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大樓速設機關托嬰中心】
盧秀燕市長上任後,社會局在各行政區認真地新設公共托嬰中心、親子館,勞工局也鼓勵企業設置企業托嬰中心,但市政府辦公大樓內有六、七千位員工,卻沒有自己的托嬰中心。
因此我請人事處要積極點,要讓市府員工沒有後顧之憂,來上班時就順便把小朋友帶來托育;至於辦公室調整,這部分可以和秘書處的廳舍管理科協調,讓部分科室移動空間這不會是大問題。
#我是李中
#熱愛臺中
政大 自 七 舍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感謝媽嗎❤️ (以下長文)
五月七號,台大放榜!我考取了台大政治系碩士生在職專班,以及台大GMBA碩士班,全上~ 我猜這應該是最好最即時的母親節禮物!媽咪我愛妳!感謝妳!
連同政大外交系,我一共報考了三系所. 但我事先都不敢講, 生怕我這個外交政治門外漢全摃龜, 我會對不起自己, 對不起全程在旁鼓勵打氣的父母. 如今全上, 又在母親節前夕, 我的內心充滿了感謝與開心 ❤️
我從小到大唸的是英文學校, 能夠考上台大GMBA是應該的. 因為GMBA是全英文考試口試,日後也是全英文上課, 沒有中文. 而政大外交與台大政治系是全中文口筆試, 坦白說內心的忐忑焦慮只有自己知道. 但我媽咪一直鼓勵我, 她說就算落榜我也沒有損失, 但如果考上, 我未來的路會跟著清晰明白!因此我卯足全力, 就這樣拚了下去.
我媽媽從小讓我唸英文學校, 她堅持這會對我未來的人生是一大有利的武器. 她說我學好英文才能看得遠, 飛得高, 才能把世界握在手中. 但她又非常內疚, 覺得我身為台灣人中文不好, 不了解國家的歷史是一件遺憾且悲哀的事. 所以她在我美國唸大學時, 每天台灣美國兩地視訊, 規定我每天背完一頁英文一頁中文news才能出去玩 🥲 她確實執行!我的大學同學常常坐在宿舍的沙發上等我背完每天的功課, 她們都知道我有個不能妥協的虎媽. 我的成語是這樣背來的; 我的中國歷史大事是每年寒暑假回台灣讓我媽惡補來的; 我大四開始自己土法煉鋼練習新聞寫作, 我上中天官網看前20秒主播稿子自己再依此想像製造一條新聞出來. 我面試記者時主管說我的每則新聞都是英式中文, 要我好好反省加強. 我初接氣象播報時我媽媽買了6塊白板 (I’m not even kidding), 上面仿大字報主播稿, 我就這樣假想練習播報, 而我媽媽就是嚴格的評審. 其實早在我8年級時第一次做西方宗教史簡報時, 我媽就要我寫好英文文字稿做好簡報後, 演練報告10遍, 我練到快哭了.當然第二天我拿了全班最高分. 我當時頗氣憤, 然而我日後到美國唸大學, 不知不覺也用起了這一遍又一遍的說講練習方式, 所以我在Purdue 時其它的科目或許普通, 然而我從大一起到畢業時每科Speaking的課永遠拿A 😆!
我從第一次去彰化縣議會主持議會論壇起, 我就養成了全部rundown內文練習7次的習慣. 我一共去了10次, 沒有一次偷懶例外. 當然我媽就是練習時台下的觀眾兼評審. 她的座右銘是 ”妳的表現就是妳看重自己,也看重對方的程度”! 也確實,從第一次主持起我就被縣議會指定為日後每場的主持人選.我一共主持了10場,算是創下了紀錄.
我媽是這樣嚴厲的”虎媽”, 但這是對我的中文學習. 因為她覺得沒有唸中文學校是她對不起我,所以她就一肩扛起這個中文自修的重任. 另外, 從小在電梯裡碰到鄰居我也被教導一定要主動打招呼.叫”叔叔阿姨好”. 我媽說沒有等長輩先跟晚輩打招呼的道理. ”禮貌”, 是我們家與中文平行重視的生活教育,甚至更重要. 我從12年級開始可以參加校內外的舞會party, 夜歸可以, 遊必有方; 小酌無妨,絕不可喝醉: 即便到了今天我已30 歲, 這樣的家規沒有改變. 因為我媽媽嚴格以外也給了我非常大的自由與空間, 所以我欣然遵守規矩承諾, 也造就我今天的自重與自愛.
小時候我媽媽這樣嚴格, 我曾經偷偷叫她”我們家的巫婆” 😂😂 但長大後, 尤其在我做了6, 7年事後, 回顧過往, 我心中充滿了感謝. 她讓我有能力展翅高飛, 讓我有信心,在世界的各個角落, 都有自信,能活出自我.
謝謝妳, 媽媽! 僅以這三系所碩士榜單, 獻給媽媽 “母親節快樂”. Thank you for everything!! Happy Mother’s Day ❤️
政大 自 七 舍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白色恐怖的濫觴 #四六事件72周年〕
坐落於大安區的臺灣大學和臺灣師範大學,如今是許多學子嚮往的名門學府,並以多元自由的學風著稱。
不過72年前的今天,兩校學生遭到軍警大規模逮捕,爆發著名的四六事件,並揭開白色恐怖的序幕。
究竟這起悲劇是在甚麼樣的背景下產生的?又對日後的臺灣社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我們將在四六事件72周年之際,帶大家認識這起事件。
▌事件背景
隨著日本投降,為期八年的中日戰爭告一段落,但國共之間的衝突卻日益加劇。
同時,執政的國民黨政府承受巨大的學潮壓力,1945年底西南聯大首開先聲,透過罷課示威訴求「反飢餓、反內戰」,並迅速蔓延至各地,即使在國共內戰爆發後,各地學潮仍風起雲湧。
這波學潮的風氣也吹到海峽對岸的臺灣,內戰期間統制經濟導致的嚴重通膨和經濟蕭條。
加上二二八事件對本土菁英的摧折,使得當時不少知識青年對於政府相當不滿,中國青年大量來台,社會主義思潮盛行於校園,臺灣學生運動遂和中國學潮聯結,並一同被政府視為是「共產勢力」。
▌導火線
1949年3月20日,臺灣大學與師範學院(臺師大前身)的兩位學生因為單車雙載遭到警方毆打拘捕,引發兩校學生不滿,曾三度赴市警局請願,要求立即釋放被扣學生,引起國民黨政府關注。
3月29日,臺北市各級學生召開青年晚會,宣布成立學生組織以響應中國反內戰的學潮,並號召全臺學生聯結。
時任省主席陳誠鑒於學生運動擴大組織化,加上同時間南京再度爆發大規模學潮,擔心兩岸學生隔海唱和,因此決定先發制人,展開對於學生運動的壓制。
▌事件爆發
4月5日,情治人員針對兩校的學生自治會幹部展開逮捕,誘捕過程中師院學生自治會會長周慎源趁隙逃脫,並在臺大學生護衛下回到師院。
警備司令部為緊急因應,於6日凌晨以「學生張貼標語,散發傳單,煽惑人心,擾亂秩序,妨害治安,甚至搗毀公署、私擅拘禁執行公務人員」為由,以大批軍警包圍兩校學生宿舍。
最終三百餘名師院學生及二十多名台大學生遭強行拘捕,是為「四六事件」。
▌四六過後
事件發生後,兩校因此停課數日,雖然大部分學生被分批釋放、由家長帶回,但仍有多名學生遭羈押判刑,追捕行動一直持續到1950年代。
臺大、師院的自由校風也轉為保守,校園的思想言論深受箝制,諸如兩校的校內本土性及異議社團接連遭到清算。
師院校長劉真態度較為強硬,不僅主導校園的整肅,開除多名學生學籍,並發起整頓校風政策,立下一系列箝制思想的校規。
而臺大校園也並未因此恢復平靜,不僅隔年校內陸續爆發「海天合唱團事件」、「于凱案」等事件,參與四六事件的學生們也牽連到五零年代的諸多政治案件中,許多學子被安上「為匪工作」的罪名。
因此有學者形容「四六事件不僅僅是單一事件,反而是個開始。」
加上事件結束不久,政府就先後發布「戒嚴令」及「懲治叛亂條例」,因此,一般多視「四六事件」為白色恐怖時代的濫觴。
▌傅斯年「神話」?
由於當時兩校校方態度有所差異,加上臺大逮捕行動較為溫和,使外界多認為時任臺大校長的傅斯年是保護學生、堅守大學自由學風的功臣。
尤其他留下的「我有一個請求,你今天晚上驅離學生時,不能流血,若有學生流血,我要跟你拚命!」一語更是廣為流傳。
然而近年諸多研究修正了此一形象,例如歐素瑛教授就透過《陳誠回憶錄》等史料,還原傅斯年當時贊同陳誠肅清兩校學生的提議,並提出「要快做、要徹底做、不能流血」的三項條件。
陳翠蓮教授等人重新校訂完成的四六事件報告中,也顯示傅斯年是同意警總進入校園逮捕學生的,並在事件過後處分四六事件救援會的主要幹部。
不過陳教授也點出,不能簡單地將傅斯年定義為加害者或共犯,但在評價傅斯年時,不能如同過往將其視為「神話」,而忽視這些複雜的面向。
▌全面擴散的陰影
白色恐怖的政治陰影不僅壟罩臺大與師大,全臺知識份子匯集的大專院校都難以倖免,連被視為「黨校」的政治大學,也有相當多師生成為政治受難者。
例如政治系的元老教師呂春沂教授,便曾遭到學生告密而被捕,歷經刑求及拘禁。
儘管在各方救援下獲判緩刑,但日後學術之路因此受阻,其在政治系的同僚湯承業也有相同遭遇。
除了呂湯二人外,包含許席圖、李漢元、廖偉程等政大學生都是當時的受難者。
這樣的風氣即使到了戒嚴後期也不曾停歇,1970年代,臺大哲學系內數名自由派學者便被政府以「反共」之名進行整肅,前後解僱了13名教師。
1983年任教東吳大學政治系的黃爾璇也在黨政及情治系統的施壓下,遭校方無預警解聘,這些舉動無疑是對講學與學術自由的重大傷害。
▌結語
四六事件被認為是戰後臺灣學風轉型的重要分水嶺。
事件發生前,政府雖對學生運動有所疑慮,不過態度仍偏向以引導代替防範,勸戒重於懲罰。
但四六過後,政府的立場轉向強力整頓學風、安定校園,置大學自治於不顧,展開對師生與校園活動的嚴格管制,校園的學術及言論自由因而在白色恐怖下被長期禁錮,並產生諸多政治受難者。
事件雖已過去七十餘載,然而兩校針對四六事件的轉型正義仍未完成,期待社會能對這起事件有更多認識,並為了這未竟之業一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