瘡百孔。沒有鬼死不得人,沒有漏洞就不會有漏網之魚。繼反對派前立法會議員許智峯流亡外國,昨日又有一名年輕黑暴分子棄保潛逃,警察拉人,司法放人,浪費執法者的努力,亦變相鼓勵犯法分子逃避法律制裁,一而再,再而三發生,是巧合還是制度上出現問題?昨日被揭潛逃的中五學生曾志健,去年10月1日在荃灣街頭示威遭警員開槍射傷左胸,曾經危殆但保住性命,始終被追究法律責任,他與一名理工大學博士生同被控暴動罪,曾又涉嫌襲擊對他開槍的警員,被控兩項襲警罪。
星島社論
去年十月一日國慶中五男生「健仔」曾志健在荃灣參與示威活動期間左胸中槍受傷,他事後和廿六歲理大博士生邱宏達分別被控暴動及襲警等罪,曾志健於今年十月在區域法院提訊時表明「應該會認罪」,惟案件昨再度提訊時,「健仔」卻沒有現身法庭,法官高勁修即時頒布拘捕令,通緝他歸案。案件由去年在裁判法院首次提堂至昨聆訊,裁判官李志豪、法官郭偉健和高勁修均允許曾志健保釋期間毋須交出旅遊證件。據悉,曾志健的地址已換了新住客,而當局至今未有他的出境記錄。
經濟社評
本港全面封關?食肆全禁堂食?正當英國出現變種病毒,人心惶惶之際,本港有立心不良網民卻趁機散播惡毒謠言,指政府會實施更嚴厲防疫措施,試圖製造恐慌。疫下市民信心不穩,港府控疫措施不但要到位,更要時刻監察網上言論,當發現不實資訊,須馬上「打假」澄清,以免拖控疫後腿,更要嚴肅追究造謠擾亂社會的壞人。昨晨網上瘋傳政府下午舉行記者會,推更嚴厲防疫措施,包括午夜起全面封關,所有食肆禁堂食等,並呼籲市民在公布前盡快購買食物和日用品。
撤回起訴退裁判費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10月31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XCRfQL4M_a4
明報社評
疫情冰封旅遊業,繼國泰大裁員後,又有大型旅行社要求全體員工停薪留職,不排除稍後還有更多同業仿效,數以千計打工仔處境徬徨,無論是停薪留職、為保飯碗大幅減薪、還是接受裁員靠領取對冲強積金的遣散費過冬,全屬艱難選擇,叫人情何以堪。疫情曠日持久,旅遊業陷入生存危機,期盼明年暑假可以復蘇,乃是相當樂觀的想法,放寬本地團、組織旅遊氣泡等措施,猶如杯水車薪,觀乎環球疫情走勢,唯有盡快實現本地感染「清零」,與內地恢復正常通關,香港旅遊業始有活路。旅遊業困境不知延續至何時,政府銀彈有限,長貧難顧可以理解,然而打工仔生計無着,當局也得設法施援,阻止失業情况急劇惡化。
蘋果頭條
壹傳媒主席黎智英的私人助理Mark Simon委託一名學者對亨特拜登(Hunter Biden)及其中國聯繫進行調查,並在黎不知情的情況下,由其私人公司中提取1萬美元支付調查開支;有美國傳媒報道時,更引述該學者稱調查是由《蘋果》委託。《蘋果》及黎智英先後澄清後,Mark Simon在晚上向壹傳媒發信致歉,並表示將向黎智英請辭。Mark Simon在信中起首就稱黎智英「說得對」,指公開透明永遠是最好的做法,並稱「今晚自己最好遞上辭呈」(香港時間周五),稱「這不是要扛下罪名,而是要承擔責任」。他在信中指,他在問題中的焦點一直在台灣,對他而言,最重要的是台灣《蘋果》一直有獨立核實該調查報告的內容,而且報告只是報道中部份的消息來源。不過他承認自己未有意識到及管理發佈該份報告的風險,形容自己未有履行行政人員的基本責任,最終令黎智英及《蘋果》為其失誤付上代價。
東方正論
不近情者多藏奸。反修例黑暴爆發至今,警方拘捕逾萬人,但只有約兩成人被起訴,更遑論「警察拉人,律政司放人」不絕上演。昨日又有一宗相關案件開審,裁判官駭然發現控罪書有誤,而且已經不是第一次出錯。低級錯誤一犯再犯,控罪書錯漏百出,隨時起着放生效果,如果說這僅是律政司一時手民之誤,會不會太頻密太巧合了?一名社工涉嫌於去年11月阻礙食環署職員清理粉嶺站外連儂牆,被票控一項阻礙公職人員執行公務罪,案件昨日在粉嶺法院開審。惟裁判官發現控罪書有誤,感嘆先後處理4宗與公眾活動有關案件,律政司或警方都有出錯,出錯率達100%,直言情況已達警戒線,要求主控官在案件審結後向律政司反映。
星島社論
「世紀新股」螞蟻科技集團(6688)不負眾望,奪得港股IPO「雙冠王」。螞蟻昨日截止招股,據消息人士指,螞蟻集團公開發售合共有約一百五十五萬人認購,凍結資金超過一萬三千億元,平均每份認購申請涉及認購金額接近八十五萬元,打破港股多項認購紀錄,勢成港股史上「凍資王」以及「認購王」。約兩個月前,有「水中茅台」之稱的農夫山泉(9633)打破十二年的凍資紀錄,以六千七百七十七億元登頂港股新股凍資冠軍。惟事隔近兩個月,螞蟻招股凍結資金超過一萬三千億港元,超越市場預期的八千至一萬億元,同時亦大幅超越早前的凍資紀錄,是農夫山泉凍資金額的兩倍。
經濟社評
歐美新冠肺炎確診數字急升,法國、德國等地被迫再度封城,經濟援助卻不復從前,各地示威四起,短暫的經濟復甦恐已失速,隨時掉進雙底衰退,困苦隆冬在即。受西方疫情陰霾拖累,已大致復常的中國亦難以完全獨善其身,必須加緊推動內循環,撑起經濟。金融市場曾憧憬環球經濟會反彈,惟主要股市本周大幅走弱,反映投資者憂慮歐美復甦暗湧乍現。歐洲央行坦承,歐元區有二次衰退之虞,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亦不諱言,全區深陷第二波疫情,今個聖誕恐難如昔。從10月起,歐洲多國確診數字再度飈升,繼法德決定再全面封城1個月,西班牙亦剛通過大幅延長全國緊急狀態至明年5月。
撤回起訴退裁判費 在 二、三審撤回起訴時,得否聲請該審級訴訟費用之退還?】 一 的推薦與評價
由於96年修正後之民事訴訟法第83條第1項規定,原告得於撤回後三個月內聲請退還「該審級」所繳裁判費三分之二。意即上訴人為一審原告,於第二審言詞辯論終結前撤回起訴時,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