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隨筆】66:「內在原力」不只是名詞,更是動詞!(下) (暘斌)
這篇文章,
是2021.08.18
「歐陽立中X愛瑞克」的對談心得。
連結如下:
https://bit.ly/3xXNB3u
歐陽立中是我大學打系籃時的隊長,
我見證他十幾年來不斷創造奇蹟,
達到指數型的成長,
他也是我的爆文教練。
我與愛大相識不到幾天,
不過他的淵博、熱情、知行合一,
尤其是那通「關鍵電話」,
我很幸運地透過《內在原力》的方法,
幫自己找到了貴人。
歐陽曾說:
「閱讀是人生最划算的投資,
花點小錢就可以買到作者的人生經驗。」
其實還有更超值的!
就是看高手的公開直播。
不但完全免費,
當高手之間互相激盪,
或講到心流狀態,
往往會出現比書中更精采的內容。
「歐陽立中X愛瑞克」的對談,
當然是精采可期!
這場對談出現了不少精彩的內容,
我將它濃縮為三個乾貨、一個心得。
—————
乾貨一: #人生的成功公式
《內在原力》中有提到網路時代的成功方程式:
成就=熱忱X能力X思考方式X成功者的防護罩X人際槓桿
細節就不多說了,
鼓勵大家買書來看!
而簡單來說就是:
不要有傳統的公務員心態,
把「這是規定」掛在嘴邊。
如此大概會很省事,
但也像個罩子,
阻礙自己的成長。
想要活出更好的自己,
就要「把別人的苦難,
當成自己的挑戰。」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
都不是為了規定而生!
讓自己充滿人性與彈性,
隨年齡增長調整「利他」的比重,
就是成功方程式的精髓。
乾貨二: #紀律是關鍵
歐陽常說:
「寫作是日常,爆文是驚喜。」
愛大則是說:
「沒有奇蹟,只有累積。」
文藝復興為什麼發生在佛羅倫斯?
那是因為發展到了那個時刻,
剛好到了天時、地利、人和的交集,
而產生了「奇異點」。
我們無法得知自己的「奇異點」什麼時候會出現,
我們能做的就是「有紀律」地
不斷累積自己的作品!
人生要有代表作,
只能不停創作。
愛大還加碼補充,
網路時代太便捷,
「地利」的重要性已大幅降低,
只要有心,
人人都有機會在網路世界嶄露頭角。
乾貨三: #狼性和無限思維的不同
歐陽問了愛大這個問題,
愛大的回答是:
狼的確是目標明確、非要成功不可,
這個乍聽之下是好的,
但狼是以利己為主,
追求的是短期目標。
獅子則不然,
牠號稱一天睡眠時間長達20小時,
只在必要的時候打獵,
懂得享受人生,
在關鍵而重要的事情上努力,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比起狼,
愛大更喜歡的動物是獅子。
—————
#一個心得:
聽完這場對談,
我發現看直播還真有意思。
如果說閱讀是靈魂在傑作裡冒險,
那麼直播有點像是對談者和觀眾
共同創作一項藝術品。
觀眾們都是對主題有興趣才來,
大家有共同的目標和頻率,
因此氣氛融洽、反應熱烈。
好比歐陽不斷做球給愛大,
有觀眾說好像「老高與小茉」,
幽默到我笑出聲來,
直播這種「即時互動」的樂趣,
的確能帶來紙本書沒有的體驗。
——————
最後,
我想說說自己的心聲。
連寫三篇「內在原力」,
或者是站出來經營粉專這件事,
並不是我愛現或求名。
而是我很認同愛大說的:
要先「stand out」,
才能「outstanding」!
我的目標就是讓自己進步,
並且利己利他。
既然歐陽和愛大都強調:
「公開分享,
是讓能力提升最好的方法。」
我自然奉為圭臬並樂此不疲😁
—————
🔸延伸閱讀🔸
📌 《內在原力》 (暘斌)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401957584679855/
📌 「內在原力」不只是名詞,更是動詞!(上) (暘斌)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403400711202209/
文藝復興三傑代表作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繼續來介紹podcast,這次我選擇的是呱吉(aka台北市議員邱威傑)的人生晚長第100集。
之所以特別介紹這一篇,主要是因為呱吉在這集內容介紹一位民國初年的特別文人─張競生。
張競生的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尤其跟同時代的胡適或是魯迅相比,在現代更是默默無聞。之所以如此,並非他的學問不好,而是他研究的領域跟觀念在當時中國都極為前衛,那就是......性。
詳情在呱吉的節目中其實會有介紹,我為免喧賓奪主所以簡單提一下,張競生曾經徵求讀者提供性經驗好集合成作品(也就是著名的《性史》),並且不時提出一些「什麼樣的性姿勢可以帶來身心上的愉悅」。
上述內容在今天來看,想必不少人會覺得:「這很平常好不好?」但在當年可說是驚天動地,以至於通常觀念較開放的留洋人士都對張競生痛批,說他簡直是個妖孽敗類。
我查了一下,民國初年有所謂的「三大文妖」,分別是:文學的張競生、藝術的劉海粟、音樂的黎錦暉。
我以前曾經在「故事」刊登過一篇要收費的文章,正好就有整理劉海粟的事蹟,這位老兄為何會被藝術界痛罵?簡單來說,就是劉先生非常堅持要用「裸體模特兒」寫生。(這麼巧,當時的文章我其實也是用呱吉做開場,因為呱吉曾經在他的直播分享過他也做過裸體模特兒,還曾經被人說:「他那邊沒那麼大啦」)
裸體模特兒,今天我們了解那是一種藝術,但說實在話,真正能心無罣礙接受的人也不算多,我曾經跟學生講到文藝復興的米開郎基羅大衛像,從學生永遠都是用一種淫笑在聽我講解,我就能:直到今日,裸體跟色情還是強烈掛勾。(當然這可能跟島國愛情動作片的氾濫有關。)
事實上,劉海粟後來甚至被軍閥孫傳芳通緝,以至於有段時間被需逃入租界保命,可以看到當時人反應之激烈。
至於音樂的黎錦暉,現在維基百科會介紹他是「中國流行樂之父」,聽起來好像很高大上,但當時不少文人對黎錦暉是一陣痛罵,民初超級噴人能手─魯迅就評價黎錦暉的歌:「跟絞死貓發出的聲音差不多。」至於另一個當時評價甚高的音樂創作人聶耳(著名代表作有「義勇軍進行曲」,是抗戰的流行歌,也是現在中共的國歌),更是罵道:「歌詞內容平庸!曲子粗制濫造!唱腔嗲聲嗲氣!是極不健康的影響!」
到底黎錦暉的創作內容是什麼?我查了一下他創作的「毛毛雨」,此哥被稱為中國第一首流行樂,歌詞是:
「毛毛雨,下個不停,微微風,吹個不停,微風細雨柳青青,哎喲喲,柳青青。小親親,不要你的金,小親親,不要你的銀,奴奴只要你的心,哎喲喲,你的心。
毛毛雨,不要盡為難,微微風,不要盡麻煩,雨打風吹行路難,哎喲喲,行路難。年輕的郎,太陽剛出山,年輕的姐,荷花剛展瓣,莫等花殘日落山,哎喲喲,日落山。」
嗯......好的,就我來看歌詞內容是挺肉麻的(但的確內容跟現在很多流行歌差不多),然後如果大家去YT搜尋,可以找到當時人唱的毛毛雨,我聽了幾句立刻放下耳機,並感嘆道:「太TM難聽了,這都啥玩意?」
說到此處,我相信有些人會可惜張競生當年不得志的遭遇。我是也替他有點可惜,但轉念一想,其實每個時代都有理念或創意走在極特殊以至於主流未必接受的位置。
以電影為例,號稱現在科幻片中經典以及啟蒙之作的「2001太空漫遊」,當年出來也是讓一堆人發矇,前面30分鐘像動物星球頻道加上後面30分鐘像嗑藥般的迷幻場景,當時就引發不少負評。
又比如皇后樂團的代表曲:波西米亞狂想曲。當時也是負評居多,我自己第一次聽也是發矇,完全不覺得好聽(其實到現在我還是覺得皇后其他歌曲比波西米亞好多了)。
張競生如果活在現代,說不定他仍會是個讓大眾傻眼的前衛者,或是說,他用太過直接的方式說出事物的本質,以至於大眾無法接受吧?
也話說,呱吉講這個主題是非常適合的,畢竟他平常就在搞「風流韻事審查委員會」之類的私密投稿及朗讀,他為人也有自己前衛的癖好,像他曾經說過,他以前在劇團演出的作品,曾經讓龍應台看到後直接衝出場,然後飽受刺激的說道:「我到底看了什麼?」而其實我聽他劇裡面的內容,也跟龍應台有一樣的想法。(不過也話說回來,我有時候也會被呱吉的作風影響,比如我曾經對免洗筷做過實驗。)
不過聽的人會不會開心?大家就自行斟酌。我自己是覺得這一則當中的某些故事講得挺不錯的,至於最後一段呱吉朗讀他自己的創作......如果你是只對歷史感興趣,那其實跳過也沒差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6YxCT7sPuY
文藝復興三傑代表作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拉斐爾之夜】
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拉斐爾(Raphael or Sanzio,1483-1520)出生於義大利東北小鎮烏爾比諾(Urbino),父親也是畫家,小拉斐爾在幼時便已流露出絕佳藝術才能。1508年,拉斐爾來到羅馬,接受教宗委託,開始了梵諦岡宮殿內的一系列壁畫製作,這時候他才25歲,而米開朗基羅正開始奮鬥西斯汀禮拜堂天頂畫。
雖是少年得志,但拉斐爾謙虛向學和與人為善的特質,讓他與當代許多傑出藝術家建立深厚情誼,也從前輩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和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1475-1564)那學習到不少大師技法,例如文藝復興藝術四大技法中,拉斐爾所發展出的『統合法』(Unione)就是結合達文西『暈塗法』(Sfumato)和米開朗基羅『換色法』(Cangiante) 加以調整轉化而成。
因為技法上開創出承先啟後新局面,也是宗教畫明亮光彩之需求使然→如此才能適切讚詠神聖主題,或者又因性情溫和文雅之故,拉斐爾筆下總是色彩盈潤飽滿,比暈塗法更鮮亮飽和,在明暗陰影過度上又比換色法來得形色統一而不至於突兀破碎;畫面也完全體現和諧安寧且優雅的特質。
拉斐爾和學徒們從1508年到1520年間都在梵諦岡繪製濕壁畫(fresco),在一場突如其來的高燒後去世,壁畫交由徒弟們接力於1524年完成。拉斐爾創作的梵諦岡濕壁畫中,《雅典學派》(The School of Athens,1509-1910)名氣最為響亮,被譽為是畫家生平代表作,也是文藝復興時期高度藝術成就之代表。但還有另一幅壁畫讓我深感興趣。
========================
《解救聖彼得》(Liberation of St Peter,1514)位於梵諦岡教宗宮(Pontifical Palace)二樓伊里奧多羅室(Room of Heliodorus),這個房間原是教宗私人會客室,室內訴說聖經故事的四幅壁畫便源自拉斐爾手筆。
這應該是西方藝術史上,至少就現存畫作中,第一幅採用大膽明快手法,以及強烈明暗對比效果表現夜景的作品,也是第一幅使用光線創作並強調人物神性,即中圖天使神光的畫作。
對力求朦朧暈塗效果的達文西來說,雖是不間斷地研究著光的反射和擴散結構,但他卻始終避免強烈明暗干擾畫面,並利用數十層透明色罩染和研磨得極為細膩的顏料,加上高度耐心,將光線織入背景裡,營造出如夕照般的朦朧擴散光照效果與柔和視覺美感。而且他老人家熱愛研究與發明各類事物,畫畫也只是他的眾多才能之一。
至於原本就以雕刻為志業的米開朗基羅,相較於光影,更專注於人體造型和動態展現,因此在西斯汀禮拜堂天頂畫中,則是採用『換色法』(Cangiante)讓色差和純色表現出陰影,創造出光亮四射,色彩鮮亮的創世紀畫面。
直到文藝復興時期,添加陰影製造出光線效果雖已常見,但夜景畫卻仍少有人投入,多半是拿來使用在基督降生這類主題;何況濕壁畫因為本身施作方式與材質受限,極難製造出反差對比的光影效果。
但生來就是畫家並且只專心畫畫的拉斐爾做到了,《解救聖彼得》這般規模宏偉(寬達6.6公尺)的夜景畫不僅空前,甚至絕後。
========================
《解救聖彼得》描述耶穌大弟子,被羅馬教會認定是第一任教宗的聖彼得在基督教尚未合法化前,被希律王迫害入獄,即將處刑的前一晚,天使現身劫獄,拯救他落跑的故事。(西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頒布『米蘭敕令』後基督教才合法)
拉斐爾採用〝異時同圖法〞,以三個壁面畫出同一事件的三個時段不同場景。按照時間發展順序是中圖→右圖→左圖。
中圖:聖彼得無奈地蜷曲身子窩在牢裡,想說我明明頭上都有光圈了怎麼還被關?突然一陣光亮,天使從天降臨,兩旁士兵這時候被天使賞了一頓好覺(或是被打暈了)。
右圖:閃閃發光的天使牽著聖彼得微涼的小手(?)悠哉地經過睡得天翻地覆,可能正夢見牛排和雞腿正呼喚他的士兵身旁。
左圖:終於有士兵驚醒,忙著跟同伴說犯人已經越獄成功,快點速速抓人,要不然接下來就是我們自己悲劇了…此處拉斐爾以激動不安的士兵動態表現慌亂緊張的氣氛。
========================
這幅濕壁畫可算是用來裝飾門頭上方的飾板畫,左右場景皆安排階梯,中央高盤如現代攝影網格(grid)效果般的牢獄。如此構圖不僅創新大膽,所創造的效果也相當驚人,可見拉斐爾構圖能力之高超。
夜景呈現另外讓《解救聖彼得》更增添特色。夜景需要光亮去對照暗夜,這兒光源來自好幾個地方:
中圖天使散發強光,發散給眾人。
右圖天使繼續發光,照映在聖彼得和士兵身上,盔甲發出反光。
左圖士兵手中火把和灑落而下的月光都映照在盔甲上。另外若親至現場,尚可感受壁畫下方窗戶流淌進來的室外光。
拉斐爾同時使用來自月亮的自然光和天使的幻想光營造出夜色效果(night effect),並且藉由光影充滿戲劇性的對比強化故事發展的氣氛。這對於同時期或之前仍停留在靜謐安詳氛圍的夜景畫風格可說是開創新局面。
========================
藝術的演進從來難以脫離歷史自成脈絡,每一種繪畫型態和風格都是經過優秀藝術家們不斷學習、思考、研究、創新而來。如同莫札特,拉斐爾也是英年早逝,然而他的不凡成就,不僅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後續卡拉瓦喬、林布蘭和維梅爾等人,也讓我們透過他的天賦才能見識藝術家如何完美詮釋故事。
圖片來源 : 網路
《Copyright © 2019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