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物年代判斷原則:創世論或生命史?
由於宗教文物長時間使用,和宮廷皇室貴族以審美擺設為主、罕有磕碰的文物不同,老化或缺損導致重修之舉,係家常便飯,尤其神像與匾額,常常在寺廟重修之際也隨之整修。以鹿港天后宮大聖母神像為例,神像本體椅背有款,中央為「舊祖宮大聖母」,上款為「同治十二年造」;下款為「閤港公立」;不過,神像正面左下方裙擺上卻以漆線留下「民國四拾壹年 蒲月重修」之年款,顯示粧佛匠師利用巧思以不影響整體美觀考量下留下修繕的記錄。
另外,據傳在清初迎自湄洲祖廟的鹿港天后宮湄洲二媽,其身體背後漆線同樣有「勅賜」「同治壬申」年款,顯示神像本體製作後,身上粧佛已「剃面」(或稱「洗身」)後再重粧神像。若以漆線作為神像雕造年代,恐與真實年代有所出入。
而寺廟文物中,最常一再重修的文物莫過於匾額。苗栗中港慈裕宮「允王惟后」匾,因其上款「大清同治拾参年仲冬之月重修」,下款「欽命臺灣掛印總兵官武隆阿贈」,故廟方《中港慈裕宮志》衍生出一段傳說:「清穆宗同治帝,龍體違和,慈禧太后亦抱恙。欽命臺灣掛印總兵官武隆阿鎮臺,聞中港慈裕宮媽祖靈異,特來祈求賜藥,果如靈效。太后降旨武隆阿於同治十三年獻立此匾。」不過,同治十三年武隆阿早已結帳買單去了,這樣的說法不成了明代的劍斬清代的官了嗎?透過歷史文獻的梳理、工藝製作的考察,配合文物材料與科學分析,可以發現該匾年代是一種動態過程。
「允王惟后」匾中央的板材經檢測係杉木,而漆層經分析屬於日治時代以前常見的礦物彩,另外,匾額上方懸掛用的鐵釘係以手工打製,也是屬於日治時代以前常見的做法。至於上下款,光緒20年(1894)陳朝龍《新竹縣采訪冊》卷六〈坊匾 竹南堡匾〉述及:「允王惟后匾:在中港街內天后宮,欽命臺灣掛印總兵官武隆阿贈 年月闕。」 也就是原來上款在清末是缺的。不過,民國66年林衡道《臺灣古蹟集第一輯》與民國68年許葉金《中港慈裕宮志》, 則已記錄上下款為「大清同治十三年仲冬之月重修;欽命臺灣掛印總兵官武隆阿贈」,與今日所見一致。這表示上下款應是光緒20年以後到民國66年以前所添補。
拙作指出,原匾應是嘉慶22年(1817)由福建臺灣鎮總兵武隆阿所贈,透過臺灣其它武隆阿傳世古匾的落款年代與官銜推測,其上款應為「嘉慶二十二年歲次丁丑年穀旦」;下款則應是「乾清門侍衛鎮守福建臺澎掛印總兵官阿勒精阿巴圖魯武隆阿敬題」。 目前所見上下款的同治年款與官銜,係日治時代到國民政府遷臺期間因脫落而補,為求一致性也將下款字體換成風格一樣。
透過前述神像以及匾額實例的分析說明,寺廟文物年代研究往往需要同時結合藝術史(工藝研究)、歷史考證與材料科學等跨領域合作與各方訊息的交集、判讀,方能貼近其「製作之原始」。而且由於它們經常重修,因此其年代,應該以動態的生命史概念來分析。
參考資料:
李建緯,〈臺灣寺廟傳世文物年代判斷的反思〉,《美的科學-風格‧鑑定‧修復》(台南市:台南美術館,2019年),頁449-494。
李建緯主持,「106-107彰化縣鹿港天后宮24組具古物潛力之文物調查研究計畫」,彰化縣文化局委託,逢甲大學歷文所執行,執行時間2017/8/10~2018/8/9。
李建緯、張志相、林仁政,〈匾額年代的歷史與科學分析:以中港慈裕宮「允王惟后」匾為例〉,頁83-125。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民國103年10月,臺灣各地眷村文化的工作者及相關學者專家,組成「全國眷村文化保存聯盟」(簡稱「眷盟」);108年6月,眷盟與以社區營造起家的「台灣種子文化協會」合併,成為全國眷村文化保存工作最重要的溝通平臺;109年4月,「台灣種子文化協會」正式申請更名為「全國眷村文化保存聯盟」,並發行創刊《眷村...
政府遷臺 在 我在台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在台南帶你初企玩 🚗】
#中秋連假帶你走訪古色古香的日式眷村
隱藏在市區南邊近郊的 #水交社文化園區 🏡
----------------------------------------------
曾經是日治時期駐防台南機場,
海軍航空隊的官兵和眷屬們過去居住的宅院。
政府遷臺後由水交社由航空委員會🧑✈️
就是現今的 #空軍總部前身 派員接收,
把這裡改成了443聯隊基地,
陸續興建更多眷舍提供給國軍官兵居住。
2004年,臺南市政府將這裡指定為古蹟,
作為保存 #臺南眷村文化資產 的重要據點。
----------------------------------------------
#水交社文化園區 共規劃建置八大主題館舍,
結合歷史、藝文展演、親子互動等多項主題。
戶外自然景觀襯托著典雅日式傳統建築,
園區景觀設計在去年榮獲 #金點設計獎標章🏅
檔期活動👉🏻 https://shueijiaoshe.tainan.gov.tw/
----------------------------------------------
如果你也喜歡在寧靜眷村中來場文化漫步,
感受自然綠蔭、微風和倒映在老磚牆上的光影,
很適合可以安排來這走走唷!
⚠️貼心提醒:小黑蚊出沒記得噴防蚊液 🦟
#我在台南旅行新企劃
#把你在台南的私房景點推薦給我們吧🥳
#台南景點 #台南旅行 #台南周末行程
➖ ➖ ➖ ➖ ➖
⚡加入 我在台南 LINE@,第一手訊息不漏接!
ID搜尋:@tainan
點選連結➡ https://line.me/R/ti/p/%40tainan
政府遷臺 在 農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前總統李登輝逝世1周年【農業的李登輝──從研究者到施政者】
編按:前總統李登輝逝世將滿一週年了,在踏上從政之路前他是純粹的農經學者,但他的從政之路也是從對農業的意見開展的……真希望阿輝伯也能看到今年奧運啊。
--
「農業這隻母雞已經被榨光了。」師承李登輝的前農委會主秘廖安定指出,1960年代末期臺灣遇到農村發展困境,李登輝的博士論文,關心的就是臺灣農工部門發展為何嚴重失衡。
1949年國民政府遷臺,臺灣人口一下從六百萬人遽增至七、八百萬人,為了供應軍需民食,臺灣農民至少受到三層剝削,第一層是政府實施戰時「田賦徵實」,規定農民收成後,必須以稻穀低價折算繳稅;第二層剝削是「隨賦徵購」,農民繳完稅,還要額外被政府強迫徵購稻穀,第三層剝削是「肥料換穀」,政府統銷化學肥料,要求農民以稻穀換購,剛開始實施時,一公斤肥料甚至要用兩公斤稻穀換,後來調整到一比一,但與真實價格相比,依然是不成比例,農民苦不堪言。
李登輝認為,農業和工業是雙元經濟,工業部門雖然生產力較高,但是鄉村物價較低,農業和工業實際上有可能達到假性均衡,但是臺灣連假性均衡都不存在,因為還存在剝削。廖安定說,「他關心的就是臺灣農村發展不平等,要達到平衡,就是要把不平等的制度改掉。」
1970年國民黨第十屆四中全會前,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蔣經國突然約見李登輝,表示要聽取他對農村問題的看法。這是兩人第一次見面, 李登輝勇氣十足,對「肥料換穀」問題直言批判,讓蔣經國印象深刻。1972年,蔣經國接任行政院長,正式延攬李登輝擔任政務委員,要他同時扛起復興農村、推動職業訓練及督導石油化學工業的重責大任。那一年李登輝49歲,是蔣經國內閣最年輕的閣員。
--
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45204
#李登輝 #臺灣農業
政府遷臺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民國103年10月,臺灣各地眷村文化的工作者及相關學者專家,組成「全國眷村文化保存聯盟」(簡稱「眷盟」);108年6月,眷盟與以社區營造起家的「台灣種子文化協會」合併,成為全國眷村文化保存工作最重要的溝通平臺;109年4月,「台灣種子文化協會」正式申請更名為「全國眷村文化保存聯盟」,並發行創刊《眷村》雜誌,由前台北市文化局長謝小韞擔任發行人及總編輯。
《眷村》雜誌創刊號封面故事,是從眷村的起源1949年談起。 2019年是政府遷臺70週年紀念,但是政府部門並不熱絡,民間卻有所感,辦理了2檔重要展覽,「封面故事一九四九」專題,即仔細剖析在媒體上只有極少篇幅報導的展覽:「逆旅‧一九四九臺灣戰後移民文學展」、「回到1949—中華民國渡海七十週年紀念文物展」。
臺灣地區曾經有近千個眷村,近年來已漸被拆除殆盡,目前僅餘13個眷村保存區,以及零散具有文資身分的獨棟眷舍,兩者共計約50處。在民國96年,謝小韞與一群眷村夥伴攜手共同催生《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的修正案,讓眷村在土地的保存及相關經費的編列上,取得正式的法源。這項得之不易保留下來的13個村子,到現在還有一半停留在閒置階段;本期專題「眷村事」,即報導全臺各地的眷村夥伴如何堅守自己的家園,努力維護眷村文化的故事。「眷村論」專題,則探討政府主管單位對眷村文化保存的問題。「榮民‧榮眷」專題,則是榮民榮眷基金會的在地工作成果。「也是臺灣村」則是要一窺「類眷村」的面貌。「有關離散」則是介紹與眷村相關的藝文消息。
眷村雜誌創刊號的作者,囊括近年來卓然有成的眷村文化及臺灣史工作者,依序有:清華大學教授楊儒賓、前台北市文化局長謝小韞、資深紀實報導者張夢瑞、桃園市眷村故事蒐集站計畫主持人陳翠萍、雲林縣虎尾鎮建國眷村再造協會理事長魯紜湘、《翱翔天際-虎尾的天空1936~1958 》作者霍鵬程、南瀛眷村文化館館長金冠宏、高雄市國軍眷村文化發展協會總幹事孟繁珩、國立臺東專科學校副教授顧超光,空軍三重一村保存營造計畫發起人董俊仁,以及化南萬興願景團隊召集人陳淑美。未來,眷村雜誌也將廣邀臺灣各地眷村文化工作者,一起探討眷村文化,也向眷村事務的主管機關提出專業的建言。
1949年造成的臺灣眷村,是動亂時代的人間悲劇,但是否也成就了今天臺灣的豐富面貌?眷村雜誌的出版,象徵眷村時代改造的開端,也是民間對眷村文化保存集結的力量,眷村雜誌期待所有關心土地家園,以及臺灣多元文化發展的您,一起來參與。
政府遷臺 在 1949/12/7 國民政府遷臺#歷史上的今天#還有誰記得|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教國中生有提一下。 2 yrs Report. 搶救遷臺歷史記憶庫, profile picture. ... <看更多>
政府遷臺 在 基隆河國民政府遷台軍船| Outdoor, Beach, Water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Feb 28, 2017 - This Pin was discovered by Dance Jazz. Discover (and save!) your own Pins on Pinterest. ... <看更多>
政府遷臺 在 國民政府遷台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文園#國民政府#黃金當年國民政府撤台,從對岸運來了四百萬兩的黃金,傳出不到一兩年就花個精光,不過當時的財務署長吳嵩慶, ... 文園#國民政府#黃金當年國民政府撤台,從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