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環島、極光、冰川】
千里迢迢來到北歐,怎可獨漏冰島?出發前查了挪威來回冰島的機票只要五千多台幣,心想:「怎麼這麼便宜?怎麼能不去!?」對,一般大眾會覺得台灣飛冰島的機票貴到不得了,然而透過一些廉價航空,或是熱門轉機點,仍可以找到平實價格的航班。
冰島位在北極圈66度周圍,整座島嶼幾乎都被火山覆蓋,又以「極圈火島」著稱。如今還有40-50座活火山,地熱資源豐富,即使冬季全島上冰天雪地,地底下的炙熱熔岩產生了無數個溫泉,讓這座舉世無雙小島有了外冷內熱的心臟。
前幾年冰島旅遊對台灣人趨之若鶩,幾乎成為觀光客旅遊清單上夢幻聖地,我問了朋友說:「你歐洲最想去哪?」十個裡有八個對我說:「冰島!」在2018年,前往冰島的遊客已經突破230萬,但冰島總人口數也才33萬人。
冰島旅遊到底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呢?主要來自他的自然風光驚人並「獨特」,島上有三個國家公園,分別是辛格維利爾、斯奈菲爾冰川、瓦特納冰川國家公園。夏天是露營探險健行的好時機、秋春之際則有滿天漫舞的極光美景,冬天冰雪覆蓋大地,在冰川下孕育的藍色冰洞。您可以體驗冰川健行、藍冰洞探索、黑沙灘、冰河湖、金圈瀑布、板塊間潛水、騎馬、雪上摩托車等各種行程。
這幾年冰島積極開發旅遊,誕生不少以亞洲客人為主的華語旅行團型態,只需要購買機票到當地,便有當地旅行社通包5天、7天、10天的行程,同時也提供各種一日行程,以首都雷克雅維克的巴士站為集合點,提供各種特殊行程服務,即使只有一個人,也是可以參加湊團。
#交通
不過論省錢自助遊冰島,交通以租車為上選,但請務必要做全額保險!在冰島馬路只有一大條,但出事率可不是開玩笑。開車偶爾會被前方濺起的小石頭砸到擋風玻璃,或著也可能破胎在一個人煙罕至的郊區,更可能輪胎就卡在馬路跟雪地間看不到的邊線,而且雪地開車超容易飄,很容易就打滑或失去重心。
#飲食
三餐還是盡量以自己煮食為王道,畢竟冰島上餐廳飯館少就算了,打開菜單看到價格會有種荷包貧血感,而每間旅館幾乎都會附共用廚房,自己煮才是省錢王道。聽說還有人自己帶米、一箱泡麵到冰島!就怕被餓到。
#住宿
冰島上的住宿並不便宜,淡旺季的價格差更是驚人,甚至有人因為冰島住宿太貴,決定帶帳篷去露營。而且冰島全境也沒有很多青年旅館可以撿便宜,集中在首都雷克雅維克,更沒有太多五星級飯店的選項,大半都是三四星樸實的民宿,建議要事先預訂,你也可以透過AIRBNB預定。
#行程規劃
冰島的行程規劃並不難,畢竟國土小外,島上只有一號公路,而且還是雙向馬路,每一個方向單只有一個車道,一號公路全程1332公里,夏日自駕可以欣賞沿途美麗自然風光,彷彿開車在如畫如電影的場景中,對應遠方的冰山與壯闊的大地。冬日因氣候不穩定,有人建議盡量不要開北方路程,而且常常會因為偶發的暴風雪而封路,整個行程都必須延宕或取消。所以夏季環島建議是一週,冬季則需要八天或十天以上。
真心建議在機場就租車,冰島上公車以及機場接駁巴士超級貴!而且班次少的非常可憐,許多景點大概開車40-50分鐘就可以到,倘若你選擇巴士來回可能從等帶到抵達到回來,就需要一天。當然也有人嘗試在冰島徒步、騎腳踏車環島,不在這次討論的範圍。
從首都出發,可以先抵達 A黃金圈瀑布,宿選擇維克,這裡有著名的 #黑沙灘 以及 #雷尼斯德蘭格,隔天就前往瓦特納冰川國家公園,欣賞傑古沙龍冰河湖,建議之前可以預訂藍冰洞或冰川行程,選當地集合,中間會經過 #鑽石沙灘。住宿可以選在 #赫本,若對白日夢冒險王這部電影有興趣,可以選住在 #塞濟斯菲厄澤,沿途會經過主角溜滑板的公路。
往北走會抵達 #米湖,體驗樸實的冰島溫泉並住宿一晚,畢竟機場附近的藍湖溫泉真的太貴了!附近還有一個眾神瀑布,隔日經過大城阿克雷里,到著名的極光小木屋區 #華姆斯唐吉 等待夜晚綠色女神降臨。可以多待首都一兩天參加冰島特殊團,例如冰河健行、攀岩、潛水、雪地摩托車、騎馬各種行程。
整趟冰島旅行不含機票,一個人花費約2萬多!最貴的是藍冰洞半天行程,一個人要6000多台幣,其餘住宿每人每晚平均1000,最貴的交通是是從雷克亞維克到維克三小時的公車,要1500台幣一人,冰川健行則是由 Travelairy 愛樂遊 贊助。
今晚9/4 9PM 線上直播聊 北歐自助旅行 9萬玩5國
--
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 https://reurl.cc/4yEqzV
撿漏黃金屋 在 財經狙擊手 - 股市阿水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阿水不太懶人的懶人包 - 全世界經濟正在怎麼變化?)
一直有朋友希望阿水我對疫情之後的全球經濟變化說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關於這件事,其實我並不是不能說,而是我怕說了,大家會誤以為
"知道了些變化,就可能知道更多賺錢的方法"
我必須要說的是,這兩者並沒有直接的關係,而且變化很快,可能我這篇文章一出
一週後全球又有變化,
但是,依靠半導體業而身為亞太經濟蛋黃區的我們,
對於某些基本的財金常識,還是要多了解一些,
以下,都僅是我自己的看法
而且,我個人認為要在台股獲利,最好的辦法還是"技術分析+籌碼分析+大盤資金流判斷"
並不是你了解這些東西,就能賺錢,
會買菜跟能煮出好菜是一個相疊加的關係,但卻不是一個絕對關係。
疫情走到現在,美國已經有"官方機構"起訴中國大陸
而前天的石油期貨負價格,不只帶走一批想抄底的人,讓他們賠的傾家蕩產
我目前看到對岸賠最多的實體對帳單大概是900多萬人民幣
一個晚上賠4500萬台幣
預計有更大損失的人可能已經無心貼出對帳單了
石油問題,就我所知,是中東產油國與俄羅斯,還有美國的三方角力
當中牽涉到的陰謀論太多,有一說是中東產油國家的王族內鬨造成的順水推舟
也有一說是中東國家與俄羅斯產生糾紛,中東國家在"懲罰"同為"類"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
的俄羅斯,更有一說是俄羅斯打出四兩撥千金,想順勢弄倒美國的頁岩油工業
不論是哪一種,誰也說不定,但有一個無庸置疑的結論:
這些都是屬於神仙打架,一招毀天滅地的招式打出
沒打死同為神仙的敵人,但旁邊看戲的吃瓜群眾都很容易被招式餘威弄的飛灰煙滅
在石油上這波賺錢的人也別開心,先搞清楚自己是運氣好還是真的運籌帷幄
上一批以為可以在神仙打架旁邊撿點肉渣吃的散戶,
前天都已經被打變成灰,飛的到處都是了。
連帶美國無限QE牽一髮動全身,台灣自己宣佈我們經濟體制與美國不同
不會、也沒辦法無限QE,因為台灣是極需要靠外貿的市場,不管是出口或是進口都是
而匯率的急貶與急升,更詳細的影響其實經濟部在2012年已經有一篇完整的報告
"新台幣匯率波動對我國產業出口競爭力之影響 "
並不是很簡單的所謂:新台幣貶值有利出口。
簡單來說,台灣絕對無法置身事外,而台灣自己要做的,所謂:無法跟著無限QE
僅是一種"方法"上的不可行,目前只能說我們自己還沒對這件事有所應對的作法
這個問題如果處理的不好,因為台灣仰賴進口的產品不在少數
很容易造成自家的通膨效應加快且變大,
美國自己也沒好過,無限QE這件事並不是新鮮事,
早在1960年,美國經濟學家就已經在書中提出一個經濟學上的兩難問題:特裡芬難題
簡單來說,美金就是全世界最流通的貨幣,各國的外匯存底除了"黃金"
外幣就是以美金為主,所以全世界流通的美金數量非常龐大,
總計佔所有貨幣總額的40%
而人民幣呢?其實只佔不到2%
那這中間就出現一個難題了,
美金供給的太多,不能保證自家的黃金存量能同時保值自家的美金地位
這件事在1970年代就發生過,還造成了美元危機、
甚至1985年直接使出"奧步,因為美國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長
(什麼叫對外貿易逆差?就是你出口的東西總值少於進口的東西總值)
但美國又不能直接叫別人用比較貴的金額買自家的產品
那怎麼辦呢?
直接找幾個大佬來開會,說,我們一起來聯合干預外匯市場好不好?
(看到了嗎?那些再說外匯無法被干預的??)
那時候正值美國拳頭大,日本是當年美國貿易逆差的最主要來源,
結果就直接出了一個"廣場協議"來直接打擊當年的美國最大債權國-日本
不覺得似曾相識嗎?
去年打的中美貿易戰,兩國吵的就是這件事,逆差是有,但逆差有多少?
而中國也不是當年的日本小老弟,不可能再去簽類似廣場協議的東西。
而美金供給的太少,國際的清算貨幣不足,也一樣會產生問題
這就是特裡芬難題
但阿水要講的故事背景還沒結束,
這波疫情加上去年的中美貿易戰,再加上美國的無限QE
去全球化似乎成了疫情結束後的一個趨勢
講"去全球化"之前,要先講現在是什麼樣的世界,現在是一個"全球化的世界"
當年有一本書叫:地球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紀簡史
也就是從二十一世紀初期,全世界正在被抹平,也就是
你以前打台灣麥當勞的客服專業,會是中國大陸的客服人員接的,因為人力成本低
在美國你打科技支援電話:接起電話來回答你問題的會是印度人
口罩這東西,沒有利潤,因此全世界最大的生產國在中國大陸
其他國家,要買,花錢就好了,
蘋果APPLE 手機明明是美國品牌,生產基地卻設立在中國。
這些,都是全球化。
簡單來說,全球化的意思就是
各國生產自家相對有利的相較較低成本的產品或服務,來換取別國相同較低成本的產品或服務
而不用在自家花較高成本來生產同樣的產品
但這次疫情過後,全球的競爭關係正在加強、
而並非像以往這樣轉由合作,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會覺得,這個世界好複雜,城市套路多,我想回農村,對吧?
阿水幫各位下幾個簡單的結論:
1. 各位正身處全世界近代以來最大的全球變化,
亂世出英雄,這是一個沒有火藥的戰爭,帶來的會是摧毀某些你習以為常的事
但也同時會創造出一波新的財富受益者。
2. 去全球化並不是因為疫情,早在去年中美貿易戰就已經是如此
疫情只是最後一根稻草,而一些原本依靠便宜人力的企業,
是否做好準備?如果沒有,多出來的生產成本會不會轉為企業的虧損?
3. 去全球化造成窮國翻身難,因為原本能靠大量輸出勞力密集的產業
(窮國什麼沒有,人力最便宜),在富國不再大量買單時,這些窮國要靠什麼來賺外匯?
容易讓窮者越窮,富者卻不一定越富。
4. AI、機器人產業將會是下一波原本受人力成本影響最大的國家的重點研究計劃
許多產業的外移,並非是土地成本而已,很大是受限於人力成本問題
而機器人、AI,都將能有限度的解決這個問題
原本在國外要100人完成的事,花費5000美金
但移到國內,50個AI,50個人力,創造了50個工作機會,
但也因為有50個不用吃飯、不用幫助他繳納社保的人力成本的機器人,
或許花費只需4000美金
5.美金的難題,目前還沒有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
將會再變成再一次的美元危機,而這個美元危機並不是現在才有人說
早在2018年全球最大對沖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始人Ray Dalio就預言過
兩年後美國政府若還是為了填補膨漲的赤字大量印鈔,美金將大幅下挫
美金在這幾日反彈,但是這個問題並不是看一個月或是兩個月
不要陷入見樹不見林的錯覺
而我們身為一般人,了解這些要幹嘛?
我自己的做法是,我個人不認為美國會放任美金再出現一次美元危機
但現在看來,就算有方法,也會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方法
經濟學從來都是一個翹翹板,你往一端施加壓力,另一端一定會受影響
所以我們不能用"絕對不會發生"的眼光來看待這件事
了解這些就是有資產的人,做好資產分配,你現在應該往抗通膨的資產
轉移部份現金去持有,這並不代表你一定會賺錢
但這本身是一種因應的做法
這個做法是買保險,買保險本身就一定要付出成本,而非投資
(注意喔,我這邊講的買保險是一種概念,例如把部份現金轉往不動產或黃金,而不是去買保險單)
我一直不願意去碰觸房價這個問題,但我就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就好
對岸的深圳市房價在最近這一兩個月又飆漲了不少
甚至不少台幣5000萬以上的豪宅,都是被秒殺的
2500萬以下的房子,市場上基本上是有多少收多少
這些資金怎麼來的?
就是因為中國的紓困貸款被發現有一個漏洞可鑽
不少人花一點小錢在市場上買進已經註冊滿一年的企業,
了不起10萬台幣,反正很多註冊之後根本沒營業的企業
(俗稱的買帳號)
入股三個月之後,就能用公司資產抵押,或直接信用借款,
而這些企業再透過可以去申請企業紓困貸款,從幾十萬到幾百萬人民幣都有可能借的到
原本年化利率是4.75%的借款
借一百萬要一年還4.75萬的利息,但現在各區貸款都有所謂的貼息補助
算下來年利率只剩下1.9%
於是經過有心人的操作,這些錢就流入了房市
只要後續有人繼續搞,房價就會繼續漲
利率低,光房價價差就賺一筆,擺再久也不怕,因為年利率只有1.9%
出租這些房子在深圳並不是難事
我原本也認為這樣玩應該玩不出花樣,實際研究之後,事實就是
真的讓他們搞出了所謂的大量購買企業,集資購屋的情形
城市套路深,別小看中國人的腦袋
台灣目前也在做紓困貸款,會不會有這種情況,
政府又能不能防止,如果不能防止,台灣的房市會如何?
就留給客官自己去想像。
以上我所說的,都受限於我對總經知識的認知
不代表這個世界就真的會像我這麼說
我不愛碰總經的原因,就是因為你得花很多力氣去研究
然後發現自己也只是汪洋中的一條小船
但我認為,我自己該把我懂的這部份寫出來,分享給同樣想了解的朋友
搞不好有人能因此小賺一筆,或者避開虧損
甚至看到新的商機
那雖稱不上功德無量,但也是喜事一樁。
以上分享給各位阿水的朋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