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遇到一些留言的狀況🥺🥺
加我好友的人很多
但有特定人士我是不會去回應。
👉1、一直在刷奇怪長輩圖,或是一直傳各種圖片給我的人。
👉2文不對題的人,我說東你說西,雞同鴨講,敷衍我的人。
然後一直問我是不是本人?你有疑慮幹嘛加呢?我也回答的很累耶。😮💨
👉3不禮貌騷擾,言語粗俗亂罵的人。
👉4硬要我私賴的人,有興趣去meme直播上索取。
👉5一直問我有沒有性感照片?有,在of自己去解鎖唷。
👉6本身已經被我設為黑名單的人,我是不會去回應理會。請自行刪除,謝謝。
👉7一直狂刷訊息,要我馬上回他?不立馬回你,你就說我驕傲??大哥,我很忙於工作的人,我實在沒有義務要立馬回應你吧?造成別人的困擾了。
👉8腦子有問題的人,有多位講話精神不太正常的人,然後一直傳自己的裸照給我的人。
我沒辦法跟神經病溝通(封鎖)
交友可以,前提之下是要羅輯思想心態是正常的人,不是什麼樣的人都交的。我會慎選朋友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4集 ☞IG:https://www.instagram....
文不對題同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身為萬華人,我想請台民黨和副市長黃珊珊,停止政治操作,認真面對萬華的需求.
.
萬華是不是破口?當然是,萬華是不是受害者,更是,這兩者並不是矛盾的,正是因為萬華裏頭有破口,所以整個萬華才會受害.
.
如果我們不能將兩者區分清楚,而去面對事實,那麼,問題就會一直存在,明明是重災區,卻得不到真正的重視,人們只得到一種心靈上的滿足,對,萬華不是破口,這一波疫情和萬華無關,萬華人只要貧乏到有人幫他們出氣就好了,而不是實質上的解決問題,給予資源,施打疫苗.
.
早在去年4月,即有議員反映「阿公店、茶室不在管制範圍 北市議員憂恐成防疫破口」,那時,台北酒店女公關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全台酒店、舞廳全面停業,然而,縣市政府對這樣的定義存在著模糊空間,雖然指揮中心解釋,「陳宗彥指出,台灣酒店業在營業登記上,因為業別登記非常複雜,所以目前規範的是『有男女陪侍』的酒店業與舞廳業,並就地方型態不同,所以名稱會有所不同,像有些地方會叫『理容KTV』,有些是『小吃部』,甚至俗稱『越南店』等名稱,但縣市政府其實對於這樣定義都很清楚,所以執行上,也都往這方向去做.」
.
然而,台北市酒店熄燈,同樣有陪侍存在的阿公店、清茶館卻燈火通明,這個現象在當時引起熱議,副市長黃珊珊帶頭去查中山區酒店,卻對萬華清茶館置若罔聞,同一時間,台中市儘管沒有將茶館KTV停業,但仍然要求特種咖啡茶室、飲酒店業、夜店業、電子遊戲場業等特種行業,實施「實名制」,業者並須落實出入口測量體溫、所有人員進出配戴口罩、室內外保持社交距離.
.
同樣的茶室,在台北萬華,以餐廳登記、視聽歌唱許可營業的阿公店或是茶室,卻不在管制範圍,這有三個問題,第一,他是黑戶,沒登記,第二,他登記為飲食店,不算八大,第三,茶室文化內部產生質變,近年許多東南亞非法打工女子大舉入侵,這些人熟悉在地文化嗎?恐怕連語言都不通,簽證到期就回國,而且多與人蛇集團、應召站牽線相關,傳統以人情或回憶堆砌的茶室,我們說的高齡女陪侍,這些底層文化印象,可能和近期興起的浪潮無關,卻被混雜在一起,若以群聚和移動風險來看,這些恐怕才是染疫風險升高的原因,這也代表著吸引來的客群不會只是老人,包括年輕人.
.
對於那些本來在茶室工作的人而言,難道不需要一個安全的職場環境?不用區分哪些是合法,哪些非法?市府不用去整頓管理,而是放任不作為,盲目地認為他們自己會長出抗體來,他們的老闆自己會管好自己,勞工們自己會尋求保障,然後一切就會變好嗎?
.
當時種下了因,現在便產生了果,一方面營業執照發放的文不對題,應該把他列入八大有女陪侍的地方卻沒列入,二方面悖離執照的定義管理消極,如果是飲食店,就不應該有女陪侍,如有進行非法的行為,就不應該當作是「飲食店」所以視而不見.
.
三方面,就算整體是難以管理或稽查的地帶,至少要輔導以基本的防疫措施,戴口罩、噴灑酒精、實名制,乃或是量體溫或一支耳溫槍,就算你不把它當作八大,但毫無疑問是高風險地帶,至少也是必須被高度關懷的地區,這人盡皆知,請問市府,到底做了什麼?
.
萬華的防疫舉措,從起跑線上就開始輸人了,市政府對萬華茶室的情況,就像是看空氣一樣消極,中山區酒店拼命稽查,更嚴重的萬華茶室區卻充耳不聞,這就像你一直努力在掃一塊乾淨的磁磚,然後下水道積滿各種汙垢,卻當作不存在一樣,當人們喊著「我們要保持環境清潔!」永遠被檢查的,是那塊磁磚,掃得也都是那個地方,永遠都掃不到真正的問題.
.
這個問題直到疫情爆發前夕,或者說,已經爆發後,台北市還是後知後覺,萬華兩例確診後,黃珊珊姍姍來遲,宣布萬華分局列管的172家阿公店停業3天,稱是「全力防堵疫情擴散」,然後「等待消毒完才可以再申請復業,通過檢查才可以開始營業」,同一時間,新北的八大已經全部關了,然後還是處在嚴重的認知偏誤,有列管的172家,沒列管的呢?有議員認為,實際上有三百多家,這導致了前一天北市說關閉,後一天記者去採訪還聽見歌聲的詭異現象.
.
然後5/14日柯文哲宣布八大停業,包含茶室,竟稱「早3天封 跟現在差不多」.
.
近來,台北市爆發疫苗之亂,各位或許不曉得,重災區萬華,到現在一個社區疫苗接種站都還沒規劃,然後說什麼場地不足,萬華沒大型場館,結果,就看到半夜診所大排長龍在打疫苗.
.
中正區被戲稱鄰近萬華,卻沒什麼確診,好像開了防護罩,沒什麼確診的中正區的診所,親朋好友、明星志工,半夜群聚,分享著針頭上的秘密,上頭滴的,是全體國民付出心血的戰略物資,隔壁疫情重災區的萬華,確診人數破千,高齡人口眾多,卻什麼疫苗也沒有.
.
市長嚷嚷著缺疫苗,缺疫苗才有特權,副市長吶喊,萬華是破口嗎?請衛福部次長道歉.
.
我幹他媽的,這就是台北,BROTHER.
文不對題同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不是什麼都是情緒勒索 ]
近來發生兩個讓我頗傻眼的事件。
在網路上看到,一個女生說她阿嬤最近過世,男友說如果需要的話可以找他,有天晚上,女生情緒上來,於是打電話給男友聊天講阿嬤的事情,聊起阿嬤的回憶,越講越難過就掉了淚,沒想到男友竟然叫她不要講這件事,因為他不知道要怎麼安慰。女生說,這是阿嬤過世後她第二次和男友講到這件事,但算是第一次真正的真情流露所以才講到哭,但她其實也不需要對方硬擠出安慰,只要聽聽她說話也好,而男友的冷漠回應讓她覺得有點失望。
沒想到底下的網友回覆,竟然是罵這個女生在「情緒勒索」,說她把這件事 po 出來就是在「公審男友」(但此篇是匿名發佈),有人說男友沒叫她閉嘴就很好了,也有人說,兩人之間本來就不能把期待強行加在彼此身上。
我看完後,覺得很震驚,這是本末倒置了吧?
這個時代,很多人都感到寂寞,這個寂寞不是身邊沒有人,沒有飯局,沒有朋友,而是沒有一個懂你的人、沒有一個願意認真聽你說話的人。靈魂與靈魂產生不了共鳴,於是孤獨。
如果一個人連親人過世,希望應該是最親密的另一半去傾聽理解,都叫做「情緒勒索」、「公審」、「把期待強行加諸他人身上」,這根本是不分青紅皂白,把這些當代流行的心理勵志詞彙任意亂用到文不對題的情境上。
怎樣叫情緒勒索,怎樣叫公審,怎樣叫對彼此合理的期待?難道完全不用判斷人事時地物的差別與程度之分了嗎?
是這個女生要求太多,還是這個男人太過自我中心,或是心智虛弱承擔不住?
以後是不是只要別人說的話讓我覺得不快,都可以直接說對方在對我情緒勒索?
親人過世,希望伴侶聆聽自己,這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互愛吧?
兩個禮拜前,我在 Clubhouse 也聽到了一個頗傻眼的對話。
一個女生說有次她中暑很不舒服,希望男友能陪她去看醫生,沒想到聊天室裡的所有人,全部都跳下來罵她「公主病」,這些人不乏一堆兩性專家。
一位女人接著跳出來說,她前幾年腦部開刀,老公當時在中國,子女在美國,雖然是很大的手術,但她覺得大家都有各自的人生,為了不麻煩到老公子女,所以她選擇一個人默默去開刀。接著,她用這個經驗,去數落那個中暑女「公主病」,意思是,我這麼嚴重的病都選擇自己一個人度過了,妳中暑算點什麼?聊天室裡的人紛紛附和。
我聽了非常傻眼,痛苦是能比較的嗎?你的選擇干我的選擇何事?一對互相尊重的情侶之間,各自有各自的互動方式與合作關係,不是一個女生叫男生陪看病就一定是「公主病」或是「父權腦」,不是一個男生在家當主夫女生在外面工作,這男的就是個「廢物」,同樣,不是妳自己一個人去開天大的腦手術,或自己一個人去做什麼,就代表妳一定是個獨立自主、女權 100 分的人。
我覺得這個時代,有很多的概念詞彙被拿出來討論,女性主義、公主病、AA 制、情緒勒索、網路公審......,但我看到一個問題是,很多人就連這些名詞本身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都搞不清楚,人與人之間對這些詞彙的認知也有許多差異,搞到最後,歧異橫生,你攻我防,流於形式,看不清內容,人人永遠都是 me me me,在乎的也永遠只有自己,真有種「各人自掃門前雪」的淒涼。生活是很複雜的,一件事情一段關係一個人,永遠無法用單一個概念去以偏概全地解釋,更不能只單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放諸四海,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對人對事,除了理性看待客觀批判之餘,還要有一點「仁慈」。
最後,我覺得吵吵鬧鬧之餘,最重要的還是那個老套的大道理:學著去愛。跳出凡事自我中心,愛自己也愛別人,不愛自己的人也不懂得愛別人,不愛別人的人也不會懂得愛自己,這兩件事是相輔相成的,也是寂寞與孤獨的解藥,可惜的是,這個世界最缺乏的就是愛。
歡迎追蹤我的 IG:abby_chao_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情緒勒索 #愛
文不對題同義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4集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解說 #影評 #諾蘭 #解析
─────
上一集我們以一種不嚴密但直觀的思考方式大致走完了本系列的第一個論證:「時間」可能並不存在──或者至少可以確定,時間是個「怪怪的」,很不尋常的物理量。它和長度、重量等其他物理量是截然不同的東西。然而問題來了:這和「因果律」或《天能》又有什麼關係呢?
有的。讓我們再次回到《天能》主角的受訓時刻──面對主角的質疑(「**因果律**該怎麼說呢?原因不是應該先於結果嗎?」),女科學家並未正面回答,反而莫名其妙地強調了兩件事。一是,「別試著理解它。去感受它」;二是回應主角,「自由意志還是很重要的」。
何謂「自由意志還是很重要的」?這是最初當主角尚未掌握將逆轉子彈由桌上「吸回」手中的技巧時,女科學家的指點──「你心中要想像自己正意圖將子彈放下」。而類似心法則重複出現於主角練習射擊時──對的,逆行物質的正確用法是,你同樣必須「想像將子彈射出」;而當你如此想像,亦即試圖**實現個人射出子彈的自由意志**時,子彈便會由牆上硬生生地「時間逆行」回到原本空空如也,什麼也沒有的手槍彈匣中。
換言之,作者諾蘭是毫無保留地高舉了自由意志的重要性。這是大白話了。而女科學家的文不對題也同時洩漏了《天能》的斧鑿痕跡──沒錯,這對話不太自然,是以雖然情節上那是一場「教學」,但實際上,我們也可將之理解為作者自己的個人看法。否則你怎麼老答得有些牛頭不對馬嘴呢?
但讓我們暫時忘卻這些對話的生硬(且認定確實就是諾蘭的斧鑿與失誤吧),回到關於時間與因果律的討論。如前所述,於上一講中,我們論證了**時間並不存在**。伊格言說,事實上,關於此一命題,我們還有個旁證──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其實也早就證實,時間是相對的。換言之,時間是「有觀點」的;先後次序也並非絕對。對你而言,A事實先於B事實發生,但對另一個人而言,A與B的先後次序卻可能並無意義(而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就是資訊的傳播需要時間,並非瞬間完成,而且無法快過光速這件事)。
在此讓我們稍作整理:首先,時間並非絕對──至少不是傳統的線性時間觀所預設的那樣,有個固定的、不可更易的先後次序。時間甚至可能並不存在,而自始至終只是人類意識中的想像。當時間變得如此曖昧難定,因果律也就變得無比可疑;因為你總該先有個固定的次序(先有因而後有果),才好判定因果關係吧?
這正是諾蘭之所以藉主角之口「摧毀因果律」的原因。記得電影結尾Neil對主角的真情告白嗎?永別之前,Neil將演算器的一部分交給主角(且後續即將逆行回到戰場坑道中迎接死亡)時,告訴他,「這是我們美麗友情的結束。我們的友情,對我來說是很久以前的過去;但對你來說,卻是很久以後的未來」──毫無疑問,這正是時間逆行所導致的「因果律的崩毀」。事實上,根據邏輯學家朱迪亞・珀爾(Judea Pearl)著作《因果革命:人工智慧的大未來》(The Book of Why:The New Science of Cause and Effect)書中闡述,人類對因果關係的判定,來自於「人類意識的主觀預設」與「人類對客觀事實的實質體驗」二項因素的彼此互動、彼此修正。這並不代表因果關係是不理性的,而是指,因果關係顯然無法脫離人的主觀預設;它必然帶有主觀色彩。換言之,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絕對客觀的因果。但這是另一大題了,有機會我們會另做一組影片來討論 ( ←老高上身 )......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文不對題同義 在 泰山區文程路與民生路路口同義街2016/11/07 上午八點-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泰山區文程路與民生路路口 同義 街2016/11/07 上午八點. 332 views 6 years ago. 京露娜兄妹日常Ging&Luna. 京露娜兄妹日常Ging&Luna. 274 subscribers. ... <看更多>
文不對題同義 在 眾文圖書- 新書上市熱賣中! 《超圖解英文同義字:會話、寫作 的推薦與評價
同義 字,中文意思相同就可以直接替換嗎? 其實「同義字」並不是100% 相同! 例如「看👁️」的英文,有look, se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