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朗讀:#兩岸回不去的昨天】
此刻的我,靜靜地在這元宵之夜,端詳著那座由龜蛇駝起雙鶴的銅雕。這雕像並不大,上頭還沾了些灰,就佇立在客廳的一角,被我遺忘多年。但就在今時今日,它忽然活了起來,背負著一幕幕記憶,還有那兩岸回不去的昨天。
湖北武漢的黃鶴樓,就是這尊雕像的故鄉。踏在龜蛇上的雙鶴,象徵黃鶴歸來的傳說,栩栩如生。記得就在辛亥革命百年的前夕,我受邀第一次到武漢參加紀念活動,行程中就安排了登黃鶴樓。就像是一見鍾情一般,我第一眼就看上了這座銅雕,從此也與武漢結下了緣。
此後的幾年,我又多次在因緣際會下造訪武漢,到過辛亥革命紀念館,也走過毛澤東還在國民黨時主持的農民講習所,還有國共合作在武漢大學留下的抗日遺跡。武漢給我的印象,充滿激昂的歷史,如同一個平凡的午後,我一人站在漢口的江灘,看滾滾長江東逝水,正如這座城市「火爐」的稱號,革命似火,浪花淘盡英雄!
可曾經那樣火熱的武漢,如今卻冷冷清清,只剩一片淒涼與肅殺。從春節到元宵,中國人最看重的團圓之日,許多人回不了家,更有一個個天人永隔的消息。而最教人寒心的,是好不容易才結束選舉喧囂的台灣,因為蘇貞昌的一句「禁止口罩出口」,再掀起反中、恐中的浪潮,甚至從一開始咒罵大陸不讓台人回家,到後來武漢包機終於成行,卻因為出現有所謂「確診」的病例,瞬間批鬥起機上「沒有台灣身分」的「台灣媽媽」,痛罵那些台商的大陸配偶,把她們當作洩憤、攻擊的目標。
過去,海峽隔絕了兩岸的往來,拆散了本是骨肉天親的中華兒女。然而,在那個「反攻大陸」的年代,他們仍是我們的同胞,兩岸中國人仍是一家人。曾幾何時,兩岸開放了,三通了,一個個兩岸通婚的家庭誕生了,但「台灣人」和「中國人」卻成了兩個對立的名詞!台灣人一邊從口中的「中國」賺進大筆出超,一邊歧視、仇恨屬於那裡的一切,包括與台灣人共組家庭的「陸配」們。
我本來只冷冷地繼續看這些人炒作反中的情緒,但實在看不下去,不得不說出肺腑之言,更為兩岸的明天充滿憂慮。兩岸的昨天,是當年我曾榮幸獲得旺報第一屆「兩岸徵文獎」佳作的文章,題為「那年八月在廣州」,記錄下2009年八八水災,我正寄宿廣州一個平凡的大陸家庭,見證他們討論著「一定要為台灣同胞捐獻愛心」、「絕不能輸給湖北、四川」的情景。當這些「昨天」已逝,兩岸的「明天」又將走到哪裡?
前不久,一個寒流來襲的夜晚,我鑽在被窩里刷手機,偶然滑到1985年群星獻唱的《明天會更好》,那是台灣音樂史上的創舉,也是華人歌壇空前的一幕。後來,在1993年香港歌手齊聚人民大會堂為華東水災的義演,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公益晚會上,這首台灣才子羅大佑創作的歌曲不斷響起、傳唱,唱出了因歷史分隔的兩岸三地,渡盡劫波再被喚醒的同胞愛。
人們不禁追憶,那個充滿希望的台灣,那段小小的台灣引領華人流行文化的歲月。忽然間,人們如大夢初醒般驚覺,原來那已是回不去的昨天,那個沒有手機,沒有網路,沒有太多的八卦新聞,更沒有政論名嘴、網軍口水的昨天,回不去了!
回不去的還有,那個「我是中國人」、「我們中國人」的台灣。曾經,就在汶川地震、北京奧運、兩岸三通的那一年,我們以為那個「昨天」能夠再來,我們為骨肉相連、兩岸同心而感動。也就在那一年,馬英九就職的慶典上,我們告別了兩岸動蕩的扁朝歲月,大會以「明天會更好」的大合唱作為結束。那時,我們又怎料不到幾年,這一切就和當天特別返台演出的鳳飛飛,瞬間都變成了昨天!
那段令人難忘的昨日,是我在台大校園裡初遇大陸來的同學,後又隨著交流團到北京奧運觀賽,驚訝於充滿朝氣的大陸中學生,震撼於汶川地震中失去雙腿的爽朗少年。還有在台北中正紀念堂、西門紅樓前的廣場,與台大、政大、淡大……的大陸交換生徹夜長談,談兩岸、談家國、談人生,最後往往是在啤酒的陪伴下,大家接力唱起兩岸的愛國歌曲,歌詠我們共同的大中華,在激昂的歌聲中踏上歸途。
曾經的曾經,就這樣轉眼成為過去。我經歷了回不去的台灣,就像網友重溫那場香港群星在人民大會堂的義演,也是同樣回不去的香港。很可能不出十年,再回頭看這段回不去的昨天和今天,你會發現,冥冥中自有因果,莫怪由不得自己,而是半點怨不得他人!
2020庚子鼠年,一年一度的春晚蒙上了肺炎疫情的陰霾。當零點的鐘聲敲響,畫面帶到了粵港澳大灣區的分會場,由曾經因為說了句「我是中國人」而被霸凌的台灣藝人歐陽娜娜,和大陸表演者合唱「明天會更好」。是啊!從鴉片戰爭、八國聯軍、大饑荒再到肺炎疫情,歷史上的庚子年,一直都是充滿動蕩的一年。無論時局如何變幻,永遠有我虔誠的祝禱:昨天回不去了,但願明天會更好!(本文首次發表於2020.2.22旺報)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王炳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支付寶打賞:13581883245 🔥王炳忠今日頭條:搜索「王炳忠台灣」 🔥王炳忠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 【❤️為您朗讀:兩岸回不去的昨天】 此刻的我,靜靜地在這元宵之夜,端詳著那座由龜蛇駝起雙鶴的銅雕。這雕像並不大,上頭還...
政大 大陸交換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支付寶打賞:13581883245
🔥王炳忠今日頭條:搜索「王炳忠台灣」
🔥王炳忠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
【❤️為您朗讀:兩岸回不去的昨天】
此刻的我,靜靜地在這元宵之夜,端詳著那座由龜蛇駝起雙鶴的銅雕。這雕像並不大,上頭還沾了些灰,就佇立在客廳的一角,被我遺忘多年。但就在今時今日,它忽然活了起來,背負著一幕幕記憶,還有那兩岸回不去的昨天。
湖北武漢的黃鶴樓,就是這尊雕像的故鄉。踏在龜蛇上的雙鶴,象徵黃鶴歸來的傳說,栩栩如生。記得就在辛亥革命百年的前夕,我受邀第一次到武漢參加紀念活動,行程中就安排了登黃鶴樓。就像是一見鍾情一般,我第一眼就看上了這座銅雕,從此也與武漢結下了緣。
此後的幾年,我又多次在因緣際會下造訪武漢,到過辛亥革命紀念館,也走過毛澤東還在國民黨時主持的農民講習所,還有國共合作在武漢大學留下的抗日遺跡。武漢給我的印象,充滿激昂的歷史,如同一個平凡的午後,我一人站在漢口的江灘,看滾滾長江東逝水,正如這座城市「火爐」的稱號,革命似火,浪花淘盡英雄!
可曾經那樣火熱的武漢,如今卻冷冷清清,只剩一片淒涼與肅殺。從春節到元宵,中國人最看重的團圓之日,許多人回不了家,更有一個個天人永隔的消息。而最教人寒心的,是好不容易才結束選舉喧囂的台灣,因為蘇貞昌的一句「禁止口罩出口」,再掀起反中、恐中的浪潮,甚至從一開始咒罵大陸不讓台人回家,到後來武漢包機終於成行,卻因為出現有所謂「確診」的病例,瞬間批鬥起機上「沒有台灣身分」的「台灣媽媽」,痛罵那些台商的大陸配偶,把她們當作洩憤、攻擊的目標。
過去,海峽隔絕了兩岸的往來,拆散了本是骨肉天親的中華兒女。然而,在那個「反攻大陸」的年代,他們仍是我們的同胞,兩岸中國人仍是一家人。曾幾何時,兩岸開放了,三通了,一個個兩岸通婚的家庭誕生了,但「台灣人」和「中國人」卻成了兩個對立的名詞!台灣人一邊從口中的「中國」賺進大筆出超,一邊歧視、仇恨屬於那裡的一切,包括與台灣人共組家庭的「陸配」們。
我本來只冷冷地繼續看這些人炒作反中的情緒,但實在看不下去,不得不說出肺腑之言,更為兩岸的明天充滿憂慮。兩岸的昨天,是當年我曾榮幸獲得旺報第一屆「兩岸徵文獎」佳作的文章,題為「那年八月在廣州」,記錄下2009年八八水災,我正寄宿廣州一個平凡的大陸家庭,見證他們討論著「一定要為台灣同胞捐獻愛心」、「絕不能輸給湖北、四川」的情景。當這些「昨天」已逝,兩岸的「明天」又將走到哪裡?
前不久,一個寒流來襲的夜晚,我鑽在被窩里刷手機,偶然滑到1985年群星獻唱的《明天會更好》,那是台灣音樂史上的創舉,也是華人歌壇空前的一幕。後來,在1993年香港歌手齊聚人民大會堂為華東水災的義演,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公益晚會上,這首台灣才子羅大佑創作的歌曲不斷響起、傳唱,唱出了因歷史分隔的兩岸三地,渡盡劫波再被喚醒的同胞愛。
人們不禁追憶,那個充滿希望的台灣,那段小小的台灣引領華人流行文化的歲月。忽然間,人們如大夢初醒般驚覺,原來那已是回不去的昨天,那個沒有手機,沒有網路,沒有太多的八卦新聞,更沒有政論名嘴、網軍口水的昨天,回不去了!
回不去的還有,那個「我是中國人」、「我們中國人」的台灣。曾經,就在汶川地震、北京奧運、兩岸三通的那一年,我們以為那個「昨天」能夠再來,我們為骨肉相連、兩岸同心而感動。也就在那一年,馬英九就職的慶典上,我們告別了兩岸動蕩的扁朝歲月,大會以「明天會更好」的大合唱作為結束。那時,我們又怎料不到幾年,這一切就和當天特別返台演出的鳳飛飛,瞬間都變成了昨天!
那段令人難忘的昨日,是我在台大校園裡初遇大陸來的同學,後又隨著交流團到北京奧運觀賽,驚訝於充滿朝氣的大陸中學生,震撼於汶川地震中失去雙腿的爽朗少年。還有在台北中正紀念堂、西門紅樓前的廣場,與台大、政大、淡大……的大陸交換生徹夜長談,談兩岸、談家國、談人生,最後往往是在啤酒的陪伴下,大家接力唱起兩岸的愛國歌曲,歌詠我們共同的大中華,在激昂的歌聲中踏上歸途。
曾經的曾經,就這樣轉眼成為過去。我經歷了回不去的台灣,就像網友重溫那場香港群星在人民大會堂的義演,也是同樣回不去的香港。很可能不出十年,再回頭看這段回不去的昨天和今天,你會發現,冥冥中自有因果,莫怪由不得自己,而是半點怨不得他人!
2020庚子鼠年,一年一度的春晚蒙上了肺炎疫情的陰霾。當零點的鐘聲敲響,畫面帶到了粵港澳大灣區的分會場,由曾經因為說了句「我是中國人」而被霸凌的台灣藝人歐陽娜娜,和大陸表演者合唱「明天會更好」。是啊!從鴉片戰爭、八國聯軍、大饑荒再到肺炎疫情,歷史上的庚子年,一直都是充滿動蕩的一年。無論時局如何變幻,永遠有我虔誠的祝禱:昨天回不去了,但願明天會更好!
●本文首次發表於2020.2.22台灣《旺報》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aV5ATFmhAg/hqdefault.jpg)
政大 大陸交換 在 110學年度第一學期中國文化大學學生赴上海戲劇學院交換申請 ... 的推薦與評價
中國文化大學赴大陸交換計畫 ... 交換時間:2021年秋季班(110學年度第一學期)。 申請時間:即日起至4月26日中午12時整。 交換費用:交流學校學雜費全免,需繳交中國文化 ... ... <看更多>
政大 大陸交換 在 關於國合處赴大陸薦外交換⚡️ - 政治大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好像又到了赴大陸交換的季節了,所以想說趁著現在有空的時候, ... 上都會來的更得心應手+有動力至於科系的部分國合處是表示盡量選和自己在政大就讀的 ... ... <看更多>
政大 大陸交換 在 [轉錄][資訊] 考交換學生的建議&心得- 看板NCCU09_DIP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DIP_Academic 看板 #1CYEyjHs ]
這篇是應某個美麗又漂亮的前舞會總召討論後而寫,有點長給大家參考,
要轉錄可以。
關於交換學生的申請,我想應該很多人都會有興趣,
交換學生在國內,特別是台大和政大,算是有最多機會的,
讓和政大有簽約的國外姐妹校提供機會讓政大學生可以到對方學校修讀半年到一年的課程
,學分得以承認(就是在政大的課如果對方學校有開、外交系也認可的話就可以抵免,回
來後不需要重修)。
特別是外交系,如果拼命一點修課,大三就把課都修完的話因為大四沒必修,
但還蠻有機會延畢的!
我想先寫在前面的,是對於交換學生計畫的想法,
對我來說,是想要能換個環境,所以只要能去考的機會我都會去嘗試,
而國家我就沒有那麼在意,政大還蠻多同學是依照世界排名來選校的,
這樣選的話,首先通常排名高的學校,都是生活費也高的國家,
另外是,排名前面的學校和政大簽約的,本來就不多。
建議大家可以先想想自己想要去的地方來選擇,或者如果是真的想要出國看看的話,
我可以保證一定可以考上交換學生的,但現在的情況是某些學校完全沒有人填,
我覺得蠻可惜的。
●政大交換學生考選管道:
政大的交換學生,有分成校級(國際事務合作處,簡稱國合處)辦理
和院級交換(學院之間協議)還有中國大陸姐妹校交換。
1. 國合處: 這是校級的交換單位,政大所有學生不限系所都有資格報考國合處提供的交
換機會,從國合處考出來的名額是最多的、考上的機會也最大。
◎國合處交換資訊網頁https://oic.nccu.edu.tw/chinese/exchange.php
2. 院級交換:政大幾個學院有和其他國外大學的學院簽交換學生協議,
但甄選方法各院自訂,目前院級提供最多名額的是商學院,另外社科院也有提供,
這兩個學院的交換學生名額是可以開放除了這兩個學院的人申請
(就是全校學生都可以考!)
;另外像傳院也有院級交換,但只限傳院學生報名。
院級交換就是換過去對方的學院,商院就換商院、社科院就換社科院,
但某些學校選課仍很自由,
不會因為是商院管道的交換就只能選商管課程(部分學校是這樣)
◎商學院交換資訊網頁https://outgoing.iep.nccu.edu.tw/
◎社科院交換資訊網頁https://www.css.nccu.edu.tw/index.html
3. 中國大陸交換:這個交換是由副校長室辦理,
最近剛簽了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另外還有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等。
(明明跟政大簽約的學校都是大陸超級名校,可是反而政大去考的學生很少,名額都有剩
,所以要去北大清華的機會很大啊!)
◎中國大陸交換資訊網頁https://www.crossstrait.nccu.edu.tw/
●交換學生費用
依照交換協議,只需要付政大學費就好
(少數學校例外,如果換到學費的國家比較貴的就算賺到吧!),
但是生活費、雜費、機票費、旅費等要自付。
可以去參考國合處網站交換學生心得分享,蠻多學長姐的心得可以參考大約花費。
●獎學金
可以去國合處網站查,但我成績太爛所以沒有很認真做這方便的資訊收集,
通常要班排名前30%以前比較有機會拿到獎學金,
而部分國家也有提供交流獎學金,比較多的是日本、德國、奧地利,
或者有些是對方學校自己有提供,但這個條件限制就各個學校自訂了,
要自己去對方網站搜尋。
●交換學生申請時間
國合處校級交換都在每學期快開學前(暑假中&寒假中)報名,在開學前後考試。
商學院、社科院、中國大陸交換也大多是集中在期中考前完成考試,
時間大家可以去各單位網站上搜尋整理。
寒假申請的那一次名額會比較多。 建議上學期先去考托福。
●該準備的資料
這個是指英語組的,但學校大部分的交換學生都是英語組的。
─托福成績: 托福ibt考試每個月都有舉行,
大概考完兩週還是一個月內成績會出來,分數當然是越高越好。
而因為在報名交換學生的時候通常就需要附上托福成績了,所以要
申請的話要注意托福成績出來的時間。(印象中考完兩週可以網路查詢)
托福考試要從網路報名,信用卡繳費,而且考試當天要帶護照(我現在還是覺得很怪。)
考一次好貴!大概要四、五千塊,成績時效兩年。
─自傳、履歷表:這些最好要準備中英文的,所以如果平時有準備的話,書面資料就不會
那麼匆忙,而且可以一稿多投(但校級和商院交換要收五百塊報名費)。
●考試型態
大部分交換學生考試都會讓學生從能前往的學校名單中填志願序,
再依照總成績排序錄取名單。
國合處:第一階段書面資料,第二階段口試(會有三個老師,一個人五分鐘),最後從三部
分做分數加總:托福成績、在校成績、面試成績。最後依照志願放榜。
商學院:第一階段書面資料,第二階段口試(我記得是兩個老師,英文口試)
社科院:只有書面資料審核
中國大陸:書面資料加上口試(兩位口試老師,這個就可以用中文了)
●我考上的交換學生
校級的我考上捷克國立馬薩里克大學,商學院的我考上澳洲布里斯本的Griffith
University(很妙他們把國關與亞洲研究系放在商院所以我把它當第一志願),社科院考上
香港大學,中國大陸的是考上中國人民大學
我最後選擇上學期去捷克,下學期去香港。
雖然是不同的兩個交換,但政大跟我說OK只要時間沒有衝突就可以。
聽我一個台大的朋友說他們的交換只能選一個地區而已不能像政大混搭。
最後再補一個還蠻棒的機會,
這暑假我拿到僑委會的國際事務人才培訓計畫公費補助去了美國波士頓,
這個計畫是配合馬政府的萬馬奔騰計畫,希望能讓更多年輕人有機會出看看,
只要符合條件(是台灣人,不要太老)就可以申請,
今年度(99年)是第二屆,定額補助一筆錢(六位數)
讓我們可以到美國有台灣駐外館處的十個城市進修國際事務相關的暑期課程(就是遊學),
並且可以在駐外館處或當地安排實習機會。
甄選方式第一階段書面資料要寫一篇兩千字英文論文(題目會公告)加上推薦信,
讀書計畫等,通過第一階段參加第二階段口試,
按照兩階段總成績選城市。
官方網站是https://www.iaya99.org/
我一月初就會到香港了,寒假期間或下學期有人要到香港的可以找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9.237.233.163
※ 編輯: ylcxcute 來自: 119.237.233.163 (09/09 22:3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2.104.169.2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