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美食家第九季完結】
為免爆雷(是說五郎也就是一直吃),在此提醒。
橫濱1859年開港以後就是日本的國際之窗,和式洋食的發源地,孤獨的美食家第九季完結篇的餐廳菜式也完全是和式洋食的縮影;大正與昭和風情十足,排餐用筷子吃還配白飯。
五郎的追加主餐「夏里亞賓雞排」,原型是「夏里亞賓牛排」(日語:シャリアピンステーキ,英語:Chaliapin steak)。這是一道向名人致敬的「冠名」菜,台灣人最知道的西餐冠名菜大概是羅西尼牛排或是洛克斐勒牡蠣,其他還有很多。以前的歐洲廚師常常要依附金主名人,新創菜式常用他們而非自己的名字命名。後來雖然廚師的地位提升了,但是這個「傳統」近代還是常常出現(一種做生意或是蹭流量的方法)。除了孤獨的美食家,夏里亞賓牛排還在食戟之靈與妙廚老爹出現過。
1934年,俄羅斯歌劇男低音歌唱家費多爾・夏里亞賓訪日下榻帝國飯店。夏里亞賓雖當時正受牙痛所苦而無法咀嚼硬物,卻欲享用其鍾愛的牛排,於是希望帝國飯店為其創作「軟嫩的牛排」料理。當時飯店餐廳「New Grill」大廚筒井福夫以壽喜燒為原型,將牛腿排以洋蔥醃漬變軟後煎封,並在表面覆上大量煸炒過的細洋蔥末取代牛排醬,創作出一道揉合和洋風味的牛排料理。及後夏里亞賓於1936年再度訪日演出下榻帝國飯店時,時任飯店總經理犬丸徹三向夏氏提議將該料理以其命名獲得爽快首肯。此後,該料理作為「夏里亞賓牛排」成帝國飯店遠近馳名的經典菜餚,成為一時佳話。(維基百科)
「洋食」對日本人而言早就是日常餐點(葡萄酒還更早可以追溯到織田信長)。五郎口中的「家庭風味」不是隨口說說,明治晚期到大正時代的家庭料理:咖喱飯、蛋包飯、拿波里義大利麵、炸豬排、牛排等都已經普及到家庭日常飲食。百年來洋食養活的不只是肚子,還有文學與文化:明治到大正時代的夏目漱石、昭和時代的池波正太郎(神劍闖江湖的原型)、平成時代的村上春樹(發條鳥年代記的三明治)。沒有這些外來食物,也許日本文學史要大改寫。
#派大說酒
#葡萄酒幫幫忙
#右邊數來第三瓶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荒野夢二」書店介紹 專訪: 趙佳誼 「荒野夢二」書店,成立時間於 2013年7月13日,前身為台北市泰順街60巷的布拉格書店,店主為銀色快手及沒力史翠普,荒野夢二是陪伴讀者成長的書店。 開一間店不容易,如何持久經營不簡單。 2010年夏天我在台北師大商圈開了第...
文學與文化 在 Tacps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論壇訊息轉載:文創總批判與台灣治理失靈狀況中思想界行動連線
【主題】文藝政治、歷史運動與當前政經語境
主持:段惠民
與談:鄭村棋、井迎瑞、吳思鋒、劉俊裕、謝靜國
回應:黃新高、童詠瑋
§Zoom 會議
https://us02web.zoom.us/j/86451538686?pwd=NzNjNlBhdXJOcFM5QUY5K2s1QWYxZz09
會議 ID:864 5153 8686
密碼:210713
§與會者簡歷
【主持】
#段惠民
流民棧負責人
【與談】
#鄭村棋
現任人民民主黨召集人。台灣左翼政治人物、社會運動活動家。曾任《中國時報》記者、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召集人、勞工教育資訊發展中心創辦人、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局長,參與籌組中國時報工會、協助籌組眾多工會與聯合組織,長年推動工人運動和由下而上的民主參與。
#井迎瑞
前電影資料館館長、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榮譽教授、電影蒐藏家博物館館長、臺灣電影文化資產保存協會理事長。曾獲2014年台北電影節卓越貢獻獎,獲2021年國影中心影視聽傑出工作者獎。
#吳思鋒
小劇場工作者,主事評論、報導、編輯,兼及製作、策畫工作。劇評人、澳門《劇場.閱讀》季刊副主編。
#劉俊裕
現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英國諾丁罕倫特大學「文化政策與規劃中心」(CPPRU)及「國際傳播與文化研究中心」(CRICC)國際史暨國際文化研究博士。專長為文化政策與治理、亞歐文化研究、文化全球化、世界文化史研究。曾任文化部「文化基本法」草擬小組及諮詢委員、文化部「全球佈局專案辦公室」諮詢顧問。
#謝靜國
現於東吳大學中文系任教。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研究和教學領域為現、當代華文文學與文化研究、影像敘事。
【回應】
#黃新高
現為影視編劇。東海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曾任九二一災盟幹部、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駐團編劇家,曾獲2003年金鐘獎連續劇編劇獎。
#童詠瑋
現任《典藏ARTouch》編輯。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影像美學組研究生,論文〈(不)持攝影機的人:論綠色小組與後綠色的影像非純〉曾獲2019世安美學論文獎。
行動連線
文學與文化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學與文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荒野夢二」書店介紹
專訪: 趙佳誼
「荒野夢二」書店,成立時間於 2013年7月13日,前身為台北市泰順街60巷的布拉格書店,店主為銀色快手及沒力史翠普,荒野夢二是陪伴讀者成長的書店。
開一間店不容易,如何持久經營不簡單。 2010年夏天我在台北師大商圈開了第一間實體書店,從那時候我被迫從一個文藝青年轉型成為賣書的商人,後來我又被邀請去開了一間出版社,不但要會賣書,還要會生產書的內容,而我自己也是個創作者。當我必須知道什麼是商業模式,什麼是零售業,什麼是通路商,什麼是服務業,我必須走出自己的舒適圈,認識我的客戶,瞭解買書是一種怎樣的消費行為,是哪些人在買書,又是為了什麼理由買書,我必須瞭解每一筆消費背後的意義、動機和想法。 七年過去了,我變成了現在的我,依然堅持書店該有的樣子,選好書給需要的人,讓知識可以回收再利用,把盈餘去照顧需要資源的人,把文學介紹給大眾,把理念傳達給讀者。當然,這些經營者的背後都有說不完的故事,每個人都是兢兢業業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為了理解消費行為和定價心理學,我看了二十種以上的相關書籍,才開始對於商品定價這件事有所掌握。 我是個本來只讀文學書的宅男,會接觸商業領域純屬意外,因為我老婆沒力史翠普她超愛看商業書,不斷灌輸我各種商業知識和概念,我們苦的時候一起窩在小七吃同一個便當(那是一天之中唯一的一餐)拼命看各種商業雜誌和人物訪談,如今我得到更多的啟發,甚至看了商業書會有想寫詩的念頭,我開始游走在商業與文學與文化之間,任何事在我眼中看起來都有可能會是商機,任何商業模式在我眼中也有可能是文學是故事,然後接下來的我,就沒有辦法被定義了,我開始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獨有的世界,在商業模式裡面找尋文學的靈感,找尋人與人之間真實的感動,這是我現在正努力朝向的目標。(文/銀色快手)

文學與文化 在 蘇貞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http://eball.tw/news/20754
蘇貞昌今(18)日上午在台北市紫藤盧茶館與文學家、前國策顧問李喬跨界對談,對話主題圍繞在母語文化傳承,以及如何將台灣建立成為可以託付的社會。蘇貞昌強調,表面上大家看到政治人物爭來爭去,只是在爭位子;但他認為,爭位子不是為了功名利祿,而是為了有機會、有資源來推動理想。李喬則回應說,他向來與政治人物保持距離,但以文學與文化的角度觀察,他覺得「這個光頭不錯!」
對談還沒開始,蘇貞昌特別拿出李喬名著《寒夜》三部曲,闡述他與李喬相識的經過。蘇貞昌說,他是在1989年第一次閱讀李喬的著作,書中描述客家人開墾的血淚故事,反映出對於土地歸屬的情感,就像寒夜中的孤燈,讓他熱淚盈眶。2000年時,他擔任台北縣長,因緣際會認識李喬,還特地拿出11年前的書讓他簽名;而又過了11年的今天,尤其三天後就是聯合國所訂定的「世界母語日」,能夠在此與大師對談、向大師請益,讓他感到意義非凡。
蘇貞昌表示,聯合國訂定每年2月21日為世界母語日,表示全世界都重視母語傳承的重要性,台灣不能置身其外;當年他在屏東縣長任內大力推行母語教學,還出版全國第一套包含客家、福佬、魯凱、排灣的母語教材,之所以如此重視,是因為他一直認為,母語若消失,文化就會被消滅。李喬則是回憶,當年由他所監製的幾部客語文學戲劇,在製作過程中遭遇了經費的困難,因為時任台北縣長的蘇貞昌主動大力支持,兩人因此結緣。
除了推動母語文化,李喬更是期待台灣能成為可以託付的社會,他進一步點出三個面向,包含:生態保護,以法治作為人間正義的最後防線,以及平等、多元、尊重的社會;他長期觀察蘇貞昌,可以驗證他一直都在做,足以證明他是可以託付的對象。蘇貞昌則是回應表示,看待政治人物,不只要看一時,更要看一世;他當台北縣長時以資源支持母語教學,當行政院長推動客語認證,他一直是爭取位子,但不在於個人的功名利祿,而在於有機會、有資源推動理想。
最後,蘇貞昌強調,他就是投入在建立一個可以讓人民託付的社會,希望透過對話、凝聚共識,讓社會彼此更有信賴,主政者不管是在地方或是國家層次,都要努力做到讓人民託付,他會謹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