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團嚴審2兆總預算 為民把關 為所當為」
110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高達2兆1615億元,國民黨團今(25)上午召開記者會,說明整體公務總預算在野黨提出統刪新台幣255億元,列舉統刪科目包括:包括通案減列委辦費5%、大陸地區旅費40%、國外旅費及出國教育訓練費5%、房屋建築養護費5%、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5%、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5%、軍事裝備及設施3%、政令宣導費20%、設備及投資6%、對國內團體捐助與政府機關間補助5%、對地方政府補助5%、一般事務費刪5%。國民黨團為人民看緊荷包,監督行政部門預算,凍刪減預算是手段,要求行政部門做好相關工作,民進黨過去在野時亦是如此。國民黨團呼籲民進黨請克制網軍攻擊在野黨,監督政府是立法委員的天職,請綠委莫自降為行政院的立法局橡皮圖章,好好為民眾看緊荷包。
總召林為洲表示, 110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經過朝野協商之後,統刪225億元是歷年來最高,根據《立法委員職權行使法》規定,立法委員可以刪減預算,不得增加預算,身為最大在野黨,有義務為民眾看緊荷包,這也是身為立法委員的天職。林為洲指出,執政黨基本上不會刪減行政部門預算,民進黨68位立法委員,只提出49案,其中包括10案撤回委員會決議案,超過一半的綠委完全沒有提案,倒是針對國民黨所提出的凍結或刪減案頻頻發動網軍攻擊,令人匪夷所思,不看緊人民荷包也就算了,還自降為行政院的立法局橡皮圖章,反過頭來「監督」國民黨委員提案內容。
林為洲表示,國民黨團統刪的255億元中,羅列了12個項目,凍結或刪減提案內容,包括了國內外疫情嚴峻當下,部會還在編列來台觀光業務調查、出國旅費等項目;內政部數位身分證(eID)換發已經暫緩,卻還在編列8.74億元換發經費;司法院的「石木欽案」到現在還調查不出個所以然來,司法威信已經蕩然無存,現在還要編列1.2億元的「國民參審制宣傳預算」做大內宣。林為洲指出,國民黨團所羅列出的凍結刪減案都是經過通盤考量,有無必要性、正當性、執行力不佳的預算項目,總共可以幫國家省下255億元,可以提供在防疫需求上,包括疫苗購買、振興紓困等等,等同於幫國家預留255億元準備抗疫準備。林為洲表示,統刪255億元同時,國民黨團也提出主決議,在統刪255億元之後,今年不得調漲勞保費用,精準用在民眾身上,讓人民真正有感。
書記長林奕華表示,國民黨團凍結或刪減行政部門預算秉持著5大原則:拒絕萊豬侵台、嚴懲萊豬隊友、捍衛言論自由、杜絕網軍亂象還有減少浮濫浪費。相對於民進黨在野時對總預算刪除項目與幅度的力道之狠,國民黨團已經算是相當溫和,民進黨在野時間也不短,非常明白審查預算的時候,在野黨一定會透過提出預算案來凸顯訴求。例如過去民進黨在野時也曾對外交部的一般事務費、工作維持費建議都曾提出3分之1、3分之2予以凍結;駐美代表駐刪減2億4000多萬元;駐外單位國慶酒會刪減1000多萬元預算等,甚至要求全數刪減、全數凍結。
林奕華指出,身為執政黨的民進黨面對預算審查不提案,反過來監督國民黨的提案,甚至選擇性忘記自己在野時是怎麼提案的。林奕華進一步指出,民進黨團68席立委的提案數量總共49案,其中主決議就佔28案、凍結案11案、撤銷委員會決議案10案、刪減案0案,2兆1615億元這麼大規模的預算數,民進黨刪減數是0案。林奕華質疑,就算是執政黨委員,難道就不需要幫民眾看緊荷包嗎?不監督行政院也就罷了,還當行政院的打手,在野黨提出預算凍結或刪減案,目的在於表達在野黨的立場,要求行政單位正視,並與委員們進行相關溝通,之後也不一定會刪減或凍結到預算,民進黨卻利用民眾對預算審查的不瞭解,發動網軍攻擊在野黨,這樣的心態真的非常不可取。
藍委陳玉珍表示,這次審查中央政府總預算,搞不清楚綠委們是不知道怎樣監督政府?還是存心放水?抑或是又犯了雙標的症頭?陳玉珍舉例,資深綠委管碧玲針對駐印度代表處因為教育部駐外人員不足,希望教育部能夠重視這個問題,儘速補足人員,提出凍結教育部5千萬元預算,補足人員後始可動用。陳玉珍指出,管碧玲作法就是立法委員最常見的手段,要求行政部門必須重視,國民黨團無論提出凍結海軍伙食預算、防檢局執行預算,其目的、手段其實跟管碧玲相同,對外界批評國民黨的綠委、網軍,是不是也該譴責綠委管碧玲呢?請民進黨不要再雙標了!
藍委翁重鈞表示,民進黨利用媒體羞辱國民黨立委提案的做法,相當不以為然,如果身為立法委員連凍結刪減預算都會被羞辱,那乾脆就不要立法委員。翁重鈞指出,在疫情嚴峻的當下,110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國民黨團經過多方考量之下,提出相對通融的凍結刪減項目,預算審查照理應該是在「款、項、目、節」下逐筆審查,經過朝野協商後的通刪預算,雖不滿意,但也會接受。翁重鈞表示,國民黨團審查預算原則,是根據預算的政策性、合法性、適法性、績效性和執行率,是否有包裹在其他預算項目中濫編,這是作為中央民意代表必須嚴格為人民的荷包把關,不容綠委、網軍羞辱。
副書記長葉毓蘭表示,國民黨團凍結勞動部長許銘春機關首長特別費、國發會績效管理業務預算,目的在於去年爆發勞動基金炒股弊案,勞動部、國發會未能針對弊案提出檢討報告、改善精進計畫,相較於蔡內閣動輒砍掉軍公教勞退的「效率」,國民黨團要求相關單位提出檢討報告後解凍相關預算,何錯之有?
政府補助 科目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上個月(11月)是 2020 年兒童急診來診量最多的一個月,呼吸道融合病毒、腸病毒、病毒型腸胃炎、黴漿菌等急性感染症都在上個月大量出現,盛況宛如武漢肺炎疫情發生前;兒科一般病床的佔床率在 80% 到 100% 間,超高佔床率也代表著急性感染症處於高峰。
然而,政府從 12 月 1 日開始啟動「秋冬防疫專案」,兒童急診來診量開始逐漸減少;12 月 22 日本土武漢肺炎確定病例出現,兒急來診量更是出現雪崩式下跌,有點回到今年 3、4 月武漢肺炎疫情高峰的感覺。
看著日漸減少的來診量,濃濃的失業感再度浮上心頭,但再次驗證兒童急診的來診量取決於防疫的決心,勤洗手、戴口罩越落實,兒童急診醫師越容易失去工作。
昨天北高雄議員開公聽會催生兒科夜間急診,事實上若沒有政府補助,偏鄉兒童急診註定是虧錢科目,連城市中的大型醫院的兒童急診都賠錢度日,更何況是偏鄉醫院。
像現在疫情處於不穩定期間,民眾防疫觀念提高,加上對醫院的恐懼,兒童急診來診量馬上反應快速下跌,若不是醫院高層極力支持兒童急診業務,竭力維持兒童急診團隊運作,不惜成本也要提供兒童優質的就醫環境,說不定我現在就要開始上人力銀行找工作了!
不用擔心我會失業,大家努力做好防疫,保護好孩子,英國新變種武漢肺炎病毒容易感染兒童,必須更嚴格執行個人衛生防護措施,讓兒童遠離世紀病毒威脅。
政府補助 科目 在 北歐四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願意為心中所愛的事物,"付出"多少?】
最近因為朋友介紹,開始看韓劇"你喜歡布拉姆斯嗎?" 女主角是一個大學畢業才決定要主修音樂的女孩,於是又花了四年重考音樂系,好不容易考進去,然而因為程度跟從小學琴的同學還是有很大差距,她每次考試都敬陪末座,樂團永遠做最後一排,僅管深深喜愛小提琴,卻也仍然嚐著人間冷暖,被別人說她配不上著名鋼琴家男友、忍耐著為教授做總務當打雜小妹,卻還是被教授排除在樂團之外…
我看著這戲,忍不住想: 她還願意為小提琴付出多少呢? 還是要走演奏的路線嗎? 還是該早早"醒悟",音樂相關的工作有很多類型,如果追不上"時間",是否該另求出路?
這樣的劇情會讓我很有感,雖然我小學後就離開主修音樂的路線了,但是當年的一些經歷,跟後來聽同學朋友說的經歷,確實也讓我多少能想像圈小人稠、競爭激烈之下的現實殘酷。
此時的我,做為一個中年才重拾樂器的小提琴手,因為已有穩定的工作,也沒有打算要走"演奏專業"(時間不等我啦),因此當小提琴可以自由地做為業餘時間無限發展的"興趣",自然也就沒有像女主角那樣的對未來前途的"掙扎"。然而,我卻也很巧地在今天碰到另一個"掙扎",情境不同,問題很類似:
我願意為小提琴、為學琴這件事,"付出"多少? 這裡,指的是金錢。
在芬蘭學琴,對成年人來說,除非你有認識的老師,可以私人教學並給你一個好的價格,不然在音樂學校的"開放學校"學琴,是很貴的。
以我們小鎮的音樂學校來說,小朋友和青少年的課因為有政府補助,上45分鐘的個別課一學期只有333歐元(包括樂團和所有想學的音樂科目)。成人,同樣的45分鐘,15次是640歐元! 我目前上的,是30分鐘的課,15次460歐元,我已經覺得很貴了,然而現在程度到一定的階段,30分鐘真的覺得不夠,上週才跟老師討論,下學期是否該改成45分鐘,結果今天仔細看了價格,真是嚇到我!
45分鐘的課上15次,一次等於42歐元,相當台幣大約1500元,我只好安慰自己: 芬蘭物價高,稅高,學費自然也高,而且這個價格包括所有音樂理論課和樂團課,雖然乍看很貴,還是可以接受吧?
一切都是比較級,我們音樂學校跟赫爾辛基的音樂學院比起來,還算是"便宜"的,赫爾辛基的音樂學院,給成人的樂器課,最多一學期七堂課,一次45分鐘,540歐,等於一次要77歐元,幾乎還比我們的音樂學校貴了快一倍! 這樣說服自己"習慣"這種價格,是不是比較可以接受?
說是這麼說,我已經開始在看其它方案了…要不要上45分鐘,但是只上10次,這樣價格可以下降到跟現在一樣,460歐元? 可是,我真的很想每週上課,而且一次至少45分鐘啊!
所以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衡量口袋,願意為這個"讓琴藝進步"的學習,"付出"多少。要進步,需要付出時間,要進步,也需要付出金錢,以求得好的教導。
在芬蘭,主修音樂的學生,一旦進了音樂學院,基本上是"免費的",一週至少一個半小時的主修樂器指導,加上所有的課程,從專科音樂學校到大學音樂系,都在政府的補助網之下,所以這些孩子除非自己到其它國家深造,不然,學音樂不會"很貴",當然,要怎麼"擠進"越來越少的音樂系,又是另一個挑戰了。
僅管非常喜歡拉琴,我當然也會猶豫: 要上幾堂課、可以上幾分鐘、要怎麼樣才能讓這些貴貴的分鐘都得到最高的價值,重點大概就在於,自己要練得夠勤,練得夠多(並且用對的方法練琴),進步就會快,也才更對得起自己付出的學費。
於是,我懂了,追求"所愛的事物",有時候真的是要下決定付出的,包括金錢與時間,無論那個"目的"是什麼。
對我來說,"不斷精進自己的琴藝、拉出更美好的聲音"這件事,就是我的目的,我知道,光是靠參加免費樂團團練,不可能完全做到,有個適合自己的好老師,還是必須的。我願意付出時間練習,雖然我也會被學費嚇到,但是又同時慶幸,自己有穩定的收入,貴雖貴,真的決定要加長時間,還是可以負擔。
人生的選擇都是這樣的。你的最愛是什麼? 願意為它付出到什麼地步? 這可以是像劇中女主角那樣決定前途的大哉問,也可以是像我這種看似只是小小的"到底要上30分鐘還是45分鐘,10次還是15次"的小哉問,但是,問題無論大小,都是一樣的。也只有自己能回答。
你呢? 你想追求的美好是什麼? 又願意為它付出到什麼程度?
#我還有時間慢慢想再決定
#好羨慕年輕人可以用很便宜的學費學琴啊
#很好奇台灣現在跟老師上個別課都是什麼價格呢?
#我小時候是一堂私人課60分鐘1000台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