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 3/23 發表於 Forbes 的文章,對於中國、東南亞幾個國家的政治與因應武漢肺炎的經濟措施,有許多觀點值得思考。
台灣積極推動南向政策,但我們對當地動態似乎掌握有限,這篇報導值得大家重視!
標題:亞洲從COVID-19和地緣政治關係中能否恢復經濟
為了使全球經濟,從COVID-19造成的破壞中迅速恢復,必須找到防止需求急劇下降的方法。由於許多企業直接受到抑制病毒傳播的措施的直接影響,因此這種風險正在上升。
城市被封鎖,人們被告知要留在家中並避開人群。音樂會、球賽和會議已被取消,而人們聚集的自娛自樂的餐館,和其他場所則大多空置。隨著國家關閉邊界,國際旅行被大大減少了。航空公司停飛,旅館基本上空著。
消費者支出崩潰的原因,是人們太害怕或無法外出購物。結果,與公眾密切聯繫的所有行業,現在都處於危險之中。他們的收入枯竭的速度超過了削減成本的速度,如果情況惡化,許多人將破產。在這種情況下,危險的結果是大規模的企業關閉導致失業率上升,從而形成了自我強化的回饋循環,使收入匱乏的公司和工資匱乏的家庭陷入了螺旋式下降。
福布斯亞洲經濟評論小組的四名成員,分享了他們對COVID-19的全球經濟影響,以及在不久的將來如何由中國和東亞,然後是東南亞(包括東南亞)領導的不同地區,如何以不同速度恢復的見解。深入研究中國經濟如何正常化。它們著重指出了由於大規模企業倒閉和失業率上升,而產生的第二級衝擊的風險;以及應如何舒解。最後,大流行的一個後果是其政治化,如湄公河區域政府的回應所證明。
Manu Bhaskaran:全球經濟衰退已成定局
現在看來,在接下來的1或2個月內,美國和歐洲的大部分地區,將處於鎖定模式。消費者支出將暴跌,企業不僅會推遲招聘和資本支出,還會解僱工人。承諾的財政刺激措施,包括直接向個人轉移現金,可能有助於減輕打擊,但這還不夠。
美國和歐盟在第一季的成長將非常疲軟(對經濟的重大打擊僅在3月初至3月中旬開始),但在第二季將嚴重緊縮。從7月開始,它們的經濟可能會穩定下來,然後恢復成長。我們估計第一季中國經濟與去年同期相比急劇減縮。下半年,中國應顯示強勁反彈,並開始為全球經濟提供有限的支持。
東亞應該表現出類似的復甦模式。東南亞將落後於東亞,到7月,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可能是最糟糕的時期,但印尼仍然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嚴重的經濟下降風險,是COVID-19的經濟影響可能加劇現有的金融失衡,例如近年來累積的過多公司債務。像COVID-19這樣的突發性突發事件,可能將這些不平衡現象,轉變為金融危機。我們已經看到美國的商業票據市場凍結。保險公司拼命出售資產以籌集現金,加劇了市場惡化。
如果由於大規模檢疫,以及旅行和旅遊業的突然停止,而導致業務關閉急劇增加,則現有的財務脆弱性可能會爆發。如果管理不善,全球經濟下跌可能會更加惡化。這就是政府現在進行大規模因應的原因。
除了採取巨大的政策應對措施外,政府還需要正確定位重點,有效地瞄準經濟中最脆弱的環節。到目前為止,已經宣布的措施僅僅是剛開始而已 - 將會有更多的事情發生。
吉姆·沃克(Jim Walker):有效的政府政策應對措施,必須著眼於支持企業
為了應對COVID-19導致的日益惡化的經濟環境,各國央行和政府正爭先恐後地,投入民生需求以穩定經濟。他們之中的許多人,都採取了困擾世界經濟長達十年的,同樣的重點財政支出,和廉價貨幣政策應對措施。當時它起不了作用,現在更是無效。
零利率和量化寬鬆政策,甚至在COVID-19爆發之前,就導致了金融資產泡沫的泡沫,而病毒的爆發更是骨牌效應的推動力。為了確保COVID-19爆發最嚴重的時期結束後,全球經濟能夠迅速恢復,各國政府需要正確地採取政策應對措施。
正確的政府政策對策,應集中於支持最初遭受供應中斷之苦的商業領域,尤其是小型企業。然後隨著國家關閉邊界,和人員流動受到嚴格限制而削弱需求。大規模的企業倒閉,將使暫時的經濟活動中斷變成螺旋式下降。
當企業倒閉時,工作機會就會流失,而早先延緩的消費需求,將更是長期的惡化。政府政策對策的主要目標,必須是幫助企業在COVID-19中生存,從而打破供應中斷與需求崩潰之間的銜接。
正確的政策是削減公司稅,一般包括稅率,租金和許可費;將公司稅延期一年,以支持那些禁止從商業領域支付利息的銀行,以及採取其他措施使公司沒有營運的負擔。
這完全取決於花錢的方式,時間和地點。在任何時候,任何時候都是如此,但在特定事件導致供應中斷,破壞了商業和消費者信心,並強行限制消費者行動的環境中,情況尤其如此。
相比之下,當消費者因恐懼而癱瘓,或處於鎖定狀態時,傳統的刺激消費措施將行不通。
向香港政府提供每位香港居民10,000港幣的折扣(這是香港政府計劃採取的措施),這個金額事實上是非常少的,特別是如果家庭的養家糊口的人失業。當今最大的風險是,隨著人們大聲疾呼,要求政府做更多事情,其結果是中央銀行將利率進一步下調(在許多情況下降為負數),為了增加財政支出,來揣測需求會增加,事實上是對任何刺激需求根本沒幫助的措施。
在這個不尋常的危機情況下,連續預算赤字,在整個經濟資本結構中,平均支持企業的做法是最明智的選擇。透過這種方式,雖然隨著需求的長久變化,某些企業不可避免地會比其他企業遭受更大的損失(比如像遊輪公司),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錯誤。這樣的方法可能嗎?根據到目前為止的證據,也許不是,但作為投資者,我們應該提防那些傾向於這種反應的國家。在亞洲,新加坡和韓國在這方面領先於香港。為了確保COVID-19爆發最嚴重的時期結束後,全球經濟能夠迅速恢復,各國政府需要正確地採取政策應對措施。
西蒙·奧格斯:中國重新開始工作和消費
鑑於北京方面,遲來並又反應遲鈍的作為,再加上我自己與中國各地各種公司和個人聯繫進行的渠道核查,我預計一直到第二季中期,中國最糟糕的情況將會過去。確實,中國似乎確實正在逐步恢復工作。
然而,我的第二個假設顯然是錯誤的(指上頭標題的消費)。一個有理智的人可能會合理地期望世界其他地方會認真,認真地看一下亞洲發生的事情,並利用所提供的時間來準備,並採取先發製人的行動。
可悲的是,似乎沒有。來自歐洲和美國的經濟和市場中斷,所帶來的外來風險,似乎正在急劇上升。美國全面的衰退,以及從未真正消失的歐元區危機的捲土重來,在全球造成的損失,可能要比中國生產停產一刻或兩刻要嚴重得多。
將分析限制在中國,儘管許多公司的確確實在緩慢地重啟生產並重新營業,但是標準化程度,在不同部門和不同類型的公司結構中差異很大。我與之交談過的許多公司,在2月中旬才恢復了其工作隊伍的20%,到月底,這一比例接近50%,而到了2000年中期,這一比例進一步上升到70-80%遊行。
這其中的差異是,中國這些工廠依賴的是外省勞工,而不是本地勞動力的程度,公司相對於勞動密集型資本和/或可以虛擬營運的資本程度,以及可以同時從事財務工作的資本程度和零件。
關於外省勞動力變量,一個好消息是,由於供求因素,近年來這種依賴性已經減少。壞消息是,對於許多公司而言,它的減少幅度還不夠。此外,對於許多較小的公司,尤其是在輕型製造業中,問題似乎更多地與財務周轉資金相關。這樣的操作已經減少了勞動力的數量,並將生產過程中勞動密集型的工作轉移到了其他地方。如今,剩餘的勞動力通常大部分在本地,但仍然需要支付工資!除了眼前的財務需求外,設計精良的供應鏈,還極易受到庫存和組件短缺的影響。缺少單獨的、簡單的,但非常重要的輸入組件,基本上會讓整個組裝過程發生停頓。
當局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失業率飆升,和避免徵收高度槓桿的金融體系。人民銀行一直專注於鼓勵銀行遲後收款,而是遲後收款或提前提供額外的緊急廉價信貸額度,以確保向工人和其他供應商付款。工資單以及大量的社會保障繳款也已暫停。儘管與過去相比有所減少,但基礎架構也可能會像以往一樣部署。
尋求慰藉的人可能會注意到,與SARS爆發相比,服務業目前已佔GDP的55%,而2003年為40%。相反,以美元計算,名義GDP同期成長了八倍,因此,影響遠非如此。越來越多的服務可以在線上使用和分發,並且很大一部分公司已將其營運轉移到虛擬和/或家庭辦公模式。儘管隨著恐慌的消退,一些被壓抑的需求將會釋放,但許多延後的消費決定,將是長久的。更令人鼓舞的是,有一些早期跡象顯示,隨著最初的恐慌情緒逐漸變成無聊,人們可能開始正常化,如果人們決定冒險,人們開始更明智地計算出感染病毒的機率。
Thitinan Porgsudhirak:湄公河地區的COVID-19地緣政治
毗鄰中國,湖北省省會武漢市因新的冠狀病毒爆發M而處於全部淪陷,柬埔寨、寮國、緬甸和泰國在地理上處於最前線,因為與其他大多數國家相比,柬埔寨透過旅行和貿易,受到迅速蔓延的傳染病的影響更大。但是奇怪的是,他們報告的感染案例很少或沒有,對全球危機的應對也很奇怪。
然而,缺乏有關疫情暴發的新聞,並不是這些國家對冠狀病毒有特殊免疫力的結果。相反,鑑於他們的巨大鄰國在東南亞大陸的影響,他們的反應和反映出他們選擇「忍受」,而不是「反抗」中國。
從去年12月底至3月初,中國向世界衛生組織(WHO)通報了幾起尚未命名的疾病病例以來,寮國和緬甸尚未報告一例,而柬埔寨僅記錄了一例確診病例。由於這三個國家/地區的醫療基礎設施有限,許多人懷疑缺乏檢測和故意疏忽,無法解釋為什麼人數如此之少。
多年來,柬埔寨、寮國和緬甸都與中國有著緊密的陸地邊界,多年來與中國國民建立了緊密的貿易和投資關係,他們經常乘飛機和陸路訪問中國。儘管很難相信COVID-19在這些較貧窮的國家中並不普遍,但可以理解的是,他們的政府不希望引起北京的憤怒。
就緬甸而言,中國的合作對於解決北部各州的種族衝突非常重要。北京還承保建設一條雲南省昆明市與寮國首都萬象之間的60億美元(合83億新元)鐵路線,價值相當於內陸國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中國—印度支那—半島經濟走廊與「一帶一路」倡議的聯繫。柬埔寨可以說是中國客戶國中最突出的國家。它的沿海西哈努克省,由中國商業利益和遊客所主導,實際上是一個與南中國海接壤的中國腹地。
到目前為止,泰國的醫療行業和醫療保健專業人員,擁有更好的能力來處理,包括一例死亡在內的50起案件,但泰國政府也已竭盡全力,不對來自武漢以外的中國遊客施加旅行限制。進入COVID-19危機的第三個月,到泰國的中國遊客仍然可以憑簽證輕鬆進入泰國。去年,泰國的3600萬遊客中,中國遊客佔了近三分之一,而旅遊收入佔GDP的12%。
與中國有多刺關係的越南,不在這個俱樂部中。加強了對中國遊客的旅行限制,並採取了健康措施,來監測已到中國或與中國人接觸的國民。這些舉動與其他國家所採取的行動非常吻合,其中包括那些批評中國處理COVID-19不當的澳洲和美國等國家。
結果是COVID-19承擔了長期的地緣政治的影響。它之所以政治化和兩極分化,是因為它源於一個追求全球霸權的積極進取的亞洲超級大國。毫不奇怪,中國一直在呼籲籌集資金,很可能會記得在COVID-19爆發和擴散期間,如何對其進行觀察和處理。
中國刻意為強大而強大,它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如此深遠,以致於當遭受這種傳染性病毒感染時,幾乎沒有哪個國家可以不受影響。
相比之下,2009年在美國首次發現的H1N1流感,繼續感染了160萬人以上的病毒,並在214個國家中殺死了280,000多人,全球的反應並沒有那麼激烈和緊要。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Smart 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獨家爆料 #SmartTravel #國泰削航機人手 #機艙服務經理降呢 #國泰管理層背後動機 #國泰惡性結果三輸 #國泰工會斥不現實堪憂 #國泰禍延甚廣 【空姐爆料】系列, 專業人士、家庭主婦、OL、行政人員、男士、傳媒亦喜歡報導我的呢個 #SmartTravel, 可以滿足你 #娛樂、輕鬆、#...
政府二級工人招聘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獨家爆料 #SmartTravel #國泰削航機人手 #機艙服務經理降呢 #國泰管理層背後動機 #國泰惡性結果三輸 #國泰工會斥不現實堪憂 #國泰禍延甚廣
【空姐爆料】系列, 專業人士、家庭主婦、OL、行政人員、男士、傳媒亦喜歡報導我的呢個 #SmartTravel, 可以滿足你 #娛樂、輕鬆、#剝花生 #旅遊資訊 #平吃買玩 #各地文化, 要睇梗係睇原汁原味, 你係咩人就會支持返咩嘅youtuber, 國際華人傳媒, 最喜歡報道Smart Travel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hKZNoNE4iEf-Rsl1fa8Um8aY2Yl86Q95
大家可以透過Payme, 支持下我同貓貓阿Cash, 打賞打賞鼓勵鼓勵:
https://payme.hsbc/smarttravel
?合作邀約請洽
gold7778@gmail.com
https://www.instagram.com/gold7778t/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Appledaily 蘋果日報:
國泰去年10月大裁員,裁走5,300名香港員工,據知當中不少是機艙事務長(Flight Purser,FP)。不過,在大裁員後,國泰員工的危機似乎仍未完結。《蘋果》獲悉,國泰擬於今年第三季推出全新人手分配,每班機將會削減一個機艙事務長人手,其工作會由其他職級的空中服務員接替。有空服炮轟國泰職能錯配,為開源節流不斷增加員工工作量;國泰工會就新措施收到大量投訴,批評國泰不尊重員工經驗,「有同事覺得好侮辱」。國泰回覆指,一直檢討改善機艙服務,為機艙服務員提供更多發揮機會,亦會為他們提供更多培訓。
記者 盧珮瑤
現時空服員一般分為4個職位,分別為機艙服務員(Basic Crew,BC)、機艙事務長(Flight Purser,FP)、高級機艙事務長(Senior Flight Purser,SP)以及機艙服務經理(Inflight Service Manager,ISM)。據知,國泰去年10月大裁員中,有至少三成的機艙事務長被裁走或離職,成為國泰大地震的「重災區」。
國泰擬於今年第三季,每班機削減一個機艙事務長人手,其工作會由其他職級的空中服務員接替。資料圖片
國泰擬於今年第三季,每班機削減一個機艙事務長人手,其工作會由其他職級的空中服務員接替。資料圖片
第三季強推新措施
《蘋果》獲悉,國泰早前向員工宣佈,指將於今年第三季開始實施全新人手分配。新安排下,每班機將減少一名機艙事務長(FP),原本負責看管全機運作的機艙服務經理(Inflight Service Manager,ISM),亦要「落場」服務顧客,意味每班機將減少一個空中服務員人手。
以773機種為例,該機分為頭等、商務及經濟艙。根據以往的人手分配,頭等共有2名空服員,分別為1名高級機艙事務長(SP)以及1名機艙事務長(FP);商務艙則有5名空服員,分別為1名高級機艙事務長(SP)、2名機艙事務長(FP)以及2名機艙服務員(BC)。而經濟艙則有6名,分別為2名機艙事務長(FP),加上4名機艙服務員(BC)。
不過,新安排下,商務艙與經濟艙人手均有所轉變。以同一機種為例,負責監察整架飛機運作的機艙服務經理(ISM),將須到商務艙工作,人手分配變成1名機艙服務經理(ISM)、2名機艙事務長(FP)以及2名機艙服務員(BC);而經濟艙方面,其中一名機艙事務長(FP)被換走,轉為以高級機艙事務長(SP)頂替,新人手分配為1名高級機艙事務長(SP)、1名機艙事務長(FP),加上4名機艙服務員(BC)。
空服質疑職能錯配
於國泰任職10年機艙服務員(BC)的阿Joy指,機艙事務長(FP)在機艙中擔任重要角色,「負責同啲loyalty member(會員)打招呼,又要heat(翻熱)餐,好多嘢都係依賴FP去做」。然而,現時所有工作由其他職級員工分擔,包括低一級的機艙服務員(BC),但認為部份工作由資歷較淺的BC完成,或會影響機艙服務質素,「有客發『狼戾』,你都要有經驗,先知點樣處理而又唔會收到complaint letter(投訴信),呢啲係要時間浸返嚟,但公司唔value(珍惜)你呢啲嘢,而不斷增加你嘅workload(工作量)」。
阿Joy指,雖然機艙服務經理(ISM)亦要「下凡」分擔工作量,但認為國泰將本已晉身機艙管理者當成人手之一,或會構成職能錯配,「喺前面做咗十幾廿年,而家要做返啲佢哋好耐無做過嘅工作」。阿Joy續指,業內的經理一般達40至50歲,現重拾「搬運行李」等勞動力工作,亦會增加同事受傷風險,「公司為咗縮減人手同節流,唔理已經水深火熱嘅前線同事嘅生死,喺度搞職能錯配。」
國泰的裁員潮仍未平息。資料圖片
國泰的裁員潮仍未平息。資料圖片
「又要萬二蚊,又要林嘉欣!」
於去年10月國泰大裁員後,國泰推出全新「魔鬼」合約,並調整薪酬水平,底薪及飛行時薪「封頂」,有空服薪金大減四成。阿Joy指,同事對新人手分配感不滿,亦有部份人感到失望,認為「俾國泰呃咗」。
阿Joy續指,以自己任職10年為例,新合約下薪酬只有約1.1萬,但在全新人手分配下,工作量變相增加,「以前大部份同事幾唔鍾意公司都好,都有個團結精神,同你死掂佢,但公司角度就會覺得,你哋個個都can-do spirit(做得到精神),越加咪越多嘢畀你,反正你哋都做到㗎啦!」
阿Joy認為,國泰大裁員後已重挫士氣,現時更進一步減人手,令同事們意興闌珊,「大家而家心態都係『拚䠋』,都係覺得『是但啦』,又要萬二蚊,又要林嘉欣呀?唔好玩啦!」阿Joy指,自己亦打算修畢其他學位後就離職,「冇呀,你咪繼續搭國泰囉,但唔好expect(期望)佢係一間premier airline(優質航空)囉!」
工會收大量投訴:高層假惺惺
國泰空中服務員工會主席王思敏指,新措施惹大批員工不滿,宣佈短短數天,已收到數十封電郵投訴,「而家即係要做返低一層嘅嘢,尤其係FP同SP,大家都覺得好侮辱,覺得俾人『降呢』」。她指,同事並非不願意處理其他層級的工作,但認為國泰不尊重同事的經驗,亦批評公司以「提升服務質素」作為理由是「假惺惺」:「根本就係想cut costs(減少支出),你係嘅咪大方講囉,點會提升服務質素但係cut(減少)人手?」
現為高級機艙事務長(SP)的王思敏指,機艙事務長(FP)是機艙上具靈活性的職位,「佢係由低數上去第二級,有時細嘅無經驗,可以即刻做返低一層嘅嘢,真係『入得廚房,出得廳堂』」。她指,人手改動後,同事工作量必定增加,「少咗一個人點都辛苦」,又指早前部份機種增加40至50個座位,但人手從未見增加,「本身人手已經係好舋」。王亦批評管理層相當離地,「似係外行人嘅決定,根本唔理解我哋嘅工作」。她續指,新人手分配或令新同事升職更困難,由於上層的需要減少,「而家機艙服務員(BC)已經做10年先升,嚟緊可能係15、20年。」
對於國泰是否為裁走所有機艙事務長(FP)鋪路,王認為反而工資較高的機艙服務經理(ISM)更「高危」,「講到尾都係錢㗎啫」。她指,機艙服務經理工作大多視乎情況而調節,「兩個機師其中一個要去洗手間,都要佢幫手頂住個位」,惟新人手分配下,機艙服務經理須留在指定機艙,或會影響其工作流動性。
國泰去年10月大裁員,裁走5,300名香港員工。資料圖片
國泰去年10月大裁員,裁走5,300名香港員工。資料圖片
國泰:提供更多發揮機會
國泰回覆《蘋果》時,並未有就新人手分配正面回應,僅指受疫情影響,航班數目大幅削減,乘客量跌至新低。國泰一直檢討改善機艙服務,為乘客提供更多貼心的服務,以及為機艙服務員提供更多發揮機會,亦會改善部份工序。國泰續指,將會為機艙服務員提供更多培訓,並與同事保持溝通。
國泰及國泰港龍於政府保就業計劃下共取得逾5億元工資補貼,去年國泰大裁員,雖令薪酬開支減少兩成,但在客運量銳減下,國泰去年全年虧損高達216億元,其中燃油過度對沖更帶來30.17億元的虧損,較2019年只蝕1億元大增近29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昨表示,國泰去年削減約8,500個職位,在撇除自然流失等因素後,實際削減的員工人數約5,900名,當中包括約5,300名駐港員工,另約600名非駐港員工也可能受影響。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VF5n5diGdc/hqdefault.jpg)
政府二級工人招聘 在 投考郵政署職位資訊- 公務員招聘資訊: 二級工人及二級衛生 ... 的推薦與評價
... 招聘資訊: 二級工人及二級 ... 有關政府聘用殘疾人士的政策及其他相關措施載列於《用人唯才:殘疾人士申請政府職位》的資料冊內。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