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臺南・無影藏:充滿新觀點的相互激盪、異文類的敘事對質】
這次in臺南・無影藏競賽,我們看到了文化資產影像的系譜與未來,不只是停留在文化資產的物質條件的維護與復原,而是在於一種嶄新存在與生活態度的重新展開。
首先,幻異的異世界影像:像《壹零捌足Carnival of the centipede》用的是外國觀光客的觀點,而文體是幻想型動畫的敘事法,這讓習慣看紀錄片敘事的評審與一般觀眾,看到在影像中飛舞的盲蛇與蜈蚣,可能都會感到十分的新鮮有趣……
#in臺南無影藏 #台南 #影像 #文物 #藝術
文類 文體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簪花男子:#離畢華詩作特輯(一)※
離畢華〈感時〉
──見老妻準備端午祭祖供品有感
投我以素粽
地址一如從前
龍王國水底寮水底路
經過那一片海帶草原
就在兩株紅珊瑚之間
坐在海綿上我仍然開班教授修辭
因為日歷年曆河誌海曆用完之後
我和蝦蟹海星等甲殼和棘皮等
生徒們無法探究永夜的永遠,所以
它們雖不知此世這身沒有
熱帶魚的華麗
海帶魚的銀輝
鮪魚的膘健
鯨魚的龐偉,一仍孜孜
不倦於早課晚課,吐沫作詩
春山雨行途中邂逅翻土的騺蟲,是我
街頭和巷口撞見故障交通號誌燈,是我
水泥叢林乍聞夏禪和蛙的鳴聲,是我
彳亍的足跡鈐在河畔或海邊,是我
夯力划舟吧
打撈幾星飛濺
汗以及淚,用來擦拭簡冊的墨漬
八爪章魚總嫌不夠黑,噴發不出
千潯之下的鬱卒有氣泡緩緩上升如月,日出之前
之後拖出迢遙水文
龍舟向我
奪旗只是註腳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離畢華 創作,粉專 #銀月步雪離畢華
#林依儂 手寫,粉專 字影扶疏,Instagram:writingxphotography
※本篇原作於2012年6月,收錄於《簪花男子:離畢華詩.文.畫集》(遠景出版社,2014年7月)
※離畢華(簡介,主要引自作者粉專)
本名盧兆琦,畫家、詩人,藝術學碩士。
曾出版:佛學小說《道生法師──頑石點頭》,詩集《縱浪去吧》、《迷人》、《山中曆日》、《春泥半分花半分:台灣新俳壹百句》;小說集《花間總問鳥聲否》;散文油畫集《心裡的光亮著》;長篇小說《十三暝的月最美》;離畢華愛美書(一)《盛開的女人──造型設計十講》、(二)《彩妝設計》;油畫畫冊《野草花園》,及創作集《簪花男子:離畢華詩‧文‧畫集》。
※《簪花男子:離畢華詩‧文‧畫集》簡介(引自書介,經微調)
離畢華既是畫家,亦是詩人,兼擅小說和散文,總以凝鍊的文字在各文體之間遊走,優雅而從容地走進世間,仿若為嘈雜紛亂的塵寰中置入一絲恬淡和禪意。
其散文用字典雅,倏忽往事於塵煙中閃現,望看現今人生,以靈性的思維觀照甚深,時而以幽默的筆觸描述人情土地的溫暖與美好,時而呈現行經花叢卻片葉不沾身的透悟,使人閱讀至文末,仍懸宕在悠然餘韻之哲思;當圖與詩交織,於典麗色調中又透著幾絲寂寥,尤其見其以肉身回應生死大問,猶如在暗夜中燃起一盞燈,泛出曖曖光華。一旦執筆寫起小說,令人遙想又懷舊的台灣日治時光,信手捻來即召喚於眼前,透過其情摯溫潤、細膩雅緻的文筆,小人物的眾生相一一躍然紙上。
本書將各文類題材匯聚合一,藉由作者的微觀引領我們在平凡中洞見不凡,在喧囂中領略寧靜,讓人持著一份澄澈通透去細品世事與生活的本真。
文類 文體 在 看書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生日快樂] #10
陳舜臣(1924.2.18—2005.1.21)。
閱讀、觀賞、聆聽創作者的作品,是最有效力的生日祝福。
今天適合讀陳舜臣。
.
「我們台灣人接受日本教育,隨著『皇民化』的口號被教育成日本人。然而,台灣『光復』之後,我們就光明正大地變成了『中國人』。」
「成為中國人。——問題是,何謂中國人?」
——陳舜臣,《憤怒的菩薩》
.
「我常說的『台灣人云云』,恐怕是因為我對於自己是台灣人的身份很在意的緣故吧。自己應該是台灣人沒錯,不過周遭都是日本人,讓還是小孩的自己產生了錯亂。」
.
「自己到底是誰?或許長久以來,心中總是沒有拋開這個疑惑吧。年幼時期的自言自語,其實就是我成為作家的出發點,每次只要回頭展望,就能看到當初自己的起點,也能重新找到自己現在身處的定位。」
.
「但我已覺悟到,必須認清自己是少數派中的少數派並生存下去。」
——陳舜臣《半路上》
.
「台灣沒有好好傳承他,中國那邊認為他是台灣人,在日本,他的形象就是個華僑,三方都沒有好好評價過他。」
——陳舜臣姪女、日本兵庫縣立大學經濟學部國際經濟學科教授陳來幸
.
.
今天想聊聊對陳舜臣的接收史。
.
出生於日本神戶的台灣人家庭、在神戶成長的陳舜臣,只在二戰後短暫回台三年,經歷二二八事件之後,選擇回到日本。他協助家中經商十年,直到起心動念要寫小說,轉身投入文壇。
.
1961年,《枯草之根》獲「江戶川亂步賞」;1969年,《青玉獅子爐》獲「直木賞」;1970年,《再見玉嶺》、《孔雀之道》獲日本推理作家協會賞;1992年,《諸葛孔明》獲「吉川英治文學賞」,陳舜臣以日文寫作,以推理小說進入日本文壇,以歷史小說與摯友司馬遼太郎齊名,一生獲獎無數。除此之外,尚有通史、隨筆、遊記、評論、漢詩集及翻譯作品。他曾自述:
.
「我每天寫五到六個小時,在寫《琉球之風》的時候,寫到手指抬不起來。」
.
他寫的中國歷史小說,以探索中國近代史為其重要貢獻。不僅樹立了日本文學裡中國歷史小說的一脈分支,也深深影響了日本人觀看中國的方式。有趣的是,戰後西川滿回到日本時曾二度改寫《西遊記》,而這也影響了邱永漢、陳舜臣再度翻寫《西遊記》。
.
陳舜臣在台灣的出版歷史約略可分為三階段,而這也可以和台灣日語世代作家戰後的命運相互映照。
.
第一階段,是戒嚴時期的暗流。
.
在這個階段,陳舜臣在日本文壇成名獲獎。但是,只有少數作品出現在台灣讀者的視野中,或有台灣日語世代作家如黃得時、楊熾昌(水蔭萍)、龍瑛宗關注他的動向。1963年6月至1976年1月,平鑫濤兼任《聯合報》「聯合副刊」主編,而劉慕沙說:
.
「(民國五十二年九月)在葛樂禮水災之後,平先生匯來兩萬元,西甯為了早日還債,開始著手寫醞釀多時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貓》,並於次年在皇冠上連載。我亦在聯副連載第一部長篇譯作,陳舜臣的《#黑色喜馬拉雅山》。這麼一來總算結束了不時得變賣下個月眷糧券貼補家用的日子。」
.
1965年,《黑色喜馬拉雅山》由皇冠出版,應屬皇冠創社第一年出版的書籍。之後,獲得直木賞的《青玉獅子香爐》也是在聯合報副刊連載。
.
然而,由於陳舜臣家族經商,和港、台、南洋、中國都有著貿易往來;加上他多次前往共產中國取材,根據他的自述,不只他的著作曾被列為禁書,他也上過黑名單,長年無法回台。
.
直到1990年,李登輝讓他從黑名單上移除,陳舜臣才再次踏上台灣這塊土地。他更引介司馬遼太郎進行「台灣紀行」,使日本文史學界開始對台灣有了新的視點。
而這時,也迎來第二階段,戒嚴後的盛放。
1990年代,遠流有系統地出版陳舜臣的歷史小說和推理小說,甚至有過暢銷十萬本的佳績,使台灣讀者逐漸熟悉這位歷史小說家。
.
但隨著時序進入2010年代,彼時的出版聲勢漸弱漸淡。我對陳舜臣的認識,便要到第三階段,陳舜臣的再發現。
.
2016年,游擊文化和內容力合作,推動「大時代下的陳舜臣三部曲:青雲之軸、憤怒的菩薩、半路上」系列出版;2018年,陳舜臣唯一以台灣新莊為推理小說舞台的《憤怒的菩薩》改編為公視四集電視劇;加上2019年出版野島剛《漂流日本:失去故鄉的臺灣人》,2020年出版笹沼俊暁《流轉的亞洲細語:當代日本列島作家如何書寫台灣、中國大陸》。
.
這個階段,出版者更著墨於陳舜臣小說和自傳作品中的「台灣經驗」與「在日台灣人經驗」。如游擊文化編輯群在Okapi專訪談陳舜臣三部曲時所說:
.
「藉由三本文類各異、虛實交錯的文體,將小說家的身世回歸到時代的洪流之中,在台灣與東亞歷史的脈絡之下,爬梳在日台灣人的無奈與掙扎、身世的飄零與歸屬,最後反問己身:何謂國籍?何謂國家?我是誰?」
.
然而,因緣際會整理逝世的外公外婆書櫃時,我和架上一整排陳舜臣寫的《阿片戰爭》、《太平天國》等日文文庫本面面相覷。原來,經歷過日本時代、受過日語教育的長輩,早就習慣透過閱讀台灣作家以日文寫作的中國歷史小說,作為接觸中國歷史的方式。若與陳舜臣在台灣、日本、中國之間流轉的身分認同和命運相互參看,實在心有戚戚。
.
牽涉到台灣、日本、中國三方之間的「翻譯」,在小說之外,陳舜臣也寫下了大量的文化隨筆。在這樣的背景下閱讀玉山社2017年出版陳舜臣和妻子蔡錦墩合寫的《#美味方丈記》,讀來津津有味之餘,格外感覺到複雜的情感。
.
台灣版搭配了食物插畫,書中寫了台灣的食物如肉圓、春餅、南北粽之爭等,也寫了海參、生魚片、海蜇皮、膽肝、豬腳、紅龜、艾草餅、彈珠汽水等。他們夫婦接龍討論、挖掘中日食物文化的差異,活用典故而不艱澀,再加上譯筆生動,讀來很能拉近和台灣讀者的距離。而在看似信手拈來的閒談中,窺見小說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勤於查考的歷史小說準備工夫。
.
讀陳舜臣、蔡錦墩的後記,或能稍稍領會他們鬥嘴吐槽的風格:
.
「 為什麼這本《美食方丈記》會變成夫妻共同執筆的作品呢?自從接下這份工作開始,我們兩人就不停思索,回想起來真是相當害臊的故事。《サンデー每日》當時的總編輯高原先生來訪提出這個想法時,丈夫喝得微醺一臉愉悅地說:
食物平常由妻子負責,是她的領域。也該讓她嚐嚐截稿地獄的痛苦,才能體會我平時的苦啊。
說得相當大膽。而妻子則表示,
寫東西是他的工作。
想得可簡單了。
等到二人答應要共同執筆後,酒終於醒了,兩人面面相覷,才知道彼此都把負責推到了對方頭上,等搞清楚狀況時已來不及了,不過也沒有多想。
──總有辦法的吧。
只能用大家熟悉的樂天主義貫徹下去了。」
.
是在歷史小說外,輕鬆的陳舜臣。
.
不過,在這個階段,還可以注意到中國的譯本。
.
陳舜臣所寫的文化隨筆,由中國畫報出版社在2019-2021年以「陳舜臣隨筆集」系列翻譯出版19冊。中國出版社在此之前也翻譯了他的歷史小說、歷史著作和推理小說。在目前台灣歷史小說出版動能衰退,且幾乎絕版的情況下,台灣出版社引進的簡體譯本,成為讀者不得不的接受媒介。這固然是現實所囿限,但難道不也是另一種弔詭嗎?
.
此外,陳舜臣的國籍曾經數度轉換,「1973年日中建交後,為了方便到中國取材考證而申請中國護照。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放棄中國籍,1990年正式歸化日本籍。」然而,根據野島剛的文章,遠流1990年代為了解決陳舜臣作品的版權爭議,向戶政事務所查詢的結果是:
.
「「1991年3月19日第81戶司發行8150103號」的文件裡是解釋:「台灣光復之初,居住在台灣者自動就視為擁有中華民國國籍,陳舜臣並沒有表明放棄國籍,因此現在仍擁有中華民國國籍。」
.
國籍之外,陳舜臣1999年也取得台灣戶籍,設籍淡水。只是,無論是曾經擁有哪一種雙重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雙重國籍;日本、中華民國雙國籍,這些在當代中國對陳舜臣的詮釋裡,自然是被抹去的存在。
.
陳舜臣的文學世界,根基於台灣、日本、中國三國糾葛甚深的歷史,其出版發表的歷程,也因於不同時期出版、以不同語言引介,讓不同世代、不同國籍的讀者閱讀,形成文壇曖昧殊異的風景。他的作品巍巍成山,能以多重面向來詮釋;字裡行間也可看見他心懷海洋,在島嶼和大陸之間遊走,波瀾壯闊的一生。1994年,他在《琉球之風》自序中說:
.
「《琉球之風》故事發生在一六○六年的琉球;《龍虎風雲》是由一六二三年的澳門展開;而《旋風兒:小說鄭成功》則是一六四四年,由長崎揭開序幕。
.....
其中,最重要的是,我所愛的故鄉台灣在這個時期開始浮出具體形狀。故鄉的誕生這件事情,一直留在後有的腦海裡,時時鼓舞著我。
這三部曲的共通主題之一是「海」。毫無國界之分的海,不但是運輸物資和文化的通道,同時也象徵著自由。
......
這三部曲也意味著從海來看東亞歷史。以後,這種視點大概會逐漸受重視吧!
海,今後仍會是我寫作的主題。也許有一天我會試著著寫台灣的歷史。到那時候,這三部曲將會成為那本書的序章。」
.
可惜的是,文壇終究沒有等到這部作品。
.
延伸追想,從曹永和提出在海洋史乃至世界史架構中鋪陳的「臺灣島史」以來,台灣出版了不少以「海洋史觀」為中心,觀察台灣在世界史的地位的史學書籍。近期更有《風之帝國》、《海上傭兵》、《公司與幕府》、《巴達維亞號之死》,或許能稍稍和作家的未竟之志遙相呼應吧。
.
2017年到神戶旅行時,「陳舜臣アジア文藝館」當時休館中,沒有機會拜訪。而剛查找資料時發現,財團法人台北市南海文教基金會舜臣圖書館,不確定是否已廢館。在這些地點之外,淡水的「一滴水博物館」中設有「陳舜臣文庫」,決定再找時間去走走看看。
文類 文體 在 論「文體」與「文類」的涵義及其關係- 元照出版, 月旦知識庫 的相關結果
「文體」與「文類」概念有別,但二者卻具有「彼此限定,相互依存」的關係。在形式邏輯上,文體是文類內涵的概念限定;相對的,文類是文體外延的概念限定。在文章的實 ... ... <看更多>
文類 文體 在 文學概論 的相關結果
第四章 文學作品的類型. 第一節 文類與文體. 一、文類. 分類:「分類」,就是在選定某個定足點,針對某對象,從某角度去觀察後,再訂出一套屬於同一系統的標準,然後再 ... ... <看更多>
文類 文體 在 文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文類 (英語:literary genre)又稱文體或體裁,指文學作品的分類範疇,是文學批評的常用術語。一篇作品所屬文類可以依其內容、風格、技巧以至篇幅來劃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