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中國經濟接下來會走緩,中國央行很高機率會繼續增加金融寬鬆度,美國收錢,中國放錢,大家都需要資產價格穩定或者上漲,才能避免民間消費萎縮。」
中國2021年上半年中國GDP年增12.7%,自疫情以來,中國經濟成長過於依賴外需,但內需依然疲弱,原因在於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不夠強勁。到目前為止,既沒有等到報復性消費反彈,也沒有看到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強勁反彈,2021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23.0%,兩年平均增速為4.4%,大幅低於2019年的全年8.0%。2021年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年增12.6%;兩年平均增速也4.4%,也明顯低於2019年已經很低的全年5.4%。
中國央行發布的2021年第2季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傾向於「更多消費」的居民占25.1%;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占49.4%。比起上季,這些數據略有上升,但是和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第4季相比,當時傾向於更多消費的居民占28%,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占45.7%,消費信心跟疫情前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特別是居民防禦性儲蓄的增加,也體現了對未來一個階段的審慎。另外,居民收入兩年平均成長5.2%,略低於經濟增速,「這說明很多成長沒有轉換為百姓收入的增加」。
前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余永定說,6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的生產資料、生活資料年增速分別為11.8%、0.3%,增速差達到11.5%,是1996年有資料以來的最大值。生產資料是物質生產所需的資源和工具,生活資料則是生活所需的消費品,「當前內需疲弱阻礙了PPI生產資料向生活資料的傳遞」,下半年仍存在穩成長的壓力。一、二季的數據反彈並不算非常強勢,並有持續放緩的跡象,尤其在消費領域,遲遲未能反彈至疫情前的水準,加上信用政策偏緊,使得整體需求端復甦偏弱。另一方面,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指數中的新出口訂單指數已經連續3個月回落,這是先行指標,可預期後續隨著出口有所走弱。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上半年經濟中,外需出口的貢獻更突出,但受到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增加、國際航運貨運運力緊張、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以及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等影響,外需現在高位回落的風險在加大,中國內需疲弱,出口又面臨風險,面對下半年的經濟成長放緩壓力,余永定主張「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加上適應性的貨幣政策」,有鑑於當前地方財政收支壓力較大,他認為中央財政可以適當發揮更大作用。中國是從疫情反彈最快的經濟體,上季GDP年增率達18%,但這種V型經濟反彈正在放緩,經濟學家表示,市場本來就預期經濟會從高位回落,並隨去年低基數效應消失,但這次從中國例子看到,經濟疲軟來得比預期早,現在可能會波及全球。
路透社分析認為,中國第二季經濟成長放緩原因是原材料成本上漲侵蝕工廠獲利,而新的中國武漢肺炎疫情打壓消費者支出。路透社調查51位經濟學家的預測中值,第二季GDP可能年增率為8.1%,預計第二季成長將從第一季的創紀錄成長18.3%放緩至 8%。其中零售銷售、工業生產和固定資產投資的關鍵數據也都將放緩,迫在眉睫的問題是中國出口放緩、消費疲軟和不良貸款增加將是近期中國經濟的隱憂。
野村控股分析師認為中國經濟放緩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將比五年前更大,認為中國經濟在疫情期間與疫情後的發展,其他國家可能也會出現同樣情況,中國復甦放緩也強化工廠通貨膨脹可能已見頂,且大宗商品價格可能進一步放緩的觀點,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將暗示近期全球將出現通貨緊縮壓力,尤其是對工業金屬和資本貨物的需求將減少,最近中國人民銀行削減大多數銀行必須持有的現金儲備以促進放貸,雖然中國人民銀行表示此舉並非是再次刺激政策,但對大多數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要求下調50個基點的幅度出人意料,加劇市場對經濟放緩的擔憂。
中國今年將全年經濟成長目標設定在6%以上,低於分析師預期,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多應對不確定性的空間。路透調查顯示預計到2022年經濟成長將進一步放緩至5.5%,由於經濟復甦出現失去動力的跡象並且仍然不平衡,預計政策制定者可能會在今年底前推出更多措施來提振經濟活力,中國人民銀行宣布15日起全面降準,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釋出1兆人民幣的長期資金時,外界就猜測中國經濟由高速變成走緩,本周公布第2季經濟成長率為7.9%,雖然符合預期,但已明顯放緩。相較於擔心通貨膨脹再起的美國,顯然中國更憂心的是經濟放緩,中美經濟的兩樣情及貨幣政策的背離,代表的是受疫情干擾的全球經濟將更為複雜難解了。
中國央行擔心、也發現經濟有放緩跡象,才要降準釋出資金、刺激經濟。與此同時,美國經濟則是被認為正「攀上顛峰」,經濟是否過熱進而讓通貨膨脹再起,由於受到2020年疫情的干擾,許多國家經濟運行情況與表現,都偏離正常軌道出現特異現象;例如中國去年首季嚴重衰退6.8%,4月還降準刺激經濟,但在疫情控制後即快速反彈,而因當時許多國家經濟封鎖、生產受挫,讓中國的出口大好,不論是出口或是GDP占全球比重都增加。今年首季成長率因2020年基期低出現18%的高成長,人行貨幣政策朝向緊縮,但半年不到又再次朝向寬鬆。
美國的經濟在經歷去年的衰退後,今年隨著Biden上台後數兆美元的大手筆財政政策,加上疫苗注射率持續提高到近6成左右,部份州注射率更高達8成,經濟解封、生產復元後,美國經濟迎來最大的反彈,首季成長率達6.4%,第2季預估可達9.8%,今年成長率預估可達6-7%,以美國經濟的規模,第2季如果真能創造近兩位數的成長率,雖然同樣有2020年基期低的因素,但還是非常驚人,也因此外界都預測美國經濟已到頂峰;與此同時,5月通貨膨脹飆上5%,也讓通貨膨脹是否再起的爭論不斷,聯準會雖然按兵不動,但從公布的褐皮書可看出,內部對通貨膨脹問題是有爭論與憂心,本周公布6月通貨膨脹數據則再上揚為5.4%。
正是這股情緒─中國經濟已放緩、美國經濟又已見頂,影響著金融市場,讓上周全球股市下跌,而中美經濟情勢的差異,也讓兩國央行的政策走向相反:至少短期如此,對觀察者與市場而言,這種情況又顯得更複雜,對中國而言,在各國經濟與生產逐漸復元後,原先「一支獨秀」帶來的出口高成長率將逐漸回歸正常,這時會更容易凸顯的反而是中美貿易戰持續、歐美的經濟圍堵與孤立等負面因素。雖然今年成長率預測可達8-9%的高成長率、出口成長率也維持兩位數成長,但實際上去除去年衰退因素之後,真正的成長率只有5%多,也就是說:這是一個稍低於維持就業需求的6%的成長率,出口成長率也逐漸很下走,因此官方必須重回「保成長」的刺激經濟之路。
https://finance.technews.tw/2021/07/14/china-economy-growth-slowly-faster-than-expected/
https://www.storm.mg/article/3809695?page=1
https://udn.com/news/story/7333/5608611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760的網紅Karl Yu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個學年真的經歷了太多東西,這年DSE的學生真的很辛苦, 有部份片係外國拍,畫質令人感動。 翁Sir答應大家可以做到既就係將所有DSE的題目解一次放上網比大家。 有咩想問可以Email我 [email protected] 翁sir 2020 00:27 Q1 私有產權 01:48 ...
「擴張性財政政策例子」的推薦目錄:
擴張性財政政策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上一次我們談到了美國聯準會想縮減量化寬鬆規模的影響,而恰巧也是上周股市討論的焦點,(回顧上周文章:https://www.pressplay.cc/link/4A1F8F87E2?oid=AE5E0E9AB0)
另外,上次介紹兩檔的ETF,一檔是中國ETF,另一檔是鋼鐵ETF,表現多很不錯,這一次要介紹的ETF,會是美國經濟復甦下非常受惠的ETF。
歐美各國走出疫情陰霾 經濟邁向全面解封:
一、美國引領全球經濟強勁復甦
不出市場意料,全球經濟主要國家在寬鬆政策、新冠疫苗接種的情況下,經濟持續熱絡,5月底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率先調高全球經濟成長預估,接下來6月底國際貨幣基金 (IMF)也將公佈經濟年中修正值,比較OECD第一季與第二季所下的主題來看,OECD在第一季所下的主題在於“全球經濟有望復甦(A global economic recovery is in sight)”,在第二季所下的主題為”全球經濟持續改善當中,但各國之間表現差異大(Global prospects are improving but performance diverges strongly across countries)“,所以可以確定的是經濟持績復甦,且OECD上修全球經濟成長預測,由5.6%上修至5.8%,尤其是美國原本預期6.5%就很高,再上修至6.9%,,主要是受到寬鬆貨幣政策與大量財政政策影響。
當然以大盤的反應來看,最甜蜜的時點已經過去,經濟從谷底開始走向復甦,在資金效果的推升下,大盤漲幅最大,投資人在此時賺錢的機率最大,例如,回想2008年金融風暴時期,經濟從2009年第一季的谷底開始爬升至2010年第一季,以S&P 500指數分析,這段期間大漲將近7成,大多數股票都呈現齊漲,只是漲幅大小的問題,之後在2010年4月遇到歐債危機、2011年遇到日本大地震、美債信評被調降等等。同樣,這次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全球經濟呈現衰退,在各國施行大量政策之下,經濟也逐漸恢復成長,所以從2020年第一季到2021年第一季,美股大約也漲了將近7成,評價也並不便宜(附註1),目前經濟還在擴張,大盤未來將從資金行情轉向基本面行情,以下說明有關歐美新冠疫情變化、疫苗接種、歐美經濟解封時程與近期經濟數據變化。
二、歐美各國施打新冠疫苗、促使疫情減緩:
歐美各國在今年陸續施打新冠疫苗後,使每日新增確診人數大幅下降,對於疫苗的有效性與否,市場通常拿以色列這個國家為例子,如圖1所示,以色列人口約900多萬人,新冠疫情每日新增確診人數最高落在2021年1月的8,624例,而施打疫苗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從24.7%,拉升至3月底將近6成,促使每日新增確診人數大幅下滑,如今統計5/31當天每日新增確診下降至16例。如今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人口約3.28億人,2021年1月每日新增確診約25萬例,當時疫苗施打率不到3.0%,如今已經接近5成,統計5/31當天每日新增確診下降至約1.7萬例,按照美國施打疫苗的速度來推算,大約7月中疫苗施打率可以拉高到6成,有機會形成群體免疫效果。
如今歐美疫情逐漸減緩,各國政府正在討論重啟經濟計劃,例如,英國列出放鬆封鎖的四個步驟,第一步,從3月8日開始,允許重返學校;第二步,不早於4月12日之前,將開放非必需零售,例如,美髮店和美甲沙龍;第三步,不早於5月17日之前,允許恢復室內6人制並擴大戶外活動;第四步,不早於6月21日之前希望能夠取消對社會接觸的所有法律限制。其餘歐美各國都在規劃經濟重啟計劃,大都落在6月前後,將逐漸解除經濟管制措施。
三、歐美重啟經濟、但存有供應短缺隱憂
歐元區經濟以德國為首,而德國IFO經濟研究機構(IFO是Information and Forschung的縮寫)每個月公佈商業氣候指數(IFO Business Climate Index),每次調查涵蓋範圍相當廣泛包括製造業、零售業與建築行業等,且企業家數達7000家以上,調查當前與未來6個月經濟情勢的看法,每個月約在25日左右公佈調查結果,而5月受到經濟逐漸重啟效應,指數從96.6上升至99.2,顯示企業對於未來前景看好,如圖3所示;此外,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其供應鏈管理協會(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簡稱ISM)公佈全美採購經理人指標(Purchasing Managers'Index,簡稱PMI),市場較為重視的是調查製造業的部份,每次的調查達400家以上的採購經理人,對於新訂單、生產、供應商交貨、就業、存貨等10項問題的看法,指標50以上表示製造業景氣呈現擴張,反之亦然。而5月PMI指標為61.2,前期為60.7,顯示美國製造業景氣仍然熱絡,如圖4所示,但仔細調查的結果,也發現雖然經濟逐漸重啟,新訂單回升,但原物料與勞動市場短缺,使供應商交貨速度變慢,原物料價格都有上漲壓力。也觀察到近期聯準會官員在市場演講,都有提到認為應該討論縮減QE問題(附註2)。
附註:
1.美股PE:https://www.macromicro.me/collections/34/us-stock-relative/410/us-sp500-cyclically-adjusted-price-earnings-ratio
2.有關聯準會縮減QE影響可以回顧「美國聯準會想縮減量化寬鬆規模,可能對市場造成什麼影響」一文。
與美國經濟復甦的相關ETF介紹,請點入以下網址閱讀(每天不到10元,帶你了解國際趨勢,總體經濟走向,讓投資更為得心應手,趨吉避兇):
https://pse.is/3hhkb3
擴張性財政政策例子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後疫情時代中國面對的經濟環境】
本文嘗試用一個廣角、簡略但直入重點的方式分析中國在疫情之後所面對的全球經濟環境。
國家競爭力的經濟學概念與中國縣競爭制度
根據經濟學比較優勢定理,國家之間的競爭始終被比較成本所局限。而在分析國家競爭力上,我摒棄華而不實的哈佛商學院Michael Poter的鑽石競爭理論,回歸最基本但正確的經濟學成本概念,其中尤受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 Coase的「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s」鴻文啓發:
國家競爭成本 = 直接生產成本 + 間接生產成本 + 制度費用
特別說明我所謂的「間接生產成本」更接近上頭成本,本身除了牽涉到整體租值外也會涉及到產業乃至於社會國家的路徑依賴。
在相同供應層面,某國是否可以用更低成本下滿足同樣的需求,以及是否可以善用比較優勢定理。後者包含了前者的同時,也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角色不單純只是競爭關係,而是有更多供需關係。後者之所以尤為重要在於「買方與賣方永遠不存在競爭關係」。因此在供應鏈上彼此依賴的買賣雙方國家,依賴程度越深入越廣泛,則敵對的成本將等比級數增加。
換個角度來說,Covid-19疫情本身帶來上述三種成本的同步增加。這也意味著在疫苗逐漸普及的後疫情時代,能夠以更快速地降低上述三種成本的國家將在新一輪全球經濟重新平衡的過程中取得更佳的競爭優勢地位。
在張五常「The Economic Structure of China」一書闡述的中國曾有的1990年代末到2010年間之縣競爭制度下,中國借此享受人類近代少有的超低制度費用與間接生產成本,佐以原本享有的人口紅利帶來的在中低階工廠流水線上較低直接生產成本,中國製造橫掃全世界九成以上的中低階工業領域。
但隨著中國中央政府出台勞動法與加強反托拉斯管制與大大小小的管制措施,上述獨有的縣競爭制度似乎已不復存在。這也為疫情後面對全世界新的經濟環境中國是否還具有經濟學謂「低制度費用」的高彈性與快速適應力埋下變數。
瞭解這個重要局限條件改變後,我們來看看疫情後中國所面對的全球經濟挑戰有哪些。
1 全球通貨膨脹可能帶給中國輸入性通膨
美國建國以來90%以上的M0貨幣發行量是在最近15年內產生,尤其疫情後Fed諸多舉措都可說是「瘋狂印鈔」,在世界多數原物料與貿易均以美元定價與結算的前提下,世界性通貨膨脹必然來到。
站在2021年5月這個時間點看,美國股市、房市、債市與全世界的大宗期貨、能源價格都受到局部性通膨影響,尤其主要農產品、金屬期貨價格多在52周以來新高。(見圖)
(美國M0通貨)
(美國股市)
(美國房市)
(美國債市)
(石油價格)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相當長一段時間貨幣匯率政策緊盯美元。2010年代以後雖然改盯一籃子貨幣,但明眼人都看得出美元的比重。故,在美元瘋狂印鈔的環境下,人民幣相應的輸入性通膨也必然發生。
這一塊我們可以預測,在貨幣學 Impossible trinity law的局限,以及中國對人民幣國際化的追求下,中國人民銀行應將在近年內逐步脫鈎對美元匯率的政策,同時部分放寬外匯管制,以得到更多貨幣主權。
同時取消或降低部分關稅,以及放寬戶口管制,都可以是中國政府提高國家競爭力可能採取的措施。
二、 全球局部地區將因疫情影響出現糧食危機
很明顯Covid-19疫情影響了糧食生產與輸布,全球局部地區的糧食危機已經開始出現。根據聯合國2020年糧食安全報告估計到2020年底全球因疫情而陷入經濟衰退與飢餓的人口數達8300萬~1.32億人。其引發的糧食價格增長將加重中國輸入性通膨下,百姓生活的負擔
中國家戶支出30%花費在食物品項,又中國國內大豆需求90%依賴進口滿足,因此可預見中國的飼料與肉品市場價格恐將上揚且吃緊。
(中國主要糧食供需狀況)
全球能源市場也會因疫情與之前負油價事件影響一段時間內失去部分供給彈性,意味著能源市場價格伴隨通膨因素影響的上揚也是可以預期,這一塊同樣也會加重中國未來將面對的輸入性通膨壓力。
因此我們會看到中國在人民幣國際化推廣上會施以更大力道,例如與更多國家簽訂貨幣清算與貨幣交換協議,嘗試在糧食/能源品項上更多地採人民幣定價結算。如此方可在不過度犧牲中國世界供應煉地位的前提下,減少輸入性通膨對人民的衝擊,尤其是輸入性通膨下中國國內資本投資的資源錯置現象將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約束。當然這部分中國政府應該還會採取價格管制或其他市場管制措施相佐之,但政府干預與介入本身又會帶來更多訊息費用、交易費用,甚至政府本身就成為資源錯置的問題根本,也是極為可能。這些都是身為投資人的我們值得持續觀察與因應。
三、 中美衝突與戰爭風險提高
如前述,國家邊際競爭成本,尤其邊際間接生產成本與邊際制度費用,增加速率大過他國之速率,則一國之國力衰退,或更精准地說,國家相對競爭優勢衰退。反之則可視為國家相對競爭優勢增加。
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將直接與美元產生競爭關係且削弱美國對全球徵收「美元稅」的能力,經濟邏輯上的效果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QE之所以沒有在美國發生嚴重通膨,正是因為美元在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的霸主地位可以對全球抽取美元稅,意味著美國可以將貨幣濫發帶來的經濟成本移轉給全世界承擔,其中以世界貿易額佔比越高者承擔越多,故身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國的中國自然也承擔大部分苦果,這也是為何我長時間以來主張美元的地位相當程度是由中國支撐。
而在人民幣競爭之下(我們假設人民幣國際化真取得成效),美國不再能輕易移轉自身國家競爭成本給全世界時,通貨膨脹將回歸隨著貨幣發行量增長而提高,這對美國而言代表聯邦政府與州政府等一系列債券、連動債務的利息支出成本將提高,未來借貸成本也將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美國政府或州政府可能因此停擺,甚或我們會看到州政府、市政府因此破產。
因此美國必然會嘗試在各方面阻止之。
提高上述中國的國家邊際競爭成本也無可避免會是美國未來數十年的整體戰略目標。
所以我們看到美國從President Trump任期開始,嘗試尋找各種可以提高中國國家邊際競爭成本的手段。
然而在當今真實世界供應煉、服務煉、金流、資訊流高度分工交雜的局限條件下,我推斷任何一任美國政府、智庫都難以清楚釐清自身採取的任何競爭戰略是否會帶來意料之外的後果(unintentional consequences)。
a 舉例來說,比如美國政客錯誤判斷關稅手段制裁中國會有效,於是我們看到Trump任期貿易戰初期就是違背WTO規範,片面無理對中國出口商品加重關稅或其他非關稅貿易手段。
然而真正懂經濟學邏輯者看法多如我當時寫下的預判一樣 — 如果美國以關稅手段要抑制中國出口經濟,但關稅提高幅度不夠大不夠全面的話,則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狀況不但不會縮減,反而在某些不同彈性系數之下會增加。(見圖)
(中國出口美國統計圖)
反之,美國經濟將因自身對中國的片面關稅障礙而受創。
更進一步,若美國政客傻到真的將制裁關稅提到夠高,足以發生抑制中國出口額的效果,則美國經濟將必須付出重大代價,其中包括美元地位將大幅動搖。如前述貨幣政策問題,不但聯邦政府利息支出將壓垮政府財政,州政府乃至市政府破產潮亦不遠。故,我們看到即便是Trump也被迫停止更瘋狂的關稅壁壘措施。
b 再以半導體產業的光刻機為例,美國施壓荷蘭ASML禁止出貨中國廠商已經付費採購的光刻機,其結果反而是給中國光刻機或EDA廠商創造市場,協助排除了原本ASML強力的競爭。從經濟學角度來看這是一件很諷刺事情。
這是因為全球光刻機市場是一個高度技術集成的天然寡頭壟斷市場,除非有類似當年ASML與日本佳能之間的技術彎道超車(浸潤式UV光刻技術)特殊情況發生,否則後來者都會因為技術認證與攻克的巨大前期投資成本而被排除於競爭之外。
然而,從經濟學競爭的角度看,美國禁止ASML對中國出口,結果反而是讓中國半導體製造廠被迫轉向投資與採購其他中國光刻機供應商,使得原本在市場上幾乎無競爭力的後者,因美國的禁令創造的「競爭真空」環境而有了成長空間。
因此我們放大時間尺度來看,20年、30年後如果中國半導體設備商有了長足的進展,肯定要回過頭感謝美國政府政府的錯誤干預所創造的商機。
說到商機身為投資人的我們可以注意,在上述政客的錯誤決策中,一些轉瞬即逝的投資機會也會因政府干預而起。例如下一點。
c. Super Micro 間諜晶片事件,2018年10月美國知名商業性雜誌Bloomberg刊登新聞「The Big Hack: How China Used a Tiny Chip to Infiltrate U.S. Companies」聲稱Super Micro這家公司利用一顆米粒大小的間諜晶片替中國政府竊取資訊。
姑且不提一顆米粒大小,本身毫無無線射頻天線的晶片在當時技術上幾乎不可能竊取什麼資訊,2年多後海潮退去,不但美國政府或Bloomberg都未提出更進一步有力證據,整件事甚至根本就被遺忘。
當年我不但寫了幾篇文章駁斥這種謬論栽贓。還親自動手買入這家粉紅單公司,短短三天就賺了台轎車。
香港2019年暴動事件、2021年新疆奴隸棉花事件、最近新冠病毒向中國求償事件...等,我們都可以看到美國政客在試圖提高中國競爭成本的過程,會創造大大小小系統性或個體性的災難風險,例如前述Super Micro因栽贓性假消息股價從$20.61美元在一兩日內崩跌至$13左右,但隨著栽贓者無力提供更多證據,市場回歸均衡的過程,截至2021年5月28日,Super Micro股價已經來到$35。
這是說,某些因政治干預造成的個體性或系統性風險,雖然屬於不可預測的風落(windfall),但其中不乏類似Super Micro的例子,在隨後回到正常的價值位置。如W. Buffett所言:市場短期是投票機,但長期是磅秤。
d. 美國知名橋水基金創辦人Ray Dalio在其將於2021年11月初版的書籍」The Changing World Order」 已提前公開的第七章」US-China Relations and Wars」提出綜合國力歷史計算與國力表(見圖)
提出美國正處於信用擴張後期的大國階段,而歷史上處於此階段與新興國力上生階段的國家一旦發生國力曲線交叉時,多半發生大規模戰爭以重新均衡雙方與整體國際關係。
依其推論,中美兩國發生戰爭的風險來到史上最高點。
但這部分我持較保留態度,特別是新任President Biden政府的高達$6 triilion美元的聯邦預算案出台,我們注意到一者,美國聯邦政府支出繼續維持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GDP高佔比--達25%,二者,預算增幅最大均在健康醫療(成長23.1%)、商務(27.7%)與環保(21.3%),然在國防(1.6%)與國家安全(0.2%)幾乎未有成長,甚至計入通貨膨脹因素,後二部門的預算是實質減少的。因此可推估此任政府對發生大型戰爭的預期心理。
四、 變種病毒的不確定性
這是最後最難評估的風險,在現階段的資產配置決策中不可忽略卻又幾乎難以估計。拔高到國家決策層面來看,這也是中國面對的最棘手風險之一。
結論:
以上是我從經濟學角度出發,非常簡略地預測中國在疫情後將面對的國內外經濟環境與挑戰。其中任何一項單獨提出要深入探討都會是長篇大論。還有一些我認為相對重要性較低的現象與局限條件轉變,本文也尚未涵蓋。
BTW,最後多提一句台灣獨有的風險:後疫情時代是否接種過疫苗有可能在相當時間內成為國際旅遊的必要條件。然如果台灣政府真的壓寶在台灣國產疫苗上,則在現今環境下有沒有可能不被世界多數國家組織承認?會是一個額外的成本。
參考文獻:
*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Biden is the $6 Trillion Man」 (May 28, 2021), https://www.wsj.com/articles/biden-is-the-6-trillion-man-11622241749
* The Financial Times, 「The summer of inflation: will central banks and investors hold their nerve?」 (May 15, 2021), https://www.ft.com/content/414e8e47-e904-42ac-80ea-5d6c38282cac
* Ronald Coase, 「The Problems of Social Cost」 (1960)
* Ray Dalio, 「The Changing World Order: Why Nations Succeed and Fail」 (2021)
* Irving Fisher, 「The Money Illusion」 (1928)
* Mundell, Robert A. (1963). "Capital mo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policy under fixed and flexible exchange rates".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29 (4)
* Milton Friedman and Anna Schwartz, 「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S, 1867-1960」 (1963)
* Milton Friedman, 「Money and the Stock Market」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96, No. 2 (Apr., 1988), pp. 221-245 「
* Allan Meltzer, 「Learning about Policy from Federal Reserve History」 (Spring 2010)
* Armen A. Alchian, 「Effects of Inflation Upon Stock Prices" (1965)
* 張五常, 「Will China Go Capitalist?」 (1982)
* 張五常, 「The Economic Structure of China」 (2007)
* Ronald Coase and Ning Wang, 「How China Became Capitalist」 (2012)
* Alfred Marshall,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8th ed.)」 (1920)
文章連結:
https://bit.ly/3vD1B2o
擴張性財政政策例子 在 Karl Yu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這個學年真的經歷了太多東西,這年DSE的學生真的很辛苦,
有部份片係外國拍,畫質令人感動。
翁Sir答應大家可以做到既就係將所有DSE的題目解一次放上網比大家。
有咩想問可以Email我
[email protected]
翁sir 2020
00:27 Q1 私有產權
01:48 Q2 三個經濟問題
05:45 Q3 機會成本
07:02 Q4 利潤極大化
12:03 Q5 長期&短期
14:31 Q6 流動性&勞力供應&勞力生產力
18:13 Q7 廠商
21:08 Q8 資本
22:22 Q9 擴張動機
25:14 Q10 產出&成本關係
26:09 Q11 供需彈性
27:55 Q12 相對價格****
37:55 Q13 供需圖 均衡點
39:45 Q14 從量關稅 表
43:00 Q15 彈性&替代品
45:44 Q16 配額
46:15 Q17 供應曲線沿線移動
48:23 Q18 完全競爭
49:15 Q19 洛倫茨曲線
50:45 Q20 失業率;公平;生產力
52:41 Q21 配額改變
54:50 Q22 邊際利益&總收入
58:36 Q23 GDP百分比轉變
59:50 Q24 失業率計算
1:01:08 Q25 GDP&GNP
1:02:42 Q26 GDP
1:03:27 Q27 SRAS右移
1:03:54 Q28 資產負債表
1:05:35 Q29 金管局功能
1:08:37 Q30 貨幣功能
1:09:27 Q31 M1M2M3
1:10:27 Q32 費沙方程式
1:12:17 Q33 貨幣供需
1:13:07 Q34 稅
1:14:39 Q35 QTM貨幣數量論
1:16:54 Q36 稅制 圖
1:17:39 Q37 非預期通縮
1:18:28 Q38 ADAS政策影響
1:19:29 Q39 概念題 負數
1:21:50 Q40 通脤差距&財政盈餘
1:23:25 Q41 擴張性政策
1:24:15 Q42 國際貿易
1:25:02 Q43 開放貿易
1:28:00 Q44 BOP國際收支平衡
1:28:43 Q45 匯率
1:33:59 5**答卷參考
1:34:40 2019卷2 Q2
1:36:35 2019卷2 Q5 經濟概念
1:40:28 2019卷2 Q9c 支薪方法
1:44:48 做卷時間分配
2:00:39 點解最優規模 P=MC
2:05:27 如果有人派$10000 收入更公平?
2:07:28 1997CEQ2 機會成本
2:11:42 經濟現象的例子
擴張性財政政策例子 在 【经济学课程】 第十八课|| Fiscal Policy 财政政策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这一课要跟大家讲解Fiscal Policy 财政政策 什么是Fiscal Policy 财政政策 ? Fiscal Policy 财政政策 分成几种 ... 视频里还清楚讲解了 例子 哦! 赶紧看影片吧! ... <看更多>
擴張性財政政策例子 在 中央銀行- 【「明斯基時刻」是什麼呢?央行報您知!】 2年多前 的推薦與評價
resort)的角色,以提供金融體系充足的流動性,避免債務通縮(debt ... 發生;另一方面,財政部則應扮演「大政府」的角色,積極採行擴張性財政政策, ... ... <看更多>
擴張性財政政策例子 在 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比較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推薦與評價
... 財政政策工具,財政政策例子,緊縮貨幣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擴張性貨幣政策. ... 政府用以穩定經濟的政策工具有兩種,一是利用貨幣政策,另一則是使用財政政策。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