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堂-李清志
填表恐懼症
(圖為示意)
工業革命以來,原本應該為人們服務的機器,後來竟成為奴役人們的工具,在巨大國家機器與官僚體制下,人們成為卑微的小螺絲釘,在機器生產線上,辛勞工作,成為不見天日的血汗勞工;曾幾何時,我們以為電腦數位革命,將帶來更大的自由與民主,想不到在國家機器與官僚體制下,人們依舊淪為奴隸,天天在網路鍵盤上勞苦敲打,只為了服務新的神祇(電腦)。
「填表」是國家機器裡最重要的文書程序,藉著這些表格資料,官僚體制用來監控管理民眾。英國反烏托邦科幻電影「巴西」(Brazil,1985),被稱為是第一部復古未來主義(retro-futurism)電影,電影中描述一隻蒼蠅屍體掉落打字機裡,導致公文表格字母印刷發生錯誤,特種部隊依照這份錯誤公文,破牆而入逮捕一位無辜民眾,他在牢獄被嚴刑拷打致死,導演泰瑞吉連(Terry Gilliam)藉此凸顯國家機器官僚體制的荒謬與可怕。
諷刺的是,在機器年代裡,我們必須填寫許多表格,用來應付這個巨大國家機器的官僚體系;我們以為數位時代來臨,會將我們從機器奴役中解放出來,可是數位時代來臨,我們竟然要填寫更多表格。
這些表格是作為整個體制運作的最基本資料,電腦系統藉此統計運算出結論;整個體制看似很偉大,看似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其實是藉著千萬民眾的輸入資訊建構它的威權。所有人都必須服膺這個依照電腦系統所衍生出來的管理制度,深怕打錯資料、輸入錯誤,就會給我們帶來懲罰或災禍:想要在這個數位時代網路社會中生存,就不得不努力去填寫表格,不填表格似乎就無法在這個社會立足?
我開始越來越能體會「湖濱散記」作者亨利梭羅當年的心境,當時機械文明逐漸在美國擴展,火車與時鐘(都是具有齒輪的機器)逐漸成為生活中進步的象徵,梭羅已先知般地感受到機械文明的威脅與壓制,因此逃向自由原始的野地,試圖找回一個自然人的尊貴與自由。
我身為大學教授,原本以為遠離官場,可以免除填表輸入等繁瑣作業程序,想不到隨著科技進步,網路發達,要填寫的表格竟越來越多;申請計畫要填寫表格、各種頻繁的評鑑要填寫表格、教學計畫要填寫表格,連申請文具也要表格;與出版社、雜誌報社聯繫,也要填寫許多表格、領稿費要填表格,刊登作品也要填寫同意書等。生活大小事,也要填寫一堆表格,每年報稅要填複雜表格、旅行訂房要填寫表格,連訂雜誌都要填寫表格,真是叫人不堪其擾!
最令人無法理解的是,有政府單位來電邀請擔任審議委員,我客氣地回覆他,因為最近工作忙碌,無法再參加任何會議,想不到承辦人員居然說,既然你無法擔任委員,麻煩你填寫「不同意書」!我再三告訴對方我就是不參加,已經很清楚表明立場,但是承辦員還是要我填表,說是有這樣的規定?
許多次我面對電腦螢幕的表格,萌生退休之意,我想像自己如果退休了,應該就不用再填寫表格了?後來我還是打消退休計畫,因為要退休還要填寫更多的表格!實在是很諷刺!
所以最後,我只好公開宣布,我罹患了「填表恐懼症」!(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數位時代 稿費 在 MissAnita 御姊愛 (徐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壹週刊即將停刊的消息傳來,雖然紙媒謝幕並不令人驚訝,但心裡還是有些悵然。
在壹週刊的後期,我接受他們的專訪,也受邀擔任專欄作家,儘管當時已營運艱辛,他們卻是最善待專欄作家的媒體,稿費仍然盡力維護了文字工作者的權益和尊嚴。
我自己是媒體出身,也在媒體新聞部任職過;我當過採訪者,也當過受訪者。很多前輩告誡過,千萬不要跟記者當好朋友,以免他們某一天轉身就賣了你。
記得當時接受壹週刊專訪時,心情十分緊張,面對記者七個小時的棚內採訪我累極了,情緒緊繃,畢竟來到的是傳說中的狗仔大本營。
最後卻發現,採訪我的記者君怡是我認識最善良的記者之一,那時她的主管以及總編輯銘輝都很照顧我。
後來我在週刊寫了一陣子專欄,他們充分給了我撰文的自由,不時還常會有壹週刊的員工特別私訊我,跟我說哪期哪篇文章真是寫到了心聲。
後來我出新書,也會記得送上分享。
數位轉型的日子對傳統紙媒並不好過,不只人才外流,媒體在數位時代閱讀量和收益也無法劃上等號,加上網路大砲名嘴比記者包袱更少,以前記者最差至少還按圖說話(或寫故事),網路名嘴時常根本連圖都沒有就在家裡電腦前罵起來或隨意捏造資料來源、散播謠言。
最恐怖的是,根本沒有的事,居然還常常能有數千上萬讚,甚至接上業配牟利。
養一個八卦記者每月成本差不多5-6萬,還得加上一些跟蹤的成本;然而網上隨便散播謠言,成本免費,只要滿懷惡意就行。
你說八卦記者「門檻低」,網路八卦呢,就簡直像一條暢通平路,連檻都沒有。
最後一哩路,我知道壹週刊撐得非常辛苦,也著實拿不下稿費,適逢個人生涯轉換,我真心向他們謝謝照顧,結束專欄。
雖然沒有合作關係,他們依舊非常照顧我,看到我接受其他媒體訪問時,還會給我一些建議。
儘管我個人沒那麼喜歡八卦內容,但對我來說,壹週刊的很多夥伴始終相當善待我,讓我十分感激。
離開專欄工作後,我開始每月付費訂閱壹週刊的網路內容,微薄的費用,是我默默關心的方式。
曾經爭議,曾經正義。
我想,結束會是開啟新局的祝福。
數位時代 稿費 在 MissAnita 御姊愛 (徐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壹週刊即將停刊的消息傳來,雖然紙媒謝幕並不令人驚訝,但心裡還是有些悵然。
在壹週刊的後期,我接受他們的專訪,也受邀擔任專欄作家,儘管當時已營運艱辛,他們卻是最善待專欄作家的媒體,稿費仍然盡力維護了文字工作者的權益和尊嚴。
我自己是媒體出身,也在媒體新聞部任職過;我當過採訪者,也當過受訪者。很多前輩告誡過,千萬不要跟記者當好朋友,以免他們某一天轉身就賣了你。
記得當時接受壹週刊專訪時,心情十分緊張,面對記者七個小時的棚內採訪我累極了,情緒緊繃,畢竟來到的是傳說中的狗仔大本營。
最後卻發現,採訪我的記者君怡是我認識最善良的記者之一,那時她的主管以及總編輯銘輝都很照顧我。
後來我在週刊寫了一陣子專欄,他們充分給了我撰文的自由,不時還常會有壹週刊的員工特別私訊我,跟我說哪期哪篇文章真是寫到了心聲。
後來我出新書,也會記得送上分享。
數位轉型的日子對傳統紙媒並不好過,不只人才外流,媒體在數位時代閱讀量和收益也無法劃上等號,加上網路大砲名嘴比記者包袱更少,以前記者最差至少還按圖說話(或寫故事),網路名嘴時常根本連圖都沒有就在家裡電腦前罵起來或隨意捏造資料來源、散播謠言。
最恐怖的是,根本沒有的事,居然還常常能有數千上萬讚,甚至接上業配牟利。
養一個八卦記者每月成本差不多5-6萬,還得加上一些跟蹤的成本;然而網上隨便散播謠言,成本免費,只要滿懷惡意就行。
你說八卦記者「門檻低」,網路八卦呢,就簡直像一條暢通平路,連檻都沒有。
最後一哩路,我知道壹週刊撐得非常辛苦,也著實拿不下稿費,適逢個人生涯轉換,我真心向他們謝謝照顧,結束專欄。
雖然沒有合作關係,他們依舊非常照顧我,看到我接受其他媒體訪問時,還會給我一些建議。
儘管我個人沒那麼喜歡八卦內容,但對我來說,壹週刊的很多夥伴始終相當善待我,讓我十分感激。
離開專欄工作後,我開始每月付費訂閱壹週刊的網路內容,微薄的費用,是我默默關心的方式。
曾經爭議,曾經正義。
我想,結束會是開啟新局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