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郎每日讀報 #一週大事版
───────────────
「Podcast宇宙現在就是Spotify
對戰其他每一家的局面」
——The Verge
───────────────
實體娛樂市場幾乎仍被疫情完全凍結的同時,從Apple TV+、HBO Max、Spotify到TikTok,本週新聞中的每一道浪通通是串流的浪。風強雨驟的颱風天最要緊的事就是去海邊觀浪:
Podcast市場的翻天巨浪
 ̄ ̄ ̄ ̄ ̄ ̄ ̄ ̄ ̄ ̄ ̄
繼2月以1.96億美元的天價買下 運動評論員Bill Simmons的一系列Podcast節目之後,Spotify本週再下一城,以超過1億美元簽下喜劇明星Joe Rogan的potcast獨家合約。Forbes估算廣受歡迎的Joe Rogan節目一年賺了至少3000萬廣告費,是podcast領域的超級巨星。
去年開始鎖定podcast市場之後,Spotify開始把大把大把的現金丟進podcast產業這個池子裡,並且迅速成為podcast市場上前所未有超級玩家。過去從沒有一家公司同時掌握podcast生態系的上下游:從提供自製 podcast 工具軟體、投資自製節目、平台經營到廣告招攬,現在一條鞭完全都在該公司的如來佛掌心。
Spotify去年三次出手併購,總計花了4億美元:一筆是podcast工具服務Anchor,另外兩筆則是旗下擁有一系列節目Gimlet Media和 Paracast。
今年的收購則把焦點放在podcast創作者身上,確保這些創作者只為Spotify的平台獨家服務,把這些明星級主持人當成賣點吸引聽眾進來,然後用現有的其他海量節目把他們留在Spotify上。
Spotify原本就擁有大量用戶的優勢,並穩穩佔有這些使用者的通勤時間。而且Spotify連續幾次併購、授權交易都設有「獨家上架」的條件,等於強迫這些 podcast創作者與Apple、Stitcher、Google等傳統podcast平台分道揚鑣。Podcast產業因此正在經歷一次快轉版的地殼變動。
過去podcast市場最大玩家是Apple。但Apple的podcast服務完全處於放生狀態,Apple不賣廣告也不投資自製節目,完全只把它當成Apple生態系中的一項客戶服務來做。
Spotify則會替平台上的podcast節目插播廣告,而且不論免費使用者、付費訂閱者都會聽得到廣告(對Spotify來說這些付費的用戶等於一魚雙吃讓他們賺兩次)。所以對聽眾來說雖然目前平台上podcast是免費收聽,但其實是以隱私權為代價,因為Spotify會用演算法分析你的聆聽行為來決定賣什麼產品給你。Podcast聆聽行為的隱私權問題可能比音樂大數據更敏感,因為podcast中含有的議題比音樂更明確,更容易在分析之後了解一個人思想全貌的概觀。
Spotify也提供了video pocast功能,雖然短期間內不會威脅到YouTube作為網紅影音平台的地位,但更重要的是團團圍住創作者,讓有意從語音Podcast轉成影音YouTuber的創作者可以仍然留在Spotify的封閉生態系中。
另外一個競爭優勢是多數podcast都會用到歌曲,都需要個別付費購買歌曲授權。但Spotify原本就有這些歌的授權,因此不需額外付出授權費(對Spotify來說唱片公司的歌曲授權也變成一魚雙吃)。
先前另有一說認為Spotify發展Podcast是為了切斷他們和唱片公司之間的臍帶。雖然不可能斷然和唱片公司分手,立刻只剩下Podcast可聽,但是大量Podcast聆聽數據湧現仍然可以做為跟唱片公司談判籌碼,至少可以說說「沒有你我也可以」這句他們從公司創立以來一直想說的話。
Spotify在Podcast市場吹皺一池春水,也替Podcast帶來令老大哥廣播產業羨慕不已的投資熱。昨天傳出86歲的美國資深名嘴Larry King與製作人Jeff Beacher的Podcast製作公司 4Forty4簽下合約,預計以500萬美元的天價,為該公司主持一個6月即將上線的名人訪談Podcast節目。該公司目前還有其他多個Podcast節目策劃中,目標是希望建立一個橫跨運動、健康、音樂、政治和生活型態的全年無休的帶狀Podcast服務。和Spotify一樣,這樣高額的投資都準備從廣告中賺回來。
Spotify的大動作已經在曾經一如止水的Podcast市場捲起翻天巨浪。
HBO Max 的串流豪賭
 ̄ ̄ ̄ ̄ ̄ ̄ ̄ ̄ ̄ ̄
歷經三年的喊話、網路動員甚至實體聲援活動,WarnerMedia終於打算實現粉絲的願望——Zack Snyder版本的《Justice League 正義聯盟》確定復活了。
2017年初 Snyder終於依照Warner的指示把長達4小時的電影盡可能濃縮剪成2小時20分鐘的版本。Warner看過之後認為電影還需要一定程度補拍,然後女兒猝逝致使Snyder決定退出劇組,把補拍的工作交給《The Avengers復仇者聯盟》導演Joss Whedon。《正義聯盟》最後上映的版本獲得了普遍壞評,全球票房也只有平庸的6.58億美元。
目前Warner已經讓Zack Snyder啟動Snyder’s Cut的工作,並且開始召集演員及幕後相關人員進行補拍以便完成他當時未能及時完成的《正義聯盟》原貌。謠傳補拍及後製的預算高達2~3千萬美元,並可能剪成總長4個小時的節目,分成6集在2021年上架到Warner自家的串流服務HBO Max上。Snyder受訪時表示他迄今從未看過Whedon的版本,但保證Snyder版將會是完全不一樣的面貌。「當年我拍出來的東西你們(在Whedon版中)大概只看到四分之一的內容」Snyder說。
誰都沒有想到當年《正義聯盟》的滑鐵盧大敗,居然會逆轉變成WarnerMedia的大串流戰略其中一步棋。
兩年前 AT&T併購 Time Warner並改名為WarnerMedia之後,一切的準備都是為了接下來這一刻:下週要在美國推出的HBO Max串流服務。
品牌混淆是第一個難關,因為這些無所不包的自助餐營業型態包含了各種一點都不 HBO的節目,一定會對HBO既有品牌形象有所損傷。但也有人認為HBO早就被Netflix擠下曾經被 HBO獨占數十年的最佳電視節目品牌寶座。HBO先前對於這種品牌整合策略非常抗拒,一說前執行長Richard Plepler就是因此被當成需要被移開的大石頭而下台。
第二個關卡是定價。 Apple TV+月租4.99美元,Disney+定價6.99,Netflix的HD方案要13元,而HBO Max最後選了令人咋舌的的14.99美元。讓HBO Max膽敢訂這個高價的理由是他們家片庫中那些經典電視節目:《Friends 六人行》、《Game of Thrones 權力遊戲:冰與火之歌》、《Sex and the City 慾望城市》、《The Big Bang Theory 宅男行不行》等。另外一個吸引訂戶的工具是原創節目:所謂Max Originals已經有30個企劃正在進行中,其中6個節目在下週開門營業時就會在架上。
Hollywood Reporter日前也刊出使用者調查指出《六人行》並非大家想要訂購HBO Max的主因,DC宇宙和《權力遊戲:冰與火之歌》才是。Zack Snyder版《正義聯盟》因此真正成為秘密武器。
然後就在HBO Max開門營業前三個月然撞上了 COVID-19這座冰山。大部分的行銷活動都必須取消,只留上一些不一定會被看見的戶外廣告看板。
然而疫情也替他們創造了新的機會。產業分析師Eunice Shin說過去大家開玩笑的說法「好了,我把Netflix追完了,現在我該看什麼」,在連續兩個月的居家防疫中很可能已經變成現實。如果HBO Max的片庫讓消費者覺得值得14.99美元高價,這場豪賭就有贏的機會。
Apple調整串流戰略
 ̄ ̄ ̄ ̄ ̄ ̄ ̄ ̄ ̄
Deadline幾天前獨家報導原定6月上映的《Greyhound 怒海戰艦》將成為第一部跳過電影院、直接上串流平台首映的Tom Hanks電影。
該片被Apple以70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將直接登上 Apple TV+服務。過去Apple購買的電影比較偏向中低成本或藝術電影,這將是這家公司第一次踩進高成本大片的水坑裡。
去年11月 Apple TV+開台以來,並沒有絲毫威脅到Netflix的跡象,連差不多時間開台的Disney+都將 Apple TV+遠遠拋在後頭。截至今年2月為止 Apple TV+獲得1000萬用戶,而Disney+開台第一天就超過這個數字。Apple這一跤摔得不輕,也立即做出人事調整。但營運方向的重大消息一直到今天才突然湧現。
除了購買大片首映之外,彭博新聞也獨家報導原本只主打自製節目的 Apple TV+已經開始到處採購經典舊片和電視節目,接受各片廠的片單兜售。這意味著 Apple TV+將進一步Netflix化,同時提供消費者海量的授權內容以及自製新內容。Disney+也採用類似策略(雖然他們只上架自家擁有的片庫內容,而不向其他片廠採購)。
Apple參戰可能將使市場上的舊片片庫行情更加水漲船高。問題是 Apple TV+月租費是非常低廉的4.99美元,比Disney+的6.99和Netflix的8.99美元都便宜許多,投入片庫搶購的銀彈到底該準備多少才算合理?
當然手上握有1900億美元的Apple缺的不是現金。兩週前傳出Amazon可能買 下AMC電影院的消息,其實Apple、Amazon和Netflix都被認為適合在接下來可能發生的電影院破產潮中收購電影院的買方。
業界認為 Apple、 Netflix或是 Amazon買電影院合情合理,因為買下之後無論觀眾選擇在實體世界或是數位世界看電影都會被它們一手包賺。比如說Amazon可能會用他們併購 Whole Foods超市的模式來經營電影院,把電影院當成Amazon線上服務的延伸。比如未來在Amazon電影院裡頭,可能可以買到Whole Foods的健康食物,也可能提供Amazon Prime訂戶看到飽的看電影服務。
所以串流大戰之後的電影院很可能將越來越像一個乾淨、時尚、展示集團各種產品和服務的 Apple Store。
TikTok抖音用好萊塢高管「換血」
 ̄ ̄ ̄ ̄ ̄ ̄ ̄ ̄ ̄ ̄ ̄ ̄ ̄ ̄ ̄
紐約時報本週獨家報導了一個爆炸性消息:Disney集團策略重心Disney+背後的掌舵者Kevin Mayer將離開Disney,出任TikTok抖音的執行長。
58歲的Mayer是集團中的談判高手,主導Marvel、Pixar、Lucasfilm和 21st Century Fox的併購,幾乎可說是Disney電影版圖的最重要那根柱子,也一直被當成Disney董事長兼執行長Bob Iger最可能的接班人。令全世界措手不及的是在美國疫情爆發前兩個月,Bob Iger突然宣佈將執行長位置交棒給完全沒有電影業務經驗、長年主管主題樂園的Bob Chapek。令Iger的左右手Kevin Mayer陷入尷尬的地位。
30年前另一次Disney的接班之爭演變成了師徒撕破臉的難堪局面。年輕激進的Jeffery Katzenberg因為未能如願師父Michael Eisner點名接班,甚至鬧到憤而離職還在法院互告,憤恨的Katzenberg把接下來的人生全耗在創辦夢工廠動畫來向Disney報仇。這一次同樣是接班未能如願的Kevin Mayer似乎算是和平離職,並得到現任執行長Bob Chapek非常公關口吻的祝福。
真正值得觀察的是TikTok的這一步棋。
併購Musical.ly並將其改成抖音的國際版TikTok之後,快速在歐美攻城掠地,成為在國際市場最成功的中國新創產品。但在中美關係惡化的同時,TikTok正在受到美國政治人物的嚴格檢驗,包含隱私權和言論審查等等議題一再受到質疑。
TikTok正在努力洗掉「中國品牌」的印象,其中一個動作是預計將國際版的TikTok營運總部(包含伺服器)轉移到第三地,另一個動作就是挖角包含Kevin Mayer在內的國際專業經理人,借重他的人脈和在地觀點讓TikTok的經營「去中國化」。
事實上國際版抖音Tiktok的豪華管理團隊已經包含了來自Disney、Facebook、Google、Microsoft、Sony、Warner等等公司高級主管。在此之前最近一次重大挖角,是從Disney剛剛全資擁有的另外一個串流平台Hulu挖來主管品牌行銷業務的副總裁Nick Tran。
兩個月內兩度從主要串流市場玩家中挖角關鍵人物,TikTok是否會成為串流市場威脅?亦或有一天會從社交影音平台擴展至影視串流平台?
|新聞出處|
5/18~5/24一週大事
Disney’s Head of Streaming Is New TikTok C.E.O.(https://nyti.ms/2yk3ed2)
揭秘字節跳動海外的「豪華高管團」,估值1000億美金,下一步怎麼走?(https://bit.ly/2LVXJ7f)
Tom Hanks WWII Film ‘Greyhound’ Alters Course In Apple Deal: Film Will Premiere On Apple TV +(https://bit.ly/2AM2Y7s)
Apple Buys Older Shows for TV+, Stepping Up Netflix Challenge(https://bloom.bg/3bOwuGq)
The Future of Movie Theaters Might Look a Lot Like an Apple Store (https://bit.ly/3g9QXsq)
"It Will Be an Entirely New Thing": Zack Snyder's $20M-Plus 'Justice League' Cut Plans Revealed(https://bit.ly/2TumMCS)
Spotify’s Deal With Joe Rogan Accelerates A New Era For Podcasting(https://bit.ly/36lcHwY)
Inside HBO Max’s scramble to launch a massive bet on streaming(https://bit.ly/2XyY6uf)
'Friends' Not HBO Max's Main Draw Ahead of Launch, Poll Finds (https://bit.ly/36m0bxr)
Larry King Signs $5 Million Podcast Deal for Celebrity Interview Show (https://bit.ly/2XnwkR1)
The podcasting world is now Spotify versus everybody else(https://bit.ly/3gaXRhc)
數位內容遊戲企劃專業人員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非常謝謝「未來復古」同意讓我轉載這段已有30年歷史的珍貴「超級瑪莉遊戲攻略錄影帶」完整影片。
未來復古 官網:https://fugu.cafe
未來復古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ugu.cafe/
80年代後期由「播音人」製作出品的「黑盒子秘笈」電腦遊戲攻略錄影帶內容,主要是由一男一女旁白,以一搭一唱的談話方式,對遊戲的基本設定、操作方式,與遊戲過程進行詳細的講解。從他們的對談,聽得出來兩位主持人都是非常專業的廣電從業人員,不但字正腔圓、用詞精準,還會不時表述自己對於遊戲內容的獨特見解,著實令人感到醍醐灌頂、回味無窮!
出品人:鄭明仁
監製人:胡超英、胡意敏、洪斌福
電腦工程:楊頂立
電腦示範:播音人、電腦特技組
旁白解說:羅懿芬、X先生
策劃製作:播音人錄音公司
出品:播音人視聽傳播公司
以下兩篇文章轉載自「未來復古」(https://fugu.cafe)
第一篇《1980 年代的台灣遊戲實況:播音人黑盒子攻略錄影帶》
原文網址:https://fugu.cafe/talks/1036
發表日期:2016/2/18
撰文者:神楽坂雯麗
現在談到遊戲實況,我們會立刻聯想到 YouTube、Twitch、NicoNico 之類的影音直播網站或服務;新世代的遊戲平台也都內建了直播功能。高人氣的直播主,甚至可以以此營生,成為專業的遊戲影音放送者。
但在沒有網路的年代,要「玩遊戲給不在現場的人看」,就不是這麼容易的事情了。雖說由於以前的電視天線容易漏波,偶爾會發生家中電視不小心接收到鄰居家裡玩遊樂器的畫面這種事情,但是比較合理的作法,就是錄成錄影帶流通。
從這個想法出發,就產生了「遊戲示範帶」的概念。二、三十年前,在台灣大街小巷的錄影帶出租店裡,就可以找到許多這種「攻略示範錄影帶」。
由於製作這種錄影帶的技術門檻不高,只要準備一台遊樂器、卡帶、錄影設備,再找些工讀生來「示範」,就可以翻拷量產,市面上因而出現了許多粗製濫造的攻略帶。
以筆者個人而言,就曾經租過以高難度為人熟悉的《超級瑪利兄弟二代攻略示範錄影帶》。只是拿回家一播,就是看著畫面上的瑪利歐先生從1-1開始跌跌撞撞到破關,中間也沒有任何解說;由於遊戲難度本來就高,加上錄影者可能是搶著上市,根本就懶得剪輯後製,遇到某些特別容易卡關的位置還會看到「示範玩家」不斷掉坑的慘狀。
對這塊《超級瑪利兄弟二代攻略示範錄影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看完還被家中的大人碎念:「花錢看別人打電動,你吃飽太閒喔?」到現在想起來還令人哭笑不得。
筆者最後看到「攻略錄影帶」這種東西,已經是超任中後期的《復活邪神 2》(Romancing Sa.Ga 2)時代的事情。因為遊戲劇情長,還分成上下兩卷;但製作品質跟上文提到的《超級瑪利兄弟二代攻略示範錄影帶》並沒有太大的不同。
但是,在同一個時刻的台灣,也有少數人非常嚴肅認真地看待這個「新興市場」,那就是化名「X先生」所主導製作並親自主持的「播音人黑盒子秘笈」攻略錄影帶系列。
由於「X先生」在講解遊戲故事內容、操作方法時獨樹一格的介紹方式,配上現在已經很難得聽見的字正腔圓又富有磁性的標準國語,交織成了一種如今看來相當難以言喻而有趣味的影音內容。
對筆者來說,這些錄影帶除了童年回憶之外,更是一種重要的出土文獻。在當時,這很有可能跟華泰攻略本一樣,只流通於台港兩地,這是連遊樂器文化原生國家的美國與日本,都不太可能找得到的東西。
這種錄影帶的尋找難度,大概是一般華泰任天堂攻略本的好幾倍。除了因為錄影帶本身比紙本書籍更加脆弱之外,流通量也可想而知比攻略本少很多。
此外,當年「一片 300 元」的定價(員林某老玩具店老闆語),恐怕還比一些翻版卡帶來得高。除了店家買來作為店面播放展示用途,或是在錄影帶店陳列出租之外,會一片片買回家認真觀賞研究的小朋友應該是不多。
至於能夠完善地留存到現在的,恐怕就更少了。
即使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節目主持人X先生的口才也是相當了得,而且有許多部分似乎是隨著遊戲畫面與進程即席演出。除了開頭描述故事情節的部份應該是事先撰好稿之外,影片進行中的對白,應該都是邊看邊講的。
但也因為這樣,到了今日,觀賞這些影片時最為有趣的部份,並不是遊戲的攻略本身,而是看主持者會如何用他自己的武俠奇幻語彙(「魔障」、「鬼怪」、「內力」⋯⋯)為當時大多不懂日文的年幼觀眾解讀,甚至重新構築遊戲中的人物、故事、道具等元素。
自己坐在電視機前面沒日沒夜的玩是一回事,但要能夠講得讓其他人也能夠理解,其實是一件非常吃重的工作。從這裡也可以看出X先生與播音人團隊認真製作的程度。
幾年前,當筆者上傳「綠色兵團」攻略錄影帶到 YouTube,並且張貼文章在 PTT 之後,有鄉民注意到旁白者當中有資深廣播人羅懿芬老師的名字。
事實上,羅老師如今開設有部落格,並從事網路廣播;這是筆者第一次有機會接觸到當時實際參與這系列影片製作的相關人士;羅老師在她的留言板也證實,她的確參與了當時「黑盒子攻略錄影帶」的製作。
然而遺憾的是,羅老師也提到,當時主導企劃與製作這一系列節目的X先生,如今已不在人世。因此筆者想要請X先生親自談談他「黑盒子攻略秘笈」系列影片的製作歷程與祕辛的那個冒失的願望,也成了永遠無法實現的遺憾。
「播音人黑盒子秘笈」攻略錄影帶就和當時大部分其他電影、電視節目錄影帶一樣,同時發行有大帶(VHS)與小帶(Beta)版本。由於在錄影帶規格戰爭中,SONY 的小帶最終落敗,在筆者近年所能取得的黑盒子影帶中,以當時顯然比較難以賣出的小帶格式佔了大部分。
在本文刊出後,筆者也會設法尋找堪用的 Beta 錄影機,來將剩餘的十幾片小帶轉檔,屆時也將會陸續發布在網路上。期望這珍貴的遊戲文化遺產能繼續流傳下去。
第二篇《連仙水忍也為之羞澀:播音人黑盒子攻略錄影帶轉帶紀實》
原文網址:https://fugu.cafe/talks/13028
發表日期:2017/2/13
撰文者:神楽坂雯麗
自從大約五年前我第一次在中南部的老遊樂器店找到「播音人黑盒子攻略錄影帶」,隨後又在台北萬年大樓四樓某即將歇業的電玩零售店,收購到一整批大多是全新的 Beta 小帶版本攻略影帶之後,已經過了五、六年的時光。如果讀者對這個名詞感到陌生,可以先閱讀〈1980 年代的台灣遊戲實況:播音人黑盒子攻略錄影帶〉這篇大約一年前重新改寫自筆者舊稿的初步介紹。
嘗試與錯誤
Beta 錄影機如今已經是專業影音收藏家才會出手購買的稀有設備,狀況良好、運作正常的小帶錄影機在網拍平台上往往起價五、六千元,甚至高達五位數之譜。由於一直沒能以可負擔的價格取得合用的 Beta 小帶錄影機(後述),一開始我當然先以手上數量較少的 VHS 版本錄影帶為轉檔對象。
跟在影帶規格大戰中落敗的 Beta 不同,VHS 錄影機非常容易找到,狀況良好、近年才被淘汰的廉價二手機種更是有低到 199 元這樣的廢鐵價行情。而除了錄影機之外,還需要能夠將 AV 影音訊號讀入電腦的 USB 電視影像擷取卡。跟台幣兩百塊有找的 VHS 錄影機相較之下,要價三千元左右的 USB 電視卡就不能說是廉價的配備了。
不過,這也不代表轉檔 VHS 黑盒子錄影帶的過程就非常順利。由於這批 VHS 影帶中,大部分是多年前就已被拆封播放的舊片,保存情況不能說是萬全。其中最令人哭笑不得的經驗是,當我將一塊《影子傳說》VHS 影帶插入放影機,準備轉檔時,卻發現影帶不知在多少年前,就被前任主人——很可能就是賣我這片子的老闆——拿來當空白帶用,轉錄覆寫為某知名太極拳教學示範帶⋯⋯。
當然這在不同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攻略祕笈」沒錯,但我實在對於「攻略」太極拳大師興趣缺缺,只好把這塊已經作廢了的片子退出來當擺飾。所幸手上還有其他《影子傳說》攻略錄影帶的拷貝,才免於遺憾。
遙不可及的 Beta 年代
當我把手上所有的 VHS 黑盒子錄影帶都轉檔完成時,下一個目標當然是將相對數量多上許多的 Beta 小帶內容也數位化。
按照筆者多年往來賊仔市(跳蚤市場)的直覺經驗,首先我想到的解法,便是在當時還非常頻繁探索的台中干城及太原跳蚤市場,尋找二手小帶錄影機。這類被淘汰的家電物品也算是那些市集中的大宗商品,雖然我前往那些地方最主要的目的當然是尋找老遊戲相關的軟硬體,這時起也開始留意那些影音家電類型的攤位。
不幸,畢竟錄影機的機械複雜度較同年代的電視遊樂器要複雜許多,加上運氣欠佳,整整好幾年,我都未能在跳蚤市場裡找到正常可用的 Beta 錄放影機。在這種情況下我只好轉往網拍平台尋找,而就我印象所及除了少數例外,一台可運作的小帶錄影機往往都是三千元起跳。
即使我曾經痛下決心標下一台 SONY 小帶錄影機,其磁頭卻也在一段短時間之後就告報廢——在這個「科技昌隆」的二十一世紀,這種東西當然是不可能有保固服務的,而熟悉電子影音機械維修的朋友也在檢視之後告知難以修理,主要是幾乎不可能調度到零件。
意外轉機
二月初台大 CWT 45 活動的第二天筆者並沒有參加,而是趁著前一夜由於出場次的勞累提早補眠,因而假日難得在清晨醒來的機會,騎著機車在天色將明之際直奔福和橋跳蚤市場。雖然也和大多數情況一樣,這次也並沒有發現太多值得一提的老電玩文物,但卻讓我找到了一台附有原廠遙控器、台製 KINYO 牌迴帶機(可惜不是經典紅色跑車造型),外觀完整、可過電的 SONY Betamax 錄放影機。而且全套僅要價台幣五百元。
這當然是一種賭注:五百元跟網拍上動輒七千一萬的行情比起來當然是破盤價,但是對一台二、三十年前的錄放影機來說,可以通電其實也不能保證什麼,頂多只能確定可以拿面板上的電子鐘來看時間。
可能出差錯的地方太多了——首先,進退帶機制可能失效。磁頭可能被刮傷甚至污損到難以使用;上帶機構說不定無法動彈,就算動起來,也可能把珍貴的帶子扯斷;裡頭無數的齒輪、皮帶、槓桿跟電路都可能會出狀況。最重要的一點是,千辛萬苦把這重達五公斤的東西搬回家之後,就算無法播放,在跳蚤市場裡也沒有維修或退貨這回事,完全就是一場不能反悔的賭博。
五百元賭一個沒有任何保證的夙願。有著正常健全理財觀念的人都會拒絕下這種賭注,但我無法拒絕。「老闆,我收這台」。
連仙水忍也為之羞澀
後來發生的事情,相信讀者也猜到了:只要玩課金還是轉蛋那種機率遊戲,每每總是當上「非洲人」的我,這次意外地贏了一把。這台五百塊的機器不但正常運作,而且效率還相當良好,除了一剛開始可能是由於錄影機太久沒有實際使用,使得機構動作有些不順暢,但在稍加潤滑跟操作之後,運作如常,就像三十年前它還在某人家中的客廳裡一樣。
經過整整六年,我終於能夠一窺那些還包著三十年前的熱縮膜,尚未拆封的 Beta 黑盒子攻略錄影帶內容了。這些所轉好的 Beta 黑盒子攻略影片,都可以在我的個人 YouTube 頻道看到,之後我也會一一撰寫簡單的內容介紹。
可能有人會好奇,市面上依然有業者提供大小影帶的轉檔服務,收費也並不算昂貴,那麼為什麼筆者這麼多年來要堅持用自己的設備來給這些影片做數位化工作呢?
首先,所謂轉帶其實就是透過影音擷取卡將輸入電腦的影像、音聲錄製下來,因此每轉一片帶子,就要原原本本地把影片內容用錄影機播一遍。片長多久就播(錄)多久,三十分鐘的片子就播三十分鐘、一小時的片子就播一小時,依此類推。以我個人來說,雖然費時,但也實在不願意錯過這些「出土文物」的內容在近三十年後重見天日的這一刻,畢竟我已經為了這些錄影帶吃了無數苦頭,更不要說整備轉檔軟硬體環境的金錢成本,早已超過五位數。
題外話,就連《幽遊白書》中的仙水忍,要弄到那個「黑之章」(真剛好也是黑的)錄影帶所付出的辛勞,恐怕都沒有今日的我如此辛苦。(想必靈界沒有 iTunes Store 和 Netflix 這種好東西提供服務。)那種希望親眼見證「台灣最古老的電玩『實況』節目重現的瞬間」的驅動力,大概就是我願意花這麼多功夫和時間,在這些了無生機的塑膠盒子上的主要原因吧。
尾聲
隨著帶子快轉完了,我也開始思考要怎麼對待這台 Betamax 錄放影機。
一方面,它是我五、六年來第一台以可接受的價格取得,更能正常運作的小帶錄影機,意義非凡。
二來,我卻不是個影音玩家。這也就是說,留在我身邊,這台機器有很大機率在多擺個一兩年之後,就跟上一台一樣一夜之間報廢,而我也沒有保養跟維修它的技能。
第三,還能再取得新的黑盒子攻略錄影帶的機率微乎其微,幾乎可以小到忽略不計。雖然我知道還有很多我沒有找到的帶子(按照在轉檔過程中某一集所聽到主持人 X 先生的說法,至少有「四十餘集」節目已經製播,而我手上所有影帶扣除重複者,還不及此半數),也許是永遠也沒機會找到了。
然後根據莫非定律,我如果把它脫手掉,應該就會再度發現小帶黑盒子⋯⋯。
你可以在我的 YouTube 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wenli1979/)檢視我所有已經轉好的帶子內容。由於其中使用了許多 FC 遊戲的影音,在日趨莫名其妙的版權保護辨識機制下,筆者無法保證這些影片都能永久存在於 YouTube 上,有心收藏的朋友請自行設法下載影片檔,並且妥善保存。
數位內容遊戲企劃專業人員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非常謝謝「未來復古」同意讓我轉載這段已有30年歷史的珍貴「超級瑪莉遊戲攻略錄影帶」完整影片。
未來復古 官網:https://fugu.cafe
未來復古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ugu.cafe/
80年代後期由「播音人」製作出品的「黑盒子秘笈」電腦遊戲攻略錄影帶內容,主要是由一男一女旁白,以一搭一唱的談話方式,對遊戲的基本設定、操作方式,與遊戲過程進行詳細的講解。從他們的對談,聽得出來兩位主持人都是非常專業的廣電從業人員,不但字正腔圓、用詞精準,還會不時表述自己對於遊戲內容的獨特見解,著實令人感到醍醐灌頂、回味無窮!
出品人:鄭明仁
監製人:胡超英、胡意敏、洪斌福
電腦工程:楊頂立
電腦示範:播音人、電腦特技組
旁白解說:羅懿芬、X先生
策劃製作:播音人錄音公司
出品:播音人視聽傳播公司
以下兩篇文章轉載自「未來復古」(https://fugu.cafe)
第一篇《1980 年代的台灣遊戲實況:播音人黑盒子攻略錄影帶》
原文網址:https://fugu.cafe/talks/1036
發表日期:2016/2/18
撰文者:神楽坂雯麗
現在談到遊戲實況,我們會立刻聯想到 YouTube、Twitch、NicoNico 之類的影音直播網站或服務;新世代的遊戲平台也都內建了直播功能。高人氣的直播主,甚至可以以此營生,成為專業的遊戲影音放送者。
但在沒有網路的年代,要「玩遊戲給不在現場的人看」,就不是這麼容易的事情了。雖說由於以前的電視天線容易漏波,偶爾會發生家中電視不小心接收到鄰居家裡玩遊樂器的畫面這種事情,但是比較合理的作法,就是錄成錄影帶流通。
從這個想法出發,就產生了「遊戲示範帶」的概念。二、三十年前,在台灣大街小巷的錄影帶出租店裡,就可以找到許多這種「攻略示範錄影帶」。
由於製作這種錄影帶的技術門檻不高,只要準備一台遊樂器、卡帶、錄影設備,再找些工讀生來「示範」,就可以翻拷量產,市面上因而出現了許多粗製濫造的攻略帶。
以筆者個人而言,就曾經租過以高難度為人熟悉的《超級瑪利兄弟二代攻略示範錄影帶》。只是拿回家一播,就是看著畫面上的瑪利歐先生從1-1開始跌跌撞撞到破關,中間也沒有任何解說;由於遊戲難度本來就高,加上錄影者可能是搶著上市,根本就懶得剪輯後製,遇到某些特別容易卡關的位置還會看到「示範玩家」不斷掉坑的慘狀。
對這塊《超級瑪利兄弟二代攻略示範錄影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看完還被家中的大人碎念:「花錢看別人打電動,你吃飽太閒喔?」到現在想起來還令人哭笑不得。
筆者最後看到「攻略錄影帶」這種東西,已經是超任中後期的《復活邪神 2》(Romancing Sa.Ga 2)時代的事情。因為遊戲劇情長,還分成上下兩卷;但製作品質跟上文提到的《超級瑪利兄弟二代攻略示範錄影帶》並沒有太大的不同。
但是,在同一個時刻的台灣,也有少數人非常嚴肅認真地看待這個「新興市場」,那就是化名「X先生」所主導製作並親自主持的「播音人黑盒子秘笈」攻略錄影帶系列。
由於「X先生」在講解遊戲故事內容、操作方法時獨樹一格的介紹方式,配上現在已經很難得聽見的字正腔圓又富有磁性的標準國語,交織成了一種如今看來相當難以言喻而有趣味的影音內容。
對筆者來說,這些錄影帶除了童年回憶之外,更是一種重要的出土文獻。在當時,這很有可能跟華泰攻略本一樣,只流通於台港兩地,這是連遊樂器文化原生國家的美國與日本,都不太可能找得到的東西。
這種錄影帶的尋找難度,大概是一般華泰任天堂攻略本的好幾倍。除了因為錄影帶本身比紙本書籍更加脆弱之外,流通量也可想而知比攻略本少很多。
此外,當年「一片 300 元」的定價(員林某老玩具店老闆語),恐怕還比一些翻版卡帶來得高。除了店家買來作為店面播放展示用途,或是在錄影帶店陳列出租之外,會一片片買回家認真觀賞研究的小朋友應該是不多。
至於能夠完善地留存到現在的,恐怕就更少了。
即使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節目主持人X先生的口才也是相當了得,而且有許多部分似乎是隨著遊戲畫面與進程即席演出。除了開頭描述故事情節的部份應該是事先撰好稿之外,影片進行中的對白,應該都是邊看邊講的。
但也因為這樣,到了今日,觀賞這些影片時最為有趣的部份,並不是遊戲的攻略本身,而是看主持者會如何用他自己的武俠奇幻語彙(「魔障」、「鬼怪」、「內力」⋯⋯)為當時大多不懂日文的年幼觀眾解讀,甚至重新構築遊戲中的人物、故事、道具等元素。
自己坐在電視機前面沒日沒夜的玩是一回事,但要能夠講得讓其他人也能夠理解,其實是一件非常吃重的工作。從這裡也可以看出X先生與播音人團隊認真製作的程度。
幾年前,當筆者上傳「綠色兵團」攻略錄影帶到 YouTube,並且張貼文章在 PTT 之後,有鄉民注意到旁白者當中有資深廣播人羅懿芬老師的名字。
事實上,羅老師如今開設有部落格,並從事網路廣播;這是筆者第一次有機會接觸到當時實際參與這系列影片製作的相關人士;羅老師在她的留言板也證實,她的確參與了當時「黑盒子攻略錄影帶」的製作。
然而遺憾的是,羅老師也提到,當時主導企劃與製作這一系列節目的X先生,如今已不在人世。因此筆者想要請X先生親自談談他「黑盒子攻略秘笈」系列影片的製作歷程與祕辛的那個冒失的願望,也成了永遠無法實現的遺憾。
「播音人黑盒子秘笈」攻略錄影帶就和當時大部分其他電影、電視節目錄影帶一樣,同時發行有大帶(VHS)與小帶(Beta)版本。由於在錄影帶規格戰爭中,SONY 的小帶最終落敗,在筆者近年所能取得的黑盒子影帶中,以當時顯然比較難以賣出的小帶格式佔了大部分。
在本文刊出後,筆者也會設法尋找堪用的 Beta 錄影機,來將剩餘的十幾片小帶轉檔,屆時也將會陸續發布在網路上。期望這珍貴的遊戲文化遺產能繼續流傳下去。
第二篇《連仙水忍也為之羞澀:播音人黑盒子攻略錄影帶轉帶紀實》
原文網址:https://fugu.cafe/talks/13028
發表日期:2017/2/13
撰文者:神楽坂雯麗
自從大約五年前我第一次在中南部的老遊樂器店找到「播音人黑盒子攻略錄影帶」,隨後又在台北萬年大樓四樓某即將歇業的電玩零售店,收購到一整批大多是全新的 Beta 小帶版本攻略影帶之後,已經過了五、六年的時光。如果讀者對這個名詞感到陌生,可以先閱讀〈1980 年代的台灣遊戲實況:播音人黑盒子攻略錄影帶〉這篇大約一年前重新改寫自筆者舊稿的初步介紹。
嘗試與錯誤
Beta 錄影機如今已經是專業影音收藏家才會出手購買的稀有設備,狀況良好、運作正常的小帶錄影機在網拍平台上往往起價五、六千元,甚至高達五位數之譜。由於一直沒能以可負擔的價格取得合用的 Beta 小帶錄影機(後述),一開始我當然先以手上數量較少的 VHS 版本錄影帶為轉檔對象。
跟在影帶規格大戰中落敗的 Beta 不同,VHS 錄影機非常容易找到,狀況良好、近年才被淘汰的廉價二手機種更是有低到 199 元這樣的廢鐵價行情。而除了錄影機之外,還需要能夠將 AV 影音訊號讀入電腦的 USB 電視影像擷取卡。跟台幣兩百塊有找的 VHS 錄影機相較之下,要價三千元左右的 USB 電視卡就不能說是廉價的配備了。
不過,這也不代表轉檔 VHS 黑盒子錄影帶的過程就非常順利。由於這批 VHS 影帶中,大部分是多年前就已被拆封播放的舊片,保存情況不能說是萬全。其中最令人哭笑不得的經驗是,當我將一塊《影子傳說》VHS 影帶插入放影機,準備轉檔時,卻發現影帶不知在多少年前,就被前任主人——很可能就是賣我這片子的老闆——拿來當空白帶用,轉錄覆寫為某知名太極拳教學示範帶⋯⋯。
當然這在不同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攻略祕笈」沒錯,但我實在對於「攻略」太極拳大師興趣缺缺,只好把這塊已經作廢了的片子退出來當擺飾。所幸手上還有其他《影子傳說》攻略錄影帶的拷貝,才免於遺憾。
遙不可及的 Beta 年代
當我把手上所有的 VHS 黑盒子錄影帶都轉檔完成時,下一個目標當然是將相對數量多上許多的 Beta 小帶內容也數位化。
按照筆者多年往來賊仔市(跳蚤市場)的直覺經驗,首先我想到的解法,便是在當時還非常頻繁探索的台中干城及太原跳蚤市場,尋找二手小帶錄影機。這類被淘汰的家電物品也算是那些市集中的大宗商品,雖然我前往那些地方最主要的目的當然是尋找老遊戲相關的軟硬體,這時起也開始留意那些影音家電類型的攤位。
不幸,畢竟錄影機的機械複雜度較同年代的電視遊樂器要複雜許多,加上運氣欠佳,整整好幾年,我都未能在跳蚤市場裡找到正常可用的 Beta 錄放影機。在這種情況下我只好轉往網拍平台尋找,而就我印象所及除了少數例外,一台可運作的小帶錄影機往往都是三千元起跳。
即使我曾經痛下決心標下一台 SONY 小帶錄影機,其磁頭卻也在一段短時間之後就告報廢——在這個「科技昌隆」的二十一世紀,這種東西當然是不可能有保固服務的,而熟悉電子影音機械維修的朋友也在檢視之後告知難以修理,主要是幾乎不可能調度到零件。
意外轉機
二月初台大 CWT 45 活動的第二天筆者並沒有參加,而是趁著前一夜由於出場次的勞累提早補眠,因而假日難得在清晨醒來的機會,騎著機車在天色將明之際直奔福和橋跳蚤市場。雖然也和大多數情況一樣,這次也並沒有發現太多值得一提的老電玩文物,但卻讓我找到了一台附有原廠遙控器、台製 KINYO 牌迴帶機(可惜不是經典紅色跑車造型),外觀完整、可過電的 SONY Betamax 錄放影機。而且全套僅要價台幣五百元。
這當然是一種賭注:五百元跟網拍上動輒七千一萬的行情比起來當然是破盤價,但是對一台二、三十年前的錄放影機來說,可以通電其實也不能保證什麼,頂多只能確定可以拿面板上的電子鐘來看時間。
可能出差錯的地方太多了——首先,進退帶機制可能失效。磁頭可能被刮傷甚至污損到難以使用;上帶機構說不定無法動彈,就算動起來,也可能把珍貴的帶子扯斷;裡頭無數的齒輪、皮帶、槓桿跟電路都可能會出狀況。最重要的一點是,千辛萬苦把這重達五公斤的東西搬回家之後,就算無法播放,在跳蚤市場裡也沒有維修或退貨這回事,完全就是一場不能反悔的賭博。
五百元賭一個沒有任何保證的夙願。有著正常健全理財觀念的人都會拒絕下這種賭注,但我無法拒絕。「老闆,我收這台」。
連仙水忍也為之羞澀
後來發生的事情,相信讀者也猜到了:只要玩課金還是轉蛋那種機率遊戲,每每總是當上「非洲人」的我,這次意外地贏了一把。這台五百塊的機器不但正常運作,而且效率還相當良好,除了一剛開始可能是由於錄影機太久沒有實際使用,使得機構動作有些不順暢,但在稍加潤滑跟操作之後,運作如常,就像三十年前它還在某人家中的客廳裡一樣。
經過整整六年,我終於能夠一窺那些還包著三十年前的熱縮膜,尚未拆封的 Beta 黑盒子攻略錄影帶內容了。這些所轉好的 Beta 黑盒子攻略影片,都可以在我的個人 YouTube 頻道看到,之後我也會一一撰寫簡單的內容介紹。
可能有人會好奇,市面上依然有業者提供大小影帶的轉檔服務,收費也並不算昂貴,那麼為什麼筆者這麼多年來要堅持用自己的設備來給這些影片做數位化工作呢?
首先,所謂轉帶其實就是透過影音擷取卡將輸入電腦的影像、音聲錄製下來,因此每轉一片帶子,就要原原本本地把影片內容用錄影機播一遍。片長多久就播(錄)多久,三十分鐘的片子就播三十分鐘、一小時的片子就播一小時,依此類推。以我個人來說,雖然費時,但也實在不願意錯過這些「出土文物」的內容在近三十年後重見天日的這一刻,畢竟我已經為了這些錄影帶吃了無數苦頭,更不要說整備轉檔軟硬體環境的金錢成本,早已超過五位數。
題外話,就連《幽遊白書》中的仙水忍,要弄到那個「黑之章」(真剛好也是黑的)錄影帶所付出的辛勞,恐怕都沒有今日的我如此辛苦。(想必靈界沒有 iTunes Store 和 Netflix 這種好東西提供服務。)那種希望親眼見證「台灣最古老的電玩『實況』節目重現的瞬間」的驅動力,大概就是我願意花這麼多功夫和時間,在這些了無生機的塑膠盒子上的主要原因吧。
尾聲
隨著帶子快轉完了,我也開始思考要怎麼對待這台 Betamax 錄放影機。
一方面,它是我五、六年來第一台以可接受的價格取得,更能正常運作的小帶錄影機,意義非凡。
二來,我卻不是個影音玩家。這也就是說,留在我身邊,這台機器有很大機率在多擺個一兩年之後,就跟上一台一樣一夜之間報廢,而我也沒有保養跟維修它的技能。
第三,還能再取得新的黑盒子攻略錄影帶的機率微乎其微,幾乎可以小到忽略不計。雖然我知道還有很多我沒有找到的帶子(按照在轉檔過程中某一集所聽到主持人 X 先生的說法,至少有「四十餘集」節目已經製播,而我手上所有影帶扣除重複者,還不及此半數),也許是永遠也沒機會找到了。
然後根據莫非定律,我如果把它脫手掉,應該就會再度發現小帶黑盒子⋯⋯。
你可以在我的 YouTube 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wenli1979/)檢視我所有已經轉好的帶子內容。由於其中使用了許多 FC 遊戲的影音,在日趨莫名其妙的版權保護辨識機制下,筆者無法保證這些影片都能永久存在於 YouTube 上,有心收藏的朋友請自行設法下載影片檔,並且妥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