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新上市手機遊戲回顧📱】
7月共有21款新品,相較於上月多了5款,
可能是進入暑期遊戲旺季的關係,
不管是在數量或質量上都有明顯提升,
以至於我的字數也明顯暴增了...
7月新品點評(我挑我比較有印象的):
🎯《仙劍奇俠傳 - 宿命》坦白說,這款我玩起來的體感還蠻不錯,即時無鎖定攻擊,戰鬥體驗暢快不少,一開始還可以選不同主角來進行各自主線與支線劇情,感覺是頗為誠意的遊戲,但比較可惜的是仙劍這IP已經被大量同系列手遊消磨光了,要用IP做主打導流有點難度了,話說明年還有兩款仙劍遊戲要推出....。
🎯《黃易群俠傳M》主打端遊經典移植,這款我端遊和手遊都沒玩過,不好評論,但我認為他的上市操作倒是蠻耳目一新,除了沿用過往的代言人大打懷舊經典外,還跟foodpanda、胖老爹、乖乖、夜市跨界連動,重點上述這些元素遊戲內還真看的到,在推廣上可謂是加足馬力了。https://gnn.gamer.com.tw/detail.php?sn=200110
🎯《權力的遊戲:凜冬將至 M》我很慢才注意到他,不是因為曝光量低,相反的,他曝光量高得驚人,事前預約就透過HBO授權、超高畫質、統神代言等訊息曝光,但我始終沒放在心上,直到我看到老高業配這款遊戲時,我才意識到他是「玩真的」,廠商是真的想把他推進市場上。
但策略模擬遊戲在台灣算小眾,加上只有亞洲服,等於最大市場的歐美玩家我們碰不到,光這點可能就令有興趣的人卻步了,跟《萬國覺醒》比較就略知一二,但目前排行榜成績我認為還不算差,畢竟這類遊戲愛玩的玩家黏著度非常高,長線來看或許是支潛力股。
🎯《靈境殺戮》slogan主打「最危險的MMORPG」,遊戲內容也符合此定位,以純粹的PvP為核心來建構整個遊戲機制,頗有《天堂M》的感覺,這種PvP的MMORPG還蠻符合台灣口味,也和現有MMO做出區隔,從排行榜成績來看,表現還蠻不錯。
🎯《最強蝸牛》可以說是今年暑假殺出的一匹黑馬,無厘頭的遊戲風格與搞怪文案的確引起一陣喧然大波,繳出了一張亮眼的成績單,先前也特別寫了一篇文章來點評這款遊戲,有興趣就去翻翻找找,這邊就不特別說了。
🎯《少女平和:Shining Maiden》主打二次元妹子,戰鬥玩法與《七大罪》一樣,但遊戲內容和角色池我認為稍嫌不足,尤其是角色池,目前全部角色R卡到SSR卡加起來只有40位,實在是不太夠。
🎯《守望傳說 Guardian Tales》是這個暑假令我最驚艷的一款遊戲,讓我有回到以前在玩《薩爾達傳說》的感動,許多關卡都有一些隱密道路或是事件可以觸發,把所有的地圖探險完才會有三星評價,絕非像其他遊戲,殺得快、無損等就能獲得三星。
此外還有隱藏關卡,副本也是有些新意,像是要打車子過關,或是僅能使用技能通關等等,雖然我現在還沒解鎖其他PvP或PvE內容,但光主線就值得我一再通關了,這款遊戲後續我會再獨立製作文章分享。
🎯《鍊神之戰》的印象是來自於昨天...才剛整理完怎麼就發現日版要結束營運,整個大傻眼。但就像我說的,這時候發布結束營運,很可能已經是所有選擇中最好的時機點,是在商言商的結果。
🎯《新斗羅大陸》我沒太多印象,但我蠻驚訝他排行榜還不低,光看畫面和試玩讓我《刀塔傳奇》的即視感很重,可能IP和遊戲內微操走位的玩法還是有吸引到一群玩家,我再下載看看,有什麼體悟的話再分享。
📱7月雙平台前10名遊戲點評:
暑假不只新品要拼,既有的老大哥也是得卯足了勁改版更新,來看看目前狀況。
🎯《天堂M》仍妥妥占據了android龍頭位置,但比較值得一提的是,在含金量更高的iOS上從六月起已經常掉出十名之外,而7月情況也沒改善,我個人是覺得有點隱憂,等8月橘子公布財報之後可略見其影響程度。
👉話說從雙平台的排行表現可以看出一些端倪,android用戶對於MMORPG的付費意願較高,前十名中有3名是MMORPG,而iOS則較多元,沒太明顯的區分,但營收這東西就是每日起起伏伏,我也只挑一天看,不見得準,只是寫文章當下有些心得就分享一下,歡迎打臉我。
🎯《傳說對決》仍享受與刀劍神域合作的紅利,目前雙平台均在前十名,保持得相當不錯。
🎯《跑跑卡丁車RUSH+》7月推出「御劍江湖」改版,從排行榜來看,表現相當不錯,iOS最高第一,而android也緩步升到前十名。
🎯《灌籃高手SLAM DUNK》和《跑跑卡丁車RUSH+》一樣,趁著暑期與遊戲正火時投入了電競比賽,期望在暑假這段期間累積更厚實的聲量,目前市面上運動競技手遊幾乎沒有,我想他要維持排名的最大敵人在於自己吧。
🎯《一拳超人 最強之男》仍維持既有打法-高頻次的新角推出,基本上每兩週會有一支新角色或是復刻活動,憑藉著IP在台灣的知名度,這些角色真的想不讓人收集也很難阿...恭喜重返前十名!
🎯《明日方舟》不但在日本取得優秀成績,目前台灣也不差,尤其昨日(8/4)卡池更新新角後,iOS爆衝到第一名,目前看來還是很有潛力。
🎯最後,台灣之光博奕類遊戲歷久不衰,《星城Online》和《麻將明星三缺一》都是前十名的常客,就不多說了。
以上就是7月新品的觀察與簡單點評,希望你會喜歡。
文章同步至部落格:https://pse.is/TTEQL
新斗羅大陸角色評價 在 台灣竹材產業 Taiwan Bambo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富里鄉農會推動:竹林資源循環應用~羅山社區 + 休閒業者 + 有機米產銷班 + 農業師傅,我們一起來參與!
記者張柏東/富里報導
花蓮縣富里鄉羅山村有大約 60 公頃的竹林,隨著竹製手工藝的沒落而隱沒在時代的洪流中,但是花蓮縣富里鄉農會總幹事張素華領導的工作團隊,看見了這片竹林的龐大商機潛能,目前已和羅山社區凝聚共識,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工業技術研究院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正積極展開一項天蠶再變的行動,要從這片竹林中掏出黑金!
富里鄉農會目前積極推動的天蠶再變行動是:竹林資源循環應用~羅山社區+休閒業者+有機米產銷班+農業師傅。除了在羅山社區與居民們,同心協力參與竹林資源循環應用之外,再結合休閒業者(民宿業者、旅遊業者、交通業者、導覽業者等等),然後在農會有機米產銷班(農特產品、在地美食、在地手工藝品)的配合下,充分運用農會培訓的農業師傅以彌補現階段農村生產人力之不足,相信只要大家一起來參與,天蠶再變行動一定可以成功。
羅山村世外桃源
羅山村位於花蓮縣最南端的富里鄉,地處海岸山脈四面環山,其間有東富公路貫穿,成為銜接台東縣與花蓮縣富里鄉的交通命脈。由於遠離塵囂,如今依然保有原始的農村風貌,雞犬相聞的古早傳統農村生活方式,保存良好的自然生態體系,置身其間宛如穿過時光廊道,回到過去那古老又遙遠的憶往兒時,令人戀戀舊情若似來到世外桃源,不禁徘徊留連、不忍離去。政府看好羅山村的傳統農村景觀,2002 年積極規畫成為全國第一個農村土地重劃區、全國第一個有機示範農村、全國第一個有機米出口產地,更曾經在民國 93 年獲得魅力城鄉獎、農委會優良農建獎、內政部優良生態旅遊地等等獎項,在農業發展、生態旅遊方面的前景不可限量。
竹編傳統手工藝消失
富里鄉農會總幹事張素華看見羅山村的美景,卻也發現羅山村曾經盛極一時的傳統竹編手工藝的消失。早在 50、60 年代,羅山村是台灣數一數二的斗笠和竹製手工藝品盛產地,曾有家政班員製作出竹子殼造型娃娃,美得令人不敢相信這是竹製品。滿山的竹林曾經是村民們眼中的金山、銀山,只是上山採竹製成斗笠等手工藝品,就可以賺進收益、養家活口。除了耕田務農之外,這 60 公頃的竹林,曾經是村民們的另一項重要經濟命脈。也因此羅山村的地名起源,相傳就是跟斗笠有關,其地名據說是從羅山村內有一條螺仔坑溪,取其「螺」而命村民;不過也有村民認為,是來自閩南語斗笠「瓜笠仔」的「笠」發音而來。
可惜的是隨著時代的演變,羅山村的斗笠等等傳統手工藝品,在那個還是屬於傳統舊情的年代裡,難敵工資低廉的中國大陸,以及接著厥起的東南亞各國廉價人工,羅山村的斗笠等等傳統手工藝行業逐漸沒落,如今這 60 公頃的竹林,早已淪為人跡罕至的荒廢山林了。失去了原本賴以維生的謀生依持,光是種田已經難以養家活口,於是人口開始外流,如今只剩老人、小孩而已,如何振衰起蔽,成了當前最重要的課題。
竹生物碳的興起
近年來國外研究開發的生物炭(biochar)是一種通氣性和透水性極佳的多孔性材料,對於土壤保水、保肥以及調節土壤酸鹼值和水、肥、氣、熱等土壤微環境相當有效。亦可改善微生物的生存環境,為其生長和繁殖提供有利條件;而微生物代謝不但能提供氮肥,也能提高作物附近的二氧化碳濃度,達到增產的效果。國際間早已將生物炭應用於改良土壤酸鹼質、有機碳含量、鹽飽和度等方面,促進植物生長。
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近年正積極運用農林廢棄資材開發生物炭應用,發現可以有效循環使用資源,也能減少廢棄材料衍生的環境問題。國內生物炭產業發展雖然正處在起步階段,但是台灣目前每年約有 50 萬公噸林業剩餘資材,逾 6 成以燃燒、堆肥或就地掩埋等方式處理,可能產生環境汙染,未來發展動能和市場都相當大。
林業試驗所長張彬表示,為帶動國內循環農業產業加值與創新產業能量,減少農林業廢棄物並提升營林收益與環境保護等多元目標,已積極投入生物炭的相關研究。例如用在林業苗圃經過試驗後顯示,添加生物炭後,育苗介質在含水率與酸鹼值上都有顯著增加。用在市區路樹或公園綠地、校園等方面,如針對樟樹、櫻花、臺灣欒樹的苗木進行土壤生物炭添加試驗,已經發現生長狀況比未添加生物炭者為佳。研究團隊並以台南市 3 所校園的樹木為對象,施用刺竹炭進行土壤改良,希望能應用於都市林的培育。
張彬強調,林業本身是可再生循環利用的產業,幾乎所有林業資材均可回收再利用。國內森林經營者與利用者應在追求新林產與循環經濟時,發揮森林資源的最大效益;而生物炭加值應用無疑是取之於林、用之於林的範例。
台中花博的「竹籟」文創創作
2018 年台中花博竹跡館展出的文創作品「竹籟」,一座金碧輝煌的人文藝術創作精品,完全是用竹子來打造完成的,獲得各界極高的評價,也成為富里鄉農會師法的對象之一。「竹籟」其意有二,一是:「風吹動竹子發出的聲音」。唐賈島《夜集田卿宅》詩:「滴滴玉漏曙,翛翛竹籟殘。」,其貳指笛聲:元貢師泰《過仙霞嶺》詩:「竹籟笙鳳鳴,籐雨淵珠滴。」,在傳統的台灣社會,竹製品一直是家家戶戶的必需品,不論是竹籃、竹椅、童玩,都是由生長快速,取
得容易的竹材,經由手工製作而成。用低成本、高效益的竹子來營造羅山村經濟發展和生態平衡,已經成為成究明日旅遊王國的新指標。
古坑鄉麻園社區成功的案例
雲林縣古坑鄉麻園社區,發展竹子相關傳統產業已經有 30 年以上的歷史,麻園社區主要生產烏殼綠竹筍的面積廣達 40 公頃,其中古坑鄉蔬菜產銷班第八班的種植面積就高達 22公頃,一年可生產500 公噸竹筍。過去本土竹子是重要的紙漿原料,但是台灣製紙產業沒落後,搶手的竹子變為廢棄物,燃燒又引發環保空汙的問題,2017年社區年開始導入生物炭科技,將廢棄竹子燒製成生物炭,作為肥料、除臭使用,吸引廠商前往購買生物炭,社區發現了生物炭科技的商機和生機,目前正大力發展生物炭科技,要讓竹子這項已經沒落的傳統產業起死回生。麻園社區成功的案例,已經成為台灣各地師法的重要指標。
竹子變生物炭 初階加工易上手
曬乾後的竹子容易點火燃燒,也不會有大量濃煙產生,燒到火焰變小,竹子尚未成為灰燼前,就用水澆熄火苗,冷卻溫度就能獲得生物炭,每 10 公斤廢棄竹子可燒成 4 公斤生物炭,運用範圍包含肥料、除臭等。麻園社區將廢棄竹子作為生物炭運用的契機,來自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南投分局農村的再生輔導。除了麻園社區之外,目前還有彰化縣、臺南縣,也都已經開始有人燒葡萄籐作為生物炭,用菱角殼燒製生物炭,廢棄竹子製作成為生物炭,經多次試驗也都發現效果良好。社區農民平均年齡在65歲以上,導入竹炭技術有相當難度,設備建置費用也很貴,若燒製一般的生物炭可直接田間處理,不見得要定點燒製,燒製器材也可隨意移動,比較容易上手。如果先透過產銷班、社區理監事會等活動,與大家分享生物炭用途,讓農民願意去嘗試、接受新事物,先從產銷班先推廣,將生物炭拿回去自己田裡使用,推廣效果會更好。
羅山村發展生物碳科技正是時候
富里鄉農會總幹事張素華認為,羅山村有豐富的泥火山資源,溫度約 35 度,工研院正在研究是否可以運用碳化竹子的熱能,加上熱溫泉水之後來發展旅遊產業;竹子也可做成圍籬和其他裝飾品,發展地區文創。羅山村有 60 公頃的竹林,若能好好發展林業經濟,在林務局和中研院的技術指導下,運用碳化竹子技術,供應當地有機肥和熱能,建立循環農業,將農業從生產進一步擴大到生活、生態,打造全臺最大的里山聚落,不僅可以替羅山有機村加分,更可以提供當地更多的就業機會,在生態保育和經濟發展上雙贏。
將採里山模式來發展
里山(Satoyama)概念來自日本,原意是指結合淺山樹林如竹林等,以及週遭濕地、草地、聚落,建立複合式的生態系,尋求人與動物、大自然的平衡。對羅山居民來說,推動里山第一個注意到的就是桂竹筍,手編斗笠沒落後,除了居民日常行進路線,羅山村大片桂竹筍林多半荒廢,雖是保育類動物山羌、環頸雉天堂,卻苦了當地居民,水果、黃豆等各式農作物,不斷遭受侵害。將來採用里山倡議模式來發展,可以讓人文發展、生態保育取得平衡點,進而達到用永續
經營的目的。
林務局造林組組長李允中欣見里山倡議融入林業經濟。羅山居民曾提出用當地的造林樹種相思樹、闊葉樹,發展手作步道、竹籬笆等等,林務局樂觀其成;近年林務局也開發出許多林業產品,若社區有需要,可以提供技術、設備,協助整合林業資源。
羅山村與農會已經達成攜手經營的共識
富里鄉農會總幹事張素華近年積極推動農村旅遊,和羅山村有許多密切合作的地方,雙方關於里山倡議的做法也都已經達成共識,林務局也大力支持羅山村發展里山倡議,保育組長夏榮生曾走訪羅山村,他認為當地居民很有想法,且是少數有農會協助的里山倡議案例,讓農會體系進入羅山村,對於居民的推動改革再造將會是事半功倍。不過夏榮生也提醒羅山村,不論是政府或農會,都只是陪伴、協助角色,羅山想變成什麼樣子,必須由居民自主討論,凝聚共識,這樣的
里山才有成功的機會。羅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益誠和居民們充分溝通和討論後,決定重新規劃現有登山步道,整理沿途竹林,培育解說員,重新吸引遊客,再創羅山村旅遊發展的新契機。林益誠希望推動里山除了發展地方經濟之外,更重要的是讓居民重新認識家鄉,讓年輕人能夠留在自己的故鄉工作、生活和發展。
圖:「竹籟」文創創作團隊於今年台中花博竹跡館的展出作品。(竹籟提供)。
圖:竹工場師傅以輪口編技法製作的半成品。
圖:斗笠製作曾經是羅山村的重要農村經濟景觀。
圖:羅山村景色秀麗。
圖:羅山村是全國第一個有機示範農村。
圖:羅山村的泥火山是重要觀光地景。
圖:農業師傅將投入羅山村竹林資源循環應用成為生力軍。
圖:羅山村發展休閒旅遊潛力無窮。
圖:富里鄉農會總幹事張素華看見了羅山村廣達 60 公頃竹林的龐大商機和潛能。
圖:富里鄉農會觀摩學習竹林資源循環應用相當用心。
圖:羅山村竹子殼造型娃娃。
圖:羅山村在地美食充滿濃濃鄉情。
圖:竹生物碳科技發展已成為當務之急。
新斗羅大陸角色評價 在 黎明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亞洲很可能產生史上第一位女性總統,韓國的朴槿惠 ,朴槿惠是已故總統朴正熙的女兒強悍精明,六十歲尚未婚,打選戰攻無不克,素有「選舉女王」之稱,本書中並附有多張的私人照片,文圖呈現朴槿惠如何從生長在政治世家中跌落谷底又從驚濤駭浪的政治中奮力爬起的另一面人生的歷程。
人生諸多奇緣,可遇不可求。作者與朴正熙、朴槿惠父女二人的「認識」應是完全屬於這種奇緣範疇。
先說與朴正熙的「認識」。
筆者於一九八一年獲得韓國政府全額獎學金,辭去行政院新聞局工作赴韓,在國立慶北大學攻讀政治學博士學位,一開始就選擇了研究朴槿惠的父親朴正熙。記得,當時的韓國政治氛圍冷冽,朴正熙遇刺後僅有兩年時間,全斗煥總統幾近軟禁朴槿惠一家包括弟妹三人,並嚴禁對朴正熙的任何報導。因此,以「外國留學生」特殊身分,全心投入朴正熙研究五年,終以「朴正熙總統統治理念研究」論文題目順利獲取學位。
沒想到,隨著時光流逝,韓國人對朴正熙的評價愈來愈正面,因此,這篇論文也越來越獲得韓國各界人士的肯定與讚賞,並已收藏在朴正熙紀念圖書館,充分證明當時的選擇是正確的。其實之所以研究朴正熙,說實話,有些特殊理由與背景可以告白如下:
第一、冷戰時期台灣和韓國關係非常密切。很多人印象中,比較深刻的可能會有兩位總統,一是李承晚;另一是朴正熙,兩人都曾訪台。尤其,朴正熙出身軍職,在韓國歷任總統中,與台灣關係最為深厚,於一九六六年二月十五日至十八日應蔣介石之邀以國賓身分正式訪台,獲得各界熱烈歡迎與接待。
第二、朴正熙是筆者國立慶北大學師範學院大學長,他的石雕銅像還在師範學院大樓。至於個人特別崇拜他的原因是,他不僅讓韓國人走出貧窮,並且以農村建設、心理建設及經濟建設等對韓國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就像中國大陸的鄧小平,三十年前若沒有鄧小平改革開放之遠見,哪會有今日之中國。
第三、筆者之兄劉順福翻譯了朴正熙的大作兩冊,一本叫〈民族的潛力〉,另一本是〈民族中興之道〉。並在其兄旁目睹翻譯過程,深受這兩本書內容感動,朴正熙一生只有強國和富民思維,完全沒有私慾。每年對韓國十位歷任總統所作各項民意調查顯示,最受韓國人推崇的總統排行榜總是名列第一名,這是最好的證明。
其次,再說與朴槿惠女士的第一次「認識」。
記得是於2003年在首爾,新羅酒店中餐廳共進晚餐的場合。兩人雖初次見面,但她似乎已知道筆者就是研究她父親的人,因此沒把筆者當成陌生人,讓人感覺很親切又體面。
飯局中,有兩件事讓人至今印象深刻。
第一件事是,朴槿惠說她一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因此要有個保持健康的運動,她的運動秘訣是,只使用三隻手指倒立,每天抽空鍛鍊。
另外一件事是,從晚宴陪坐的韓國年輕一批國會議員如吳世勳(前首爾市長)等人言行中察覺,朴槿惠很受他們的尊敬,當時既已暗示擁護她更上一層樓,出任國家領導人職務。
後來,筆者在韓國友人的鼓勵下,決定將韓文博士論文改編成一般韓國讀者容易接受的書籍出版,精簡內容並將現代韓國年輕人不易看懂的漢字部分予以刪除。另書裡需要一些朴正熙生前的照片作為插圖,即聯繫朴槿惠請求協助,她不僅爽快提供照片,還為書寫了一篇序文,文中對筆者多所美言,倍感光彩,至今難忘。
除了以上的「認識」外,其實長期以來,添為研究「朴正熙」之一員,當然也一直觀察朴槿惠,發現諸多朴正熙的影子。此次朴槿惠已正式獲得提名為新國家黨總統候選人,將參加韓國十二月十九日舉行的總統選舉,一方面為她高興,另一方面有一份熱血,將對她的瞭解集成一本介紹書,給廣大台灣、中國及華人圈讀者認識「朴槿惠」。
朴槿惠此次參選總統,為韓國憲政史書寫了多項重大意義。第一、首次由女性參選;第二、第一次出現父女檔;第三、從第一夫人角色轉換為女性總統角色。這些都屬於創舉,以往選舉中從未出現過的現象,「別人沒有,她有!」,或許這也是她的優勢。因此特別值得觀察。
在此不得不談朴槿惠與中華民國關係,她曾於一九八七年來台接受中國文化大學頒發之榮譽文學博士學位。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朴槿惠在她的著作和官方網站上,稱呼中華民國是「自由中國」,與「大屋頂中國」概念下的「民主中國」不謀而合,完全不同於韓國政府與媒體一律稱我為「台灣」,似乎別有一番特殊政治意味。
綜觀韓國總統選舉,目前有近十人宣布參選,但實際上呈現朴槿惠、文在寅及安哲秀三強鼎立局面。大國家黨的黨名雖改為新國家黨,但朴槿惠還是無法擺脫繼承李明博繼續執政之刻板印象;文在寅要為金大中和盧武鉉「報仇」,頗有要自新國家黨奪回政權之勢;安哲秀巧妙利用韓國人對朝野兩黨普遍不滿之心態,爭取漁翁得利之機。
今年的韓國總統選舉格外受到國際之重視。誠摯希望,透過這本書能讓讀者瞭解朴槿惠的過去、現在及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