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重點【今日新增240例本土病例,本土案例已超過境外移入,另新增2起死亡個案;320名基層醫師投入社區篩檢,保全醫療量能;教育部:全國各級學校明起停課,改線上學習至28日】
台灣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自上週六(5月15日)確診個案破百例之後,各地陸續加開篩檢站,希望盡快抓出社區確診個案。今日則新增245例案例,其中240例本土案例、5例境外移入,其中萬華茶藝館相關佔了88例、具萬華活動史者67例、獅子會2例、南部進香團2例、宜蘭遊藝場1例,其他疫調中、還沒找出群聚相關的個案共80例。
今日也新增了2起死亡個案,分別是亞東醫院院內群聚的一名年長者,以及一名萬華確診婦人,在家等待入院時過世。
近日本土案例大量增加,今日本土案例累積數有1,121例,超過境外移入的1,086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現在社區流行階段,擴大設立篩檢站是這段期間的目標,將會從雙北大範圍往外擴點。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陳穆寬今表示,耳鼻喉科共有320名基層醫師,願意投入第一線協助。
此外,教育部也宣布,明(19)日起全國各級學校停課,大專校院及高中以下學校改採線上教學,家長也可以比照相關規定申請防疫照顧假。
■疫情發展:保全醫院是重要目標,指揮中心呼籲輕症者勿前往醫學中心,將資源留給重症患者
今日新增的240例本土個案,其中112例男性、128例女性,年齡介在未滿5歲到90多歲,發病日/採檢日介於5月5日~17日之間。雙北確診人數依然最多,分別是新北市106例(中和區33例最多)、台北市102例(萬華區48例最多)、桃園市12例、彰化縣10例、基隆市、高雄市各3例、新竹縣2例、新竹市、雲林縣各1例。(見今日全台新增病例圖)
陳時中表示,今日的確診個案數雖然較昨日下降,但單日的確診數浮動並不代表疫情有明顯變化,不會太樂觀看待。他指出,單看萬華這幾天的快篩陽性率狀況,「第一天陽性率11%、第二天9.7%、第三天10%,昨天則是7.9%,但篩檢的人數並沒有下降,確診人數也從前日的245人,下降到昨日95人,初步觀察萬華地區的確診者慢慢變少,但還無法確定疫情往下降。」
針對疫情現況,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陳志榮表示,目前已開始社區傳播,但民眾開始戴口罩、做好防護措施,就能夠慢慢阻斷傳播鏈。但他認為,因為社區現在大爆發,疫調也無法做到詳細,加上有一定比例的無症狀感染者,因此肯定會有確診者沒被找到,「接下來疫情若趨緩,大家還是要有心理準備,很難回到以前那樣承平時期,日後還是會持續每天都有本土個案發生,大家還是要維持警戒,做好防疫。」
陳時中說,目前抗疫的目標是要將已經確診的病患,趕快從社區找出來,就不會再造成傳染。而此時確診的病人大量增加,保全醫院是最重要的任務,醫院不只要照顧確診病患,還有其他的病人,將醫療量能用在需要的重症患者上,才能讓致死率降低,「將量能用在輕症,是得不償失的事情,」陳時中說。
■近千名病患考驗全台防疫量能
這波疫情從社區爆發以來迅速增加近千名的本土病例,嚴重考驗這一年以來準備的防疫量能,根據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全台負壓隔離病床共658床,目前空床數剩下241床,分別是台北區47床、北區15床、中區33床、南區54床、高屏區65床及東區27床。(見全台負壓病床圖)
羅一鈞表示,目前的空床不代表不讓病患使用,而是要預留給嚴重度較高、需要做呼吸治療的病患,因此每一床都會由各區指揮官、衛生單位做調整。目前針對確診病患,已有負壓隔離病房、專責病房、集中檢疫所,來進行病患嚴重度的分類,若輕症、無症狀,還是會盡量安置在集中檢疫所。
除了病床數,檢驗量能也大大緊繃。指揮中心提供數據,現階段全台單日的檢測量能
為一天27,682件,但這波疫情以前是一天16,291件,增加約1.7倍。
確診個案在一夕之間大爆量,且延續至今第4天,每日都有百名民眾確診。不止醫療量能受到考驗,各地方政府防疫措施也得有別於去年,要在極短時間做出應變。
一名官員透露,北市率先設立快篩站,運送的方式也在變化中快速摸索。他指出,北市第一天快篩時,無法預料會有10%的快篩陽性率,衛生局也因為擔心會有偽陰性感染給偽陽性的個案,因此決定採高規格,一車載一人,「光是一天就載送60多趟病人,原本只有2個救護分隊輪流載送,當天一晚上就擴及4個分隊協助,」今日北市也宣布成立專屬運輸車隊來強化運送效能。
而新北市防疫專責分隊的救護能量也非常吃緊,新北市消防局指出,從疫情在社區爆發以來,專責載運有相關疑似病例的「防疫車」從8輛緊急增加到24輛,平均每天載送疑似病例從平均5件左右,上升到每天將近百件,加上篩檢站快篩出陽性的民眾,迅速增加載運的負荷量,新北市目前也正協調規劃其他運送方式,以免壓縮到其他正常救護能量。
■今2起死亡個案,一人為亞東醫院病患、一萬華婦人確診在家等待送醫時過世
今日也傳來不幸的消息,有2名確診病患死亡。一人是昨(17)日傳出亞東醫院院內感染的其中一名病患,住在指標個案的隔壁床。亞東醫院表示,個案是一名86歲男性,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多重病史,也有固定服藥,但長期臥床,身上有氣切管路,鼻胃管與尿管長期使用。因為肺炎併發肺纖維化急性惡化、尿道感染,在4月26日到亞東醫院急診就醫,並於隔天住院,當時檢驗為陰性。
這名個案在5月15日第一次採檢陰性、16日二採確診、17日轉入負壓隔離病房,下午不幸病逝。由於他有多重疾病、病情複雜、年紀大,家屬有簽署不急救同意書。
除了死亡個案外,今日亞東醫院更增加2名醫護確診,目前院內感染已達11人,亞東醫院將於明日再進行醫護採檢。除了醫院已將門診降載、住院病人只出不進等措施外,今日再暫停夜間門診至5月31日。
此外,陳時中表示,今天也有一名60多歲在萬華上班的婦人過世,她在5月10日發燒、14日就醫採檢、17日倒臥家中,送醫急救無效過世。這名婦人是在哪家醫院採檢陳時中未證實,相關細節尚不清楚。台北市長柯文哲則在記者會中表示,目前的快篩站都是快篩、病毒核酸PCR同時進行,PCR部分從篩檢到結果出爐需要一段時間,因此會請民眾返家等待結果,市府也因此在今天提出團隊來快速輸送快篩陽性的民眾。
■仁惠醫院爆院內感染,高雄市停止室內5人以上聚會、擴大關閉8大類場所
高雄市鳳山區仁惠醫院一名60多歲行政人員昨(17)日確診(Ct值21),醫院連夜進行清空,衛生局一早也對周遭地區進行消毒。高雄市市長陳其邁今早表示,醫院緊急匡列303人,第一圈匡列的94人(醫護、病患)中,已有1名護理師快篩呈陽性,第二圈43人(廠商、陪病家屬)今日採檢。目前將55名工作人員列為居家隔離,預計醫院最快6月上旬才能重新啟用。
陳其邁表示,該行政人員5月8日曾到萬華,當日搭高鐵返回高雄, 5月10日就已出現喉嚨痛症狀, 兩度到診所就醫時都未誠實告知萬華旅遊史,直到送醫急診才告知。對此,陳其邁表示會追究到底,該開罰就會開罰。而確診護理師疑似是在院內進行體檢時,跟行政人員站前後排導致感染。
針對仁惠醫院感染事件,高雄市防疫加嚴。陳其邁宣布,今日起停止室內5人以上、室外10人以上家庭聚會和社交聚會。擴大關閉8類場所,包含電影院、表演廳、圖書館、社區大學、遊樂園、游泳池等皆關閉至5月28日;寺廟、宮廟及教會等其它類似場所至6月8日暫時不能進入。
■全國各級學校19日起全面停課,改線上學習至28日
由於疫情嚴峻降低群聚感染風險,陳時中表示,截至昨天,共有28例本土案例為學生,分別是大專校院7人、高中4人、國中6人、國小7人和幼兒園4人。
為了維護師生健康,教育部長潘文忠宣布,從明(19)日起至28日止,全國各級學校,包括兒童照顧中心與補習班,全部停課,各級學校改採居家線上學習。教職員工以到校為原則、暑假不再補課的前提進行課程,課程的規畫與評量方式以彈性多元處理,從寬來認定,務必以防疫為優先。至於有些無人照顧、不得不到校的學生,仍可以到校上課與用餐,弱勢學生則改以發餐券、餐盒等,確保用餐不中斷。
潘文忠表示,家中有12歲以下學童或身心障礙的子女,家長可以請防疫照顧假,若家長真的無法在家照顧,也可以送到學校,在學校人數大幅減少情況下,可以確保防疫效果,至於今天雙北實施在家線上課程後,台北市教育局開發的線上學習系統「酷課雲」當機等問題,也已經緊急調高頻寬,並提供無需帳號登入的線上學習資源「因材網數位學習資源」(https://bit.ly/3eUg6c4),分科安排近幾週課程單元。
關於今天的線上學習系統「酷課雲」塞車,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表示,台北市中小學就有33萬人確實是很大挑戰,目前已經擴充頻寬並採取分區分流上線,此外有載具需求的學生則由學校借用電腦、網路需求的學生則是提供短期租約的SIM卡,並持續優化系統,讓學習課程不中斷,原則上也不會再補課。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表示,指揮中心宣布前完全不知情,也是看到直播才得知停課訊息,未來停課剛開始一定會出現各種問題包括線上學習、與孩子互動以及網路設備等,建議給予學校與老師更多彈性調整空間,並以防疫為優先。
至於雙北的學校教職員,侯俊良指出,由於三級警戒區屬於疫情熱區,雙北市府建議沒事不要外出,應給予學校彈性,如果教師可以在家線上教學或居家辦公,不見得一定要到校;此外,呼籲防疫同島一命,對於被標記、匡列或隔離的師生不該被歧視或霸凌。
■北市醫院成立專責病房,專屬運輸車隊運送陽性者、輕症者送防疫旅館
台北市市長柯文哲下午召開記者會表示,為了維持醫院量能,防疫戰略需要重新調整。從醫學數據來看,COVID-19確診案例只有20%會喘、需要住院,僅4%會進到加護病房甚至需要插管。快篩或PCR確診者不用馬上進醫院或是負壓病房,可先收容觀察,除非轉重症才送醫院,或是入院治療10天後病情穩定,即便還有傳染力,仍可轉出送到防疫旅館,現在也已經徵用多間防疫旅館收治陽性患者,「保留醫院做最有效率使用......這個戰略才是保存最多勝面」。
柯文哲指出,台北市今日公布4項新措施:
一、台北市所有大型醫院必須提供專責病床或人力。醫院可成立院內專責病房,將床數交出來供調度,不然就提供一定比例的醫護人力供調度,去檢疫所或是防疫旅館服務。現在住進防疫旅館的很多是快篩陽性者,會進駐一定比例的醫護人員,不會讓旅館人員承擔第一線責任。
二、成立專屬運輸車隊,負責運送快篩、PCR陽性病患。目前有8輛救護車,每車可載送1到3人;消防局2輛巴士各可載送19人;另徵調民營巴士10輛,各可載送21人,並統一由消防局調度。
三、可以居家辦公就居家辦公,再視情況異地辦公,相關部分由人事處處理。
四、台北市疫苗進行管制調度,給防疫有關人員優先施打。
■北市快篩站陽性率從11%降至4.7% 柯文哲稱「好消息」
疫情雖嚴峻,但柯文哲仍稱「有好消息」。台北市快篩站陽性率5月14日是11%;15日 9.7%;16日10%;17日 7.9%,而今(18)天截至記者會下午3點,只有4.7%。柯文哲認為,數字下降代表只要民眾都停止活動,疫情仍可控制,並再次呼籲全台灣國民要靠國民素質來打贏這場防疫戰爭。
新北市昨天在聯合醫院板橋院區外開設首個快篩站,新北市市長侯友宜今日指出,昨日共篩檢198人,有10人陽性,其餘188人陰性。陽性率約5%,「(陽性率)仍有點高。」
新北市今日新增106例本土,中和區新增33例最多、板橋區新增26例,因應中和疫情升溫,預定5月20日會在鄰近中和的地方增設第二個社區篩檢站。侯友宜表示,新北市目前雖仍為三級警戒,但已視同「準四級」,將擴增新北市檢疫隔離關懷中心人力,並動員1,200人力進行稽查,不戴口罩者直接開罰。
■外送員染疫,工會呼籲強制統一無接觸送餐
全台居家防疫,外送量大增,外送員也出現確診案例。
台中市昨日新增3案例,其中一例(案1591)男性足跡皆集中在自助餐和豆漿店,疫調後才坦承是鄰店便當店的外送員,因疫調不誠實遭到台中市府開罰30萬元。今日則有外送平台外送員疑似在母親節時接觸到帶原者,家中已有4人確診,該外送員初步檢測雖為陰性,但日前皆有在樹林地區送餐,外送平台已通知該外送員不得上線外送。
全國外送員產業工會籌備會今日發出聲明指出,呼籲政府協助外送員進行定期篩檢、並優先施打疫苗;要求外送平台強制關閉一般配送方式,僅開放無接觸配送,於頁面明顯處載明,以及協助調配外送員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資。
針對客戶和商家,外送員工會也呼籲,公寓住家配送僅至一樓門口,放置顯眼位置;公司行號、學校機關僅配送至一樓服務台或警衛室,並對內公告;商家應強勢落實實聯制,並將餐點、貨物放置特定區域標示單號,減少外送員接觸機會。(文/陳潔、林雨佑、嚴文廷 ;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柯皓翔、戴淨妍;攝影/余志偉、楊子磊、陳曉威)
#延伸閱讀
【守住醫院、才能守住更多人:雙北疫情外溢全台,社區聯防如何儘速補位】https://bit.ly/3uZVaWG
【清院不封院、防疫更細緻,從SARS到COVID-19,和平醫院為何仍是台灣疫情關鍵槓桿?】https://bit.ly/3uQGgC8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社區篩檢站 #集中檢疫所 #死亡個案 #院內感染 #外送員 #亞東醫院 #仁惠醫院 #快篩 #停課 #遠距上課
新竹市 圖書館 徵 才 在 最愛小乳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03年起推動至今的台灣設計展
一直以來都是每年最具規模的大型設計展會
這次回到新竹參加了今年的台灣設計展
也讓我重新認識了新竹這個城市
開始導覽之前
強烈建議如果有時間一定要去台灣設計展玩
也一定要下載官方app
除了可以在遇見新竹獸的時候開啟AR跟牠們互動外
從車站出來開始
就可以透過AR導航找到你想去的地方
還能夠聽專屬說書人用文字替你帶路
讓你一邊逛展一 邊聽說書人講新竹的故事
今年的台灣設計展就在新竹
主題定調為「Check in 新竹 - 人來瘋」
以新竹公園作為主展區
循著城市的公共軸線延伸至新竹舊城區
用一條2公里步行城市路徑連結新舊
並注入設計、創意、美學能量
讓更多人感受風城魅力
2020台灣設計展分為兩大主展區
象徵科技與未來的「城市終端機」新竹公園Terminal Park
以及代表歷史文化的「生活博物館」舊城區Living Museum
並以城市步行廊道public Line串連兩者
結合大型裝置藝術、戶外展演、市集打造一場開放性的城市策展
我們剛下火車沒多久
馬上就被巨大的新竹獸吸引了目光
拿起展區的全區地圖
從車站出發
延著護城河慢慢的散步
逛了兩個市集
喝了杯手沖咖啡
看著乳絲在草地上吹泡泡
同時也一邊瀏覽這個城市的美
經過了M1展區 重啟・未來閱讀 - 新竹州圖書館後
逛著逛著也就走到舊城區了的核心區域
在M2風城轉生站 - 新竹市美術館
在「無邊際想像」裡我們看到了整個舊城區的發展史
而「有邊境生活」則將東南西北重新命題
以劇場概念空間設計
透過性境式體驗
讓舊城風景用完全不一樣的方式呈現
穿過馬路進入東門市場
發現這裡已經跟我小時候完全不一樣了
充滿原始復古味道的傳統市場街巷對面
是商家們共同經營出來的新古味文青風格店家
原本只是路過看一看就要去拿我們預訂的 #竹豐炊雪米粉便當
但實在是抵抗不了美食的吸引
吃了一碗蝦味鮮蚵麵線才繼續上路~
隨後我們拿到展覽限定的米粉便當後
就直接進入M4 九降米粉道 - 新州屋
看看新竹的風是怎麼成就了新竹米粉
新竹米粉又如何名揚國際
但因為展覽內容豐富多元
有太多展區等著我們去看
所以我們離開新州屋後
立馬搭上接駁巴士
快速移動到新竹公園
從體育館這側的入口進去
直接看到一隻超巨大的新竹獸盤據在體育館上
同時這也是六大展覽主題中的「城市終端機」
在像徵人與數位時空對接的窗口中
不僅能看見城市運作的脈絡
透過大數據的分析看見格式化的自己
在iPad上回答了策展團隊設計的六道互動題目後
就會知道你是屬於那種城市建造者個性
也更能了解新竹這個城市的特性
可能因為剛開展的關係
排隊的人潮超多的
我們快速體驗了「美感電域」
「世界最美的教科書展」
還有我期待最久
由究方社的方序中與春池玻璃的吳庭安共同完成的
「O循環設計展THE LOOP」
途中還到台灣昆蟲館新竹分館看甲蟲
最後再趕往大風吹泡泡 - 圓形廣場
但沒想到已經超過體驗時間
所以只好再步行轉戰XYZ嬉遊中 - 新竹搖擺 後站停車場
這一站是乳絲期待最久的展點
所以我們在這搖超久的🤣🤣🤣
最後再到新竹轉運站參觀Mine the Gap!大車站進行式 新竹轉運站
將轉運站化成一作可以探究新竹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想像的平台
瞭解了這些年來新竹是如何圍繞著車站
發展規劃的
一路從中午逛到天黑
還有好幾個展區沒有逛到
因為展覽內容實在太豐富
而且都是免費參觀的原因
大家可以規劃個兩天來逛完整個台灣設計展
這邊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子都可以玩的很開心哦!
#2020台灣設計展 #CHECKin新竹 #10月1日到11日
https://issuu.com/2020biasarchitects/docs/2020taiwandesignexpo?fbclid=IwAR0YUijPUTRPR1AB6QE-HQulsc8PzrAF_IVe38GH7FDmn6t_YPUi85ngehg
新竹市 圖書館 徵 才 在 林智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睽違36年 再見新竹州圖】
塵封36年的新竹州圖,已經修復完成,10月將在設計展與大家見面。新竹州圖書館完工於1925年,是台灣第二座地方公共圖書館,乘載了老新竹人的諸多回憶。今天也趁著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新竹州圖的故事。
還沒進到州圖,就可以在入口門楣上看到一個特別的泥塑標誌:標誌中間是象徵日本皇室的十六瓣菊花紋章;而兩側飛揚的翅膀,則象徵著「掌握知識就能飛翔」,也說明了州圖普及知識的任務。當年新竹州圖還設計了婦幼專屬的閱覽區,更顯得圖書館所代表的進步意象。
隨著時間推移,二戰後改名為「新竹市立圖書館」,爾後又更名為「新竹縣立圖書館」。在那個沒有網路的年代,新竹州圖一直扮演著傳播新知的角色,更是新竹人重要的閱讀空間。許多新竹人會來到州圖借書、讀報,學生們也會把州圖當成「K 書中心」,準備艱難的升學考試,在這裡留下許多青春回憶。
後來隨著縣市分家,州圖也在1984年標售給了新光人壽。雖然因為文化資產的身份而無法拆除,但私有產權啟動修復及開放非常不容易,這間屬於新竹人的圖書館就這樣塵封了36年,而州圖也漸漸從大家的生活中隱身,成為護城河畔不知名的一角。
還記得104年5月21日,那時候我還剛上任市長不久,我就上台北拜會新光人壽吳東進董事長,向他提出希望將新竹州圖重新打開的願景。很感謝吳董事長的正面回應,也在新光人壽與中央的支持下,透過公、私部門的合作,終於看到了活化的曙光。
這幾年來,我們積極向中央爭取修復經費,修復過程盡可能修舊如舊,保留舊設備並恢復其功能,引入現代防火、防蟲等新技術。在修復過程中,我們發現部分構件損壞嚴重,原來爭取的工程經費仍不足夠,感謝新光人壽的大力支持,才能讓修復工程順利完工。
36年過去了,新竹州圖終於要重新與市民朋友見面了。修復後的新竹州圖將搭配10月的台灣設計展,以「重啟・未來閱讀」的主題,邀請科技、設計、空間裝置、光影等跨領域藝術家及團隊佈展,帶大家重新認識州圖,讓新竹州圖以嶄新的面貌重新回到市民的生活中。除了新竹州圖以外,我們也將持續活化各處文化資產,讓這座城市的記憶不再被遺忘。
#新竹州圖
#2020台灣設計展
#城市的記憶
追蹤IG▶️ https://reurl.cc/VXEqQ6
訂閱Youtube▶️ https://reurl.cc/GV5Lo3
加入市府的line▶️ https://goo.gl/vntw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