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DP保六是什麼意思-3Q經濟小學堂】
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該國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快速下滑,官方數據勉強保6%,創27年半最低水準。同一時間,中經院等單位,上調我國今年GDP成長至2.3-2.4%水準,位居「四小龍」首位。
或許你會問,6%看起來還是遠大於2.3%啊,為什麼很多專業人士說中國經濟成長率不好,而台灣表現優於預期呢? 除了基期高低以外,今天我就帶大家看看中國經濟「保六」背後的意義:
1.#中國經濟成長現瓶頸
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許多人都認為,中國會超越美國統治世界。
然而,今年七月,《華爾街日報》就刊出一篇由首席經濟評論員葉偉平撰文的:〈中國的國家主導成長模式快沒油了〉文章。
文中提到,如果把中國改革開放的時間,和日本、南韓、台灣經濟開始快速成長的時間放在同一個起跑點,現在的中國大概達到日本於 1970 年代初、台灣與南韓於 1980 年代-90 年代初的中等收入國家地位。
2018年的中國,名目人均GDP大約等於1990-91年的台灣,當時台灣的經濟成長率仍維持在7%以上甚至接近8%,還比中國此時高。這代表一件警訊:中國經濟成長趨緩的時間點比其他新興經濟體還早!
台灣人均所得達到與中國現今類似水準後,接下來 10 年平均成長 7.5%,而中國在當前政治經濟體制下,很難維持這樣的水準。換句話說,中國經濟可能難以追上周邊國家。只要我們台灣繼續保持現在的表現,加速產業轉型與自主化、市場多元化,中國是很難追上的!
2.#政府公布GDP未必可信
官方數據就已經疲軟,實際上的數據可能更糟糕。中國官方公布第三季數據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向松祚公開質疑數據嚴重灌水。
因為即使按照官方數據,今年5-9月中國財政收入、企業利潤衰退,稅收前三季下降近三成,所有的數字都衰退,為何加起來變成成長6%?
雖然不意外地,中國立刻刪除向松祚的發文,但中國假造GDP已經不是新聞,例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胡穎堯的研究就指出:中國人均所得可能比官方數據低1/4;而芝加哥大學教授謝長泰等學者認為:從稅收等客觀數據推算,中國 2010~2016 年經濟成長率比官方數據低 1.8%。
因此,在中美貿易戰第一回合過招後,中國經濟是否還能保持穩健成長,許多專家也都相當質疑。
3.#GDP數字過於依賴政府投資
大學上過經濟學就知道,GDP =私人消費+投資總額+政府消費+(出口額-進口額)。
《華爾街日報》的文章中就引用數據指出,「中國模式」存有缺陷,國家經濟產值集中於國營事業和房地產,近年來越來越仰政府支出來撐起GDP數據,但政府負債比也已經達到鄰近國家2-4倍。
雖然,中國政府經營著世界最大的銀行,有大量資金讓政府能繼續撒錢救經濟,然而,國有銀行偏好貸款給國營企業,而國家甚至會滲透、接管成長快速的民營部門,維持關鍵產業的影響力,這對經濟競爭力是很不利的!
同時,中國也面臨「#未富先老」的問題,2017年,中國65歲以上老人佔人口11.4%,而人均GDP大約只等於台灣的1989-90年,當時台灣65歲以上老人只有6.2%。
簡單說,中國工作人口已停止成長,從農村到城鎮的勞動人口轉移也已經榨取的差不多。但人口老化速度卻是超級快,稅基縮小、經濟趨緩的速度也會更快。
各位爭年金的退休軍公教不用幻想了,未來中國砍年金一定是用比台灣更猛的手段砍,不然中共政權會先被自己的老人吃垮。
經濟成長已經惡化到要靠政府擴大支出,國營企業增加舉債硬撐,還要擔心被老人吃垮。這種國家要征服世界之前,內部的未爆彈是多到無法想像!如果有人說台灣經濟要靠這種國家,那麼他一定是詐騙集團無誤!
Search
政府公布gdp未必可信 在 中國:「GDP保7,保證數據出爐都是7%。」...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分析中國地方政府數據後所發布的報告,各省級地區未售空屋的問題遠比中央政府公布的還要嚴重許多,2014年年中,地方政府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