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留才 分紅課稅優惠拍板
#31項惠台措施 #大陸 #台灣人才 #挖角 #高科技產業 #課稅選擇權機制 #免稅優惠
大陸以31項惠台措施挖角台灣人才,令高科技產業備感紅色供應鏈強大威脅,盼再爭取員工分紅面額課稅或採分離課稅優惠,但黨政人士透露,國際會計準則(IRFSs)員工分紅費用化已回不去了,府院高層有共識,為免與國際脫軌,將祭員工分紅股票緩課稅選擇權優惠,取代面額課稅或分離課稅。
產創條例19之1課稅選擇權機制,上周五(23日)已由執政黨黨團提案,在立法院通過付委,交付經濟委員會審議,很快可完成三讀。
依這次黨團修正內容,員工獎酬股票仍依實際轉讓時緩課稅,但所得課稅計算基礎可選擇依取得股票時點或處分時點,市價二者孰低計算,給員工課稅選擇權優惠,惟前提是持有公司股票二年未出售,且在該企業或控股集團關係企業繼續任職員工,才能享有此優惠,以達真正留才目的。預計租稅減免施行至108年12月31日為止,對高科技留才具一定誘因。
高科技業者不斷透過各種管道傳達,盼員工分紅配股回到過去按面額課稅,或不併入綜合所得稅採分離課稅,以利半導體人才留在台灣。對此,府院高層近日頻交換意見,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也向賴揆分析,取消員工分紅費用化,不依市價課稅、回到面額課稅並不可行,因違反國際潮流趨勢,我國資本市場和國際接軌,全球皆採實價課稅,台灣不可能走回頭路。
黨政人士指出,去年11月產創條例修法,拿掉員工獎酬股票當年度500萬元額度內可五年緩課稅規定,綠委提案修改為「可選擇在實際轉讓時,按轉讓價格計算所得課稅」,惟如此股價飆漲時,員工要承擔被課重稅高風險,失去長期持有意願,留才誘因仍不足,反不如五年緩課規定。府院高層研商後,決定由黨團提案,二度修改產創條例19條之1。
黨政人士說,財長許虞哲日前也在立院公開表態,員工分紅股票改按面額課稅不可行。除此,財政部也認為分離課稅會造成不公平,因員工以現金分紅所得視同薪資一部分,要併入綜所稅課稅,若以股票分紅所得採分離課稅,對不同企業的員工不公平。
外傳新加坡及香港針對員工分紅採免稅優惠,財政部官員澄清說,星港是針對員工變成股東身份後獲配股利所得予免稅,並非在員工分紅取得股票當下,員工取得分紅的股票屬薪資範疇,全球都一致要課稅。
(工商時報)
全文網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326000189-260202
新加坡 科技業 薪資 在 李世淦-屏東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人才出走潮 政府如何解?
中國大陸宣布送出卅一項惠台措施,項目鋪天蓋地,並特別針對吸引台灣年輕人赴陸求學、...
中國大陸宣布送出卅一項惠台措施,項目鋪天蓋地,並特別針對吸引台灣年輕人赴陸求學、就業開出「綠色通道」。
大學學測公布成績,大部分家長及孩子忙著計算落點、準備申請學校之際,有個現象值得重視,很多明星高中的學生,已不將眼光放在國內大學。一些國際頂尖名校,提供優厚入學條件及寬廣的就業願景,吸引優秀學生躍躍欲試。
這幾年捨台大負笈北大、清華、港大、星大及歐美名校的大有人在,且數字年年攀升。據教育部統計,從二○一○年至一五年高中生畢業後直接赴國外大學就讀的人數已增加許多,讓我們心生警惕。
當然,在國際化浪潮下,學生有更多升學管道,這是無可厚非的。過去台灣的經濟奇蹟也是要歸功於許多留學回來的人才,以新知識帶動整個科技業的發展。
但擔憂的是,如高教品質越來越低落,國際排名無法提升,越來越多學生選擇到國外就讀。他們畢業後,台灣就業環境和薪資若無法提供足夠誘因吸引他們回國,那麼台灣的優質人才就成了單向輸出,菁英資源將被淘空。
不單是優秀學生流失,教授也是一樣。同樣職等,台灣教授薪資偏低,研究經費也不足,很難抵抗來自世界各地的獵才行動。最近台大副教務長、土木系教授康仕仲被加拿大大學以十倍多的研究經費及空間挖角,在學界投下震撼彈。
他的出走絕對不是個案,如不改善,不但無法將人才留在國內,也無法吸引知名學者來台任教。在留才求才都不易下,會讓我們的高教面臨崩解危機。
以二○一七年來說,北京清華大學預算高達台幣千億以上,北京大學也有八百多億,高出台灣的大學數倍之多。
港澳、韓國、新加坡等鄰近國家,這幾年來都大幅調高高教經費;反而台灣從五年五百億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到現在的「高教深耕計畫」,預算不增反減,怎麼和人家競爭?
這幾年在全球頂大排名上,台灣的表現越來越不理想,連台大都落到第一九八名。雖然我們大學生、研究生數量比過去增加,但整體競爭力未見提升,反而造成國內「學成無業、產業無人」怪象。
教育是百年大計,是未來面對世界挑戰的重要配備,應該是超脫意識形態,具前瞻性與延續性的政策。然而因為政黨輪替,因為兩岸之爭,台灣教育已成政治的犧牲品。非專業人士可越俎代庖,主導教改,學生可以影響課綱,政治可以介入大學自治等,卻看不出要如何培養具國際競爭人才。
最近大陸公布卅一條惠台措施,尤其對專業人才,提供學習、創業、就業、生活的同等國民待遇,無疑是強大的吸才黑洞。我們有何具體方案因應,這些宏觀主題才是政府及教育部應關注及努力的,別再耗費在內鬥及意識形態上,逼得台灣人才只能在他處卓越,造成國家無可彌補的損失。
新加坡 科技業 薪資 在 YaoIndia 就是要印度︱認識印度,從這裡開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YaoIndia就是要印度報你知
根據全球顧問公司Willis Towers Watson報告顯示,進入2018年,印度各行業平均預計調漲10%工資,居亞太地區之冠。印尼預計調漲8.5%,中國7%,菲律賓6%,香港和新加坡4%。
說到漲幅,有些朋友應該就會好奇關於印度的基本工資。
目前印度的最低工資與上班族薪資,在每一個省邦都不大一樣;以今年調漲最低工資36%,躍升全印度工資最高的新德里為例,無技術工人最低工資是每月13,350盧比(約新台幣6,183元,但是這是依法規定的金額,其實有很多公司並未依法給薪)。而在新德里,如果月收入落在三萬到五萬盧比(約新台幣13,894~23,156元),普遍就被視為中產階級收入。印度政府也在去年宣布,中央政府僱員的最低薪資為18,000盧比(約新台幣8,336元)。
雖然在發展中國家可能起薪較低,但是可以看到跳躍的幅度很高,菁英階層與一般上班族也有非常大的差距。例如如果你是畢業於印度最難考的MBA IIM(印度管理學院),或是國外科技業都搶著要的IIT(印度理工學院),這些來自最著名學校的畢業生,一出校園月薪可能就從台幣15萬起跳。
而從這樣的薪資增長,也可以體現出發展中國家的快速進步,以及人才缺乏的緊張。具有能力的員工,向上進階或者跳槽的機會也相對高;而要如何讓人才留任,也是在印度企業需要持續思考的。畢竟印度人的積極也可以從調薪中看出,如果老闆不跟他談加薪,他一定會自己去跟老闆談XD
YaoIndia 就是要印度|認識印度,從這裡開始
#YaoIndia #就是要印度 #印度報你知 #印度經濟 #調薪 #加薪 #基本薪資 #薪資趨勢 #WillisTowersWat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