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角】止住泰遊的心癮!懷舊街頭風泰式小店
街頭小店一向標誌著當地的傳統地道美食,無論去到世界各地,這金科玉律一直如是,所以筆者每次去旅行,都例必會惠顧一些街頭小吃,以瞭解感受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而每處地方均有其代表作食品,就如香港有炭燒雞蛋仔和咖哩魚蛋,英國有炸魚薯條,泰國有炒金邊粉、生蝦刺身和咖哩炒蟹,印尼亦有沙爹串燒,還有越南的生牛肉河粉等等,儼如當地的美食縮影一般,每每讓人驚喜和回味。
早前行經北角城市花園一帶,途中見到一間新近開張的泰菜小店,裝潢充滿著泰式懷舊街頭風,摩登得來趣緻得意,友人二話不說便急不及待入去參觀一番,好奇的筆者當然也不甘後人,一齊入去八卦一下,心想既然有點肚餓,不如就坐低試一下新店吧。
店內分開兩個部分,先是一處售賣麵包及醬料的角落,裡面的泰式醬料款式不小,價格亦算實惠。
再入去便是餐廳的部分,內裡裝修很有特色,大大幅的電車模型牆裝飾,懷舊的鐵窗花、紙皮石牆、天花吊扇、髮型屋旋轉燈箱和粗糙的水泥地,還有牆上手繪設計的"篤篤"插畫,各樣都充滿著裝置藝術味道,設計偏向懷舊工業風。入座後發覺原來連桌面也是以不銹鋼打造,甚至碗碟亦是採用懷舊的公雞圖案瓷碟,滿是泰國街頭小食攤味道。雖然是仿泰國街頭風,環境一點也不侷促,地方清潔整齊,座位闊落很有空間感,簡潔舒適。
打開餐牌看到簡介,原來店名的由來是源於泰國曼谷Sukhumv it大道傍的第卅八號巷,那裡曾是泰國一個開業逾四十年的著名街頭美食天堂,可惜因重建關係,現已在美食地圖上失去了蹤影,而店主希望將那裡的美食帶到來香港,故以此命名小店。 細閱餐牌後,每樣食物都很吸引,筆者再次發揮眼闊肚窄的功力,兩個人點了差不多六款小食和餸菜,其中包括軟殼蟹春卷、泰式炸蝦餅、泰國街頭燒雞肶、黃咖喱軟殼蟹農夫包、油酥餅、燒羊架配芭堤雅蛋包炒飯和泰式炒椰菜苗。
軟殼蟹春卷,以薄薄晶瑩的米紙包著生菜、青瓜甘筍絲和炸得酥脆的軟殼蟹,裁成四小件上碟,米紙軟糯煙韌,配上菜蔬的爽口和軟殼蟹的鹹香,感覺香酥清新,蘸上隨碟的酸甜汁醬,開胃減膩,是一道不錯的餐前小食。
泰式炸蝦餅,以蝦膠裹上麵包糠炸至金黃色熱辣辣上碟,外脆內軟,蝦香滿滿,口感Q彈。唯個人覺得蝦餅做得略為薄身了點,欠缺了啖啖蝦肉的滿足口感,如能做得飽滿一點,將會更加好味。
泰國街頭燒雞肶,是本地泰菜食店較為少見的一款小食,大廚先將雞肶起骨裁成兩件,並以中開竹枝夾著來燒,單看賣相已充滿著泰國街頭風味。一端上來焦香撲鼻,入口肉質嫩滑多汁,蜜香惹味,不愧為此店的招牌菜式,確實不錯。
咖喱軟殻蟹農夫包,挖空了的自家製農夫包,盛著香滑惹味的咖喱軟殼蟹,賣相吸引。數數咖喱內足有三大隻炸香的原隻軟殼蟹,還有薯仔青椒等蔬菜,十分足料。軟殼蟹炸得香脆可口,配上濃香的黃咖喱,味道帶甜而不太辣,加入了蛋漿同炒,顏色鮮豔之餘亦帶有蛋香,就像是泰式咖喱炒蟹的咖喱汁一般,用來蘸麵包食,味道一流。唯一問題是農夫包雖算鬆軟但烘得不夠香脆,缺乏了酥脆香口的口感,略嫌有點失色,有待改善。幸好筆者另外點了一客香酥餅用來沾這美味的咖喱汁同吃,未有浪費。
燒羊架配芭堤雅蛋包炒飯,這個蛋包飯跟外邊一般的有點分別,外層薄薄的蛋皮包著堆成圓碗形的炒飯,蛋皮白白的似是以蛋白煎成,跟日式蛋包飯的金黃滑蛋荷包炒飯賣相完全不同。切開蛋皮內裡的是茄汁炒飯,熱辣辣香噴噴,味道偏酸帶淡淡的蒜蓉洋蔥香氣,飯粒分明,偏濕潤有咬口,感覺跟西炒飯的味道相近;蛋包飯側邊伴著兩件燒羊架,羊架燒得軟嫩多汁,肥瘦適中,配上濃厚汁醬,甘香惹味,令人垂涎三尺。
泰式炒椰菜苗,椰菜苗算是泰菜獨有的菜蔬之一,菜身爽脆清甜,大廚以紅椒蒜茸炒香,上碟翠綠鮮紅,炒得香嫩脆口,味道鹹香脆爽帶少少微辣,惹味怡人。
整餐質素味道均不俗,但由於筆者眼闊肚窄關係,兩人用餐點了六款餸菜,最終都是未能清空所有食物,以免浪費還是打包了回家。
店家努力在店舖設計上營造出泰式街頭風格,地道特別,予人在泰國街頭小店用餐一般的感覺,當然吸睛度與舒適度要好上百倍,加上店員親切有禮,價格亦不算貴,筆者大可暫時望梅止渴,止住了泰遊的誘惑,讓筆者在港島區又有多了一個泰式飯堂好去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吃燒肉,是不少人去日本的指定動作。除了講究燒肉好不好吃,氣氛也相當重要,現在介紹東京三間不同風格的燒肉店,讓大家對號入座,看看身旁的旅伴是誰,再選一間去大吃大喝吧! 立食燒肉 治郎丸 要選飲食界的流行用語,「立食」一定名列三甲,它有如百搭般,適用於壽司蕎麥咖喱居酒屋……還有,最當時得令的立食燒肉。...
新店 天 闊 燒 炭 在 My Playground 古家私房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荃灣悠閒感放空田園小店
之前和朋友去了平時少去的荃灣,發覺該區真是發展十分迅速,不消數月又為筆者帶來了新驚喜,筆者二人由地鐵站沿路行去愉景新城, 在途中赫然發現一個有趣的名字—8咪半,原來前身是中國染 廠大廈,經改裝翻新後變身成為商場,入内發現裝修新簇店舖不是很 多,大都是還在裝修未開業階段,現時以食市餐廳居多,落到地下,發現了一間裝潢頗具特色的餐廳,樓底很高環境舒適,我倆都深深被裡面的悠閒感所吸引,決定入内試下新店。
小店入口因被大廈翻新工程的支架所遮蓋而變得不太顯眼,入内後即變得兩碼子的事,一望空闊,先經過一個空間感很大的Cafe Area,那裡放了一列的糕餅櫃展示多款蛋糕供客人選擇,還有型格咖啡吧台讓客人欣賞咖啡師沖調咖啡。來到Reception,望入餐廳内裡,在極高的樓底下放上清新簡約路線的裝潢,以白啡色為主調,周圍放滿翠綠植物作自然間隔,配上柔和懷舊的的泛黃燈光 ,一貫後花園田園風,加上店内枱與枱之間密度不高,營造出舒適的空間感,令人更覺得優閑放鬆。 這裡的A la carte款式都頗齊全,沙律、三文治、漢堡、意粉、薄餅、扒類 一應俱全,價錢亦相對合理。筆者二人商量後點了風乾火腿配蜜瓜沙律,軟殼蟹泡菜竹炭漢堡配薯條,香草燒雞配意大利蕃茄汁及鴨肝醬野菌闊條麵配香濃忌廉汁。
店員先送來麵包籃,籃内有三款麵包,包括罌粟子包、提子包和硬包條,包質口感一煙韌一軟一硬,沾上橄欖油和意大利黑醋一起吃,油香開胃,而提子包點油醋同吃還是首次,感覺新穎健康。
風乾火腿配蜜瓜沙律,哈蜜瓜跟風乾火腿一向是傳統絕配,此道菜以 原份哈蜜瓜切件配火腿上碟,賣相吸引,火腿雖不是什麼陳年貨式,沒有想像中的濃厚鹹香,但遇上甜味適中的哈蜜瓜,仍是十分美味,風乾火腿的鹹香脂香加上哈蜜瓜的清香多汁,一濃一淡的組合,瞬間將味蕾感動了。伴碟的酸瓜柳酸酸的,亦可幫助清一清味覺膩感,實在是不錯的配搭。
軟殼蟹泡菜竹炭漢堡配薯條,竹炭漢堡包身全炭黑很新奇嚇人,但其實除了黑色之外沒啥特別味道;漢堡中間除了夾有炸得金黃酥脆的巨無霸軟殼蟹外,還有酸辣的韓國泡菜、酸香Creamy的Guacamole牛油果醬、蕃茄片和原塊生菜。竹炭包咬落鬆脆香軟,軟 殼蟹亦同炸得酥脆可口,配上泡菜的酸辣除了令味道更惹味外,亦增 加了濕潤口感;牛油果醬相信是代替了沙律醬的角色,食起來更輕身健康,而蕃茄和生菜片令感覺更清新,減低了炸物的油膩感。整個包的食材配合新鮮,健康特色,個人覺得會較適合女士口味,而對筆者這類食肉獸而言還是鍾情於傳統的牛肉漢堡,雖然這樣說,但其實味道口感還是做得很不錯的。而伴碟的粗身薯條亦炸得熱辣香脆, 完全不覺油膩。
香草燒雞配意大利蕃茄汁,燒雞燒得皮脆甘香,肉質結實鮮嫩,配上香濃蕃茄醬,內裡夾雜著不少茄蓉,真材實料,鮮味開胃。
鴨肝醬野菌闊條麵配香濃忌廉汁,筆者從餐牌敞見這道菜後,早已經立定主意要試一下,只因為鴨肝醬本已是筆者最愛之一,再加上野菌及忌廉汁,實在太吸引了。闊條麵上枱,望落感覺很清,因配料就只有清一色的雜菌,但意想不到的是入口味道濃郁,麵條煮得軟硬適中,鴨肝醬混上忌廉的醬汁十分Creamy,牢牢的裹著每根麵條,加上野菌的菌香,豐富了味道層次,令整道Pasta更醇美濃香,個人口味覺得如鴨肝醬的味道能再濃一點出一點,感覺將會更幸福。
整頓飯在這麽優美的環境下進餐,田園得來帶點Vintage的感覺,周圍被翠綠的植物包圍著,清新舒適,而且食物質素算是不俗,價錢亦相對合理,是一處適合兩小口子悠閒暢聚或三五知己歡樂談天的好地方。
新店 天 闊 燒 炭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吃燒肉,是不少人去日本的指定動作。除了講究燒肉好不好吃,氣氛也相當重要,現在介紹東京三間不同風格的燒肉店,讓大家對號入座,看看身旁的旅伴是誰,再選一間去大吃大喝吧!
立食燒肉 治郎丸
要選飲食界的流行用語,「立食」一定名列三甲,它有如百搭般,適用於壽司蕎麥咖喱居酒屋……還有,最當時得令的立食燒肉。
而只要到網站隨便搜尋,結果只得一個:治郎丸。當然,她是東京首家立食燒肉店,選址在人來人往的新宿歌舞伎町旁,就是因為立食能完全滿足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上班族時刻都要爭分奪秒,但又想慰藉腸胃的饞嘴慾望。 店子很小,只有 6台烤爐,最多只能容納 12位顧客,所以任何時候都很易爆滿。不過侷促中倒有一種東京打工仔的地道日常,氣氛極好。 食客雅興不受影響,除了請來前日本棒球好手中村隼人充當店長擔任招財貓和生招牌,凝聚人氣外,更多人是為了只此一家的燒肉模式------立食只是幌子,真正吸引他們的,是這裏把壽司的概念套用在燒肉店內。 一進店,即見大大個壽司冷凍櫃,不過裏面放的不是魚生刺身,而是各式各樣的牛肉豬肉,嚿嚿色澤妍麗,雪花紋理清晰,一看就知是A4、A5的新鮮極品。點菜方式,也與壽司店一模一樣,任何肉類任何部位任何內臟,都是單點,食客可因應自己的肚皮和銀包而量入為出,也免多點除了眼闊肚窄亂叫亂點以致浪費食物的惡習。由於每次落單只有一塊(或幾件),客人可一次過點選不同部位,遇上真正喜歡的才encore。
再望望吧枱後一字排開的木板,上面逐一寫上今天提供的部位和價錢。款式大大話話都有三四十種,牛肉每片只由$9.8起,最貴也不過$19.5,內臟更平,每客不過$2起,即使全部點上,每人也不過$390! 聽店長推介,點了三角(香軟鮮甜、入口即溶)、腰肉(肉質緊致細嫩)、肩肉豬柳(肥美、細滑芳香)、喉笛(即氣管,口感爽脆彈牙)。意想不到的是那個毫不起眼(還是毫無期望?)的豬小腸,油脂極豐沛,放在爐上一燒,油香肉香同時大爆發,吃一口,軟腍甘香,即使熱得燙嘴,都要馬上吞下肚!最後提提,多加$25,就可以享用麵豉湯和白飯,吃完離開不用 1小時!
治郎丸
地址:東京新宿區歌舞伎町1-26-3
電話:+81 03 6380 3292
營業時間:11:30am-5am
人均消費:$195
前往方法:西武新宿駅步行1分鐘
新派燒肉店 肉源
肉源是一間新派燒肉店,走庶民路線,沒有高不可攀的得獎和牛,也沒有令人動容的排場,只是華麗轉身,以紐約 Brooklyn的餐廳為藍本,利用現代時尚搭配工業味,古董吊燈+木地板+磚牆+藝術掛畫,不經意地帶出隨意;昏暗的燈光,輕柔的jazz,似 café又似酒吧,就是不似燒肉店。 餐廳還分了六大區域,枱櫈張張明顯不同,有的是高腳配圓桶枱(相當韓風!),有的是宜家風的家居簡約,有的是七彩patchwork安樂椅,總之無論一家大細、情侶、打工仔,都可對號入座,各自找到自己的天空。
燒肉方面,也走在最前線,主打現今最流行的熟成肉,選用美國CAB級數的靚牛肉,以近百萬的靜電式解凍機熟成 40至 60天,增添肉香肉味。客人每次點菜,店員都會拿出玻璃盒,裏面是當天推介的熟成肉,喜歡的,就可買下燒來吃。不過像較厚身的牛扒,會由廚師在鐵板燒烤才奉客,肉味比一般和牛肉味濃,也更有咬口,吃得痛快。
其他烤肉,雖然價格親民,卻沒有將貨就價。里脊肉只由$57起,腹肉不過$65,中肩肉也只是$64。內臟也新鮮,即日返貨,其中牛舌也經過熟成處理,味道更濃郁更軟熟。也許因為燒肉店選址在寫字樓林立的赤坂,不少上班族放工後都愛來一邊摸酒杯底一邊歎燒肉,所以這裏酒的選擇也比一般燒肉店多,如紅酒白酒雞尾酒,少說也有60種,就算是啤酒,也不乏坊間少見的冰極extra cold Heineken,而且燒肉以外,還有不少韓式料理和甜品,這一次華麗轉身,由環境氣派到食物款式,都為傳統的燒肉店,添上不少新意。
肉源
地址:東京港區赤坂三田ビル會館2f
電話:+81 03 5797 7390
網址: http://www.nikugen.jp
營業時間:11:30am-3pm;5pm-12mn
人均消費:$150
前往方法:地下鐵赤坂2號出口步行1分鐘
家庭式老店 平和苑
平和苑位於沼袋區,寂靜的小街,昏暗的街燈,彷彿照出一身孤寂。不遠處,一個老派大燈箱,亮起三個大字:平和苑。因為《孤獨的美食家》在這裏取景拍攝,平實小店,即惹來大批食客慕名造訪,晚晚爆場。雖然近年熱潮稍退,但由於店很小,只有十多個位子,也很易客滿。開業40多年的燒肉店,庶民式格局,家庭式經營,用的是上乘和牛,因為新鮮味美,一直很受街坊食客歡迎。點了一客山葵牛肋骨肉,這是老闆約 10年前想出的新點子,用新鮮的山葵,放在剛燒好的牛肉上一起吃!
同樣吃法,在鐵板燒由來已久,但移形換影套用在燒肉身上,原來一樣美味,既消滯膩,還可帶出肉的鮮香!難怪《孤獨的美食家》的作者和監製都先後被征服,要藉着漫畫和電視劇對小店歌頌致敬一番。牛肋骨肉放上炭爐,快手反轉底面略為烤一下,點睛地放上一點山葵,夾起,蘸上醬油,在清新的山葵引領下,肉香油香含蓄細膩,一入口,雙眼瞇在一線連聲暗暗叫好!之後的東京X豬肉,是他們向相熟肉店取貨,塊塊白肉凝脂,肉甜甘香,雖然肥膩,但實在可口,唔,回港後多跑幾個圈好了。肉好,內臟也鮮味,那些大腸、第四個胃袋、子宮,輕輕一燒,爽脆不帶臊味,一個人點來送酒,暢快!無他,無論牛肉豬肉或者內臟,都是天天進貨,賣光了,店子就會提早關門,明天請早。山葵燒肉外,我也喜歡她們的另一名物蛋汁飯,新鮮雞蛋和白飯一起拌勻,再加些納豆,又香又濃又甜。雖然餐牌上沒寫上,但懂吃的,一定會點。
平和苑
地址:東京中野區沼袋 3-23-2
電話:+81 03 3388 9762
營業時間:5pm-11pm (逢星期一二休息,亦會因應當日貨源和客人狀況而提早關門)
人均消費:$240
前往方法:西武新宿線沼袋駅步分7分鐘
編輯:溫曉嵐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aBRt1qsp0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