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建築:舊牛奶公司倉庫】
談起香港早期發展,牛奶公司在當時絕對佔一重要席位。而位於中環下亞厘畢道2 號的舊牛奶公司倉庫對香港歷史更是重要標誌。倉庫建於1892年,原為冰窖。其實舊倉庫原只有現時倉庫面積的一半。倉庫樓高三層,當時用作冷藏的冰塊均從中國北部採購,用船隻運送至皇后大道中海邊碼頭卸貨,再利用人力將其運送到倉庫。那時候,冰窖正門外尚未興建行人路,路面陡斜且用石頭堆砌,所以工人前來送貨確實是一件苦差事。
1896年,牛奶公司總部搬遷至主倉庫,餡餅生產工場、屠場、零售冰粒雪庫、牛奶分銷中心等設備亦陸續被加入。1913年,舊牛奶公司把倉庫翻新成總經理住所。在這百多年的時間,它見證了香港大大小小的改變。日佔時期,倉庫更曾被日軍掠奪一空。直至1970年代,它仍為牛奶公司總部。後來,牛奶公司與政府還地,因而遷出舊址。建築在空置數年後終得香港外國記者協會及藝穗會租用遷入。
現時,舊牛奶公司倉庫南、北兩座已被政府評為一級歷史建築,以表揚它的歷史價值。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九江吳家大院內,現存的“鑊耳”大屋、高層洋樓及廣東特色的木“趟櫳”、西方元素的義大利瓷磚展示著建築的中西合璧,各具風格,讓到訪者記憶猶新。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這裡由華僑興建、一度成為地方政府駐地。這座具有一百多年歷史的老宅,在近年來吳家後人委託九江鎮政府管理後,修繕一新,成為當地展示僑鄉文化、聯動文旅...
政府總部搬遷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譚新強:加密貨幣對實體世界的挑戰
文章日期:2021年5月7日
【明報專訊】上周末巴郡在洛杉磯舉辦虛擬股東大會,雖然巴菲特已年屆九十,老拍檔芒格更已九十有七,但全球投資者仍非常留意他們兩老對任何投資的評價和意見。巴郡今年表現亦非常好,升了超過22%,遠遠跑贏大市,實在寶刀未老!
有人問到他們對Bitcoin的看法。巴菲特始終較聰明和圓滑,笑說早料到必有人問,但要跟政客學習避免回答吃力不討好的敏感問題,結果真的不答,把燙手芋拋給性情較直的芒格。芒格直說熟悉他性格的人就知道對他提起Bitcoin,猶如鬥牛勇士對公牛耍弄紅布,公牛必氣沖沖衝過去。他率直地說他極度憎恨Bitcoin的成功,更不歡迎一種對綁匪和勒索犯有用的貨幣。他亦不喜歡送數十億美元給那些隨便在空氣中發明這些金融產品的人,覺得整個發展令人惡心,更認為對人類文明的利益相反!
老人家語重心長,並有一定道理,但現今Bitcoin和其他加密貨幣紅到發紫,所以網民的反應非常負面,大部分人都認為巴菲特及芒格兩人的一套投資理論已過時,完全不明白加密貨幣的價值。著名對冲基金經理Dan Loeb說,巴菲特及芒格經常提出只應投資熟悉的東西,缺乏長期學習精神,變成故步自封,所以錯失很多好的投資機會。他更指出,如聽了芒格意見而在過去一年做空了Bitcoin,已必全軍覆沒。
巴郡從不派息 與黃金加密幣無異
我理解芒格的憤怒,因為Bitcoin不受監管,所以相信不少罪犯用來作交易。更重要的是,Bitcoin崛起的目的,正是要顛覆原來的金融秩序,而巴菲特和芒格,當然就是原來秩序的最重要守護者之一。我認為較諷刺的是芒格批評Bitcoin,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必定是認為它本身沒有任何價值,好聽的可稱之為「數碼黃金」,同樣沒無現金流,但黃金至少是金光閃閃,摸得到的實物,Bitcoin則完全虛無縹緲。但回頭想,巴菲特收購了巴郡超過50年,自此從未派過息,解釋是他投資能力比小股東強,亦避免股息的雙重稅務,有一定道理。若從DCF金融分析角度來看,怎樣計算一件永不派息的資產,跟黃金甚至是Bitcoin又有甚麼區別?
記憶中,曾有投資者問過巴菲特:「巴郡永不派息,如何識別巴郡與一個龐氏騙局?」巴菲特頓了一下然後回答:「真的不容易,主要分別只是對他個人品格的信心吧!」說到底,Bitcoin亦一樣,也是只有一個信字。
加密幣市值達2萬億美元 不可忽視
明顯愈來愈多人信Bitcoin,不止只是年輕人,情况已開始「機構化」,更已洐生出不少ETFs和其他相關投資工具。今年Bitcoin已升了超過90%,市值超越了1萬億美元,按某些人計算,已成為全球第五大貨幣。當然加密貨幣何止一隻,第二位的以太幣(Ethereum)今年升了更多的3倍;狗狗幣(Dogecoin)靠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一句戲言,更升了誇張的130倍!加密貨幣總市值已達2萬億美元,成為一種不可忽視的資產類別。
Bitcoin已開始被公認為有一定儲存價值的用途,即已通過貨幣的其中一個定義,但交易實在麻煩,亦缺乏其他「增值服務」(value added services),所以不少人認為以太幣的發展空間更大,正因為它包含所謂「智能合同」(smart contract),可以利用它來發展出很多新的功能和產物,包括數年前的ICO,近月火紅的NFT藝術品,以及最新的DeFi Apps,各種去中心化的金融服務,包括存款、貸款和匯款等等。
虛擬世界漸成生態圈 觸動央行神經
現今虛擬世界的發展很厲害,我真的有朋友買了一些電腦遊戲內的「地產項目」,竟然認為有投資或最少炒賣價值。早前更有一間NFT火星屋的拍賣,以288個以太幣成交,當時折算約50萬美元,現在已升值一倍!虛擬世界已逐漸形成自己的生態圈,感覺有點似Farmville之類遊戲,現在更豐富化,加上一個經濟和金融系統。
如虛擬世界和實體世界保持距離,河水不犯井水,仍較簡單,但當虛擬世界開始滲透進入實體世界,情况變得複雜,尤其觸動各大國政府和央行神經線,必須馬上作出反應。早前有間在美國邁亞密(Miami)的豪宅,以455個Bitcoin成交(當然亦已升值),除相關印花和佣金外,相信買家亦需先付出因Bitcoin上升的高昂資產增值稅,因為美國政府不承認Bitcoin是一種貨幣,只把它當為一種資產,所以就需要打現在的20%增值稅(總統拜登建議增至近40%)。
不止如此,早前更有傳聞財長耶倫有計劃新增一項高達80%,針對加密貨幣的增值稅。中國更早已禁止所有境內的加密貨幣交易,但仍無法阻止超過一半的Bitcoin和以太幣挖礦活動仍在中國進行,而其中約一半在新疆,亦因此早前有些外國人呼籲杯葛從新疆挖出來的「Blood Bitcoin」。此舉不止荒謬,如能做到,豈不是證明Bitcoin並非完全保密,最少能知道每個幣的來源地。
各國監管封殺虛擬貨幣
當虛擬貨幣挑戰實體世界中,各國對操控貨幣和金融系統的專利權時,必有反應,由調查到監管,甚至封殺都有可能。最初在中國成立的Binance公司是個好例子,開始時做挖礦,後來成為交易所,現在更發行自己的加密貨幣,更開始提供一些與股票掛鈎的交易服務,因此導致德國和英國監管機構進行調查,而公司總部已全球搬遷多次,由中國內地搬至日本,然後台灣,再之後去了馬爾他,後來又去了百慕達。一聽就知不妥,情况有如一些非法賭博、色情或盜版視頻網站。
發行貨幣是每個國家的基本獨家權利,貨幣政策更是重要的調控手段。尤其對擁有美元「exorbitant privilege」(高昂專權)的美國而言,不論挑戰者是中國人民幣,還是Bitcoin,都絕不會輕易拱手相讓給任何人。但不少國家為免被新文化淘汰,亦明白新技術確有一些優點,所以爭相研究發行CBDC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主權數碼貨幣),其中領先表表者之一當然就是中國的「數字人民幣」(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DCEP)。
Bitcoin的誕生可說是2008年金融海嘯後,對各國政府和尤其是美國聯儲局推出QE印鈔政策的一種反抗。不少歷史學家認為羅馬帝國的沒落,其中一個主因就是濫發貨幣,連金幣的含金量都逐漸下降,直至國民失去信心,導致超級通脹,交易回歸到以物易物制度。但過去十多年,QE並未帶來超級消費品通脹,只有帶來資產通脹,後果稍有不同,老百姓幸而未有受到百物騰貴而捱餓,但貧富懸殊差距不停拉闊,導致社會矛盾加深,世界各地出現大小規模動亂。
QE亂象 Bitcoin判對症惟下錯藥
所以可說Bitcoin是判對了症,但下錯了藥,因為無論改用Bitcoin為儲備貨幣,或回歸到黃金本位,都是不切實際,缺乏適應經濟增長經常變速的彈性,更極可能出現嚴重通縮問題,比通脹更棘手。
以太幣的生態圈比Bitcoin豐富得多,但發展仍未成熟。感覺上「智能合同」有機會可被用作一種高科技的「以物易物」的平台,有沒有可能成為未來超越資本和社會主義之爭的一種嶄新經濟制度的雛形呢? 我沒有答案,大家只可以拭目以待。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32098&node=1620329282302&issue=20210507
政府總部搬遷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民眾黨顯然還沒有弄清楚,自己為什麼會在高雄輸到只剩下4%。
前一天民眾黨發了篇文宣,標題是「嚴守財政紀律,不用舉債也可以建設」,大力吹噓柯文哲很會還錢;言下之意是中央政府和其他縣市都執政無能,只有阿伯很會做事。
這個文宣我真的看得很堵藍。打個比方說,就好像一個拿爸媽的錢全現金買房的少爺,跑去酸中產階級「為什麼你要貸款買房,真是廢柴一條」。這種吃米不知米價的話,您聽得下去嗎?
姑且不論柯文哲是不是很會建設(事實上柯六年來所做的重大公共建設案少得可憐),關於各縣市的財政問題,如果不去瞭解前因後果的話,很容易陷入像民眾黨這樣的思考誤區,變成一個討厭的 #天龍人。
首先要認清一個事實是,台北的富裕,是掠奪地方的結果。台北市上繳的稅收裡面,有多少是生產活動完全在中南部,只因為掛了個總部辦公室在台北市,稅收數字就整碗被台北市端走的?拿掉地方上的生產活動,請問孤零零一個台北市,還剩下什麼?
再者,各縣市的立地條件根本不一樣。台北市只要管好盆地裡的一小塊地方就好。而其他縣市,例如高雄,幅員廣闊,上到玉山,下至台灣海峽。既要衝刺繁榮市區的高端建設,也要滿足郊區偏鄉的基本需求。這些都是鉅額成本啊!當初2010六都升格的時候,光是與台北縣合併,台北市就喊不要不要,嫌台北縣太窮會拖累。比起來陳菊真是有guts太多了,高雄縣的負擔說扛就扛,也沒聽過她嫌棄窮兄弟。
更不要說,幾十年來,中央政府對台北與台北以外,態度真是天差地遠。先不提其他,就拿北高兩直轄市來講就好:
😡 #鐵路地下化,台北市的部份就是中央政府全額出資,高雄就得要分段提出 #自籌款 25%-55%。光這部份就是兩、三百億的差距。
😡 #捷運路網,台北市的一期路網是政府蓋好,「#一元起租」給北捷公司營運,北捷不用負擔硬體折舊與利息。高雄就要弄一個四不像的BOT案,高捷公司要負擔硬體(至少是機電設備的部份)折舊與利息,然後天天被媒體酸說高雄捷運虧錢要倒。最後陳菊市府跟銀行團債務協商,市府作價買回機電設備,高捷公司馬上就打平了。說起來,這也不過就是回到跟北捷一樣的基準點而已。
😡 #治水預算,台北是從民國五十年代就開始做,民國七、八十年代,為期十五年的《台北地區防洪計劃》,就花掉了一千一百多億。要知道這是三、四十年前的千億新台幣,換算成今天的幣值恐怕都要翻倍。而高雄了不起就是近一、二十年來,拿了差不多三百億的治水預算。所以台北可以淡水河、新店溪沿岸堤防蓋好蓋滿,再加上亞洲最大的抽水站(南港玉成)、基隆河截彎取直、二重疏洪道再加員山子分洪隧道。而高雄則是省錢有省錢的做法,以廣設滯洪池、還地於水為主。可笑的是,柯文哲當初吹噓的「#海綿城市」的做法,還是咱們林副市長帶過去的know-how。
😡 軍方的態度也差很多。信義計劃區過去是 #聯勤206廠(舊稱四四兵工廠),1980年代台北要搞信義計劃區,聯勤二話不說就搬去了三峽。高雄亞洲新灣區旁邊有一個 #聯勤205廠,高市府協商他們搬去大樹,(馬英九時期的)國防部獅子大開口,說要高市府全額出資在大樹幫他們蓋好新廠,並負擔所有搬遷費用,數字大概三百億,否則免談。
隨便加一加算一算就是千億以上的差別待遇。以下種種暫且不表。而且同樣的基礎建設,台北至少比高雄先跑二三十年,高雄好一點,比其他縣市早個十年左右。要知道三、四十年前搞重大建設,難度和成本比現在低太多了,土地取得和環評的問題都可忽略不計。
而重大基礎建設是有先發優勢的。股神巴菲特的成功心法是「複利的力量」,而台北,就是靠著這個先發優勢,利上滾利,才能有現在的繁榮的。
#話若欲講透支,#目屎就撥未離 啊!
錢不是唯一的問題。來到高雄,問題還多一層,就是 #舊工業時代的包袱。
其他縣市要搞開發,很簡單,土地都是農地,地籍喬好、馬路開好、基礎建設弄好,就可以進行開發了。高雄就不是;重工業撤出,污染會留下。高雄現在重點開發的亞洲新灣區,很多土地都是以前的重化工廠,要開發以前還得土壤整治,這是曠日廢時又花錢的大工程。亞灣很多地塊整治了十年以上,最近才驗收通過可以開發。而2015年停工的中油楠梓廠,更是號稱要花17年,到2032才能土壤整治完成。在那之前,土地只能拋荒在那邊,有錢也開發不了。
高雄也想要台積電啊。但是長久以來高雄的城市定位,就是要幫全國扛起3K的基礎重工業。水電資源都已經被石化與鋼鐵產業卡住了,很難騰出新的資源來給半導體。都說台積電是台灣的命脈,中鋼和中油又何嘗不是國人一日不可或缺的基礎工業?問題是前者就被當護國神山,後者還會被一些進步派嫌棄說,這種耗能耗水的產業活該被淘汰。我幹你陳老師,太糟蹋人了。
柯文哲的支持者都很愛吹噓阿北很會做事,順便踩一下別的縣市長。但我必須講,每個縣市的發展都在不同的階段,面對不同的問題;柯文哲是不是很會做事我不予置評,但其他縣市長絕對不是閒閒沒事幹。
台北市是經過李黃扁馬郝,幾十年建設到現在,差不多也告個段落了。柯文哲能做的,就是個後人乘涼的市長,做一些錦上添花的事情。嚴格說起來柯六年並沒有什麼大型公共建設,當然也沒什麼大錢要花。這點我不怪他,但真的不用把自己吹噓得超厲害,別人都是笨蛋。
要講難度,高雄市長的難度大太多了。高雄現在的階段,是初期基礎建設告一段落,正緊鑼密鼓地進行下一階段,往台南與屏東方向擴張。除此之外,還要盡可能「#高高平」,縫合原市區與縣區的發展落差。而過去幾十年遺留下的工業包袱,需要花更大的力氣去解套;例如中油楠梓廠原址整治開發,例如 #大林蒲遷村,以利仁武大社的石化業者往西南邊集中管理,一舉解決石化管線與市區空污的問題。而趁著美中交惡、全球產業鏈重組的時機,高雄更要加緊建設橋頭科學園區,好趕上這波數十年不遇的經濟大洗牌。
這些都是台北不曾,也不需要面對的困境與機會。而不管要克服困境,還是抓住機會,都必須要投資大筆金錢。在國家財政結構還沒有大幅改革以前,舉債建設是台北以外縣市的宿命。而你柯文哲硬要給人套上一個「#財政紀律」的緊箍咒,這不是強人所難嗎?
最後,我必須忠告民眾黨與其支持者:「沒有歷史感」的偏狹台北本位主義,無益於國計民生。台北市是近幾年人口外流最嚴重的縣市,但這一點我不會怪柯文哲,而是台北市幾十年來過度發展,已經到頂了。繼續砸錢下去,也很難取得可觀的效益。
我甚至認為,不應該再把人往新竹以北塞了。人類社會,適度的人口集中是正常,但過度集中,只會適得其反-在北部的人天天抱怨 #高房價高擁擠,而在中南部的人天天煩惱 #低薪資低發展。結果就是全體國民都過得不開心。
中央政府帶頭建設中南部,不但是給中南部出身的人一個機會,同時也是在給身在北部的人一個機會,讓大家能夠在經濟機會與生活品質之間取得一個更好的平衡。我看到很多在台北一邊幫柯文哲敲鑼打鼓,一邊轉貼「打房圓夢家」之類憤青文宣的年輕朋友們,我都很為他們感到悲哀。
他們沒看到的是,柯文哲與民眾黨那種偏狹的「#台北本位主義」論述,與他們的人生幸福,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之處。
(圖片來源:Toby Morris,『一盤之間的貧富差距(On a Plate)』,Inga W.中譯)
政府總部搬遷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九江吳家大院內,現存的“鑊耳”大屋、高層洋樓及廣東特色的木“趟櫳”、西方元素的義大利瓷磚展示著建築的中西合璧,各具風格,讓到訪者記憶猶新。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這裡由華僑興建、一度成為地方政府駐地。這座具有一百多年歷史的老宅,在近年來吳家後人委託九江鎮政府管理後,修繕一新,成為當地展示僑鄉文化、聯動文旅產業的橋頭堡。在《佛山市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條例》出臺一周年之際,吳家大院以私產託管的做法也為諸多歷史建築活化利用探索出自己的路徑。1887年,越南華僑吳庚南、吳暢如兄弟在越南經商發財後,衣錦還鄉,購置田地,從越南等地運來的建築材料,修建而成吳家大院。當時命名為“吳庚南府第”,後又稱“吳慎德堂”。最初,建成的龍船脊鑊耳屋有近十棟,大小一致,整齊排列。大院的正門向東便是“九曲十三灣,灣灣有財主”的九江湧。在過去陸路運輸不發達的情況下,吳家大院門口特意修建了一個水埠頭。之後,吳氏後人按照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建起了四棟當時九江最高的青磚高樓。1938年,日軍入侵佔領了九江,吳家舉家上下搬離了大院,移居香港及海外,大院被日軍霸佔,一度成為大日本南支派遣軍佛山警備部九江警備隊總部。新中國成立後,吳家大院由黨政機關長期借用為駐地。老一輩的人親切地喚它為“公社”。1997年7月,九江鎮人民政府搬遷,將吳家大院返還給吳家後人。之後,這裡一直處於無人打理、破敗不堪的狀態。近年來,因吳氏後人散落世界各地,不便直接管理,他們將這座老宅委託給當地政府代管50年。九江鎮政府也象徵性地向吳氏後人交納租金,並先後對吳家大院投資約1000萬元進行修繕。如今,吳家大院是佛山難得的清末民初古建築群,也是九江鎮最大的華僑房。吳家大院佈局整齊壯觀,對研究晚清民國建築有著歷史和科學價值,並被為佛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九江鎮政府代管吳家大院後,對古建築群進行修繕,並依照僑鄉博物館的概念,將吳家大院的歷史、嶺南文化、僑鄉文化等納入展示範圍,用於公益事業,建成後已對遊客免費開放。吳家大院的文創路遠不止於此。這裡也成為九江當地文化盛事的舉辦場所,相關民俗活動也在此舉行。南海區首個婚俗文化館--融愛婚俗文化館已在此揭幕,29戶南海家庭分享這家庭幸福故事,重溫了老式嶺南婚俗禮儀,讓傳統婚前禮俗、正婚禮俗、婚後禮俗等得以展示。不僅如此,吳家大院還聯動九江本地文化旅遊項目,與九江雙蒸博物館合作,實行客源共享,構成九江酒文化、華僑文化與嶺南文化參觀 的組合路線,從而增強對遊客的吸引力。
政府總部搬遷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深水埗警署是香港警務處西九龍總區深水埗警區的分區警署,屬於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為了處理大量中國大陸人湧入香港後,在深水埗區所引起的治安問題,深水埗警署於1924年動工,於1925年竣工,當時鄰近海旁及深水埗軍營;深水埗警署僅比九龍現存最古舊的警署──油麻地警署,遲兩年落成。香港保衛戰時,深水埗警署被駐港英軍充作軍營用途,至香港日治時期時,被日本皇軍改為深水埗集中營的指揮部。1978年,長沙灣警署落成前,深水埗警署為深水埗分區總部,管轄範圍於香港保衛戰前遠及荃灣一帶。深水埗警署由公和洋行設計,是英國殖民地典型的新古典主義建築,分為A至E座,其中以面對欽州街及荔枝角道的C座歷史最悠久。C座樓高3層,建有傳統圓柱門廊,並且設有裝飾欄杆。傾斜屋頂鋪上中式瓦片,數支煙囪在屋頂突出。面對內庭一面設計則比較現代化,展露包浩斯風格。深水埗警署樓高3層,為了應付需要,大樓旁於後來分別增建了多座現代化建築物。
鴨寮街Apliu Street俗稱鴨記,是香港深水埗的一條街道,以專門售賣電子零件和電子產品而聞名,故有電子街或電子零件街的別稱。根據梁炳華編著的《深水埗區風物志》記載,十九世紀,鴨寮街一帶為大海,附近有農田、魚塘,填海後曾經有飼鴨養的寮。二十世紀初期,深水埗被納入城市發展,需要興建街道,鴨寮街因此而得名。1930年代起,鴨寮街是一條專門售賣二手貨品的街道,曾被視為九龍的摩羅街。到了1980年代,鴨寮街逐漸成為了電子零件的集散地,漸漸發展成以電子硬體、電訊、數碼產品為主的市場。大廈地舖主要銷售手機、保安系統、無線電、音響器材及電子零件、五金工具等,街上的200個檔口則有很多廉價貨品發售,例如手電筒、數碼產品配件、電子零件、連接線、變壓器、燈泡、電鑽等,亦有舊電器、遊戲機、黑膠唱片二手貨品等。因應2011年旺角花園街排檔奪命大火,政府資助全港43個排檔區的小販搬遷及重建排檔,冀減低火警風險。其中深水埗鴨寮街一段排檔,剛於2014年11月完成有關重建後,檔主憤言該計劃嚴格限制他們只能在細小範圍內擺賣,根本無地方展示貨品和存貨。
欽州街小販市場Yen Chow St Hawker Bazaar,又稱為深水埗布藝市場,俗稱「棚仔」,是香港目前碩果僅存的布料集中地,位於深水埗荔枝角道373號。小販市場早在1970年代開始有布販進駐,全盛時期共有190多檔經營,其後政府停發小販牌,如今僅餘21個布販繼續在市場擺檔。1978年,由於政府要在欽州街興建地鐵深水埗站,將該處的小販安排到此臨時擺檔至今。小販市場每一個檔攤都堆滿了布膠板帆布,雖環境昏暗,但布料價錢相當相宜,款式多元化,普通的綿布、麻布、各種花式的格仔布,甚至牛仔布也可以找到。因此成為時裝設計的學生常到之處。2015年8月中,食環署突然致函布販,稱政府需收回欽州街小販市場興建公私營住宅,該署曾與受影響的布販開會,提出四個補償方案,包括撥出各區空置攤位供布販繼續經營,布販亦可選擇交回小販牌照,領取80,000元的特惠金。據悉,有布販在會上炮轟食環署的補償方案欠誠意。布販又不滿安置方案提及可在各區空置攤位繼續經營,惟無交代攤位的位置,擔心檔位偏遠無生意可做。
政府總部搬遷 在 包括連接洪水橋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北環線」支線經 ... 的推薦與評價
政府部門會唔會搬去新都會區? 8月提出的「新界北建設新中心倡議書」中就已曾提出,建議政府主動設置或搬遷政府部門、公營機構甚至政府總部至新界北。此次施政報告指將會 ... ... <看更多>
政府總部搬遷 在 【回歸25周年】舊政府總部叫政府山?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香港的行政及管治中心所在地,曾有百多年都是位於中環一個山丘上,直至近年才 搬遷 。更多中國發展好故事:https://bit.ly/3dkyGt6#回歸25周年# 政府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