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的午後。
_____________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vopmagazine.com
_____________
#影言社 #攝影之聲
#現實的探求 #台灣攝影史形構考
同時也有15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560的網紅Snow,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花蓮#石梯坪#玉里 追蹤snow即時動態⬇︎ 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r1239170 按讚我的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now-Photography-642848792540582/ ...
攝影史 在 VOP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破盤價🔥 #庫存稀少
卡蒂埃−布列松攝影研究專書
1948至1949年國共戰爭尾聲,攝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在中國停留了十個月,期間在《生活》、《巴黎競賽》等雜誌發表多幀在中國拍攝的照片。1958年,他再度前往中國,在官方人員的全程陪同下,看見正在進行大躍進與人民公社的政治實踐。
本書呈現卡蒂埃−布列松在中國的報導攝影工作影像與豐富文獻,也是其中國影像的首本研究專書,由攝影史學者米榭勒.費佐(Michel Frizot)與蘇盈龍共同策畫。
攝影史 在 漫遊藝術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漫遊粉絲專享贈書活動】🎁
《臺灣攝影家:游本寬(精裝)》1本
還記得漫遊藝術史8月底的文章〈誰怕真實中的美?從地景攝影看視覺文化〉嗎?近三十年的地景攝影帶來的文化論述,讓我們能夠重新看待台灣這塊土地。而《臺灣攝影家:游本寬》將帶各位更深入文中提及的攝影家--游本寬,並閱讀其影像中的人文情感。
♥ 感謝漫遊藝術史主編 #曾少千 老師 提供本次的抽書活動贈書。
【內容簡介】
👉 曾少千專文〈純凝視的解散──游本寬的社會風景攝影〉論述游本寬提出的美術攝影,對於他個人的影像實踐和臺灣攝影史有何重要意義,並討論其《閱讀臺灣》系列(1994-),如何吸收和轉化美國的社會風景與新地誌攝影;最後闡述其擅長的圖集創作,如何增廣紀實攝影的寓意和解讀樂趣。
👉 許綺玲專文〈潛在的人文氛圍──游本寬作品中的攝影和語言〉則以「攝影和『攝影』的距離」、「攝影和文字的距離」為提問,談討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以照像「使成藝術」,再由書「使成作品」,而透過照片外的文字、照片裡的文字、文字圖像間的轉換、圖文書的集散與播撒,都是游本寬務求創作與觀者連結而費盡心思的設定。
👉 收錄攝影家數件經典作品,如《真假之間》、《法國椅子在臺灣》……等,並透過與攝影家的訪談,深入攝影家的觀看與思想。
📖 更多書籍資訊:https://www.vuittongroup.net/product/55ee0f7e-84ec-41dd-b9cf-53307ee54c3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活動方式】
活動時間:今日起至 10 / 6(三)中午12:00
贈書名額:2名
活動辦法:
i. 按讚加入漫遊藝術史粉專
ii. 按讚並「公開」分享此篇PO文(權限請設定為公開)
iii. 在此文章tag一位喜歡台灣攝影的朋友,並從〈誰怕真實中的美?從地景攝影看視覺文化〉分享文章中,你印象深刻的新地誌攝影系列,也歡迎提出自己的想法喔~
ex:@_____ ,我喜歡沈昭良的《Stage》系列,(因為________)。
_ _ _ _ __
符合並完成上述條件者,將有機會抽中《臺灣攝影家:游本寬(精裝)》一書。
【特別留意】
❶ 本次活動僅限居住於台、澎、金、馬地區的網友。
❷ 漫遊將於10 / 6(三)下午1點在臉書公布得獎名單,並於此篇文章下方公佈中獎名單並回覆中獎人留言,中獎者須於10 / 7(四)下午1點前私訊粉專提供(姓名、地址、電話),以利主辦單位進行寄送作業。無主動聯絡者視同放棄,不再選取候補。
攝影史 在 Snow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花蓮#石梯坪#玉里
追蹤snow即時動態⬇︎
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r1239170
按讚我的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now-Photography-642848792540582/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now19934/
音樂來源:https://player.epidemicsound.com/
合作提案歡迎私訊 FB
合作邀約信箱: kenny19933@gmail.com
我會親自回覆!謝謝~
攝影史 在 Snow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陽明山 #秘境 #野溪
追蹤snow即時動態⬇︎
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r1239170
按讚我的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now-Photography-642848792540582/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now19934/
音樂來源:https://player.epidemicsound.com/
合作提案歡迎私訊 FB
合作邀約信箱: kenny19933@gmail.com
我會親自回覆!謝謝~
攝影史 在 Snow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SLOG3 #SONY #A7III
追蹤snow即時動態⬇︎
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r1239170
按讚我的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now-Photography-642848792540582/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now19934/
音樂來源:https://player.epidemicsound.com/
合作提案歡迎私訊 FB
合作邀約信箱: kenny19933@gmail.com
我會親自回覆!謝謝~
攝影史 在 攝影史 的推薦與評價
位於Whiltshire的Lacock Abbey,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與其他修道院不同的是,這裡也是攝影史的起點,因為它曾是攝影發明者(之一)Henry Fox Talbot的家 ... ... <看更多>
攝影史 在 問一個攝影史問題 的推薦與評價
問一個攝影史問題- 請教板上神人一個攝影史問題。請問馬格蘭攝影通訊社是什麼時候開始失去了圖片供應的功能呢? 根本沒有看過有新聞圖片是他所提供的。 ... <看更多>
攝影史 在 [閒聊] 分享一篇有關攝影史評論的文章- 看板DSL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繼上次小弟分享了一些個人喜愛的攝影師
(https://goo.gl/8oUEx2)
其實大家的回應都蠻不錯的
這次想和大家分享一篇最近看到的攝影史評論
"現代藝術「後」的當代藝術:在藝術終結之後"
網址: https://goo.gl/mOF3qW
這起源於最近我在看各種攝影師作品時,常會有困擾
有些攝影師的作品屬於一張流,也就是即使單獨看一張也可以看出些什麼(上次分享的攝
影師大多是這種現代攝影)
有些攝影師作品則是好幾張流,也就是單看一張看不出他要表達甚麼,一定要把完整的作
品及脈絡說明才可以了解作者的意圖(當代攝影)
尤其是當代的藝術攝影家都把攝影作品的脈絡及一張張作品間的順序當作創作主軸
也就是你沒辦法只看一兩張照片就看出意圖及理念,而有些作品也真是讓小弟我看不懂XD
在這篇文章中就很簡單的說明,藝術攝影為什麼從以前那種一張永流傳的經典美感影像(
像:布列松,Ansel Adams....)
變成了現在美術館中令人難以用直觀美感去欣賞的當代藝術作品(醜醜的,打光構圖不漂
亮,主體不明顯....)
其中作者提到
"由於現代藝術不斷的「原創」遇到了瓶頸,當一切都被原創光後,似乎這世界已經
出現不了任何原創事物,你想做的前人都做過,甚至做得更好。"
也就是前面的大師都太OP了,以至於後面的攝影師只能跟著這些大師的腳步來走XD
但這樣不斷的發展也造成了攝影僵化的現象,也就是一旦你不拍成這樣,你就不入流
結果就引發解放的後現代
"簡單來說,藝術作品不再只是我們觀賞的對象,而是要能讓我們思考。因為現成物
成為藝術形式的大量採用,所以如今創作者必須要解釋自己的作品「為什麼是藝術」,而
不是尋常的物件。"
也就是當代藝術攝影的作用變成是"促使觀眾思考"或"引導思考"的工具,背後所要表達的
思想才是重點,而作品本身只是一個線索而已
這篇文章給了我們一個不錯的說明,可以解釋為甚麼許多當代攝影師所拍出來的東西如此
怪誕,既不是美景美人也不是以往"感人的"紀實攝影,但是卻又可以進入美術館這種藝術
殿堂
或許下次我們再參觀當代攝影展時也可以用更包容的心態去理解攝影師的意念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7.56.24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464461024.A.814.html
※ 編輯: skysleep (150.117.56.247), 05/29/2016 02:45:21
書或網站可以參考呢?
但我覺得攝影史是每個學攝影的人都要有的入門知識,這可以幫助我們知道自己的創作定位是甚麼,而不是抱著"每個人有不同的喜好"這樣的觀念,反而造成疏於與他人交流,也不願接受他人批評。
像一些傳統學會不就數十年如一日堅持相同的審美觀,這樣反而脫離攝影創作的本意。
※ 編輯: skysleep (150.117.56.247), 05/29/2016 22:43:5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