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鐵道文化觀光,Go!Go!Go!
👌彰化縣有得天獨厚的活古蹟-- #扇形車庫,還有最完整的台鐵舊宿舍群,是擁有最豐沛鐵道文化資源的所在。👍發展鐵道觀光,一定要 #加速活化扇形車庫與台鐵舊宿舍群。
😃繼素月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向林佳龍部長質詢後,明(12/9)日林佳龍部長將配合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 的安排,率台鐵局及相關單位蒞臨現場考察。
素月和 #魏明谷前縣長、#黃秀芳委員、#林世賢市長 邀請大家一起來關心!🔶爭取中央經費補助,早日促成魏明谷前縣長任內推動的「#新彰化火車站高架及鐵道文化特區」,帶動彰化市區的發展,💖也讓全世界的鐵道迷來彰化駐足、旅遊,見證彰化鐵道之美。
📣12/9日(星期三)考察行程時間地點:
✅上午09:20 台鐵宿舍群
✅上午09:50 扇形車庫
#加速活化扇形車庫與台鐵舊宿舍群
#骨力陳素月 #林世賢
#黃秀芳 #魏明谷
❤️加陳素月LINE好友或ID搜尋@sayyes➡ http://line.me/ti/p/@sayyes
新彰化火車站高架及鐵道文化特區 在 彰化縣議員温芝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議會臨時會-縣府提案六
「彰化市鐵路高架化可行性研究」的歷史脈動與感動
彰化市鐵路高架化以原線高架四軌布設方式規畫,以符合全國環島鐵路網發展政策,高架路段為穿越國道3號後自金馬陸橋北側爬坡,過大埔截水溝後降坡,共9.5公里,為擴大高架化效益,將新設金馬和中央2座通勤車站;扇形車庫將動態保存,並成立鐵道文化園區,兼具古蹟活化功能。
自宣告高架化工程進入實質開發程序,歷任3屆縣長,自100年到108年才稍有曙光,彰化市數十年來日趨老舊,高架化所帶來的銳變是縣民所引領期盼的,相對應於嘉義市區鐵路高架化民雄段,彰化市人口為民雄的三倍,未來鐵路高架化所衍生的開發價值絕對更具效益。
彰化市鐵路高架化也是都市再造工程的建設元素之一,利用火車站周邊開發,畫分三區:鐵道文化專用區、車站專用區及商業區三個單元,以火車站為中心,利用建築物立體多功能使用,將公共運輸運具整合,增加旅客流量,開發高架化沿線土地價值,重新營造彰化市商業、住宅及公共設施的舊城新都再造計畫。
彰化縣鐵路高架化喊了20年,2019年交通部定案,延宕許久的原因牽涉廣泛,其中彰化位於山、海線交會,調度場的遷移等,難度高,不僅存在技術問題,更涉及彰化、花壇等土地開發。
經芝樺實際了解,在多次的審查會中,2019年7月5日仍遭否決,要求補件, 1個月後再審,其原因係審查意見認為商業開發的模式、財務規畫,還有分區的容積、建蔽率等,都得提出更具體的規畫,台鐵也要求釋出土地後的回饋、車站特區外的彰化都市更新計畫也要納入一併考量,其中更包括機務段遷移到花壇,徵收農地又該如何回饋等具體問題。
鐵路高架化前後共召開5次協調會、初審、交通部審查也多達5次,共計10次,前置作業周延,這也是為了考量讓高架化後的效益得以明顯彰顯,彰化市鐵路高架化一案,全長9.5公里,總建設經費399億元。最終決議通過彰化鐵路高架化委員會的主持人交通部次長黃玉霖表示,雖本案過,仍囑咐未來綜合規畫階段,仍須做好相關措施:
一、縣府成立專案小組,針對違法建物及拆遷物的權益做妥善的處理。
二、扇形車庫及車站文資必須做妥善保存與活化使用。
三、配合彰化建城300年的歷史,請縣府與台鐵局妥善規畫彰化大車站計畫,透過運輸導向所謂TOD的模式,進行計畫區內的容積移轉使用,尤其車站站體盡量朝高密度開發使用。
四、縣府須做好各車站聯外交通及道路的規畫,此次是可行性評估,後續細部再進行落實規畫。
綜上所述,鐵路高架化的推動時程攏長且嚴謹,在本次議會第六案「彰化市鐵路高架化可行性研究」的提案內容空洞,遭受部分議員質疑,應是資料繁雜,未能充分羅列在提案書上所產生的誤解,若能透過專案報告讓每個議員更詳實了解,相信也更能獲得議會的認同,在此芝樺為本案默默付出的歷任3屆縣長及工務處團隊對於本案長年的評估、規劃與所做出的努力先予肯定,也希望民眾給予縣府團隊默默付出的辛勞給予認同。
新彰化火車站高架及鐵道文化特區 在 台中文史復興組合 Taichu Renaissance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給林佳龍部長第一封信——臺中未完成的夢(緊急!請轉發)
根據台鐵局4月17日在現場張貼的「環境整理」公告,台中鐵道公寓於今日(2019年5月11日上午)開始拆除。
這五年來,我們一直不斷推動台中車站周邊的文化保存,希望能留下完整的故事脈落。四年前,有幸獲台中市政府接納「臺中綠空鐵道軸線計畫」,成為台中舊市區再生的重要計畫。在計畫中,這條鐵路高架化後的舊鐵道正在被重新打造為鐵路空中花園,它講述了台中的發展史到鐵路現代化的故事。講述這些故事的線索鐵路高架化的工程中東缺西漏,如今,鐵道公寓的拆除將再讓我們喪失一塊重要的拼圖。
從未缺席的鐵道保存——從車站、倉庫到鐵道的城市保存
台中,年輕的城市。臺中車站周邊過去一百年來的發展,卻有十足的故事潛力。台中現代城市的開端可說開啟自臺中車站。1900年,總督府頒布「臺中市區改正令」,開始台中市區從無到有的現代化工程。1908年,縱貫線通車典禮在台中公園舉行,見證了台中因鐵道而生的城市史。往後一百年,臺中超越鄰近早發的彰化,躍升為中部最大的商業與人口聚居之城。規劃鐵路的發軔,功不可沒。
很幸運的,台灣的鐵道文化資產保存,臺中總是沒有缺席。1995年,台灣西部老火車站的保存行動在台中火車站大會師,許多日本時代建造的主要車站,一一被指定為文化資產、國定古蹟;而鐵路立體化爭論下的台中火車站,更獲原址保留至今,成為台中的城市代表建築。1998年,在民間的倡議與政府規劃下,後車站閒置已久的鐵道倉庫群被修復活化再生,成為「二十號倉庫」藝術特區,兼作藝術家駐村與藝文展演空間,許多國際知名藝術家更出身此地。二十號倉庫是台灣第一個閒置老空間活化的案例,更早於台北華山。
2015年,見證了百年來火車飛馳南北、貨運人流的縱貫線鐵道,正要走入歷史。我們與舊市區團體們的倡議,認為鐵道見證了城市的發展史,地面鐵道的保存與鐵路高架化並不衝突,也見證了台中獨特的鐵道空間——架高的火車路廊和鐵橋,被居民稱為「火車路空」(Hué-Tsia-Lōo-Khang)。鐵道空中花園的想像最後被政府接受,不出一、兩年,未來的台中市民就可以循這座鐵道改建的帶狀空中花園,走讀臺中的鐵道城市史。但公園尚未完工,我們手上的拼圖卻不斷佚失。
台北失去的鐵道軸線,台中仍然擁有
2019年初,文化部提出「首都文化雙軸線」。南北軸線著重藝術及博物館廊帶;關於東西軸線,文化部指出,「台北其實有一條東西向的工業生產廊帶」,預計串連空總(原總督府工業研究所)、華山(原台北酒廠)、松山菸廠、台北機廠與鐵道部(鐵道博物館)。加上被拆除的南港瓶蓋工廠,這條軸線恰好是台北在日本時代沿鐵道而發展的工業軸線,卻因為鐵路地下化,鐵道軸線之於台北的意義,僅留下一座又一座孤立的建築和園區。這個時代的台北,只能靠敘述勉力挽回失去的鐵道發展史,串連象徵的舊鐵道卻早已拆除殆盡,著實可惜。
比起台北只能營造失去的鐵道軸線,台中仍擁有自己的鐵道軸線。臺中的幸運在於,在鐵路高架化的過程中,我們還保留了地面的鐵道。然而要說一個好的臺中故事,鐵道只是故事的大綱,鐵道沿線的空間才是故事的載體。文化部所提的政策大綱「再造歷史現場」中,台中市政府的提案,是以鐵道軸線與法院舊宿舍、州廳搭配。難道完成這條鐵道軸線,只是要做鐵道公園的修建嗎?
台中的鐵道周邊,不同時期的建物與遺構並存紛呈。鐵道北段南段兩座工業遺址,糖廠和酒廠。鐵道本身,從第一代車站的站體與機關庫,第二代的台中車站,後車站的二十號倉庫,以及地面鐵道的保存作為全線串連,十分完整。而這些鐵道遺構,卻缺少見證戰後鐵路發展的空間建築。現今僅存的鐵道公寓,曾是光華號(1966年至1979年行駛)機師的宿舍,見證台灣地面最快列車的運行,以及光華號與台中的關聯。卻仍在未經審慎評估下,即將遭台鐵直接拆除,非常可惜。
給林部長的信——完整台中鐵道軸線的最後一片拼圖
2016年8月4日,台中的鐵道公寓也遭台鐵公告拆除,我們發起擋拆行動。中午時,時任台中市長的林佳龍部長,為此發公文給台鐵局,要求依《文資法》暫緩拆除;台鐵卻在下午時動手「偷拆」,鐵道公寓自此留下一條華麗的傷痕,直至今日。
在今年(2019)一月的時候,立法委員黃國書協同台鐵企劃處的官員、德昌建設(鐵道文化園區得標廠商),一起召開協調會,確認這座鐵道公寓不在「台中鐵道文化園區」的範圍內,因此沒有保留計畫。而當時協調會的解套方案,是將倉庫和鐵道公寓包裹標租,由得標廠商決定鐵道公寓的去留。但不知為什麼,台鐵沒有履行協調會的結論。直至今日,台鐵仍在進行拆除工程。
這樣簡單的、能開啟鐵道公寓再利用可能的程序,卻無疾而終,讓台鐵的資產一再遺憾。不知已成為交通部長的林市長,是否也有同感呢?林部長四年前,從接納民間的「綠空鐵道軸線計畫」構想開始,到第一代車站機關庫遺址的保存,乃至中區再生的政策推動,看得出台中已是林部長的第二故鄉。
台鐵局在四月初對外宣布成立「台鐵美學設計諮詢審議小組」,試圖進行台鐵內部的美學企業文化的改造。然而企業美學,不僅只是設計圖紙上的功夫,更應該著手台鐵本身最大的資產——閒置老空間,這些分佈台灣城際鄉村的館舍空間,不只是破敗、待處份的土地資產,而是具有故事性的、充滿改造可能的基模空間。改造這些空間,也提升了周遭都市空間的美學,更能為改革台鐵,提供良好典範。
期許林部長能在台中鐵道文化園區的基礎上,開啟原先協調會已完成的程序,並堅持三年前所堅持的緩拆思考,讓鐵道空間的保存,開啟都市空間的想像與再造。這座鄰近二十號倉庫群、二十七號倉庫的台鐵鐵道公寓,是這幾年來並未從文資程序中獲得新生的老舊空間,卻是台中鐵道文化園區的遺珠、承載台中鐵道故事的最後一塊拼圖,也是台鐵只要稍改招租規定就能贏得的機會。期待林部長和交通部,能從整體的台鐵美學、企業文化,和台中城市空間的觀點,為台鐵自身、和台中市民,共創多贏,一起完成台中未完成的城市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