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連假都在做什麼呢?
來分享一下最新一期經濟學人所報導的最新研究:女性地位和國家治理的關係,相當有趣,值得一讀喔😄
----
#壓迫女性會造成國家不穩定和貧窮?!
#分享外國學者研究
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有兩篇相似的文章,一篇的標題為 #為什麼讓女性失望的國家會失敗,另一篇為 #壓迫女性的代價。
兩篇都是在談「父系社會」壓迫女性,對於國家整體不利,主要是對「減少社會衝突」、「維持政治穩定度」有不利影響。
他們引用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Hudson、楊百翰大學Bowen與Nielse三位學者的研究指出,壓迫女性傷害的不會只有女性,男性也會受到波及。
三位學者提出了 #父系社會症候群(patrilinealsyndrome)的概念,症狀包含:
在財產權及家庭法中對女性的不公平待遇、女性過於早婚(童婚)、女性婚後與男方家族同住、一夫多妻制、結婚的聘禮制度、重男輕女、對女性的暴力,以及社會對這種暴力的態度。
這研究將176個國家以症狀的嚴重程度,打0-16分的分數。0代表無症狀,16代表病入膏肓。
例如:
澳洲、瑞士、瑞典皆為0分;
伊拉克、奈及利亞、葉門和塔利班奪權之前的阿富汗被評為15分;
南蘇丹則獲得最糟的16分。
他們估計,約有120個國家還是受到父系社會症候群不同程度的影響。
#父系社會症候群與脆弱國家指數
接著,學者們借用智庫和平基金會Fund For Peace所做的2021年 #脆弱國家指數 (註)的數據,來探討該國家父系社會症候群的程度,和脆弱國家指數之間的關聯性。
統計分析的結果顯示:
父系社會症候群和一個國家的劇烈動盪高度相關(比「收入」、「都市化程度」甚至是「世界銀行用來衡量良好政府治理的標準」都更相關)!
例如,脆弱國家指數中前20名最動盪的國家,#都有實行一夫多妻制。
這可能是因為重男輕女、實施一夫多妻制的國家,容易造成大量適婚年齡男性找不到配偶,進而導致社會問題。
研究證據也指出,家父長制和貧困息息相關。
因為傳統父系社會常為了聘金把年輕女孩「嫁掉」。
少女早婚極有可能造成學業中斷;假如她面對的是一個惡質的丈夫,也較難起身抵抗。
這些年輕女孩們,在艱困的情境下,也較難養育出健康、受到良好教育的下一代。
台灣女性結婚平均年齡達30歲,我們恐怕很難想像,這世界上仍有五分之一的年輕女性,未滿18歲即步入婚姻;有二十分之一的少女,結婚年齡更是不到15歲。
#父系社會文化在全球衰退中
#性平上的進步仍需小心呵護
經濟學人文章指出,若從全球整體趨勢來看,父系社會文化正在式微中。
針對女嬰的選擇性墮胎已經大幅減少。過去性別比高度不均的國家,如南韓、喬治亞、突尼西亞,都已回復到正常水平。中國和印度的失衡情形也在趨緩中。
童婚的問題也受到正視。2000年以來,有超過50個國家將法定結婚年齡提高到18歲。
即使如此,近期 #塔利班在阿富汗、#美國德州心跳法案 的例子,也提醒我們,女性權益上的進步並非不會倒退。
值得注意的是,政治相對穩定但父系社會症候群嚴重的國家,也可能存在較高的社會動盪風險。
——-
#台灣的父系社會文化也在衰退中
#我們還可以做更多
讀完後,回想台灣,台灣在各種國際性別平等指數上,一直名列前矛。
「父系社會症候群」的童婚、一夫多妻制等「症狀」已經很少見,民法對女性的不公平也大幅改善,雖然還是有結婚聘禮習俗、婚後夫家期待,以及性別暴力等問題。
做為立委,我在立法院已提出《跟蹤騷擾防治法》、《性別工作平等法》、性私密影像條例、刑法權勢性侵相關條文、行政院組織法內閣三分之一性別比例原則等法律提案。
上會期處理到一半的《跟蹤騷擾防治法》非常迫切,本會期ㄧ定要三讀通過💪,補上台灣性別暴力防治法治的重要一塊拼圖。
當然,法律是社會的共同道德底線,落實性別平等的文化,還是需要我們大家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共同反思與努力😄
-----------------
註:脆弱國家指數由美國《外交政策》等每年根據政府的控制能力、人權、治安、經濟等12項指標,評估各國的不穩定程度。指數愈高,意味該國家的不穩定程度愈高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4月16日 (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noyKd4_7J-8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
教育風險治理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時至今日,「企業社會責任」越來越受到消費者與投資人重視,像是 Google、Disney、IKEA 都投入許多心力在實踐企業社會責任上。
和我們一起製作「預見大未來」系列節目的「台數科集團」位在台中大里,在實踐上,包括認養快樂學習協會大里基地,陪伴弱勢孩童課後輔導,並啟動還海淨灘,支持永續台灣。
上銀科技則將智慧機械製造的知識,扎根於國中小、大專院校的教育,培養台灣下一階段的AI智慧人才。
除了企業將資源回饋社會之外,強調共學、共創、共好的大肚山產業創新基金會,在疫情期間短時間號召企業家,集資捐贈負壓隔離艙給醫院,展現企業最前線的機動性。
這集的「預見大未來」,由廖紫岑董事長、卓文恒董事長和金玉瑩律師,帶領我們一起來看企業、團體如何結合產業特性,回饋社會,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
——
#預見大未來 #法律風險
#大肚山產業創新基金會
#企業社會責任 #上銀科技 #台數科 #建業法律事務所
#廖紫岑 #卓文恒 #金玉瑩
#永續經營
——
📺節目資訊:
【FACEBOOK】精彩預告_線上看
➽https://reurl.cc/Nr7mNp
【YOUTUBE】精彩預告_線上看
➽https://youtu.be/tTvNg3oXvyQ
■ 網路平台:
➤LINE TV【預見大未來-法律風險系列】
➽ https://reurl.cc/0xO5kb
➤LINETODAY【中台灣生活網】
➽https://reurl.cc/5or4xM
■ 有線電視:
【中台灣生活網】
📺CH20-大屯、佳光、中投、佳聯、北港
📺CH130-大揚、新永安
教育風險治理 在 劉康彥(小白)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針對大新竹升格直轄市的倡議,我看到潘國正老師在臉書表示關心,並轉述城隍廟鄭耕亞總幹事與前市長施性忠的提醒。潘老師認為,新竹市(人)絕對選不上大新竹的首長,只會造成族群衝突,他和鄭總幹事更擔憂,原本新竹市轄內的縣有土地,屆時可能為了「平衡財政」而遭變賣蓋起高樓大廈,破壞原有的文化與宗教地景。
其實潘老師、鄭總幹事說得很對,新竹縣政府就是「沒錢」,且邏輯上,縣府不可能大興土木做一個受限地緣、以新竹市民為使用主體的公共建設,它只好選擇變賣土地,增加縣庫收入,當作新竹縣民的社福、教育、建設財源。我完全可以理解,但這也突顯當年新竹縣、市分治遺留至今的荒謬。
事實上,當大新竹升格為直轄市,包括統籌分配稅款與法定舉債空間都會大幅提升,米甕有米,沒有理由變賣家產,且在事權統一的情況下,都市空間規劃就能通盤、審慎、專業考量,不會像現在綁手綁腳,隨時面臨被兄弟變賣家產的風險。
至於幾位前輩擔心,新竹縣、市的政治環境不同,新竹市人恐怕選不上大新竹市長,潛台詞是,就算是林智堅也很難選上。換言之,像是林為洲、鄭正鈐、高虹安委員批評大新竹升格是替林智堅市長「量身訂做」的說法,都是惡意貼標籤,因為經驗法則告訴大家,論選舉,藍恐怕比綠更有優勢,他們是刻意要讓升格破局。
林智堅市長事先未向柯建銘總召請益,也沒有先向蔡英文總統和蘇貞昌院長報告,他在這樣的前提下丟出倡議,因為他明白,這件事情充滿挑戰,但這七年來的治理經驗,加上當前美中貿易戰和全球產業鏈重組的國際趨勢告訴他,勢必要把握時機推動,讓大新竹、讓竹科有一個全新的定位,事情若成,何其有幸,若功虧一簣,至少無憾。
民國71年縣市分治至今近40年,大新竹的人口結構已不斷重組,過去政治上的閩南、客家衝突,甚至是交換,都應該結束。大新竹升格,不單是制度升格,對民主、政治參與的思維也要升格,這是我們共同的城市,大家所期待的,不就是一個願意把事情做好、對城市有遠見、創造舞台讓人民有「公平機會」得以自我實現的首長嗎?
我認為,我們要勇敢告訴下一代,應該要透過民主機制選出這樣的人才,就算新竹縣的政治板塊,或地方派系、宗親系統看似牢不可破,或藍比綠有優勢,也不應該倒果為因,讓自己連嘗試突破改變的勇氣都沒有了。
最後,容我引用媒體人周玉蔻小姐今早訪問市長時,不禁脫口而出的一段話:「到科學園區,連個輕軌也沒有?」,講得更直白些,這裡是毫無智慧感的科技城市。一個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重鎮,居然連最基本的大眾運輸系統都沒有,原因很簡單,因為這裡有兩個窮得苦哈哈、行政效率有落差的地方政府。
再不合併升格,加速治理效率,竹科的優勢就會逐漸流失,更不用說急待解決的頭前溪治理、飲用水、垃圾問題。我們每一個人都在這波歷史的轉捩點,升格大新竹也是楊文科縣長、林智堅市長的共識,希望大家能靜下心好好思考,為我們的下一代思考,為國家的競爭力思考。
林智堅 楊文科
教育風險治理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4月16日 (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noyKd4_7J-8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戰國時代,孟子跟梁惠王談國家治理,提到五十步笑百步,意在提醒梁惠王應該多去正視自己的過錯失誤。今時今日,美國總統特朗普以「追究世衛抗疫失職」為由,宣布暫停撥款,卻將道理顛倒過來,「百步」反過來狠批「五十步」不濟,諉過於人。今次瘟疫百年不遇,以往很多專家對於疾病防控的研究和觀點,均面臨挑戰考驗,各方抗疫都是摸着石頭過河,過程必有失誤,最重要是及早糾正。世衛疫情應對有哪些不足和失誤,疫後需要檢討,可是白宮遲遲未理世衛警告,2月下旬仍在妄言疫症與流感差不多,疏於防疫導致大爆發,肯定難辭其咎。
蘋果頭條
武漢肺炎在全球感染超過200萬人、奪去逾12萬人性命,疫症迅速散播至210個國家與地區。早前嚴厲抨擊世界衞生組織(WHO)「以中國為中心」以致未妥善應對疫情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前天一如預告,宣佈暫停美國對世衞的資助,稱要查明世衞失責情況。美國亦有國會議員正籌劃調查世衞和中國是否須就疫情擴散負責。
特朗普前日作出宣佈時,指控世衞在中國傳出疫情之初未有徹底調查,卻宣揚中國隱瞞疫情的假資訊,將「政治正確置於救命措施之上」,以致錯失在源頭堵截病毒、錯失只造成少數人死亡的機會,令疫情擴散至現狀。由於世衞沒及時分享疫情訊息、沒及時提供防疫政策建議,沒及時宣佈全球大流行,「未履行基本責任,必須為此負責」。他指美國將會審查世衞在疫情中「嚴重處理不當及隱瞞病毒散播上」的角色,之後才考慮恢復資助。
東方正論
國家安全是一國之本,是至高無上,法律理應維護國家安全而不是阻礙國家安全,司法在國家安全面前也要讓路,可惜香港恰好相反。由佔領之亂到反修例黑暴,從來沒有一個暴徒、政客或黑手遭重判,港府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司法獨立淪為司法獨大,外部勢力如入無人之境,國家安全無從談起。昨日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香港中聯辦主任駱惠寧直指「該制訂的制訂,該修改的修改,該激活的激活,該執行的執行,決不讓香港成為國家安全的風險口」,預示中央對法治亂象已忍無可忍,在港建立維護國家安全制度勢在必行。
星島社論
繼「兩辦」猛轟公民黨議員郭榮鏗癱瘓立法會後,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昨再發重炮,指香港回歸以來國家安全的突出短板,會成為致命隱患。事實上,他所指的威脅,並非杯弓蛇影,而是確確實實存在,最新例子是,路透社訪問幾名「隱其名」的法官,指北京試圖限制法庭權力,影響法官獨立性與遴選,整段報道營造了香港司法制度正受到中央干預的「畫面」,受訪者卻沒有拿出具體證據證明其指稱。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昨晚就發出聲明,對「隱名者」所述情況予以否認。這事件顯示,香港內外都有人不斷地挑動「一國」與「兩制」的矛盾,以動搖香港的穩定。
經濟社評
美國總統特朗普最新罪行:反人類罪(Crimes Against Humanity)!全球感染新冠肺炎人數昨突破200萬,美國更是重災區,特朗普不思如何抗疫,卻暫停對世衞撥款,為環球控疫添煩添亂。本港議員應引以為鑑,疫下不能再作意氣之爭,須同心同德抗疫,人命關天大事,市民生活亦陷困境,疫情歸疫情,絕對不應因政見不同,而阻撓次輪防疫抗疫基金撥款的審議。
特朗普以世衞應對今次疫情遲緩,偏幫中國,在疫情爆發之初反對各地對中國實施旅遊限制,結果加速病毒在歐美散播為由,決定暫停撥款資助世衞。在美國感染人數突破61萬,死亡人數增至2.6萬人,成為全球之冠,特朗普向世衞開刀,明顯是要轉移其防疫不力的視綫,以免影響其連任選情。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oyKd4_7J-8/hqdefault.jpg)
教育風險治理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這個星期六,是台灣總統大選,單掌半劍拿下高雄的韓國瑜,挑戰執政總統蔡英文。
我對這次選舉沒有懸念。
這屆總統大選,早就結束了。
在香港結束!
當香港警察瘋狂暴打示威者,赤裸少女浮屍每日在維港漂浮,黑衣屍體在各區發現,示威青年,仍在香港前仆後繼,用血肉迎向蒙面黑警的時候,台灣的總統選戰,早有結果。
韓國瑜的政治理想是什麼?
靠攏中共,拿取好處,大陸熱錢入台,台灣人民發財發財發大財。
但香港人用七個月的時間,告訴台灣選民,不能有幻想!
每張台灣的選票背後,都印有香港年輕人的淚影。
這屆大選,早就結束了。
香港這邊匯豐銀行的獅子,流下血淚,放入白色棺槨;中聯辦的王志民,被炒魷(官方用字是免職)。繼任者,是急就章,六十五歲,剛從山西省委書記退休一星期,安排入了人大財經委養老的駱惠寧,重新披甲,再上香港前線。
炒了王志民,是北京知道,這半年在香港輸了。
輸了選舉,輸了民心,輸了國際輿論,輸了一代年輕人。
《路透社》十一月底曾報道,北京因區議會的選戰大敗,考慮撤換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外交部駐港公署還發聲明,說路透社報道不實,提出嚴正交涉。
《金融時報》則引述消息人士,北京將於今年(2020)三月,撤換林鄭。外交部也是例牌否認,說是「別有用心的政治謠言」。
外交部的否認,間接證實了這些國際媒體 的消息可靠。
香港亂局的根源,當然在北京。執行者,是行政長官林鄭、中聯辦王志民、港澳辦張曉明、港澳小組韓正。
其間,那人的角色最關鍵?誤導中央,引致判斷錯誤的又是誰?撤換王志民後是否仍有人事變動?駱惠寧上任,背負什麼政治任務?
習近平一直想清理盤根錯節的中聯辦地方勢力,香港亂局是一個好時機,一如當年鄧小平派許家屯南下,清洗王匡留下的廣東勢力。
當年新華社香港分社,一片哀鳴。
這次駱會否借721元朗恐襲警黑聯手中聯辦的角色撤入開始,借勢清理人事。
來年,是動盪的一年。
中共,始終是一個用計的政權,中聯辦又是一班自以為聰明人的集中地,影響所及,香港官場,一片賣弄計謀的歪風。
環境紛亂,時代動盪,個人行止更為重要。
古人教我們,亂世修行,有三大絕招,可以彈劍江湖,如履平地。
第一,要光明磊落,走大路,不抄捷徑。
第二,要禁得住寂寞。
第三,要正。原則、價值觀,不能因應時勢而調整。
它的原文:
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記錄在《周易》第十卦天澤履第二爻的爻辭。
人生一轉,都是履。
履,足之所依也。
本意是鞋底,象徵走路,腳踏實地才能走得好。
我們今日說的「履歷」,就是人生的實幹經驗。
履,是落實執行。只要我們腳踏實地去幹,《序卦傳》說:
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
泰者,通也。
心之能安在於通。
泰,即是通也。但如何去泰的境地?關鍵在履,履然後才能泰,講一千句不如行一步,老實修行就是履卦。
泰,通也,然後安,是靠腳踏實地爭取回來的。
你要成佛,就要修行,三藏法師,也要一步一腳印,十萬八千里到靈山取經。沒有秘笈,只有經歷,重重魔考的經歷。
佛有大神通,但不能幫你成佛。
《繫傳》中,有所謂的憂患九卦,第一個卦,就是履卦。
人生以實踐為第一要義,尤其在亂世。履,德之基也。知識不是空談,上曉天文下曉地理沒有用,實際的行事才是一切的基礎。
履卦的卦辭:
履虎尾,不咥人,亨。
人的一生,險阻重重,如何可以履險如夷,踩到老虎的尾巴,佢都不回頭咬你呢?人生修練,做到這樣便是功夫了。
生於亂世,無法改變,我們不能一生都在迴避最敏感最困難的問題。
《易經》用老虎尾巴來象徵,人間的風險。
我們要經驗這些風險磨練,最困難的老虎尾巴也踩過,才能修成正果,抵達後面「泰」的通達。
方法是九二爻辭說的,
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光明磊落,坦坦蕩蕩,面對環境的紛亂變動,才可絲毫不動心,堅持自己的原則,要耐得住寂寞。
幽人,像隱士般過住幽居的生活。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小象傳》說:
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經過初爻的素履,確立自我的價值觀,行事特色,到第二爻得中,便可以不和環境勢力(六三)同流合污,又可保持中道的涵養,中不自亂也,先獨後中,自己便不會因外在的因素而亂了陣腳。
人生處處是試煉,九二爻的難,在於面對上面第三支爻,六三,在九二爻的上面,是全個履卦的問題所在,它必然一塌糊塗,它就像今日的特區政府:
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于大君。
眇,是少目。少了一隻眼睛,即視野有問題,但以為自己看得清楚。單眼看世界,片面狹隘。抓不到重點,不懂急緩輕重。
跟住「跛能履」,一隻腳象徵實踐能力有缺陷,但無自知之明,急於踩老虎尾巴。結果,咥人,凶。被老一口咬死了。
最後的引伸:
武人為於大君。角色錯了,用武人,軍人,處理大君的角色,即政治工作。
用武裝力量處理群眾的政治問題,怎會不出事呢?
《小象傳》說:
武人為于大君,志剛也。
用武裝力量從事政治工作,是陰居剛位,陰爻無能力,但剛位有權力。無能力的人擁有權力,就像單眼跛人踩老虎尾巴,很少不出事的。結果是:
履虎尾,咥人,凶。
履卦九二的處境,像香港人,面對六三,像特區政府,無論是正面的配合,或是負面的對立,都只會苦不堪言。
所以,《易經》教我們:
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這八個字,做到了坦坦盪盪,應付自如,便不會有後遺症。
這支爻,九二,爻變為天雷無妄卦,也是今年的值年卦。
只要起心動念,沒有妄想,行動上又不會輕舉妄動,便可以元亨利貞了。人間很多天災人禍,都是咎由自取,因妄念而來。這也是今年香港的寫照。
林鄭政府,還不知自己為什麼闖了大禍,就是因為妄念。
《易經》叫你們今年要無妄,但整個政府仍賣弄聰明,亂了七個月,不對症下藥,仍想盡辦法,諗計,如何對付香港人。打殘勇武派,嚇窒和理非,逼兩派割席,再對付校長老師。
為政者,責任重大,因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有影響社會風氣的效果。
大陸官場,貪婪弄權,全國人民,就見錢眼開;以巴領袖,仇恨治國,他們的子民,就冤冤相報。
過去殖民地的港督,謹言慎行,因為深知,他們是英國派來的港督,在殖民地,權可及天,稍有不慎,就為禍甚大。
中國古代,亦深知為官者,權責俱大,所以開科取士,都以選人為首。科舉的考試範圍,只集中在四書五經。
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
九本書,其實只重覆一個主題,就是教你做人。
做人做對了,做什麼事,都會成功。做人的基礎沒打好,其他的知識技巧,像建築在浮沙上一樣,風浪來了,就煙消雲散。
所以,古人說學問,講的不是學歷,不是文章,不是才華,是做好人,行好事,做大好人,行大好事,就是有大學問。
從四書五經中,揀選做官的人才,因為追求一個完整人格的官員,才放心交付權力,管理地方。
香港之亂,根源在於政府出了問題,林鄭政府的問題,在於問責班子中,沒有一個堂堂正正的人。這個時候,還想向學校開刀,製造白色恐怖,要教育界人人自危?
要消滅社會良知,從學校入手。要校長老師,配合特區政府的政策,作為政治工具。
中華文化,對教育工作,看得很神聖。
蒙以養正,聖功也。
蒙,是教育。
養正,培養一個人的完整人格。
聖功也,是聖人的功業啊。
古代推崇老師為聖人,因為,他們的工作,是培養一個人的完整人格。
人格完成,就是大人,大丈夫了。大丈夫,才能頂天立地。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RZbuzPg8Nc/hqdefault.jpg)
教育風險治理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轉天氣鼻塞,出現鼻敏感症狀在香港十分常見。要減少鼻敏感發作,就要保持家居衛生,定期清洗被單和保持空氣流通等等減低鼻敏感發作的風險。
(本短片作健康教育之用,並不可取代任何醫療診斷或治療。治療成效因人而異,如有疑問,請向專業醫療人士諮詢。)
FindDoc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FIndDoc Google+ : https://plus.google.com/102821364210960788806/posts
FindDoc WeChat : 快徳健康香港 FindDoc
(一) 為什麼轉季時容易出現鼻敏感? 00:21
(二) 鼻敏感可以根治嗎?有甚麼治療及舒緩的方法? 00:50
(三) 抗組織胺和消炎噴鼻劑有甚麼分別? 01:36
(四) 使用噴鼻劑會導致藥物上腦,甚至昏昏欲睡嗎? 02:08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S_jlhtP7Xc/hqdefault.jpg)
教育風險治理 在 北區環境教育區域中心, profile picture 的推薦與評價
「民眾如何認識環境污染,並以#公民科學 途徑參與#環境保護 的風險治理?對#環境教育 與#永續發展 具有何種重大意義?民間募資如何縮短理想與實踐之間的距離?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