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這篇文章貼出來後,有許多朋友給了意見和指教,我都有認真看,在討論的過程中,我也會想啊靠北是不是我真的搞錯了,如果真的錯了那就認錯修正,因為沒啥好不認錯的,就帶上正確的觀念再跟工務單位討論就好,最終目的都是希望頭份能有更好的交通環境。所以我也和幾位長期關心路權的朋友討論請益,其中包含了昨天一起現勘多處的火哥。
首先是針對「Z字型行穿線」的討論,圖中原本的為「正Z」,反過來的就是「反Z」。正Z是否為Z字型行穿線的唯一設置方向,反Z就必然是錯誤的呢?
我認為並不是,正Z跟反Z有各自優缺點,應因地制宜。以新增的三張圖來看,這都是英國的Z字型行穿線,一張是路中行穿線,在右駕的英國這是正Z,行人能轉向面向來車再過馬路。另兩張則是路口的兩個Z字,為了把他們的左轉車(我們的右轉車)跟轉向後行人的行穿線拉遠距離,讓轉彎車能夠成垂直的看見行人穿越,才做反向。因此,即便是英國,也有雙軌制。
在路中或無號誌的狀況,應以正Z為佳;在路口若轉彎車空間不夠,可畫置反Z,空間足夠則正Z亦可。
再來,我們回到中央中興這個路口來看,到底應該畫正Z還是反Z呢?以左邊為例,畫正Z的好處是往北的行人能轉向注意中興路南下右轉車,但空間不一定足夠轉彎車能垂直的看見行人穿越。畫反Z則能讓右轉車有充足空間反應及看見行人,同時中央路上的空間利用會更大。右邊的話,以目前空間來看轉彎車距離行穿線距離應該夠。
結論,正Z跟反Z各有優缺點,應因地制宜。路中行穿線不太需要討論,就是正Z,路口的則可視情況。一開始我認為反Z可拉開行穿線與車的距離,可思考是否調整為反Z,但原先的正Z右邊空間足夠,可能可再退縮一些,而左邊空間較少,也應該再退縮一些,或是取消Z字直接改為退縮的直線加庇護島。
所以最後的意見是,修正反Z的建議,但原先的正Z應進行微調,可能是最能得到共識的方案(我的想法依然是路口不是不能設反Z但要視狀況決定)。同時還有車道對齊跟中興路行穿線退縮都會讓這個路口變得更好,這些也會持續跟工務單位建議。而原文和留言我就不動了,都是討論的過程,有不周延的地方就讓大家指正。
希望不只是中央路,未來頭份的更多道路都能跟上改善的腳步。
-----原文分隔線-----
晚上去參加了今天才收到通知的說明會,工務處副處長有特別跟我們說,以後這種時間比較急迫的會議,會再電話、傳真或是Email通知,務必避免這狀況再次出現。
而這個說明會主要就是跟中央路改建計畫周邊的里民溝通,今天好險有來,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問題。
附上的圖是中興中央路口的設計圖,其實讓人有點感動,有人行道、有自行車道、有內推的左轉道、全線都沒有禁行機車,機車可以直接隨左轉號誌轉,更沒有車種分流的機車優先道,機車停車格數量更是增加多三倍多。本次中央路改建後,機車權益會上升不少。
在看到行穿線時,更是讓人感動,竟然作了行人庇護島與Z字型行穿線,這條改建的中央路實在太多進步元素,但等等,好像修誇怪怪,這個Z的方向好像跟我理解的不一樣。有人會認為Z字有正確的方向,但我認為要加上該路段是否為路段中或無號誌路口,以及是否有行人專用時相。
在這個路口,我認為適合的Z字型行穿線是跟這個相反的(如推文),右轉跟左轉到對面的車子會跟行人有一段距離能反應,同時也能在此區塊等待,不會擋住原本的車道,原本工程單位也是這樣設計,前陣子新竹市經國路的Z字型行穿線和高雄市的,都是這種反Z的設計。
但營建署給的建議是圖中的這種正Z設計,行人這樣能轉向面對來車,較能提高警覺,彰化的Z字型行穿線就是採這種,但這種設計在此路口右轉車跟左轉到對道的車跟行人距離沒辦法拉開。
彰化當時的設計引發了非常多的討論。頭份中央中興路口的目前則都還沒有定案,縣府表示持開放態度,都可以持續討論。下週一晚間在頭份國中禮堂會跟更多里民一起討論。
希望工程要做就一次做好,不要做了之後又改來改去,我自己是較支持前者,大家不妨共同留言討論,一起交換意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5的網紅凌子楚 最清楚,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日議會》都市計畫專案小組第1次會議 首先,謝謝嘉義市議會大會授權,蔡榮豐議員、王美惠議員、戴寧議員,和我一起,聯合召開都市計畫專案小組第一次會議。 也要謝謝市長,派出都市發展處陳副處長、建設處陳處長、工務處黃副處長、地政處饒處長,和交通處鄭處長等一級主管,參與這次...
新竹市 工務處副 處 長 在 林彥甫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早上參與「新竹市人行天橋存廢評估」會議,議程主要針對「客雅人行天橋」及「民富人行天橋」試辦封閉的追蹤報告,以及後續是否同意拆除或予以保留進行討論。
第一波選定這兩座天橋主要是因為使用率低、建設年代久遠(超過 30 年)且天橋下方已設有斑馬線。希望能透過拆除天橋來改善市容景觀,並符合人行無障礙的需求。從 3 月 11 日開始試辦封橋一個月進行交通評估和用路人意見調查。
不過,自從民富天橋試辦封閉之後,陸陸續續接獲民眾向我陳情希望能夠保留。今天在會議上也有民富國小的主任和家長到場表達反對廢除的意見,主要是擔心學生的通學安全,因為經國路為省道,車流大且車速快,加上普遍車輛未禮讓行人。
校方表示,試辦封閉期間,雖然於上下課尖峰時段有設置行人過馬路專用的號誌時相,並加派導護人力,但也因此造成經國路和西大路塞車情況更加嚴重,而且參加課後輔導或社團活動的學童會在非下課尖峰時間離開學校,所以並無行人專用時相協助通過路口,恐讓學生暴露在危險中。
新竹市警察局代表也表示,就交通安全及行人安全的立場,建議保留民富天橋,以降低人車交會所衍生出的相關交通事故。教育處代表也認為在無可行配套保障學童通學安全之前,應予以保留。
民富里沈里長則是認為天橋應該要拆除,因為天橋的設計不良,導致既有人行步道空間被橋墩壓縮(剩 60~70公分),再加上橋墩會讓轉彎的駕駛人產生視線死角,反而造成行人的安全疑慮。
我就民富天橋的安全性、養護現況及相關配套措施詢問工務處。副處長表示工務處每兩年都會對天橋的安全性進行檢視,目前一切符合安全規範;至於維護費用一年約 10 至 20 萬元,現在還不至於造成負擔;而相關配套要等到決定拆除之後才會進行細部討論。
原本想就天橋試辦封閉後的交通影響評估詢問交通處,因為這也是關鍵的問題,但很遺憾交通處未能派代表到場說明。
站在「#以人為本」的立場,天橋底下如果沒有設置斑馬線,理當拆除以符合無障礙通行的設計。然而,目前兩者並行的狀況,我認為除非相關局處有拆除天橋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不然應該保有學童及行人走天橋的「選擇權」,同時針對里長點出設計不良的問題,提出改善計畫,以確保兩邊的利益都能夠兼顧。
會議最終決議:「客雅天橋」同意拆除;「民富天橋」暫時予以保留,但附帶決議學校應配合針對相關問題進行改善。
我會持續追蹤後續,確保學童安全及行人權益都獲得保障。
#公共政策抉擇的兩難
新竹市 工務處副 處 長 在 劉崇顯 科技思維x在地青年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市府認證「象徵性大過實質」的違建拆除收費條例】
圖中的金山街違建市府無法向屋主收費拆除!你能接受嗎?
這樣的條例市府主管都看不下去了,呼籲林市長盡速提出自治條例的修正案,取消「面積在三百平方公尺以上或樓層數在二層以上」才收費的規定。
----
引內文:
新竹市政府工務處副處長陳永源說,自治條例通過,象徵性大過實質意義,市府每年只編兩百餘萬元拆除費,今年光是拆除光華二街火警奪兩命的違建就已用完,提追加預算還未過,拆除比不上違建增加速度。
園區金山街一帶違建大多瘦瘦高高,就是利用容積率夾層加蓋,因為工務處對增建樓層的認定是現況樓層數減掉合法登記樓層數,以金山街一帶為例,六樓做夾層外觀可到九樓高,減掉五樓合法樓層,只能算增建一層樓而已,這樣就不符合自治條例強制收費標準,房東及建商當然可安心躺著算租金。
新竹市 工務處副 處 長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一日議會》都市計畫專案小組第1次會議
首先,謝謝嘉義市議會大會授權,蔡榮豐議員、王美惠議員、戴寧議員,和我一起,聯合召開都市計畫專案小組第一次會議。
也要謝謝市長,派出都市發展處陳副處長、建設處陳處長、工務處黃副處長、地政處饒處長,和交通處鄭處長等一級主管,參與這次會議,讓市民朋友,有機會了解,未來10年,嘉義發展的方向與願景。
我就嘉義市和新竹市,36年來的人口成長作比較,嘉義市近27萬人,新竹市的人口數,已超過44萬人,這中間14萬的巨大差距,有我們嘉義市的優勢,乾淨、悠閒。
但是,我們也可以借鏡新竹市,有產業,有就業的發展模式,為嘉義市尋找一條,適合嘉義發展的產業道路,作為都市計畫發展方向。
都市發展處,主導都市計劃業務,開宗明義,定位我們目前的都市計畫發展方向,是把嘉義定位成雲嘉南商業消費中心。
建設處,配合都市發展,將公園做多元使用,特別是停車場用途,做了詳細的說明。
工務處,也在都市計畫中,扮演要角,在防治水患,有了初步成效之後,進一步綠美化排水系統,建設開放的親水空間,啓動污水下水道工程,讓我們已經有汙水處理廠後,將來也會有地下污水淨化池,20年內,讓城市排水和污水淨化,同步完成,重現三百年來,兩河流域,流經這裡的親水景觀。
地政處處長,為我們分享了目前嘉義市公有土地,大多是畸零地,必須和中央部會協調,才能取得都更所需要的公共用地,為公辦都更中繼住宅基地。
交通處指出,舊有商圈和市區內,公用停車位不足,已規劃有20處的公用停車空間,11處已開發,但仍不敷使用,規劃建立小型電動中巴為主的公共運輸系統,連通公共停車空間,到各大商圈的最後一哩,希望雙管齊下,解決商圈停車,和交通運輸,兩大難題,促進城市繁榮。
未來,我們將陸續邀請都市發展處,就台北市成功的公辦都市更新成功經驗,提出嘉義可行的公辦都更計畫專案報告。
邀請建設處,針對網路購物和電子金融,對實體店面經濟衝擊下,因應方案和招商計畫專案報告。
邀請工務處,就大型公共建設,做進度專案報告。
邀請交通處,提供大型停車場設置,和電動公車公共運輸系統的專案報告。
邀請地政處和都市發展處,共同就湖子內成功的區段徵收經驗,提出加速區段徵收速度的專案報告。
自己的嘉義自己救,我們會在尊重專業的前提下,公開透明,理性監督,形成共識,代表民意,支持市府勇敢做對的事,讓嘉義有產業有就業,實現一個,讓年輕人可以返家就業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