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溫度:象是一家人》手記】明報 世紀版《象在疫症蔓延時》 文.馬智恆
節目重溫: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f3GhSCh2Eo
「那一夜,大象疲累得很。我和父親把大象帶到森林裏,用繩拴在河邊休息。鄉村都有燒田的習慣,讓新的草長出來餵飼牛隻。不幸地,農民點火的地方就在大象附近。轉眼間,大象野火纏身,牠奔到河裏,用長鼻吸水,噴熄火焰。那一刻,我以為牠死定了,但牠救了自己。就是這樣的經歷,這種共同的經歷,讓我愛上大象這動物。」邦沙斯馬.剛如是說。
一生與象為伴的人
「象伕」又稱作「MAHOUT」或泰語 ควาญช้าง,這字還有一層更深厚的文化意思,意指與大象一生為伴的人,不單是象主、騎象師或照顧者,而是與象共同生活的默契。農村社會,「象伕」多出身於養象世家,子承父業。象農有別於一般農民,因大象本身是豐厚的資產,可用作戰事,行走於深山密林,故大象產業,在印度東南亞等地都是一種商業經濟。大象有時比人更長壽,變成下一代繼承的資產。「父親買大象到家中,成為家庭的一份子,我就開始照顧大象了。那時候還小,不懂事。單單只是跟著父親一起去,讓大象換地方吃草。」阿剛續憶起兒時往事,和大象形影不離。
阿剛進入象伕這個行業,就已經全心全意愛上大象。象伕與大象在山區幹伐木工作,十分刻苦,為了麻醉自己,很多伐木工都染上毒癮,嗑食安非他命。甚至,有象伕餵大象食興奮劑,讓牠提神工作,人與象一起沉淪。阿剛因而輟學,醒過來時已泥足深陷,花了七年時間才完全戒掉毒癮。「我選擇了毒品,完全沒有把心思放在大象身上,沒有好好照顧牠們。於是,父親決定賣了一部份大象。
阿剛學歷不高,戒毒後,幹過地盤和水電工等工作,用打工賺的錢買了一頭象,帶著牠穿州過省,在街上賣香蕉、甘蔗,每天賺500銖(125港元),人象共生依存。在十多年裡,阿剛反反覆覆換工作,在買賣大象之間,勉強維持生計。直至父親離世,他才醒覺要開展一大象保育所,並視之為終身職志。「我的第一頭大象叫 Fong Fa,性情兇猛,沒有一個人能抓得住,也沒有一個人願意買的。老板欠我工資, 竟以一頭大象支付。我有了大象,卻不懂珍惜,轉手又把它賣了套現。 回想那段時間,我行屍走肉地過活 。當時還未有辦保育園的想法,直至父親過世後一段時間,我才能好好地反省自己,整理自己的人生。」阿剛凝重地說。
大象與社會底層互相依存
去年拍畢《象是一家人》,仍與阿剛保持聯絡,念念不忘這一段奇異的拍攝紀歷。與阿剛結緣,全因網上一段VLOG影片。「牠很開心呢⋯⋯」阿剛站在鏡頭面前SELFIE,背景樹影婆娑,森林中佇立了一頭大象,發出咕嚕咕嚕的低吟聲,舒暢地嘆息,如電單車的引擎。下一個鏡頭轉到貨車上,他與大象靠在一起,嘻嘻哈哈的傻笑,突然又哭了起來,對著鏡頭說:「這是我救的第一頭大象⋯⋯」。VLOG 影片是四年前拍的,他現在做了爸爸,育有一子一女,心廣體胖,永遠一臉笑容。細看之下,臉容還有幾分像李康生。
相識幾天,他邀我們作客,到家中吃晚飯,探望他的太太和孩子。房子以幾塊木板鐵皮搭成,內裡就是大蚊帳和床褥,幾個流動衣架和一叠叠膠箱,角落還有一個圍欄,小孩子在裡頭玩耍。屋簷下佈滿電線,掛了一個麻繩造的象鞍,人手編職,是用以拉動木頭的傳統象具。象鞍已塵封多時,愛象莎拉退役後便擱在一旁。門口一張舊沙發,轉角還有雪櫃和灶台,起居飲食都在這片半露天的空間。阿剛在樹旁放了一張膠圓桌,架了一個電燈泡,乍看有點大排檔的風味。他端出一個電烤爐,一盤鮮蝦和幾支冰凍的象啤,盛情招待。因電爐電壓太高,中途跳了幾次制,四周頓時漆黑一片,一會兒後電燈泡又恢復明亮。這種農村體驗,令我更能體會,象伕在美化了的保育中心以外的真實生活。
走進阿剛的村落(RAWA),我似乎又明白了多一點,意識到原來的保育想法有多「離地」。其中一位村民叫WIN WIN,他向我們透露,這是一條以「騎象旅遊」為生的村子,村民全都是移工。他原本住在泰國偏遠的農村,但布吉市面繁華,就業機會較高,工資較好。所以,他們便出城賺錢,遠道而來跟阿剛學習馴養大象。在大象保育這個議題上,我們先入為主有一個觀念,認為「利用動物賺錢都是惡的」、「保育應該還大象自由」,開口埋口都說著「動物權益」。
大象經濟,人類不只在剝削動物,人類也在削剝人類。這個世界有救不完的大象,大象一天不與經濟切割,一天也不會得到天生的自由。人類侵入大自然,馴養動物為己所用的一刻,結下不可輕易解除的枷鎖。談動物權益,也需要談到公平的資源分配,符合公義的法律和對基本生活的保障,試問這一套完善的社會制度,在泰國的現代社會找得到嗎?似乎,大象只有與「私產」的概念割離,還以野生動物的保育地位,利用公共資源來維護原生環境,才是真正完善的保育政策。但看到泰國年輕人走上街頭,爭取改革君主制度,限制軍政府的權利,泰國社會要改革的東西應該還有很多很多。如果說大象沒有自由,這些一生以象為伴的人,還有別的選擇嗎?每次看到大象被栓在鐵鏈上、繩索上,內心不禁黯然起來。
疫症大解放
拍攝後已成摯友,我們仍互通消息。一天收到阿剛的訊息,他身穿橙紅色憎袍,出家修行一星期。事緣阿剛的孩子身體不好,出生時有些隱疾。據泰國習俗,男性會為了親人短期出家,希望祈福轉運。 我在腦中想像,身為森林僧的他,清晨霧靄中為大象群在樹林引路的奇景。可惜未能前往拍攝。 僧團知道他是職業象伕,便指派他去服侍大象。他樂此不疲,形容為這是最幸福的差使。或許,宗教的靈性和無條件的關愛,更能為大象帶來幸福。
最近一次視像通話裡,看見阿剛長了一些頭髮。他開著電單車,騎到離家不遠的一處叢林,帶我們看看在那裡寄養的大象。疫情自三月來襲,泰國旅遊業停擺,許多騎象、保育中心都倒閉了,讓象主領回大象飼養。阿剛家門的騎象中心,也倒閉了,最近忙於清拆遊客中心,把高台和屋簷都拆去。有些村民返鄉生活,有人仍在布吉,等待其他工作機會。那邊廂,保育中心也都遣散員工,與象伕和職員提前解約,人與象都失業了。沒有遊客餵飼、沒有人來洗澡、沒有人來按摩。有些象主無處可去,便還留在園區生活,讓大象自由走動。
阿剛跟我們說,泰國各地都發生類似情況,對大象來說是好事,因為競爭少了,大象的食物很充足。現在,他與WIN WIN一起飼養六頭大象,幸好找到一個地主,能讓大象暫居下來。有時,他也會召喚村裡的孩童,幫忙割樹割草,為大象採集糧食。每天,大象就待在叢林裡納涼,早晚阿剛都會帶牠們散步,WALK THE ELEPHANT。大象不用工作,阿剛看來很開心,但另一邊廂又要為生計煩惱,封關到現在,已沒有任何收入,投資在大象保育園的錢也收不回來。上月,他已變賣了汽車,下一步可能變資產。但無論生活如何艱苦,他就是決不賣象,這是他曾對自己許下的承諾。
看見溫度2020:https://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humanitystories
#看見溫度 #象是一家人
#香港電台 #電視部 #公共事務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Rock哥,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老實講,我真係幾唔鍾意Dem beat 究竟咩係Dem beat??? 維基百科話: Dem beat是一項發源自香港中文大學的香港校園文化,意思是Demonstration of beat,即拍手腳踏地並叫口號的行爲,「大群學生在搞活動的時候,穿著代表自己屬會或學院T-shirt,然後一字排...
文化意思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記得以前剛到台灣教法文時,有位學生剛從巴黎回來,他非常驚訝地跟我說:「原來巴黎有這麼多外國人?!」沒錯,根據法國的官方資料,可以發現在巴黎,大多數的人都來自世界各地,有的來自非洲、美洲、亞洲等地區,有的來自法國的海外地區,他們最終在法國落地生根,成為道地的法國人。
回顧去年世界盃足球賽中,法國終於獲得第二次勝利。在當時法國足球隊有一個口號« Black-blanc-beur »,大家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這句口號代表著法國多元的種族文化,意思是整合,而不是分離,這些種族包括 « noirs » 黑人(來自非洲的法語區和安地列斯群島說法文的黑人)、« blanc » 白人(在歐洲說法文的白人)、« Beurs » (來自非洲西北部地區「馬格里布」的人)。雖然法國足球隊受到許多國際上言論批評或質疑,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可以知道法國是一個多元文化和種族的國家。
也因此在法國和當地人交流時,常常會聽到一些專有名詞,比如說« Blanc »、« Renoi »、« Antillais »......等等名詞,這些單字都沒有負面的意思,但要特別謹慎使用,以免造成誤會。所以我特別挑了幾個很常見的單字,在法國和當地人在初步認識對方時,一定會常常聽到的單字:
« Blanc »:泛指的是在法國出生和長大白皮膚的人。
« Renoi »、« Noir »、« Black »:這三個詞用來指「非洲撒哈拉以南」黑皮膚的人,也被稱為「講法語的非洲黑人」。
« Antillais »、« Renoi Antillais »:指的是黑皮膚但來自« Les Antilles»(加勒比海)的人。他們以自己的出生為榮,更願意表達他們來自法國加勒比海地區。
« Arabe »、« Beur »、« Rebeu»:指來自馬格里布地區(非洲西北部地區)的人,特別是來自摩洛哥、阿爾及利亞或突尼西亞的人。
大家有發現« Arabe »、« Beur »、« Rebeu»的關係嗎?阿拉伯的法文是« Arabe »。大概30年前出現了 « Arabe » 的倒語 Be(a)r(a) = « Beur »,甚至到2000年都還有人使用。當一個倒語太常用,人們又開始會把這個詞顛倒過來,而« Beur »的倒語就是 r-beu = « Rebeu»。
« Asiat »、« Asiatique »:來自中國、越南、日本、韓國的亞洲人。
« Rom »、« Gitan »:指來自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的吉普賽人。這兩個國家加入後歐盟,許多東歐的吉普賽人,為了生活,而只好以偷為生,當然也有許多吉普賽人會想辦法用勞力來換取生活所需要的資源,但關於吉普賽人,這又是另一個值得探討的故事了。
« Latino »:指所有來自拉丁美洲的人。
以上是比較正常,也是在法語區常見的稱呼方式。當然也有一些單字,是比較負面,且不應該說的單字,這邊不是要大家學起來,而是避免這樣的說法🙊:
一個義大利人: un italien / 口語:un rital
一個葡萄牙人:un portguais / 口語:un tos
一個中國人:un chinois / 口語 :un noich
一個波蘭人:un polonais / 口語:un polak
一個美國人:un américain / 口語:un ricain
圖片來源:rawpixel.com(Pexels)
文化意思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記得以前剛到台灣教法文時,有位學生剛從巴黎回來,他非常驚訝地跟我說:「原來巴黎有這麼多外國人?!」沒錯,根據法國的官方資料,可以發現在巴黎,大多數的人都來自世界各地,有的來自非洲、美洲、亞洲等地區,有的來自法國的海外地區,他們最終在法國落地生根,成為道地的法國人。
回顧去年世界盃足球賽中,法國終於獲得第二次勝利。在當時法國足球隊有一個口號« Black-blanc-beur »,大家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這句口號代表著法國多元的種族文化,意思是整合,而不是分離,這些種族包括 « noirs » 黑人(來自非洲的法語區和安地列斯群島說法文的黑人)、« blanc » 白人(在歐洲說法文的白人)、« Beurs » (來自非洲西北部地區「馬格里布」的人)。雖然法國足球隊受到許多國際上言論批評或質疑,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可以知道法國是一個多元文化和種族的國家。
也因此在法國和當地人交流時,常常會聽到一些專有名詞,比如說« Blanc »、« Renoi »、« Antillais »......等等名詞,這些單字都沒有負面的意思,但要特別謹慎使用,以免造成誤會。所以我特別挑了幾個很常見的單字,在法國和當地人在初步認識對方時,一定會常常聽到的單字:
« Blanc »:泛指的是在法國出生和長大白皮膚的人。
« Renoi »、« Noir »、« Black »:這三個詞用來指「非洲撒哈拉以南」黑皮膚的人,也被稱為「講法語的非洲黑人」。
« Antillais »、« Renoi Antillais »:指的是黑皮膚但來自« Les Antilles»(加勒比海)的人。他們以自己的出生為榮,更願意表達他們來自法國加勒比海地區。
« Arabe »、« Beur »、« Rebeu»:指來自馬格里布地區(非洲西北部地區)的人,特別是來自摩洛哥、阿爾及利亞或突尼西亞的人。
大家有發現« Arabe »、« Beur »、« Rebeu»的關係嗎?阿拉伯的法文是« Arabe »。大概30年前出現了 « Arabe » 的倒語 Be(a)r(a) = « Beur »,甚至到2000年都還有人使用。當一個倒語太常用,人們又開始會把這個詞顛倒過來,而« Beur »的倒語就是 r-beu = « Rebeu»。
« Asiat »、« Asiatique »:來自中國、越南、日本、韓國的亞洲人。
« Rom »、« Gitan »:指來自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的吉普賽人。這兩個國家加入後歐盟,許多東歐的吉普賽人,為了生活,而只好以偷為生,當然也有許多吉普賽人會想辦法用勞力來換取生活所需要的資源,但關於吉普賽人,這又是另一個值得探討的故事了。
« Latino »:指所有來自拉丁美洲的人。
以上是比較正常,也是在法語區常見的稱呼方式。當然也有一些單字,是比較負面,且不應該說的單字,這邊不是要大家學起來,而是避免這樣的說法🙊:
一個義大利人: un italien / 口語:un rital
一個葡萄牙人:un portguais / 口語:un tos
一個中國人:un chinois / 口語 :un noich
一個波蘭人:un polonais / 口語:un polak
一個美國人:un américain / 口語:un ricain
圖片來源:rawpixel.com(Pexels)
文化意思 在 Rock哥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老實講,我真係幾唔鍾意Dem beat
究竟咩係Dem beat???
維基百科話:
Dem beat是一項發源自香港中文大學的香港校園文化,意思是Demonstration of beat,即拍手腳踏地並叫口號的行爲,「大群學生在搞活動的時候,穿著代表自己屬會或學院T-shirt,然後一字排開,一邊用腳大力踩地,用手配合打拍子,另一邊大聲叫喊口號,一大班人玩得好過癮」,通常在莊活動宣傳和迎新營時學生會進行Dem beat來吸引人注意,同時據稱也有建立隊員認同感和團結精神的用途。另外,香港大學亦有與Dem beat相同的校園文化,但一般會稱之Dem Cheers(而宣傳者需更顯示出嚴肅、投入),以便與其他院校的Dem beat分別。
嚟緊,我會拍一系列嘅片,講香港嘅大學文化!如果大家有咩想我講,歡迎留言話我知!
Limitless - Trap Instrumental (Royalty Free Music - No Copyright 100% FRE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lH74...
HKU何東Dem beat [Backup]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IjIn...
Facebook@TheRockGor - https://www.facebook.com/TheRockGor
Instagram@RockGor - https://www.instagram.com/Rock.Gor
文化意思 在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s post 的推薦與評價
這禮拜的華山很危險, 完全沒有要放過任何錢包的意思 Tomica 多美小汽車來囉 生火~生火~再生火 龍貓車車、小小兵車車、皮卡丘車車 還有 ... ... <看更多>
文化意思 在 (第一堂)人文是什麼?文化是什麼?設計思考是什麼?5-3 的推薦與評價
文化 是什麼?是人類思想和行為累積的成果,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國界,會迸發相異的 文化 風采。Wikipedia裡的解釋: 文化 在漢語中,實際是「人文教化」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