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書城夢時代店開幕
#街邊商業的式微對城市好嗎?
今天,政大書城在夢時代二樓藍鯨館開幕,成為全國第一家開在百貨商場裡的政大書城,也是高雄出現過的第三家政大書城(河堤、光華店均已歇業)。空間上大致仍沿襲過去的擺設方式,書籍的折扣也令人驚喜的相去不遠,只是從接近社區的街邊店移入購物中心。
在政大書城的一旁,光南也已準備開幕,讓夢時代裡匯聚了寶雅、9x9、光南...這些過去你根本不會認為應該出現在百貨商場中的店家。
街邊店凋零,消費型態往大型購物中心集中的現象,各地皆有,然而高雄尤為嚴重。新設立的購物中心與舊商圈競爭下,舊商圈日益萎縮,但夢時代、草衙道、甚至左營三越...均無法形成商圈集客效應,成為孤島型的消費核心。
無論是從老照片、影片,甚至過去的回憶中,我們或多或少都發現,過去街邊的店面、戶外的市集...逐漸消失,移往室內,但有趣的是在購物中心裡,卻又要複製傳統大街、商店,創造適合步行的尺度。過去街坊的活力現在都要在人造的空間裡尋覓。
這樣的城市取向,長遠來看是好的嗎?
當然,不論是新都市主義學派、或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OD)概念的引入,都希冀透過交通節點的再開發,配合混合使用與提高密度,將人群再帶回市中心。
然而,光是在「人本交通」與社區營造上,我們就遇到極大的阻力。例如認為振興商圈要靠蓋停車場的草包首長,或是放棄大眾運輸任憑私有運具橫行的交通官僚,都讓都市規劃者難以用適切的工具與設計來提升街道的使用率。
如果我們放棄自己的社區、把公共空間讓給車潮、違規停車、私人佔用,想著反正假日再去購物中心開心的一次買足,我們的城市只會在日常的醜陋與財團營造的精緻華麗間,變得兩極化而逐漸失去活力。
下次在購物中心開心逛街時,或許你也可想想我們應該選擇怎樣的城市?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