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堅持這些好習慣,接近更好的自己!》💯
️左滑⬅️我的親身經歷分享💡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成為更好的自己,無奈知易行難的事情有太多......🥲
今天這篇Adorn用親身經歷,希望能鼓勵更多的你&妳一起勇敢改變,無限靠近理想的自己!! 💎💎💎💎💎
如果覺得很有幫助,也記得收藏並分享給身邊的朋友一起學習成長唷✉️👭
也歡迎留言跟大家分享提升自己的小撇步,一起變成更好的人!💬
﹊﹊﹊﹊﹊﹊﹊﹊﹊﹊﹊﹊﹊﹊﹊﹊﹊
🔷 堅持運動
今年為了比基尼的目標我開始刻意的運動,雖然大多時間也會忙到沒空做
但真的有時候就是刻意少滑幾分鐘手機,打開運動的影片,在家不用花任何金錢,也能輕鬆用不到30分鐘堅持這個好習慣😎
(左滑有我的一個月健身對比,希望以後可以再來分享更多的)
﹊﹊﹊﹊﹊﹊﹊﹊﹊﹊﹊﹊﹊﹊﹊﹊﹊
🔷戒掉壞習慣
每個人難免有一些不好的習慣,放任不改變維持在舒適圈超級容易
但長期下來會對生活造成各種無法挽回的後果
﹊﹊﹊﹊﹊﹊﹊﹊﹊﹊﹊﹊﹊﹊﹊﹊﹊
🔷好好培養一項技能
只要願意踏出第一步,並堅持下去
學習任何技能都能讓你有遇見更好的自己!
當不知道該學習哪類技能,"語言學習"絕對是很好的一個選擇囉~ 💡
現代社會各行各業都有可能跟外國人打交道,又或是有國外的客戶 📖
就算沒有,也可以學起來認識更多來自不同文化的人不是很有趣嗎? 🤩
無法出國也要想辦法鞏固外文,才不怕未來需要時沒準備好☑️
不得不承認很多趨勢都是國外先開始,看懂外文文章絕對能讓你世界更寬廣 🌍
像我也常會看外國的健身影片&食譜介紹&設計時尚趨勢等等💙
總之~~學起來就是擴大自己的視野,何樂而不為? 😉
Adorn有什麼外文學習方法的推薦嗎?💡當然有!!😎💙
我是一個很愛說話聊天的人,從大學開始就積極的認識外國朋友及練習英、日文口説,但這兩年因為疫情關係練習的機會大大減少🥺
語言這種東西就是要不斷練習才不會退步!抱著這種心情來到了 GEOS大世界外語;舒適明亮、乾淨整潔的上課環境,親切漂亮的櫃檯人員、1對1專業外籍教師教學......
在GEOS大世界外語,不僅可以學習英文,還有日文、韓文這些很常用的外文可以學習;他們堅持專業外師教學,讓你學習外文少走不必要的彎路!👍
之前我就有把工作中實際遇到的日文翻譯問題拿來請教老師,英文老師也根據我的個人興趣及產業幫我規劃了很多客製化的主題課程🤩實在是收穫匪淺💯📖
看到這裡相信你也是非常上進的人👍
獻給想好好提升的你,一堂免費的英/日/韓文外教課程,給自己一次更好的機會💡
➡️https://forms.gle/ZSbuALzS9z3tPmCNA
﹊﹊﹊﹊﹊﹊﹊﹊﹊﹊﹊﹊﹊﹊﹊﹊﹊
🔷適當注重外貌打理
(左滑有以前的我)
以前的我也總會羨慕身材很好的女生,卻沒看到她背後努力健身的樣子;
也總會羨慕有些女生穿搭很時髦,卻沒看到她努力學習及參考國外時尚趨勢花費的精力
拜託努力之前絕對不要說自己很醜!
﹊﹊﹊﹊﹊﹊﹊﹊﹊﹊﹊﹊﹊﹊﹊﹊﹊
🔷飲食均衡健康
最近也一直在實踐健康飲食,我深深感受到這方面也很需要「刻意練習」;
了解纖維及蛋白質等營養素的重要性,適量的攝取澱粉,降低攝取糖分及油分,適量的減少甜食及手搖飲,用水果或是天然果汁取代,學會給自己身體一個更健康的選擇,久而久之身體狀態就會越來越好😍
﹊﹊﹊﹊﹊﹊﹊﹊﹊﹊﹊﹊﹊﹊﹊﹊﹊
🔷作息規律適當休息
以前總是早睡的我近年越來越難改掉晚睡的壞習慣,真的要好好改掉晚睡的壞習慣,不然黑眼圈不可逆啊啊啊
給自己幾個小目標,比如從12點上床開始,聽聽適合睡眠的音樂等等
學習放空大腦好好專注在睡眠💤
﹊﹊﹊﹊﹊﹊﹊﹊﹊﹊﹊﹊﹊﹊﹊﹊﹊
🔷勇敢嘗試各種事物
這是我一直以來貫徹的概念,只有嘗試更多事情,遇見更多不一樣的狀況,才能讓你的人生有不同的機會、轉折點💡
今天開始不要再封閉在自己的小世界了,快去嘗試、體驗更多你沒有做過的事吧👍
﹊﹊﹊﹊﹊﹊﹊﹊﹊﹊﹊﹊﹊﹊﹊﹊﹊
🔷保持樂觀心態
心態真的能改變一個人🤔
每次覺得自己不夠好的時候,適當的想想自己有哪些優點,別人會覺得你很厲害,或是他們做不到的?
別說都沒有,一定有!如果真的沒有,一定是你自己還沒有發掘!那請遵照上一條更多的勇敢嘗試各種事情吧!😎
﹊﹊﹊﹊﹊﹊﹊﹊﹊﹊﹊﹊﹊﹊﹊﹊﹊
🔵總結
總之想變得更好有很多的方式,但幾乎每一項都需要刻意堅持呀!
看完這篇文章希望你也能立即開始行動,也歡迎跟我分享你的進步&感悟😉
@ Taipei, Taiwan
擴大舒適圈英文 在 大人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那些學新東西不費力的人,是怎麼 #快速學習 的?
其實學習,就像打遊戲一樣。
如果今天玩一個遊戲,一開始馬上叫你打最難的boss。第一次,你打不過;連續幾次之後,你很容易覺得這遊戲爛透了。
所以,不少遊戲設有關卡的機制,讓玩家可以循序漸進,從容易到困難,一步一步累積成就感、一步一步往核心邁進。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如果你能考慮這個遊戲化的精神,把它切分成一塊一塊,從易到難,這樣子你比較容易支撐下去。
心理學的學習理論叫做 #學習圈,就有點類似這樣設計關卡的概念。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當我們學東西的時候,為什麼有些人會成功,有些人會失敗?有些人可以持續學習下去,有些人很容易中途就折返?
其實這當然跟每個人的意志力有關,可是更重要的是你怎麼去消化你所學習的東西,尤其是你有沒有設置關卡。
今天我們在學習一個東西的時候,你可以想像成分成三個圈圈。從小圈圈一路同心圓往外擴大,最核心的圈圈叫做「#舒適圈」,第二圈叫做「#學習圈」,最外面一圈叫做「#焦慮圈」。
什麼意思呢?今天比方說你要學習一個新的技能,如果這要學的技能對你來說太容易了,非常簡單,你幾乎沒有任何挑戰,你就可以上手。
通常遇到這種事情,我們叫做舒適圈,代表太舒適了。你很容易就覺得這個東西有什麼好學的呢,非常無聊。
比方說今天叫你回到小學一年級去學1+1=2,或者叫你去背九九乘法表,你可能會覺得非常無趣、非常無聊,這個就是因為你處在舒適圈。
可是如果今天我們突然間讓你學高等微積分,你過去從來沒有學過,這個所有的公式密密麻麻,你全部都看不懂,你很容易一下子進入到焦慮圈,也就是最外圈。
這個又很痛苦,因為他完全看不懂,太痛苦了,你從中得不到任何成就感,你也非常容易放棄。
什麼樣的狀況、什麼樣的難易度,讓我們人會覺得又不會太無聊,有挑戰性,可是又不會太過艱難,讓我們直接想放棄?
這就是你必須 #把學習的目標切分成一個個的關卡,讓這個關卡的難易度剛剛好在中間,這個所謂的學習圈。
學習圈是一個最適合的難易度。你剛好在學習圈,你又會感到有興趣,想要更上一層樓,可是你又不會因為太難而放棄。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思考變淺,社會板塊快速移動,很多人都承受著能力升級的焦慮。快速學習,變得越來越重要。
過去的我們,覺得學習是多多努力和累積,但是幾乎所有厲害的人,他們在學習時,都會先校準方向,同時也不會一下子要求自己學會全部的知識,給自己設定一個難易適中的學習關卡。
這堂線上課程中,Bryan將分享學習高手常用的 #強效學習法,目標是:你隔天就能實踐自己的學習計畫。
像是 屢學不會的英文、三個月後的證照考試,都是這堂課的技術會用得上的範圍。
【強效學習與征服考試的系統化做法】
>>https://bit.ly/3cvbHf4
擴大舒適圈英文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抽獎贈書活動】《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x3本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摯愛的親人因病離世,你說服自己,這對彼此都是一種解脫。但當你觀看一部家庭電影時,忍不住抽泣,才發現傷痛從未遠去。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總是習慣 #逃避 和 #壓抑?
✍️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why-do-i-do-that/
【這本書在說什麼?】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的作者是擁有35年執業經驗的心理治療師約瑟夫.布爾戈(Joseph Burgo)。在這本備受心理醫師界讚賞的書中,他把心理學理論和生活案例做了完美的融合,讓原本對心理學沒什麼概念的我,可以很快進入狀況。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事情,會被大腦轉化成情緒,然後自然地選擇一種習慣處理的方式。但是,當這個情緒太過強烈而無法承受之時,我們為了逃避,就會選擇壓抑、否認、轉移、理想化之類的方式去處理,作者稱為這些行為是「心理防衛機制」。
例如遭遇極大的哀痛,選擇「壓抑」;或者遭到上司的責難,卻選擇「遷怒」別人;甚至明知遭到情人不平等的對待,卻過度「理想化」對方,選擇逆來順受。然而,一切的心理防衛機制,其實都是我們為了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謊。
作者透過許多生活中的案例,教我們如何「辨認」自己與別人表現出的防衛機制,也教我們如何「卸下」這些防衛機制,與內心真實的情緒共處。最終,讓我們學會「為什麼懂得面對不舒服情緒的人,反而能體驗更豐富的人生,以及如何成為這樣的人」。
只有經歷了痛苦,方能真正醒過來。— 心理學家卡爾.榮格
【你的心理防衛類型是什麼?】
在這本書的開頭,作者會邀請你做一個練習題,確認自己比較符合哪種情況。不得不說,這個練習題深深地吸引了我。當我發現自己幾乎完全符合其中一個組別時,我就更迫不及待繼續讀下去,彷彿這本書就是為我而寫。
因此,我想邀請你花三分鐘做這個練習,找出自己可能不曾察覺的「心理防衛類型」。請認真閱讀以下內容,挑選符合你自己的敘述。挑選那些符合你「真實現況」的敘述,而不是你心中「想成為的樣子」的敘述。建議你拿張白紙,紀錄下每個組別的數量:
A類:第一組
我不相信在我有需要時,別人會幫我
我總是遇到黏人類型的人
我認為太黏人和依賴都是一種軟弱表現
我很少暴飲暴食,可以自主控制飲食
對我來說,「性」並不如別人所認為的那樣重要
想把事辦好,就得親自動手
A類:第二組
遇到問題時,我總是幻想會有人替我「解決」
我不算暴飲暴食,但我希望自己能更確實地控制飲食
每次談戀愛,都會全心投入有時
我太依賴他人了
即使我知道這樣不好,但我有時還是會在約會時和對方發生關係
我對別人的重視,似乎勝過他們對我的重視
B類:第三組
表露激烈的情緒,會讓我感到不安
我很少流淚,只會偶爾在看悲傷電影的時候落淚
我很少生氣,從不會發火
我超級好說話
我時常嘗試新事物,但總是三分鐘熱度
我總是擔心稍不留意就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B類:第四組
我經常反應過度,隨之又懊悔不已
我認為被情緒吞沒很正常
我希望自己沒有情緒上的波動
我經常感到混亂,失去控制
我發脾氣的次數,數都數不清
我感覺自己像是壓抑了一大堆緊張的感覺
C類:第五組
我會花很長時間照鏡子
我會把大部分的積蓄用來買衣服、打扮自己
經常有人羨慕我的長相/成功/性格
在人際關係上,很少人符合我的交往標準
我喜歡在聚會時成為焦點
我認為對他人表現出不耐煩或輕視很正常
C類:第六組
我常感到自己「不如」朋友或初識之人
我容易對自己犯下的錯誤過分自責
我時常會對他人及他們的生活感到嫉妒
我害怕被人看輕
我無法接受批評並對此十分抗拒
我希望自己是另一個人
做完練習後,你也可能會發現自己對每一組中的個別敘述產生同感,而不是完全對應某一組的內容。重點並不是為了把自己歸類,而是瞭解你需要面對的心理挑戰是什麼。這是一個辨識自己防衛機制的前奏,每個人都有可能和上述的所有議題糾纏著。
自由的代價是時刻保持警覺。— 美國第三任總統湯馬斯.傑弗遜
【三種心理課題和對應的防衛類型】
做完練習題之後,可以把自己傾向的類別對應到三種最常見的心理課題:A類是對需求、慾望和依賴的問題;B類針對的是強烈的情緒與自我控制;C類則是關於自尊以及如何在關係之中如何看待自己的課題。
傾向第一組的讀者,很難承認自己的需求或依賴,防衛機制在於否認依賴,並勸自己忽視欲望和需求。傾向第二組的讀者,反而過度依賴別人,被欲望和需求牽著鼻子走,防衛機制是透過控制對方,讓自己得到有掌控感的安心。
傾向第三組的讀者,容易在面對強烈情緒時感到不自在。防衛機制是壓抑情緒,或逃避任何造成這種情緒的局面。傾向第四組的讀者,經常感覺被自己的情緒吞沒,防衛機制是嘗試不同的方式擺脫這些感受,或把情緒轉移到別的地方或人身上。
認同第五組和第六組敘述的讀者,都在與羞恥感和低自尊抗爭。傾向第五組的讀者,防衛機制是為了說服自己及他人,相信與事實相反的那一面。傾向第六組的讀者,選擇的防衛機制大部分會令他們失望,渴望成為另一個人本身就是一種防衛機制。
【這本書對我最有啟發的三個重點】
這一年多來,自從我用子彈筆記維持寫日誌的習慣、以及偶爾進行正念冥想之後,透過回顧,發現自己有「迴避衝突、壓抑憤怒」的習慣傾向。當我瀏覽這本書的簡介與書評之後,意識到自己的習慣,也是一種心理防衛機制,便產生興趣想更深入瞭解。
透過書中的引導,我漸漸地體會到,當自己選擇迴避這些痛苦情緒的同時,卻會失去了運用這些情緒所能帶來的好處。例如有建設性的衝突,能讓問題獲得更有創意的解法;適時表達憤怒,又不流於破壞性的詆毀,有助於推展事情的進展,或在受到苛刻時保護自己。
作者總共解析了十種人們常用的防衛機制,並且在每個章節的結尾,提出許多問題讓你回答(就像心理諮詢師對你提問)。以下是我讀完這本書之後,感到最有啟發的三個重點。
【1.我們無法逃避情緒,要學會接納與共存】
這本書不同於普通的勵志書籍,作者不會要你擺脫痛苦、消滅恐懼、壓抑憤怒,因為這些情緒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刻意逃避這些情緒,就會產生逃避與防衛的心態。結果,當我們的防衛太嚴重或根深蒂固時,反而不可能體驗到豐富而滿足的情感生活。
事實上,人類不可能一直處於友善狀態。那些不為社會接受的情緒,如憤怒、仇恨、嫉妒與妒忌,同樣屬於情感組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們需要的是改變自己的思維,學會接納「無法逃避情緒」的事實,並且學會如何更妥善地應對情緒。
我特別喜歡作者對於「如何面對情緒」的見解,他說:「別期望自己能戰勝或擺脫這些令人痛苦的感受。你並不是要成為一個更開明的大好人,再也不售這些難題的困擾,而是當痛苦出現時,學會使用更健康的應對方式。」
【2.什麼是健康的心理狀態?】
對於一般人而言,最常面對的心理課題有三種,與之對應的健康心理狀態分別是:(1)需求與依賴的問題:誠實接納自己的需求、(2)情緒問題:學習忍受強烈的情感、(3)自尊問題:懂得發展出自我價值感。
你能接納剛剛好的依賴性,並得到真正需要的東西。你擁有深刻的感受力,卻不擔心被其淹沒,並相信這些情感會賦予生命與關係更多意義。你信任自我,雖然對自己並非百分之百滿意,但堅信自己是一個有價值、永不放棄成長的人。
除了我們常聽到「踏出舒適圈」的職場建議之外,這個觀念用在提升心理健康一樣適用:「真正的心理成長,只有在選擇去做舒適圈以外的事情時才會發生。防衛機制是在內心養成的應對習慣,若要成長,就得做與內心習慣相違背的事。」
【3.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的心理治療師】
作者對這本書還有一個期許,他希望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的心理治療師。我認為可以把「治療」這個詞改成「傾聽」,換個說法就是「心理傾聽師」,當你懂得如何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將視角抽離、觀察自己,某種程度上你就成了自己的傾聽者。
就像最近另一本同為心理治療師寫的暢銷書《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也提到類似的概念:「心理諮商提供的不是解決方案,而是用同理心的角度傾聽,引導對方發現內心的聲音,從旁支持讓對方自己想出解決對策。」
前最常見、也是我持續在練習的就是用「正念冥想」,觀察自己當下感受到的情緒。體驗它,傾聽它,但不要讓情緒完全主導自己的決定。不要太相信自己的情緒,因為很多時候它們只是你防衛心態的展現。
擴大對自身感覺與頭腦認知的意識,與控制我們的「心念」保持距離。我們可以不時從自己的想法裡抽離出來,就像站在河流的對岸,看著想法一個接一個地從大腦中流過。學習傾聽自己的內心,與痛苦和喜樂共處,放手體驗但不隨之起舞。
痛苦本身所帶來的問題,遠比不上我們為了抗拒痛苦而造成的問題還多。
【後記:與生活正面對決的勇氣】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的閱讀過程,就像帶著自己走上一段內心聲音的探索之旅。就像這本書的英文書名「Why do I do that?」的問題,隨著自己回答書中各種角度提出的問句,逐漸明瞭自己慣性的防衛行為,為什麼選擇這麼做的背後原因。
我也回想起脫北者朴研美在自傳《為了活下去》說的這段話:「每個人都有自己要跨越的沙漠。」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面對的心理課題,那片沙漠雖然充滿了危險、痛苦、不願面對的回憶,但終將是我們需要面對跟跨越的課題。
推薦這充滿真誠和情感的書,給每個不知不覺就開啟逃避模式的人。你可以把它當成探索自我情緒的實用指南,也可以作為一個無聲陪伴的傾聽者。當你跟書中的問題進行對話,也等於跟內心的自己展開對話,我們需要有與這個苦樂交融的生活正面對決的勇氣。
最後,送給我自己也送給你,書中這段讓我回味許久的段落:「除了不可避免的挫敗與痛苦,你在無數體驗中感受到了真正的快樂。珍視自己擁有的關係,同時在家人、朋友與伴侶的關係中找到了深刻的意義。大多數時候,僅僅只是活著,便讓你感到慶幸不已。」
我們終將活成內心無比強大的自己。— 本書作者約瑟夫.布爾戈
【抽獎辦法】感謝 今周刊 今周刊出版
1、抽出「3本」《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為什麼想讀這本書?想克服哪種逃避的心態?例如:「我想知道怎麼處理憤怒的情緒,克服逃避衝突的慣性」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07/14(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三名正取,兩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07/16(四)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擴大舒適圈英文 在 2022舒適圈英文-汽車保養配件資訊,精選在PTT/MOBILE01 ... 的推薦與評價
2022舒適圈英文-汽車保養配件資訊,精選在PTT/MOBILE01討論議題,找舒適圈英文, ... 孩子要翻转人生从引领孩子扩大舒适圈开始吧新西兰先驱报中文网. ... <看更多>
擴大舒適圈英文 在 2022舒適圈英文-汽車保養配件資訊,精選在PTT/MOBILE01 ... 的推薦與評價
2022舒適圈英文-汽車保養配件資訊,精選在PTT/MOBILE01討論議題,找舒適圈英文, ... 孩子要翻转人生从引领孩子扩大舒适圈开始吧新西兰先驱报中文网.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