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的可靠程度」
首先,看起來我又要數落文獻的精準度了,請客觀看待、理性思考。
大家都知道文獻大概就是一群人在限制的條件實驗下做出來的結論(非常不精確的描述,略),
而實驗的可靠程度仰賴閱讀者的分析能力和多方向的知識領域。
簡單來說,
如果你自己不是對於相同領域有基本程度的認識,你很容易誤解結論,
如果你不具備多方向的思維,
你也很容易誤解結論。
結論,在條件下是大致準確的
(有很多很瞎的我沒看過,我只說我看過的),
但在標題和結論之間的關聯性,卻經常誤差很大。
-
舉例:
48名健康、受訓過男女(各半)、
6男6女各一組、分別每週執行3次:
A. 肌肥大範圍
每次8項3組10下的抗阻力訓練(重訓)
B. 肌力訓練範圍
每次8項5組5下的抗阻力訓練
C. 肌耐力範圍
每次8項2組20下抗阻力訓練。
D. 控制組
每次8項各只練一組30下
A.肌肉質量沒有顯著成長
B.肌肉質量上升顯著
C.肌肉質量顯著成長
D.肌肉質量沒有顯著成長
-
結論是A和D的抗阻力訓練對於規律訓練者無效,
兩者無差別,可以選擇要不就D來維持肌肉質量最省事,要不就B,C。
-
嗯?
可是我覺得問題很多喔⋯
大家飲食、睡眠和原先比較/男男女女互相比較?
每個人的受體敏感度你又知道?
有事先每個人都驗血?
這些人有無/是否曾經課金?
先前有無停止訓練,還是直接接著實驗?
起始的心理狀態如何?
起始的生理狀態,有沒有需要恢復訓練?
是依照各自喜好的項目來選定肌群(這裡變數就大爆炸了-習不習慣、喜不喜歡用這個練、動作技術、用力方式、結構差異和項目的匹配⋯⋯)
每個人對於次數的反應,5下=專心好好做、用力做,30下=趕快做完、加速用力做,這會差多少不用我講了
組間休息多久才能恢復到相近運動表現,每個人生化條件都會因爲先前接受過的訓練而改變,甚至前一晚沒睡好、沒吃好、腸道菌種⋯⋯⋯很複雜吧
這些變數,都只是基本的,還有很多漏掉的,
我們能確信的,只有釐清所有可能性,
盡可能做「方向對的事」,
例如「十年完全不動vs每週有規律鍛鍊至少一次」,當然,講到這肯定有人說:你怎麼能確定有規律鍛鍊一次就是比較「好」?
當然不能肯定,因為規律鍛鍊什麼內容我沒有細說,但能肯定的是,條件許可的狀態下有利用一些刺激源來「適度」給予身體壓力,肯定「好」過完全沒有⋯「適度」的定義,我就不說了,每個人每天都不同,教學者知識和經驗越豐富,能掌握的細節就越多。
總之,不要只看結論。
#有照片至少會點進來看
#超人叔叔
#文獻的可靠程度要看讀者的智慧和客觀理性的心態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