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台灣是落實在沒有鎂光燈的每一天】
隨著選舉腳步的接近,
每個政黨、許多候選人的造勢活動、晚會,
一場比一場浩大。
民眾黨在沒有資源的情況下,
昨晚我們在新竹,
有了場溫馨、自發的晚會。
晚會上,
柯市長說:
👉我們蓋了全台灣數量最多的社會住宅,穩健踏實的落實居住正義。
👉我們減輕年輕爸媽的負擔,公共化幼兒園比例全台灣最高。
👉我們推動智慧教育,提倡網路人權,讓窮苦的孩子有機會透過教育翻身。
👉我們降低車禍事故,落實鄰里交通改善計畫,有效保護市民安全。
👉我們改建藍綠20年都不想動的老舊市場,讓市場乾淨整潔。
👉我們招商連續四年冠軍,證明了不貪污還是可以賺錢。
👉我們不債留子孫,還債570億全台灣最多。
離開了激情與喧囂,
愛台灣是要落實在沒有鎂光燈的每一天。
我想起我太太曾經說過的一個故事。
王建民在美國洋基棒球隊最紅的那幾年,
她沒有趕上,
但是洋基球場爆滿的樣子,
她看過,可以想見當年的盛況。
她到美國唸書時,
王建民已經受傷,
進了3A小聯盟,
整個人消失在媒體報導的區塊裡面。
那是2013年的夏天下午,
他的球隊到了她家附近的球場比賽,
氛圍跟國中小的棒球場差異不大,
零星的觀眾,
連小販都沒有,
現場安靜的就像是一個普通的午後。
那天,
她很近、很近地看著王建民上場前的練習。
全場觀眾不到百人,
大概沒什麼人知道他是誰。
他仍一球一球的練習著,
紮紮實實的投入捕手的手套。
球場好安靜,
那一球一球紮實的聲音好清晰,
直到現在都還記著那聲音的頻率。
她說她不知道,
從洋基那個喧鬧又浮華的紐約退下來後,
沒有了掌聲,
沒有了錦上添花,
要多少勇氣與毅力才能繼續這樣平靜的練習下去。
那一刻,
她覺得他很了不起,
他對棒球的喜愛,
落實在沒有掌聲的每一天。
我們是個剛起步的小黨,
沒有大量的資源、
沒有大量的曝光。
無論有沒有鎂光燈,
無論有沒有掌聲,
我們仍舊堅持做對的事,
我們用行動證明,
我們將愛台灣落實在大家生活的每一天。
#台灣民眾黨
#台灣新選擇
#新竹晚會有感
#週一上班辛苦了
#期末考加油
新竹棒球場花 多少 錢 在 田鴻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說到新竹中正棒球場,我記得剛讀小學時,球場開幕,我還去現場哩.....當年的開幕戰誰對誰忘記了(當然也還沒有職棒) 只記得我跟大伯還有ㄧ些鄰居坐在右外野的看台。
後來很多三級棒球的比賽在新竹打,我也都會去現場看。
不知道為什麼,到現在我都還記得張耀騰這個名字,可能是當時很特別吧。 哈哈 那時的張耀騰才只是個青少棒的選手。
我們總會兩三個好友,做在內野看台,邊看比賽邊吃燒酒螺.....
這幾年每當新竹球場上報,都是同樣一個原因。老舊不堪,無法應付職棒比賽。
我想說的是,老舊不是原罪。一個球場,有多少人的童年回憶! 人家紅襪芬威球場剛剛過一百年,但老舊已經變成他的特色,有多少球迷千里迢迢去到芬威球場,或是之前的老洋基球場,就是為了瞻仰它的歷史,懷想前人在這邊的豐功偉業。捕捉屬於自己世代的獨家回憶。
我再強調一遍,球場老舊不是原罪。出錯的是後續的維護跟保養,以及對於歷史的不尊重。
1999年我去澳洲雪梨現場播報洲際杯,那是2000年雪梨奧運前的場地測試賽。棒球在澳洲不是什麼了不起的運動,當時除了奧運主場館有一個標準的棒球場之外,在黑城(Black town)也有一個簡易的球場,雖然看台都是臨時搭建,但球場內的草地跟內野相關設備保養,卻跟奧運主場地的一樣嚴格要求。
我不認為台灣需要一直建新的球場,因為與其把錢花在新建上面,(其中也許還要面對可能的工程回扣浪費),不如好好維護一個有歷史的球場。
還有,台灣的球場每個長的都很像,一點特色也沒有,好像是孿生兄弟每個縣市都在輪流出產。棒球場如此,籃球場也差不多。因為我們的設計師,都不是體育迷,工程就歸工程,甚至連很多相關場地內的配置都不夠專業,更別提創造球場文化了。
新竹球場擠在巷弄內有啥問題,人家小熊的球場,教士的球場旁邊也都有住家跟大樓....但看看別人怎麼經營的。那才叫尊重棒球;尊重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