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激發潛能 在職生臥虎藏龍
林左裕/政大地政系教授(台北市)
國民黨高雄市長補選參選人李眉蓁的碩士論文傳抄襲,也引發社會各界對碩士在職專班的質疑。本報資料照片
近日有政治人物被爆多年前就讀碩士在職專班時寫的論文抄襲他人論文,相似度超過九成,引起社會輿論軒然大波,其中有免除在職專班撰寫論文之議;也有認為在職專班只是去「刷學歷」而已、要求可放寬的看法;更有提出對所有政治人物的論文「一清專案」以及「廢除在職專班」等誇張的論點。
這些論述可能點出目前碩士在職專班教育的疏漏之處,但筆者於大學任教廿多年以來,卻認為在職者進修碩士除了學位的目的外,多數臥虎藏龍,在其專業頗具優勢,若經指導教授引導論文寫作開發其潛能,有值得其自負之處。
既名為「在職」,表示就讀者係於工作之餘進修。據筆者所接觸過的在職學生,多不是靠此學歷獲取新工作或升等,反而較多是完成其在就業之初因故未能繼續升學的理想,其中更有超過六旬已退休者為竟其畢生之夢,在子女成長後才返校重拾書本者。這些高昂的求學動機,實在令人感佩!
在職進修碩士者須在工作之餘犧牲家庭及休閒時間修課,再加上期末的論文寫作,其時間成本相當高。而如何在學生的付出之後產出相對具價值的學歷,則有待校、系的規範及指導教授的要求及引導。以政大地政系碩士在職專班為例,因考量學生的工作及修課卅六學分與論文寫作負擔,規定最快三年才能畢業,且在論文發想過程及期末口試前,需在全體師、生前公開發表期初及期末報告並接受眾人之評論。這些要求在國內、甚至是國際間,堪稱嚴謹,但同時也保證學生在此過程中學習及論文寫作的品質。在高等教育逐漸淪為市場競爭導向(如短期取得雙學位或免試入學及免論文畢業等)下,或許無法譁眾取寵,但「路遙知馬力」,堅持品質終究是強化價值的不二法門。
對於論文品質的要求,就看指導教授如何「因材施教」了。多數學校要求除了指導教授在場外,需有兩位以上的口試委員,其中一位須來自校外,因此在口試這關的彈性就非常大,也攸關學生的論文品質。筆者的經驗是依照學生的專業,共同研擬出與其專業相關且具優勢(如實證的資料或問卷的對象等)的題目,再應用適當的方法進行分析,如此既可強化其專業取得資料上的優勢,又能以科學的方法得到客觀的結果,這些珍貴的研究結果也有多篇刊登於具嚴謹審稿制度的學術期刊,更凸顯了學生在此過程學習及成果的價值。
王安石曾因政府難覓良才而感嘆學校「教之以無用」,筆者認為有心返校學習的碩士在職專班多是千里馬,如何激發其潛能,就看校系的要求及指導教授的引導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葛量洪教育學院(Grantham College of Education)是一所曾經在香港提供專職教師專業培訓的院校,以美術教育為主,於1951年創立,校址在九龍加士居道42號。開校第三年兼併了鄉師,當年香港政府致力發展小學,亟需大量師資,葛師就採取短期的一年制,而且迅速發展擴充名額。全盛時每屆一...
「政大在職進修」的推薦目錄:
- 關於政大在職進修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政大在職進修 在 一級嘴砲技術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政大在職進修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政大在職進修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政大在職進修 在 政大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NCCU LLM Program for Executives 的評價
- 關於政大在職進修 在 台大學分班、政大在職進修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政大在職進修 在 台大學分班、政大在職進修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政大在職進修 在 政大在職進修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評價
- 關於政大在職進修 在 政大在職進修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評價
- 關於政大在職進修 在 政大外交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招生影片 - YouTube 的評價
政大在職進修 在 一級嘴砲技術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扣除學店的不談,有點水準的大學碩士有三種:一般生、在職專班(MBA)、高階管理專班(EMBA)。
「一般生」
全職學生,要你學點東西並寫篇研究報告(論文)也只是剛好。
(臉友補充:一般碩班也包含一般生和在職生)
「MBA」
假日上課,要升遷、洗資歷的人會往這去,由於你沒錢也沒名望,要你學點東西並寫篇研究報告(論文)也只是剛好。
(臉友補充:MBA泛指商管院所,其餘科系依舊是用在職專班一詞)
「EMBA」
成員幾乎都是企業老闆或是高階主管,與其說是進修,不如說這是一個提供有別於酒店、扶輪社,充滿書香氣息的異業交流的平台。這裡是用市場來區分,不是要貶損誰,就跟牛肉一樣,有人是美牛派,有人是澳牛派,也有人逢牛肉必談和牛,但對我來說,和牛就是操你媽的爆幹油。做吃的很看人,朋友交際也是。
EMBA到底要不要交論文?論文到底要寫到什麼程度?這玩意一是牽涉教育部法規,二就看人怎麼解讀。
今天大家都是明白人,有話就別遮掩。EMBA的學費超貴,學員又超威(例如商界著名的政大幫、台大幫),與其說傳統的師相授受,不如說是眾人的交流討論,業界之間的資訊交流所創造出來的產值,遠大於一本沒幾個人要看的論文。
對於學校來說,這些EMBA可是搖錢樹,對校方來說,學費就不用講,以後可是「有捐款能力的校友」;對教授來說,跟這些老闆或產業高幹稱兄道弟,這是展現實力和資源調度能力的最佳管道。因為各取所需、魚水互助,EMBA就是一個歷久不衰的「交易市場」。
說到這裡有人就堵懶了:「幹你娘拎北拚死拚活,被一堆雞掰教授揶揄羞辱,好不容易才通過碩論口試,憑什麼有人能夠拿錢換文憑?」
以前我也很堵懶,但在業界打轉了十年,被資本主義徹底汙染純潔的心靈後,我倒覺得這很正常。憑什麼拿錢換文憑?就憑人家繳得起你繳不起的學費,就憑人家可以在酒店開小組會議,你他媽只能窩在圖書館吹免錢的冷氣,這個社會就是這樣現實,不是嗎?
今天高雄李眉蓁的論文事件,說白了就是奇怪制度下的奇怪現象,我認為這是一個好契機,就把這些東西全部攤出來讓大家重新思考,看看到底是制度缺陷、是學歷崇拜、還是他媽的台灣人的價值觀很奇怪。
哎呀,李眉蓁就算了,別忘了一年半後又要地方大選,接下來從鄉鎮代表、縣市議員、立法委員甚至是到高階文官,很多人要倒楣了。
#論文 #EMBA
政大在職進修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照片選得很好😘
其實那些酸焦糖的藍營側翼粉專
大概就是忌妒焦糖哥哥有15萬人追蹤吧
順便幫焦糖哥哥打一下廣告
越廚 Viet's Kitchen
文轉
麵攤大叔
世界麵包冠軍吳寶春只有國中學歷,無法在台灣接受碩士教育,教育部「修法留人」失敗,吳寶春到新加坡國立大學攻讀EMBA,他的 #論文被退35次,最終才辛苦畢業、取得碩士學位。
而台灣也留下了 #吳寶春條款, 就是指有「特殊成就」者,不需大學學歷就可以視為具備大學之同等學力,具備「報名碩士入學考試」的資格。
這是馬英九下令,指示教育部緊急修法留人,所以高等教育司開了這扇門。李德維你有任何不爽、不開心,找馬英九去哭夭,你自創的 #焦糖哥哥條款,究竟是什麼?
是教育部高教司通過的嗎?還是你故意使用「焦糖哥哥」四個字,測試Momo親子台敢不敢告你侵權?
■高等教育「學術自主」,豈容你國民黨以一黨之私,指指點點,栽贓玷汙?
台灣的高等教育,早就存在了繁星計劃、多元入學方案,支持「專業領域具卓越成就表現者」可以進入高等學術領域,而允許各大學基於學術自主,自行訂定「特殊成就」的標準。
例如:
●曾從事企業經營管理之相關專業工作累計達 5 年以上,並有其特殊表現者。
(有些大學設定更高標準,10 年以上工作經驗,含其中 2 年以上擔任高階主管。)
●上市公司/上櫃、興櫃公司經理級以上之高階主管或負責人。
(有些大學的門檻是公司資本額1000萬的負責人即可。)
●曾獲個人專業領域之相關國內外重要競賽獎項者。
●對國家、社會、人類福祉有具體卓越貢獻者。
●接著是進行「書面審查」:
讀書計劃、研究計劃、論文題目、履歷表及自傳、工作經歷證明、證照、專利、學術著作、社團經驗、語言測驗成績、獎學金之證明……等。
#學習比學位重要
#高等教育的門
#永遠為了具有學習力的人而敞開
●在「口試階段」,必須讓指導教授們相信,你夠資格成為研究生,而且要證明自己除了有求知潛力,更有研究學習的決心。
中山大學社會所的四位口試教授,一定有嚴格審查過焦糖哥哥陳嘉行,他本人的知識能力與強烈學習動機,而且,他讀過的書、寫過的文章,也經常出現在他的臉書,確實超越碩士生的程度,尚且不論「焦糖哥哥」對於捍衛台灣價值、民主自由的貢獻,何等重大!
●以上的各階段資格審查,是確認你是否取得碩士生「入學資格」,並非保證授予「碩士學位」。
這麼淺顯易懂的道理,
李德維會不知道?
他當然知道,他是故意栽贓抹黑焦糖哥哥「被酬庸」,潑屎抹糞讓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名聲弄臭」。
中山社科院,一堆碩士生讀了四、五年,因為論文寫不出來,所以拿不到學位。
入學不保證畢業,這麼淺的道理,要大叔來說?
剝奪入學資格,允許入學資格,也不是你國民黨說了算。
■焦糖哥哥很有分寸,他拒絕受訪,讓中山大學校方來回應,是因為他尊重學術倫理。
大叔是政大畢業的,如果我當年住在高雄,中山大學也是我非常想就讀的名校。
中山大學被抹黑,焦糖哥哥在第一時間就跳出來,挺身而出,捍衛校譽,非常勇敢而且正義。
大叔知道焦糖哥哥是「提早入學」,今年春天就到中山社會所修課,因為他求知若渴、迫不及待,無法等到秋天「大家正常入學」的時間。
為什麼可以提早入學?
高等教育不但是學術自主,更有學術自由,許多管理規範具有彈性,而且系務會議、院務會議、校務會議會去維持行政程序的正確合理。
你這學期要修7學分、9學分?
你計劃要3年畢業、4年畢業?
先休學、再復學?
是中山大學說了算,干你國民黨屁事?
碩士班在職生(並不是在職進修班),論文是研究學問的成果,一定要寫要完成。
吳寶春的論文被退了35次,焦糖哥哥的論文在全國關心下,也一定會是高品質,讓人眼睛一亮!他第一學期的成績,3門課有2門是A,一門B+,真是學習楷模!
李眉蓁只是你們國民黨學術作弊的冰山一角,要不要我們大家一起來翻,把你們所有市長、立委、議員的論文,逐一盤點?檢視剽竊抄襲啊?
#國民黨立委汙名化吳寶春條款
#就已經夠反智了
#自創焦糖哥哥條款
#是嫌國民黨全黨還不夠沈淪墮落?
那些嫉妒焦糖哥哥的人,你們也可以去寫報名表、繳報名費、申請中山大學社會所,自己走一趟流程,試試看。感受一下,學術自由的風氣,與學術自主的可貴。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563848184294235&id=298989300780126
政大在職進修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葛量洪教育學院(Grantham College of Education)是一所曾經在香港提供專職教師專業培訓的院校,以美術教育為主,於1951年創立,校址在九龍加士居道42號。開校第三年兼併了鄉師,當年香港政府致力發展小學,亟需大量師資,葛師就採取短期的一年制,而且迅速發展擴充名額。全盛時每屆一班竟達330人(羅師中英兩部每屆各收25名,鄉師中文只收25名)。葛師於1964年除繼續開辦一年制外,更加開辦了中文二年制。葛師師資訓練特有兩項措施,第一為「設計教學」,分組學員選題後,要分工參考搜資料、實地採訪。最後要安排大規模展覽作分享。第二項特色是「小組討論」,以補大課單向講授之不足,也建立了更佳之師生關係。一年制全期分配到小學實習一次,畢業生只可任教小學。二年制實習兩次,第二次分配到中學實習,畢業後可最高任教至中三(Form3),選取之標準及校內表現也要求嚴格,入讀二年制者也曾有於升二年級時須離校。由於政府通過教育學院法例,提升至頒授學位的水平,葛量洪教育學院於1994年被合併為香港教育學院的一部份;而原址將被重建。按恔友會96年統計,葛師開辦了45年,本科同學計達6760名。 其校友會於1952年9月成立,並先後創立了5間以「葛量洪校友會」命名的學校,即:葛量洪校友會觀塘學校(1961-2008)、葛量洪校友會慈雲山學校(1967-1988)、葛量洪校友會油塘學校(1973-1993)、葛量洪校友會將軍澳學校(1988-2008)及葛量洪校友會黃埔學校(1997-今)。在多間師範學院合併後,葛師校友會學校仍以原名續辦,設有多項獎學金,後因出生率下降而致多間完成歷史任命。葛量洪校友會轄下各小學的校監均為香港民主派元老、前立法會議員、支聯會主席司徒華(葛師首屆畢業生,曾任葛師校友會觀塘學校校長二十一年)。2011年葛師校友會舉辦了盛大之鑽禧藝展及多項紀念活動,增添葛師鑽禧紀念獎學金,更收集校友之著作及歷史照片出版了專冊,名為「葛師的歲月」(Down Memory Lane: Our Golden Years at Grantham College of Education),資料詳盡,並得當年馮翰文副院長發序言。
香港教育學院(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是香港八間受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高等學府之一,主要提供教師專業培訓。香港教育學院的歷史可追溯至1853年於聖保羅書院開辦的首個正規在職教師培訓課程。隨著政府及社會大眾對師資教育的關注及需求不斷增加,羅富國師範學院(羅師)、葛量洪師範學院(葛師)、柏立基師範學院(柏師)、香港工商師範學院和語文教育學院等相繼成立,開辦正規的師資培訓課程,為香港教育提供具備資歷的教師。依照1994年4月25日教育統籌委員會第五號報告書的建議,四所師訓機構和語文教育學院合併成為香港教育學院,進一步提升師資教育和有關專業培訓課程的質素;總辦事處設於香港島銅鑼灣新寧大廈,另設10間分校,主要提供教育文憑課程及在職教師培訓課程。直至1997年,香港教育學院遷往新界大埔至今。新校園位於香港新界東大埔露屏路10號,佔地12.5公頃,由著名建築公司巴馬丹拿(P&T Group)設計,於1996年5月28日由前港督彭定康主持奠基,並於1998年2月26日由前行政長官董建華揭幕正式啟用。校園由行政大樓、教學大樓、文康及運動綜合大樓、學生宿舍及戶外體育設施組成。香港教育學院雖有學士、碩士和博士課程。教院的教育及師資培訓在國際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全球第十五名、亞洲區第三名 ;語文學科則位列全球首 101-150 名 。於2015年9月11日,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通過香港教育學院正名大學,待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及得到立法會通過,教院最快可於16年2月正名為大學。經收集多方意見後,香港教育學院校董會決定,將以「香港教育大學」及「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EdUHK)」作為教院正名後的校名。香港教育學院設有3個學院,轄下共13個學系,提供不同範疇的本科課程,包括教育學士、文學士及社會科學學士,同時也為在職教師提供部分時間制進修課程;而研究生院則負責統籌各研究式或修課式的博士及碩士課程,如哲學博士及教育博士等。修讀教育學士或教育文憑的學生需通過兩次教學實習,而所有教學實習則由院校協作與學校體驗事務處負責統籌。學院並設多個校級研究與發展中心,追求卓越的研究和社會合作項目。
政大在職進修 在 台大學分班、政大在職進修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政大在職進修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jodawa也提到作者: jodawa (jodaway) 看板: graduate 標題: [請益] 台北範圍資管相關碩士班推薦(在職) 時間: Sun ... ... <看更多>
政大在職進修 在 台大學分班、政大在職進修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政大在職進修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jodawa也提到作者: jodawa (jodaway) 看板: graduate 標題: [請益] 台北範圍資管相關碩士班推薦(在職) 時間: Sun ... ... <看更多>
政大在職進修 在 政大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NCCU LLM Program for Executives 的推薦與評價
政大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NCCU LLM Program for Executives 。 2360 個讚· 1 人正在談論這個。歡迎對於在職進修、活力學習、結交志趣相近的朋友、充實法律專業等方面,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