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什麼器材才能上課?」「只有手機上課嗎?」是線上課程募資至今,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也有人會問「家裡沒自然光怎麼辦?」「該怎麼拍下情感?」
⠀
⠀
我想就以這支QA影片來回答大部分人的疑問吧!
⠀
⠀
#片長5分41秒有點長
#分享了這堂課程的初衷
#也將問題都回答了
⠀
⠀
想分享,我的每一張好看的照片,背後會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我會注意的細節,我的課程安排裡,會先分享這些按下快們前我會注意的所有細節,這些細節就是我的獨門攝影觀念。先將這套攝影觀念學起來,再融入成自己的喜好去拍攝,就會變成獨一無二的影像。
⠀
⠀
拍攝時候我很常說「可愛」
#可愛過去 #就會傳遞可愛回來 #那就是情感的交流。
⠀
⠀
所以我說「攝影的基本是拍下情感」而現在很容易只被攝影骨架困惑著,用什麼相機拍?手機也可以嗎?所以可愛先決這堂課,其實是教大家先跨越骨架,觀察到圍繞在身邊的情感的交流,出發點是以每個人的周邊開始。找到屬於自己想拍下的情感。
⠀
⠀
#同一套攝影術 #用來拍你愛的人 #不限只能拍小孩
⠀
⠀
你真心喜愛而按下快門拍下來的照片,一定會充滿感情的,所以不用擔心這堂課上完,只能拍拍小孩,這樣你就錯了!學好之後,可以拍下你所有愛的人事物,這樣才對!
⠀
⠀
可愛先決!跟著叮咚拍下日雜般的家庭寫真
課程介紹 ▸▸ https://hahow.in/cr/dingdonghomework (ig請至簡介下點擊連結)
⠀
⠀
上架 2 分鐘立即達標、8 分鐘破百人預購、累積有千人加入課程!
募資期間優惠 83 折,09/28 購買課程,單筆消費金額滿 2,000元(LINE POINTS 點數折抵金額不計入),就可以享 LINE POINTS 6% 回饋,請大家把握時間加入課程!
⠀
七大章節 / 22個單元 / 3個回家作業 ▸▸
❶ 善用自然光,照片質感馬上跳一階
❷ 改變取景角度,徹底改變照片裡敘事的態度
❸ 捕捉不到就沒了:瞬間的生命與魅力
❹ 善用色彩,呈現氛圍感
❺ 用局部特寫拍下詩意般的生活
❻ 相機選擇與設定
❼ 讓日常充滿氛圍感—攝影師經驗分享
⠀
課程資訊 ▸▸
・募資期間:09/14 12:00 — 10/13
・正式開課:12/13
・募資售價:2500 元(83折,募資期過恢復原價2999元)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10的網紅Sieg Hair Sal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美髮技術以外 特別的內容再來一發 設計師都想留下好看的照片 注意細節 就可以讓你的照片跟別人很不一樣...
攝影觀念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想攝影142] 細說分鏡 Vol.19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60
🖍真正勾起共鳴的絕不是表面,而是隱含在照片中,那些不為人知抉擇的密秘
🖍那才是照片的靈魂、故事與含意
🖍了解過後,才足以激起我們心中的感動的共鳴
前面說了很多「照片、故事、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特別是「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也許會有人認為,那不就是「創作動機」嗎? 其實不是,我認為創作動機,是整個我們自己生命中的一個「火花」,有點像是「靈機一動」「天外飛來一筆」的感覺,又或著是抱著特定的觀點拍下的作品,說說這觀點與照片的關係如何一同呈現,所以我認為「創作動機」跟「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是不同的觀念。 這一篇,我們來談談這點
🟥旅行攝影與攝影旅行
「旅行攝影」與「攝影旅行」是完全不同的攝影觀念,也同是完全不同區旅行方式,他們都是一種旅行,但整個目的完全不同。
🔹旅行攝影,我的定義是「在旅行中所見、所拍」,這一次旅程看到什麼,在你的眼裡覺得有趣而拍下這些照片,看起來每一張照片都是獨立的,但攤在你的旅程時間軸上,照片的順序也就是旅途的痕跡。
攝影旅行則是「為了攝影所規畫的旅行」,為了照片目的,而規畫的旅行,包含出發、經過、抵達、等待,路途不見得順,但就為了那張照片最好的時候,所規畫的行程。🔹
「為了等待從傍晚進入深夜」,在一景點足足待了近 2 個小時,哪裡也去不了,因為我曾看過他人的作品,那景點、那景觀傍晚日落的照片真是迷人,算好差不多時間前往該處,然後一等就等上好段時間,就為了拍攝那 2 個小時光線與色溫的變化。
但就旅行的角度就不見得如此,旅行規畫上,通常是以「效率」「方便」為主,數個點都要一一的 「Check」,達成,那麼在有限的時間下,安排好路線、交通、用餐、住宿很重要,儘管不是每個人都是抱著這樣子的方式旅行,也有些人是「隨意」,到了再說,反正都要去那幾個地方,不如就看心情、看天氣做決定,而這一路拍攝的照片,自然也就是旅行的記錄。
「因為旅行而攝影,與為了攝影才旅行」,這二種心情我都有過,帶給我二種截然不同的攝影與旅行的心得體驗,前篇文章說到「唯有真的站在不同立場」,我們才有機會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同一件事情。
🟥何時的念頭
何時產生這念頭? 那就要談談幾年前我自己辦過一場「旅行攝影」分享會的故事講起。
那天分享會後結束,在回程路上,心裡在想今天的分享會的心得,像是哪張投影片覺得不錯,哪個點可以做的更好,每一次的分享會我都會這麼簡單的自己檢討一下自己表現好不好,同時旁邊一位人,曾與我一同自助旅行的朋友問我一些事情,他問我說他即將自己前往義大利,在找尋交通票券資訊上,網路的資料很亂,每個人說的都不大一樣,問我該怎麼辦?
🔹「這很正常呀」,我說,因為寫這些旅行分享的人,他們自己也很可能第一次去,在旅行過程知道要介紹交通票券資訊給人參考,由於他們是第一次,遇上什麼、就拍下什麼、記下什麼,有時照片沒拍到,忘了細節而交代不清是很正常的,另一方面有時年代久遠,交通資訊需要更新…,種種因素下你看的網路資料都有可能不完全正確,但可以當作背景知識,隨機應變,除非是特定地點,不然大多數的原則都是通用的。🔹
其實我也是呀,我也寫了不少相關的旅行介紹的文章,也寫過一些旅行交通、票券的使用方式,經常都是「第一次」到某個國家,解決交通問題,除了參考別人的資訊外,自己也會特定的「拍下」特定的照片,像是「車站、車票、置物櫃」等等,再配合文字來搭配解說,因為有此經驗,回答起朋友的問題就顯得自然。
爾後在捷運站門口彼此告別後,我一個人往回家路上思考今天分享會的問題,以及剛剛與朋友互動的過程,突然才覺得「啊,不對」,今天的主題根本就與心中說的內容完全相反,今天的分享會是屬於「旅行攝影」 - 分享旅行中的照片,但我最想說的,其實是「攝影旅行」,是為了要分享「照片故事」以及「照片背後的故事」,而由於今天的主題是「旅行攝影」,自然投影片的內容順序,是以「旅行的順序、痕跡」做安排。
也正因為心裡很想說的是「攝影旅行」,也難怪為何某幾張投影片,我覺得應該順序調換,或是「併在同一頁說」會比較洽當一點,但一這麼做,就覺得講起來不大有順序,時間順序就會彼此交錯,讓觀眾覺得…,怎麼一會說今天拍的照片,一會說後天、一會說昨天照片的感覺。
過去自己辦了數場,以「旅行攝影」為主的分享會,每次說完心裡感受都隨著現場觀眾互動不同,感想也不同,但覺得始終…,離我心裡想分享的「故事」有一些落差,卻無從說起,直到這一天晚上,我才找到心中那塊最想說的天地。
🔹「我最想說的,是為了攝影作品,所追求的旅途,無論甜蜜與否,那才是一張照片我挑選出來最單純的念頭,正因為是為了追求那張照片的結果,所有的準備規畫都是以「它 – 照片」為出發點思考;但如果是旅途中所看到、見到所拍下的照片,好像我只是過客,順手一拍,除此之外 – 沒了,這種照片並不是好不好看問題,而是缺乏一點…,我心裡最在意的事情,在分享過程總有點不是那麼踏實的感覺」🔹
🟥抉擇與密秘
「我也想聽聽,別人的分享一張照片背後的抉擇與密秘」,除了拍照技巧外,同時也希望聽出這些拍照技巧,是如何抉擇出來的? 是唯一的答案嗎? 還是在許多答案中,選擇最適合當下的?
就像記者訪問發明燈泡的愛迪生,「你是如何知道要用那東西來做出燈泡的?」,愛迪生回答說「我不知道什麼可以達到,我只是找到 99 種失敗的方法,最後一個才成功」,雖然真實歷史故事並非那麼簡單,但這過程也與我們追尋一張照片過程,有一些雷同可以參考的點。
任何一張照片,拍攝方式、技巧與手法,說明出來原理很簡單,比如用什麼相機搭配多少鏡頭焦段,快門光圈感光度的組合、是否使用濾鏡等其它工具輔助,天氣是如何預測,又什麼時間點下拍攝,這些都是我們最後知道的「結果」,這些資訊若能在攝影分享會一一的提及,非常實用。
但如果真的對一張照片更「細細的切入多問二句」,就知道結果背後都有一些故事,礙於分享會的主題、時間有限下,那些故事通常都會被忽略掉,而這才是我最想聽到的部分,因為我知道如果我也去了相同的地點,採用了相同的拍攝方式,假設天氣狀況也相同,我也不見得拍出相同的作品,經常如此,人人都有類似的經驗,此時不免會覺得「他人總是留一手絕活」,確實有些人是如此,但有些並不是這樣。
🔹就好比聽人說…,看一個成功的人,不要只聽他成功的故事,要看看他遇過什麼樣的失敗、如何失敗、失敗的過程是什麼,因為成功無法複製,但失敗可以盡可能的迴避。
攝影也是一樣,光是聽著他人如何拍出成功作品,不代表你就能複製他人的成功,他一但在過程中遇上挫折與失敗,那我想人人都很有可能遇上相同的情況,那麼單單聽如何拍出這張照片「成功的要素」,是無法滿足我的好奇心,而背後不知失敗多少次、等待多久,準備多少才能達到,就算同一點蹲上好幾回,每一次的天時與地利也都不同,最成功的照片不見得是「天時與地利」最好的搭配,可是在那一次如何配合天與地,做出照片不同的抉擇,那才是最有趣的部分。🔹
🟥讓聽眾共鳴
「共鳴」是很難的,我談了 100 張照片,能讓底下的聽眾、學生產生共鳴的照片,若有 10-20 張有共鳴的話,我覺得對我來說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這往往是我不斷編排講義參考的點。
要解釋一個抽像的概念,並且透過具體的圖、文、口語表達,讓底下的讓聽眾有「共鳴」那才是最棒的照片例子,而這樣子的照片是有的,但要一試再試,才知道同一張照片,在數場課程中是否經得起「共鳴的考驗」,也就是在課堂中,這個例子能吸引學生目光,數次都能達到那層效果,我才確定這組照片能讓他人達到心中的共鳴,這樣子的照片,我會用一個簡單的名詞稱乎他 - 「哇照片」。
🟥「哇照片」
「哇照片」不好找,真的,為了讓講義更加精采,我經常在改裡頭的例子,無論是在過去的照片裡翻找,或是重新拍新的,都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有時反而越改越糟糕,再將之前的例子放回來也是常有的事情,但經過幾年的經驗下來,我漸漸覺得…,這個「哇照片」其實存在我電腦硬碟裡許久,而且還不少,只要我放慢速度,放鬆心情,好好的欣賞一些照片,想想當時這麼拍的理由,再看看這張照片能否在課堂上傳達得清楚。
🔹但如何確定課堂上我能否傳達清楚呢? 我會用單純一點的標準,這一張照片已是好段時間前拍的,在看這張照片,是否能讓「脫離拍照當下的我」,重回現場、感受它,如果可以訴說更多「照片故事以外的事情」,讓我自己回想更多這張照片以外值的事情,包含當時的天氣、心情、身體狀況、遇到的大小事等等,如果可以讓我自己,在看自己的照片回想起這些事情,通常成為我心中的「哇照片」機率就高多了,最後挑選出來在課堂上分享,往往會有不錯的效果。 (當然,有的自以為不錯的 “哇照片”,反而產生反效果,下次這例子拿掉就好)🔹
🟥站在台上,心在台下
任何主題的演講、分享,台上的講者應該不時的留意聽眾的情緒,是否對你的內容理解、投入,而不該自顧自的一股腦的說完每一張投影片,趕在時間內講完它,有些是「為了講完而講完」,有些則是「講不完就算了,跳過」,看看一位講者是否是熟練,從整個分享過程,除了時間的掌握,聽眾情緒拿捏得當宜,整場聽下來掌聲如雷,意猶未盡,那就是一場完美的分享。
這個不容易,真的,但也不難,同一個主題講上數十次,任何人也都能練習到一定的程度,而這一切的開始就從「講稿、投影片」的設計心態開始,熟練的講者,在一開始投影片準備心態,就不是以「張數」來思考,而是如同書寫一篇文章,簡單的「起承轉合」結構,帶著聽眾慢慢進入你的世界的前提下,規畫每一場分享,這點確實不容易,即使再熟練的講者,面對全新的主題,頭幾次也不見得都能做到這點。
🔹我覺得最好的「講者」,應該具備一種能力「人站在台上,心留在台下」那種能力,同時也是一種境界,要如何讓自己分享內容,能一次比一次好,這種能力非常重要,不為了時間、投影片張數而趕工、拖戲,而是與觀眾一同享受這個過程,畢竟人是站在台上,無法用第三人稱看待自己的表現,但講者的「心眼」可以時時看看自己,觀察聽眾,內容是已經固定了,但盡可能改變節奏,搭配音調調整、肢體動作、不時插穿其它故事、笑話,來讓整場分享更加成功,才能記下此次的失敗,下次做的更好。🔹
我想抱著「人站在台上,心留在台下」的心態,努力的改進分享的過程,每次一都比前一次更好,讓 100 張照片分享,能張張讓人感動,心中產生「共嗚」。
🟥攝影旅行、共嗚與「哇照片」
讓我找到最多「哇照片」,在數萬張照片堆裡,往往是在「為了攝影而去旅行」的照片裡得到最多的可能,因為一張「哇照片」通常挑選標準,都是對一張照片非常深切的感觸,我才會挑選出來。
🔹「一張照片真的勝過千言萬語」,這句話是對創作者自己才成立,對於底下的聽者,我則是將照片背後的千言萬語,精挑細選整理出來,如此一來才能讓聽眾,了解一張照片「如何拍攝」「背後故事」,以及「如何達成與失敗」,使得一張照片,無論是對拍攝者,或是其他聽者,更有其生命、靈魂與含意,讓大家產生共鳴,在這空間裡不斷的繚繞講者的語話,以及聽眾的笑聲、掌聲。🔹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攝影觀念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攝影,留下旅程與冒險的每一刻】
我接觸攝影的契機是在大學時期,當時入手生命中第一台相機,每一次出門遊玩和聚會都帶著,想要拍下所見之美景和生活瞬間,分享給身邊的人。
起初並不是很順利,攝影觀念和技巧的不足,不知道如何好好構圖,難以捕捉眼前的感動,令我相當懊惱,決定好好研究拍照攝影。
過去十年,我不斷多方嘗試與學習精進,背著相機走向全世界,踏上極地、沙漠、游牧大草原、絲路、海拔5000公尺的高山和無數異國的大街小巷,一步一腳印用鏡頭拍下世界六大洲70+國的樣貌。
✍️統整後的攝影觀念
學習攝影的路上,我們都遭遇不少挑戰與瓶頸,我打算將累積至今的攝影思維和技術統整,化成系統性的課程,包含前期準備、現場拍攝思維與應變、後期的調整處理,可以快速建立攝影觀念,培養屬於你的攝影眼。
這堂課將教你,如何用鏡頭把自己的冒險故事呈現出來,不論是上山下海的感動、人文生活的巷弄、出遊夥伴的倩影、邂逅陌生人的微笑,幫助你用更動人的方式,留下旅程與冒險的每一刻。
目前課程還在籌備階段,為了讓課程更加完善和貼近學員的需求,只要幫忙填寫課程問卷,即可獲得優惠卷。
9/17前填寫,還有機會抽到3個名額的免費課程!
👉課程問卷
https://cgqg5izniiw.typeform.com/to/KqCxiM7g
攝影觀念 在 Sieg Hair Salo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美髮技術以外
特別的內容再來一發
設計師都想留下好看的照片
注意細節 就可以讓你的照片跟別人很不一樣
攝影觀念 在 陳寗 NingSelect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iPhone 11 Pro 三鏡頭的運作問題我們已經談了三支影片,我想已經很夠了,反正人家手機就是這樣,再吵下去也只是互相比較信仰值而已,日子還是要過下去啊!所以接下來的影片,我會開始討論「如何用 iPhone 拍出好照片」這件事,畢竟手機都買了,如何把他用好用滿,才是最要緊的事情。否則買一支 iPhone 花那麼多錢,結果卻只會拿來炫耀,那豈不是太對不起 iPhone,對不起蘋果的所有工程師了嗎?
今天這集,我先來談 iPhone 三鏡頭的使用時機,從三鏡頭焦段的透視感與焦段壓縮,來瞭解如何針對自己想拍的題材選擇最正確的鏡頭。很多人以為想要廣角只要後退幾步,而要望遠時直接把鏡頭推進靠近被攝物即可,這種做法是正確的嗎?想也知道當然不正確,不然人家幹嘛要在手機上裝三顆鏡頭,直接給你四千萬畫素然後通通用數位放大縮小成 1200 萬畫素的照片,豈不是更加省時省力省成本?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從根本認識三顆鏡頭拍攝的成像差異,不玩花俏的修圖,直接從最基本的攝影概念入門,快速搞懂攝影到底在玩什麼!這集影片不僅適用於 iPhone,同時也是基本的攝影觀念,搞懂之後要玩單眼也不成問題喔!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攝影大師~
#iPhone11 #iPhone拍照 #iPhone攝影
本頻道幾個原則跟你約定好:
1. 開箱零業配:
真實使用過後才發表心得,通常試用至少 1 個月,所以你通常不會看到我最早發表,但哥真性情的評論,保證值得你的等待。
2. 理性討論:
我有自己的偏好,你也有自己的好惡,我們互相尊重,時時用大腦,刻刻存善念,不謾罵,不矯情。可以辯論,不可以沒邏輯。
3. 我團購我驕傲:
我很愛買東西,也很愛比較產品,我自己使用過、多方比較過,還是覺得喜歡的東西,我才會辦團購。(簡單說就是挑品很嚴格,至今 80% 廠商找上門都被我打槍。)辦團購我一定有賺,但我跟廠商拿到提供給你的團購價,也會讓你一定有划算感。所以如果你品味跟我相近,或是剛好有需要,就跟我團購,我們互惠。如果你覺得跟我團購,你就是我乾爹,說話不懂得互相尊重,那就慢走不送,你可以去找一般店家買貴一點。
看了以上,覺得可以接受就請你訂閱,訂閱順便開鈴鐺。我們每天晚上 6:00 見。
我的網站連結在這:https://ningselect.com/
也別忘了幫我的 FB 粉絲專頁按讚:http://bit.ly/ningfb
如果有任何問題,包括團購等問題,都可以直接傳 Line 問我:http://bit.ly/ningline
另外團購商品請參考我的商城,不過上面的價格未必是實際的團購價格,因為很多廠商不希望我這太殺的團購價格暴露在網站上,所以請直接傳 Line 問我囉:https://shop.ningselect.com/
廠商合作請先了解相關原則:http://bit.ly/coopning
攝影觀念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野鳥攝影:從器材選購、拍攝技巧到辦一場屬於自己的攝影展」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范國晃
內容簡介:
家燕穿梭騎樓下的靈巧身影、老鷹振翅飛翔的雄偉英姿……喜歡賞鳥的你,卻不知如何拍攝?
生態攝影專家教你攝影知識、拍鳥訣竅,構圖、對焦、按快門!運用入門級類單眼、單眼相機,拍出各種野鳥的動態美!
本書從生態攝影觀念的倡導,到相機入門、進階攝影技巧的剖析,並實地觀察與拍攝野鳥,以及教授如何將自己的作品歸納分類,製作成
圖鑑、開設個人展覽,盡情享受野鳥攝影的樂趣!
一手掌握拍鳥技巧,你也可成為野鳥攝影達人:
◆不可不知的攝影知識與操作
解析類單眼、單眼相機功能與原理、
鏡頭的透視與特性、基礎構圖、進階拍攝技巧……
◆攝影達人不藏私,教你鳥類攝影秘訣!
如何捕捉飛行中、覓食與停棲中的野鳥、
仰拍逆光與順光的調整、最佳操作模式設定……
◆追鳥路線‧建立個人圖鑑‧舉辦攝影展
介紹最佳拍攝野鳥地點,實拍練習,
打造自己的野鳥圖鑑與攝影展
◆實用附錄
收錄台灣重要野鳥棲地、台灣鳥類名錄、各地鳥會聯絡資訊
作者簡介:范國晃
喜歡大自然,旅遊及藝術,愛好觀察與攝影。
經歷:
‧自然及商業攝影師
‧台灣生態旅行促進會理事
‧台北市野鳥學會野鳥救傷義工
‧攝影及運動光學望遠鏡業界講師
‧《大地的舞者》、《共生》攝影個展
‧德國LEICA及MINOX台灣代理商之品牌經理
‧飛羽雜誌及U-Outdoor網站望遠鏡與攝影專欄作者
‧合著《台灣經典賞鳥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