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這兩天應該都已經陸陸續續收到書,也可以在誠品等實體書店門市看到它的蹤影,希望不嫌棄之餘,在閱讀過程中也可以打從心底喜歡這本文集。《#光影華爾滋》就是這裡的成長過程,但不按時間排序,因為人們對於時間的感知並非線性,有時彎曲,有時摺疊,有時倒帶,有時鉗形,一部分一部分拼湊成我,以及我們的世界。
⠀⠀⠀⠀⠀
關於組成此書的三十篇文章,得感謝亞妮的透徹的目光和筆觸,將它們一一匯聚起來,只透過文字、文字纏繞出的時空,萍水相逢的兩顆心之間,那堵牆、偽裝或表象頓時消失無蹤,而這些片單就猶如手機裡的播放歌單,你可以真正深入了解一個人,因此她於洞悉一切的推薦序〈勿忘影中人〉中寫道:
⠀⠀⠀⠀⠀
⠀⠀⠀⠀⠀
「閱讀這本書收起的三十一組電影時,我在某些電影之中,卻也在某些電影之外。可是那些文字無涉劇情與理論,它們是電影外的新生創作,是一次全新的散文閱讀旅程。於是你看她講愛情電影時,浮想聯翩地談起林書豪或網球名將納達爾,藉由他們,說起平凡與不凡、追求與冒險。Kristin 在書裡一段,無意間寫下:『自幼只喜歡閱讀,不喜歡動筆寫。』那麼,最初的她因何而寫呢?若以書作答,或許是試圖解釋生命的動能,如同她寫:『我想,人們都有透過語言所可以解釋的,也有透過語言所不能解釋的,例如孤獨,例如宿命』長路盡頭,那些電影與電影匯成了河道,她終究開始以書寫行舟。
⠀⠀⠀⠀⠀
其實書寫與電影,為我們提供了許多瞬間情感的立體與切面,同樣一個文本,《異星入境》與原著《你一生的故事》(姜峯楠),便很好地拆解了、旋轉了故事,抵達彼此不能抵達的所在,從此更是兩個故事(感謝我們都不只有一個故事)。Kristin 寫電影,便像如此,於是那些影評也似趨吉避凶的真言,『願你前方無浪,後方有樹,願我們一生被愛,歲月靜好。』慧解溫柔,不沉淪耽溺,她的文字與電影互相成為了華爾滋圓舞曲的舞伴,往前是如何構成、往後是為何存在。」
⠀⠀⠀⠀⠀
⠀⠀⠀⠀⠀
另一方面,多虧讀者迅速提醒,在此還要先勘誤校稿時沒注意到的明顯疏漏。
⠀⠀⠀⠀⠀
目錄第一幕不想擁抱我的人,第三篇〈偶遇的必然 —— 愛在午夜巴黎時〉,多數人都知道,正確片名應為「愛在午夜希臘時」,同樣的錯誤也發生於第 28 頁的篇章名,不好意思,若再版時也會趕緊修正,謝謝包容與支持。
⠀⠀⠀⠀⠀
我們本周先在金穗選片指南(https://reurl.cc/1gNYGD)見♥️
⠀⠀⠀⠀⠀
⠀⠀⠀⠀⠀
⠀⠀⠀⠀⠀
▍《光影華爾滋》每部電影,都是一支擁抱內心的迴旋舞
⠀⠀⠀⠀⠀
博客來限量親簽版:https://is.gd/7aGzS0
博客來:https://is.gd/sj2yE9
誠品:https://is.gd/Vp2TFa
金石堂:https://is.gd/9dFbBh
讀書花園:https://is.gd/2x0sgj
⠀⠀⠀⠀⠀
▍新書發表會(因疫情影響,請盡量配合實名制填單報名)
⠀⠀⠀⠀⠀
5/15 台中:https://is.gd/IiZi7c
5/16 台北:https://is.gd/Lu1SIH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我們」介紹 訪問作者: 姚時晴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情詩集,但同時也是一本討論語言與詩的結構性關聯的詩集。 《我們》,設定兩個探索主題:一是古典聲韻的再發現與再想像;二是詩與歌(或流行音樂)於文本中互涉媒合的多重組合臨床試驗。 藉由對古典詩詞(...
文本互涉意思 在 作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Sexism,性別歧視,有時覺得它是一個譯壞了的詞。因為在華人的世界,性別歧視是指「因為她是女人所以你歧視她」,或「因為他是男人所以你歧視他」,但其實Sexism的指涉遠遠超出了男女之別——用男女之別去看待性別,你就是一個Sexist。
一派堅持性別只有兩種,一派堅持性別有很多種,我想這種爭拗100年後也不會完,尤其它已升格為一種政治的意識形態,「你支持LGBTQ+的話就應該擁護民主黨,否則你就是共和黨的人」。這是甚麼?Partism。
反對Sexism,就是反對人把一些東西Sexualise(我不喜歡「性化」一詞),但很多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問題究竟出現在說者還是聽者身上呢?我很深刻多年前跟一位朋友通訊,那時的慣於用「妳」作女性人稱,後來被「他」抗議說這樣令「他」很反感,於是我追問是否用「她」也不可以,他說是,他希望被用到企人邊的他,而不是女字邊的她。我很快明白他的邏輯:既然「他」是泛指所有人的第三人稱,為甚麼我們要刻意用「她」把女性個別出來呢?為甚麼沒有男字邊的「男也」,而預先假定了「他」就是男人?
這下我才發現His和Her跟他和她原來不是一樣的東西。Asexualise(「無性化」這個詞反而可以接受)目的就是對抗性別定型的刻板印象,不以性別論英X,但很明顯現時的左派主流不是走這一條路,他們是推動「泛性化」,推廣性別的多樣性,教導大眾每一個人的性取向(Sexuality)都應該被尊重的。性取向在中文本來是指「哪個性別令你產生性吸引」,但Sexuality又是另一個意思:不單是指「取向哪種人」,更重要是「取向哪種我」。
要明白他們的思想,先要明白他們的語言。同一個字在兩派口中出現歧異,自然就會互相歧視。不過,強行要求泯滅歧見,要求人人的看法都要一樣,豈不是違背了LGBTQ+「尊重不同人有不同取向」的信念?很多時人們反感的不是多元的性取向,而是強迫所有人都要接納,那唯我獨尊、過份高舉的態度。歧視同性戀(Homophobic)的人固然有其可惡之處,但強求phobic的人philic,這卻是一種令人phobic的行為。
小心將來被人說你是「Cloverphobic」,因為美國正在悄悄推動支持孌童的議程: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0691885
作者
文本互涉意思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世道人生:生活在恐懼中 - 李怡
香港人生活在恐懼中。不是如某些人說有了國安法,暴力遏止,恢復平靜,恢復正常了,而是所有人,包括撐國安法的官員和奉命表態的人,都生活在恐懼中。有記者朋友說,要生活如常,工作如常,完全當國安法冇到,就能保持心情平穩,突破恐懼和糾結。如果被嚇到,就真的讓制訂國安法的掌權者們得逞了。但從整個社會包括輿論的表現來說,中共至少是一時得逞了。
人的恐懼主要源於兩個因素,一是來自經驗,二是來自不可知的未來。
疫情席捲全球,香港又爆發了社區感染,全世界包括香港人對病毒的恐懼,首先來自經驗,經驗告訴人們,這種病毒傳播廣而快,來無蹤去無迹,感染者帶毒者甚至開始時沒有病徵,潛伏期可能很長,這經驗讓人恐懼;其次對社會再爆發感染及其規模不可知。正是經驗與不可知,昨天喊停了原定明天開始的書展。也是因為經驗和不可知,讓所有的經濟分析家都無法預測未來全球、中國、香港的經濟形勢。對經濟將如何影響自己的生活也會在無法預知中感到恐懼。
儘管有人說中國司法制度日漸完善,說送中不可怕,說犯了國安法也只有極少數案例會送中,說送中有特首把關,說大部份案件仍是香港法官審理……這些定心丸卻不能夠使香港人定心,其實連說這些話的人也不定心,因為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不是這樣,經驗告訴我們絕對有擔心的理由。國安法條文本身有太多的不確定性、靈活性、可操控性,造成我們是否干犯法例不可知。經驗與不可知,讓人不免產生恐懼。
在國家權力最大化的制度下,制訂法律就是要讓人民恐懼。極權政體要壓制人民,絕對可以做到。
美國的制裁也會發生,力度多大以及涉及面多廣,也是未知數。若制裁到香港的大銀行,那就是災難。基於經驗與未知,官員和建制派也不能不恐懼。
絕大部份在香港的投資者,選擇在港投資,過去都緣於經驗和可知性。經驗是過去一直在經營上沒有受到政治干預,稅制簡單,經濟自由,匯兌迅速;可知性就是實行普通法,普通法的裁決根據案例,較可以預測結果,而不是完全取決於法官對法律的解釋,更不會有政治權力操控法庭。全球金融中心在紐約、倫敦、香港,這三處都是實行普通法的英語區,而其他地方做不到,不是沒有原因的。
國安法實施後,移民增加,外資有撤退迹象,繼多間外國互聯網公司宣佈暫停處理香港政府索取用戶資料的要求後,昨天傳出消息指,Facebook及Google也考慮撤出香港。這兩個具全球影響力的公司若撤出,香港未來的經濟將由不可知變為悲觀的可知。
免於恐懼的自由,是四大自由中最根本的一種自由。免於恐懼,才會有不怕說錯話的自由,信奉不同宗教的自由。免於恐懼,才會大膽爭取免於匱乏的生活。
從中共港共的過去經驗,從國安法條文的不確定性,香港人不能不恐懼,投資者不能不恐懼。去年在前線的抗爭者,也說他們是害怕的,但他們仍然頂住恐懼抗爭,凝聚成新的香港精神,這精神就是攬炒,意思就是不被恐懼支配,即使害怕也要抗爭。剛過去的民主派初選投票,告訴中港共一個事實,就是即使有一把懸在頭上的刀,只要還沒有砍下來,香港人仍然會成千上萬站出來向強權說不!
文本互涉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我們」介紹
訪問作者: 姚時晴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情詩集,但同時也是一本討論語言與詩的結構性關聯的詩集。
《我們》,設定兩個探索主題:一是古典聲韻的再發現與再想像;二是詩與歌(或流行音樂)於文本中互涉媒合的多重組合臨床試驗。
藉由對古典詩詞(特別是詞)的閱讀與研究,讓詩語言除了在意象準確度的要求外,還能兼具其聲韻的獨特營造,進而尋找到屬於自己語言呈現的個人標示;而後者則鎖定當代流行歌曲作為倚仿對象,進行類似流行歌曲書寫格式與節奏的詩詞創作。
作者簡介: 姚時晴
現為「小草藝術學院」編輯,以及《創世紀詩雜誌》編輯。獲選2000年《創世紀詩刊》新生代詩人,與2007年「台北詩歌節」新生代詩人。詩作收錄於2007年《台北詩歌節詩選》,2012年《散文詩人作品選》,2013年《台灣詩選》,2014年《創世紀60年詩選》,2015年《散文詩人作品選》和《水墨無為畫本》(精選現代詩人名句104帖),與2016年《風過松濤與麥浪》(台港愛情詩精粹選)等。
著有《曬乾愛情的味道》(2000);《複寫城牆》(2007);《閱讀時差》(集結,2007);《我們》(2016)。希望每一本詩集都是對前一本詩集的背叛,因此這四本詩集分別以不同筆法和語言形式創作,期待每一本詩集都是另一個新生。
出版社:釀出版
粉絲頁: 作家生活誌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