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7-07-11/91886
台灣 #AED 密度僅次於日本及美國,截至105年底,台北市AED設置數量(1,461台)與密度(54.3台/10萬人),皆為全國之冠,台北市AED設置率已跟上國際水準,但應更深入評估需要設置AED的合適地點及方式。衛生福利部於102年公告「應置有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之公共場所」,包括交通要衝、公眾浴場或溫泉區、觀光旅遊地區、休閒場所、購物場所、學校與集會場所或特殊機構、旅宿場所及長距離交通工具等八類公共場所。
台北市文山區三面環山富有豐富生態環境與登山步道,轄內貓空纜車自96年通車迄今,累計達1,200萬人次搭乘至貓空地區觀光,登山健行遊客眾多,惟曾發生遊客登山時心臟病猝發死亡事件,造成憾事,凸顯山區及時救援之重要性。
因文山區的山區幅員廣闊,考量於戶外山區路段設置AED實屬不易,但為及時處置萬一發生因突發性心律不整而導致心跳停止的遊客,提高存活率,台北市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於今(106)年首創推出「山區行動AED即刻救援計畫」,媒合第一產物保險公司捐贈一台行動AED,並選定文山區轄管山區里段且完成安心場所認證之指南派出所,試辦於員警巡邏警用機車內設置行動AED裝置,讓員警於山路出勤或接獲通報前往時機車內即有行動AED,可把握黃金救援時刻協助搶救,以保障民眾登山之時生命安全。
台北市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許怡平主任表示,文山區102年至106年5月底共有95處設置AED,其中完成安心場所認證有76處,完成率達80%,指南派出所於104年7月即通過安心場所認證,所內員警25人每年接受心肺復甦術及AED操作教育訓練,設有行動AED之巡邏警用機車,車身掛有AED標示牌,以利員警及民眾進行辨識,民眾於山區路上遇有突發狀況時即可直接招停,以及時處置。台北市文山區第一分局指南派出所陳柏剛所長指出此項計畫至今雖未實際使用到AED,但員警出勤巡邏時攜帶AED,增加一個可以幫助民眾的工具,以備不時之需。
102年起為響應台北市政府致力推廣AED設置,讓市民朋友瞭解AED,不怕使用AED救人,當狀況發生時,民眾馬上就能反應並尋找AED,呼籲所有市民朋友大家一起動起來學習CPR+AED操作,培養救人救己的好身手,讓「心」動起來。
「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 主任」的推薦目錄:
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 主任 在 旅人Carrie愛漫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3/17 文山區親山淨山健行活動 與市民相約在指南宮步道
臺北市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及臺北市文山區公所訂於102年3月17日上午7時30分,與市民相約在「指南宮步道」活動筋骨,於終點處(指南宮大雄寶殿)設有健康園遊會及熱鬧表演活動並提供多項摸彩獎品,歡迎市民朋友攜家帶眷踴躍參與。
民間傳說指南宮伺奉的呂洞賓為「保護神」,走一趟指南千階步道(共1,338個階梯),除了神明護佑、享受大自然及古道文化的洗禮外,更能塑身及強健體魄,步道全程長約1公里,單程步行約30分鐘,以60公斤⋯⋯的人為例,一趟約可燃燒420大卡,相當於1個豬肉漢堡或1杯700cc珍珠奶茶的熱量。剛過完年,健行步道,是很好的甩肉運動,「有行有保庇」。
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駱貞妃主任表示,文山區成人過重或肥胖比率高達40.9%,高居十二行政區第2位(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2008)。另依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資料顯示文山區100年十大死因中,與肥胖相關之死因如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共占主要死因58.47%,顯示肥胖問題影響健康甚鉅。健康飲食與身體活動是預防慢性疾病的2項主要策略,因此落實健康飲食及規律運動,改善個人的生活型態,是控制慢性疾病的發生和死亡最有效的方法。
文山區蔡培林區長表示,為了落實永續環保的正面意義,鼓勵市民參與戶外休閒運動,珍愛大自然資源,共同善盡環境維護的責任與習慣,並期望透過此次活動,推動市民健康生活與規律運動,降低國人過重或肥胖的比率,遠離體能衰退、慢性疾病甚至癌症的威脅,守護市民健康以提高生活品質。此次活動,由臺北市文山區公所與臺北市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結合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國立政治大學、指南宮等精心策劃「親山淨山健行」活動,預估2,500位民眾齊聚政治大學,沿指南宮步道健行踏青。
指南宮步道的入口處為指南路3段33巷底,沿途石階修整平穩而寬闊,環境清幽,一座座刻著日治昭和年間石雕燈籠,並有櫻花、香楠、柏樹等美蔭親人,成為登山健行、朝拜禮佛的最佳選擇,歡迎市民朋友共同踏訪,達到健身減重、淨山環保、抒壓休閒的效果。更多活動相關資訊請上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網頁http://www.wshc.taipei.gov.tw/)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