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奉中的「完美」與「誠意」》
圖/文:蔡頌輝
(本文原載於《華傳》第67期,2021年1-3月: https://gointl.org/magazine-67.php#imission)
「在這個特殊時期,我看到好多教會都用Zoom,唱詩的時候就從YouTube挑幾首詩歌,大家跟著唱,簡單得多,不如我們也這樣做。」
歐洲疫情惡化,宣教工場忽然宣布封城,團契同工們在會議中討論接下來線上主日崇拜的安排時,有同工提出上述建議。無疑,他的建議是最簡單、最及時、效果又不錯的方法。從YouTube上所選的敬拜詩歌都是專業的團隊製作的,無論唱功、演奏、錄音、帶領的技巧都比我們自己的弟兄姐妹親自做來得好。不單如此,這樣做還省了我們很多練習、錄製和剪輯的時間。這個講求「方便」的建議若可被採納,那其實講道環節也可以直接在網上找個適合的講道視頻來取代本堂牧者的講道。通常我們請外來的講員還要給講員費,現在不單這個可以省了,而且還能「請」到平時很難請到的「大講員」,他們隨便一篇講道都比很多本堂牧者精彩,那些原本花在預備講道的寶貴時間,還可以用來做更多的個別關懷、推展其它事工,或處理其它平時沒有時間處理的事務。何樂不為?再說反正無論是自己人或別人帶敬拜或講道,參加者都是一樣看屏幕,不是嗎?
不過,這個聽起來非常聰明的建議最後還是被作為牧者的我否決了。我堅持要有自己的敬拜團在鏡頭前帶領敬拜,然後透過預錄或直播的方式帶領參與線上聚會的弟兄姐妹一起敬拜。為什麼?答案很簡單,神子民事奉神應該有什麼樣的態度?我們是看中哪種方法又容易、又好、又省事?還是我們看重那事奉是不是我們自己獻的?
不久前同一個老朋友聊起現在這種許多教會常用的敬拜模式時,他說:「這種能叫帶敬拜嗎?不就是播歌嗎?」我從社交網站上看到,有教會已經把原本帶敬拜的事奉,在線上聚會中改成了「選歌員」。
在繼續討論下去之前需先聲明,我能體恤許多小地方的資源有限。筆者所在的德國,就有許多較小的城鎮,那裡沒有華人牧者、信徒中也沒有音樂人才和設備,連聚會的地方也很受限(在學生宿舍或公寓裡),只有幾個基督徒在勉強維繫著團契生活,有些則透過國外的牧者定時給他們連線查經和禱告。在這些種種條件的限制下,他們使用YouTube播放詩歌作為敬拜,或從網路上播放講道視頻,我完全可以接受。我真心認為科技的發明大大彌補了網路之前的許多牧養上的缺口。然而,那些可以自己做得到的,我認為必須自己做。
科技的發明雖然提供了很多方便,可是人一但不警醒,就很容易濫用,而且扭曲了我們該有的心態。筆者還在宣教神學院教學的時候,就常發現學生大量拷貝網路上的資料當作作業交上來。還有一次,我在批改學生作業的時候,感覺到其中一段文字非常熟悉,於是把文字貼在谷歌上搜尋,結果發現那是我本人在網路發表的文章。學生竟然把老師所寫的東西當作是自己寫的交上來給老師!
尋求「既好又方便」與要求「自身所獻」是兩種不同的事奉心態,兩者的根源在於對完美和誠意的考量。
一、所獻的必須「完美」
無可否認,使用現成的作品比較「完美」,而好的品質的確是事奉者對事奉該有的基本要求。這讓我們直接聯想到舊約聖經中對完美祭物的要求。利未記論到祭祀條例時提到獻祭最基本的條件就是祭物必須是沒有殘疾的(利一3,10,三1,6等)。這要求背後最的神學含義,就是反映出對神完美屬性的尊崇,正如一般被視為概述主題的經文所述:「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利十一45)當亞倫的兩個兒子拿答和亞比戶各拿自己的香爐、盛上火、加上香,向神獻上凡火的時候,神就降火把他們燒滅(利十1~2)。在第二聖殿時期,神透過先知瑪拉基責備當時的祭司,因為他們將瞎眼、瘸腿的、有病的、搶來的獻上為祭。(瑪一8,13)神對此深感恨惡,巴不得有人把殿門關上,不讓他們來獻祭(瑪一10),而且還說要把他們與祭牲的糞一同除掉(瑪二3)。
值得注意的是,聖經所要求的這些祭物都必須是獻祭者從他自己的所有中獻出來的,聖經從來就沒有允許獻祭者以別人的完美祭物取代(注意瑪拉基書對祭司的譴責中也提到了「搶來的」,參一13)。這可以從律法給不同經濟狀況的家庭的要求差別看出來,有人獻牛、獻羊,較窮的人也可以獻斑鳩或雛鴿(參利一14)。換言之,神所要求「最好的」,是獻祭者的能力和所擁有的一切中的最好,而不是和別人比較之下的最好。這一點提醒事奉神的人,在考慮獻得好不好之前,必須先確保那是自己親手獻的。
二、所獻的必須有誠意
獻上一個「完美」的祭,和一個自身所獻的「最好」的祭之間的差別在於誠意。
想像你是一個很會做飯的人,有一天你要請人吃飯,你會不會去超市裡買一些冷藏的現成食品,放進微波爐裡熱一下然後請大家吃呢?除非是非常緊急的情況,大家要趕著吃,或一些重要的材料不足,不然的話,你豈不會盡自己的能力獻出最好的手藝?更何況事奉是做神國的工、敬拜是獻給神呢?
這就是為什麼我堅持每週在自己目前的團契講道。在我到這裡服事之前,團契沒有牧者,弟兄姐妹就從YouTube選視頻來觀看。2017年我來了之後,除非有特約講員(但因為德國很缺華人牧者,所以很少有機會請外來講員),否則我每週都講道,連出差到其它城市或國外,我也提前把講道錄好發給同工屆時播放。這樣做,並不是因為我自認講道比別人好,而是我要求自己每次的事奉都必須「現做的」、新鮮的。疫情下,在線上請講員也比較方便,儘管效果差不多(大家都是對著電視或電腦看視頻),但我還是要求講員必須是現做的。
三、在不完美中求完美
討論至今,相信我們都可清除看出「完美」和「誠意」之間的輕重。如果可以做到既完美又有誠意最好,但那境界既然不容易達到,「誠意」務必是優先考量。不單如此,一個有誠意的事奉,必然會越來越完美。
以我們在疫情下的經驗為例,當德國開始宣布禁足令之後,我和資訊部同工便開始研究線上聚會的進行方式和技術問題。開始的第一週,我們在家裡作直播,但因為網路信號不佳,結果只能傳送歌詞和講道PPT畫面,現場錄像的畫面不動。後來我們商討後決定改用預錄,但是花了很長時間做後製,而且也出現許多狀況和錯誤。我們繼續改進,等到最基本的條件(字幕、聲音、畫面清楚傳達)達到之後,我們開始追求更美、更好的果效和更快速的製作方式。直到最近我們還在改進現場收音問題,尤其是多種不同的樂器同時配搭時,起初產生許多噪音和回音,於是我們為此而添購了新的器材,效果已大幅度提升。可見,當我們堅持「自身所獻」的時候,我們所獻的品質就越來越完美。如果我們從一開始就採取「方便」而「完美」的方式,我們永遠沒有學到這些技巧,也無法在這個事奉上長進。
筆者認識很多宣教士都是完美主義者,連我自己也是。一般而言,完美主義者給自己和別人增添很多壓力,而且可能帶來事奉團隊上的衝突,尤其在教會的事奉上,由於大家都不是受薪的,有時候還會有人因此而退縮,這些都是筆者親身經歷過的。事奉久了,這種心態也跟著有所調整。至今我仍然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我對於自己的手做出來的東西都有一定要求,不僅僅是在美術上、音樂上、講道上、教學上、講義上,或者甚至只是週報上的排版和標點符號。以前,我會把對自己的要求也加諸在其他同工身上,但如今我已改變,學習從中去欣賞「不完美中的完美」。儘管成品不一定能達到專業的水平,但看見弟兄姐妹背後的心思、努力、代價、配搭,齊心把一件事做好,那些要比成品的完美更美!反之,如果一直使用既方便又完美的方式,會不會導致弟兄姐妹變得更加懶惰而不求長進呢?
願神常常提醒我們,也願每一個服事神的人常保持清醒的思考,知道到底在神眼中何為美。對我而言,我寧願獻一個跟別人相比之下不太「完美」的祭,也不要獻方便的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040的網紅Charis Chu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Charis蔡佳靈 官方資訊 Official Platforms 訂閱頻道 Subscribe:https://lihi1.com/wC9Ka(記得開啟小鈴鐺) 線上收聽「小心眼」 Listen:https://lnkfi.re/soulfilter FB: https://www.faceb...
敬拜的心ppt 在 Andrew Cha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製造感動》
圖/文:蔡頌輝(Andrew Chai)
我們處在一個強調感動、渴望感動,以致製造感動的時代(註一)。
網路上很多文章和短片的標題都是類似「感動十億人的……!」,以此來吸引人的關注。在教會裡面也一樣,現在會眾評估聚會的好壞往往就看那聚會是不是令他「感動」。只要能令他感動,其它因素都顯得不重要了。
筆者還在韓國的時候曾經接待一位老師,她主日到一家韓國教會去做禮拜。聚會結束回來之後,我問她:「那個教會的聚會怎麼樣?」她說:「雖然我一句話都聽不懂,但是整個聚會讓我非常感動!」她所說的不是在聚會中看見什麼感人的場景(例如,教會或某信徒作出某個無私之舉),而是純粹指整個敬拜聚會的氛圍,如音樂、會眾的投入以及牧師講道的氣勢等。
我有時候自問:「如果我們去一個異端教派的聚會,會不會也有同樣的感覺?」如果聽不懂歌詞和講道,又怎麼知道那不是異端?筆者就發現網上很多摩門教的聚會氣氛異常莊嚴、令人動容!
坦白說,這種令人感動的效果是可以「製造」出來的,而且不是很難。如果是唱詩,只要找來一些不錯的樂手和伴唱、學(或模仿)一些帶領的方法、選擇一些美麗溫馨的畫面做成PPT,若還不夠,就再加上一些燈光效果即可;如果是講道,除了注意演講的技巧(大小聲、快慢、情感投入等),若講一些激勵性的課題會更容易得到回應,講章中再加個令人感動的故事或播個短片效果會更佳。然而,那真的是出於神的感動嗎?抑或只是一種普通的情感反應呢?或許我們無法單憑這些說它們一定不是,但我們也不能單憑這些就斬釘截鐵的說那就是神的感動。
筆者不是要否定情感,我在帶敬拜的時候也會運用技巧去挑起人的情感,期待他們更能集中敬拜神。我想說的是,感動並不是全部。我們不能只憑聚會、詩歌或講道會不會令人感動來評斷它的好壞,而毫不顧及聚會中的詩歌和講道內容是否表達純正的信仰。所謂合乎純正信仰,不僅僅是那信息沒有違背聖經而已(很多世俗激勵性的信息也不違背聖經),更是符合真理的終極目標,建立神子民的生命成為他們該有的樣式(原諒我,這話背後還有一大篇文章不是本短文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
我曾經參加過一些聚會,聽著講員的分享覺得他所傳達的信息和解經有大問題,可是卻聽見其他聽眾聽了覺得很感動,期待下次再邀他來。坦白說,我對這種「感動」感到擔憂。一般人對理性的內容較不感興趣,然而,沒有充足的理性基礎就順著主觀情感行事是非常危險的。對於教會和服事的人,如果只學一堆能有效地感動人的技巧,卻沒有用紮實的真理去建造信徒的根基,就變成一個專業的誤導者。
讀了這篇文章,你感動嗎?
——————————————
註一:本文要談的「感動」,不是心中想要去做某事的念頭(如偶爾會聽到基督徒說:「我有感動要做某事」),而是指參與某事(聚會、唱詩、讀文章等)時的一種感觸。
敬拜的心ppt 在 柳子駿Ziju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終於要踏上這個非洲旅程,
謝謝你們送機的大家,
本日最多的關鍵字問候語:
「要平安回來喔!」
這二天,各種沒良心的語錄:
新莊會友:
「牧師,我們敬拜會
一邊唱二隻老虎,
為你們禱告。」
柳家孩子:
「爸爸,要幫我去追獅子拍照給我喔⋯⋯」
全職同工:
「牧師,那邊是不是沒有訊號?」
我:對啊
全職同工:
「YA,太好了!」
(老闆不會打來叫我做PPT了)
請大家認真為我們禱告喔!
#開始啟動一天一夜的轉機
#期待看到我們的貨櫃
敬拜的心ppt 在 Charis Chu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Charis蔡佳靈 官方資訊 Official Platforms
訂閱頻道 Subscribe:https://lihi1.com/wC9Ka(記得開啟小鈴鐺)
線上收聽「小心眼」 Listen:https://lnkfi.re/soulfilter
FB: https://www.facebook.com/charischuamusic
IG: https://www.instagram.com/chariscl
#我要歌唱你愛到永遠 | #ICouldSingOfYourLoveForever
詞曲: Martin Smith
高過一切高山深海 Over the mountains and the sea
你愛的江河流向我 Your river runs with the love for me
今我敞開我的心門 And I will open up my heart
讓醫治者來釋放我 And let the healer set me free
在真理中我真喜樂 I'm happy to be in the truth
每一天我高舉雙手 And I will daily lift my hands
我要不停歌唱 因你愛臨到我 For I will always sing of when Your love came down.
我要歌唱你愛到永遠 I could sing of Your love forever
我要全心讚美 Oh, I feel like dancin'
別人或看為稀奇 It's foolishness I know
當世界能看見這光 But when the world has seen the light
他們必歡呼讚美像我們一樣 They will dance with joy like we're dancing now
Vocals: CC
吉他: TC
攝影:李亞勳
後製: CC & TC
*Special thanks to 「Shalom Shalom Art Studio 」!
#acousticwor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