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長林智堅突然丟出震撼彈,要推動 #新竹縣市合併升格 成為第7都。更震撼的是,不僅新竹縣長楊文科立刻跟進,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更加碼演出,表示相關修法不難,將直轄市人口門檻配合下修為100萬人即可,趕得上2022年大選,任期屆滿的林智堅也可再選大新竹。
柯總召在立法院如何呼風喚雨及宰制法案,我們非常理解,但縣市合併升格是何等大事,真的適合為了明年選舉佈局而如此倉促修法嗎?
時代力量認為,面對新竹縣市合併升格,應該具備 #全國地制、#區域發展 及 #新竹本身 三個層次的審慎思考:
📍第一,全國地方制度
大家目前熟悉的六都,其實只有11年的歷史。2009年以前,我國直轄市僅有北高2都,人口佔全國28.0%,如今卻迅速增加為6都,人口比例也大幅膨脹成69.4%。短時間內有如此巨大改變,對台灣地方制度和財政劃分的影響是什麼呢?以下這段註解非常到位:
「近年來地方制度法因應縣市升格的相關修法,除了讓地方制度更加雜亂無章,更造成直轄市與一般縣市間,在規模、資源與自有財源上的巨幅落差,惡化了城鄉差距。」
-摘自民主進步黨 【十年政綱】十、區域發展與治理,2011
請教如今完全執政邁入第6年的民進黨,當初所指出的地方制度雜亂無章,修正了多少?當初宣示要「以行政區劃導引區域平衡發展」,請問進度到哪裡?如今要趕在選舉前1年,說要將新竹縣市合併升格為第7都,符合當初規劃的願景嗎?
補充一下,如果一切如柯建銘的規劃完成修法,7都將擁有全國73.7%的人口,雜亂無章和頭重腳輕的程度不增反減,這就是我們要的地方制度嗎?
📍第二,區域發展
7都的台灣會出現兩個奇怪的現象。第一個是政府喊了好幾年的南北平衡,結果有5都在台中以北。第二個是從台北一路到台中5都相連的中間,會出現一個被遺落的角落,叫做苗栗。
無論從歷史上的「新竹州」,到目前桃竹苗的「浪漫台三線」及「北台灣科技廊道」,都在在顯示苗栗是同屬一區的共同生活圈,如今卻要在「五都林立」的區塊中間,成為唯一被遺落的一塊,絕對是毫無道理的。
要不要有第7都,需要回歸全國地方制度和區域發展來思考,如果確定要升格,就不該獨漏苗栗,而是合併納入進行更完整的治理規劃。
📍第三,新竹本身
林智堅說,新竹縣市合併升格是因為稅收高於直轄市,分到的補助卻相對低,所以必須升格,加速大新竹建設。這樣的說法存在兩個盲點:
第一個盲點,全國財政劃分的問題原本就有待檢討,後來更因迅速膨脹為6都而更形惡化,執政黨應該思考的解方應該是通盤檢討修法,而不是增加成7都讓問題雪上加霜。
第二個盲點,縣市合併升格並非無前例可循,應先參考台中、台南、高雄的發展經驗,再來談升格對建設是否有幫助。台南的案例清楚指出,升格後的舊縣區被加速磁吸,原先的溪北重鎮的新營區、鹽水區及柳營區人口逐步消減,反之舊市區和鄰近區域則是人口暴增。
然而,十年政綱當初指出的願景是這樣的:
「區域地理轄區擴大後,應致力將區域內原有的都市升級,提升為更強的行政、商業機能中心;並積極發展區域內其他二線、三線城鎮,均衡區域內部發展。」
請問,台南經驗是跟上述願景相似,還是相反?新竹如果要合併升格,有先想好如何避免重演人口磁吸和集中化效應,進一步打擊原本就嚴重塞車的科學園區通勤交通呢?
總結來說,我們樂見執政黨能想起當初擘劃的美好願景,重新啟動地方制度和區域規劃的討論,但是必須從全國、區域、縣市等層次審慎思考,才能避免重蹈覆徹,更別出現「北部五都,獨漏苗栗」的荒謬劇情。
這個應該從長計議的重大工程確實應該儘速啟動,但千萬別再為了選舉考量,壓縮應有的理性思考和客觀分析。
新竹科技廊道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出席楊文科縣長邀請的竹竹苗合併升格研商會議,以下是我的發言大要,跟大家分享:
🟡贊成合併升格,早該提出討論
日前新竹市林市長拋出縣市合併升格的議題,就像我在臉書說的,這是一件好事,我今年3月就提出相關議題。但為什麼直到市長八年任期的第七年,才想到合併升格的迫切需要?
I leave when the pub closes.
「酒店關門,我就必須離開」,這是邱吉爾卸任首相的名言。現在是有人不想走,就想和隔壁24小時營業的酒店合併,不想離開。
不過沒有關係,有提出來,總是好事,也很高興大家今天齊聚一堂,共同來面對這個嚴肅的議題。
我希望包含我在內,所有竹竹苗的政治人物,都能夠 #站在人民的角度,站在區域發展的角度,而不是像過去1982年縣市分治,像2010年五都倉促升格,用政治短視的方式,做出影響未來數十年區域發展的重大決定。
🟡整合竹竹苗科技廊道,苗栗不能當孤兒
我要趁這個機會,特別回應林智堅市長說苗栗是台中生活圈的發言。
從區域的發展軌跡來看,竹竹苗早就已經是浪漫台3線的客家文化中樞,從客家人口來看,新竹市客家人佔總人口三成,新竹縣客家人佔縣內總人口七成,苗栗縣客家人口佔了縣內總人口六成。
縣市合併時,族群因素是極為重要的考量點,本來就是客家區域的竹竹苗,談新竹縣市合併忽略了苗栗,這是什麼道理?
另外,從產業面的發展切入,「北台灣科技廊道」的心臟地帶,就是以新竹市、竹北、竹南、頭份為中心的產業聚落。每天頭份竹南一帶高速公路往竹科方向的塞車,難道都是塞假的?
在台灣現在少子化的環境底下,頭份國中、照南國中學生爆滿,難道不也是科學園區的移入人口效應?竹竹苗周邊的鄉鎮早就形成了就業、就學、休閒娛樂的共同生活圈。
說苗栗是台中生活圈,這是不了解苗栗,不了解竹竹苗科技廊道的外行話。
🟡反對倉促決定,2022的民進黨,切莫重蹈覆轍
我要再次表明我的立場,我反對因人設事、倉促決定的政治升格。
我主張,經過由上而下的綿密溝通,經過整體盤點行政區劃、財政劃分、地方自治的相關法規,經過跨黨派、跨地方政府的完善溝通,來討論現實可行、有利於地方的合併升格方案,在2026年前做好準備,在2026年正式上路。
2010年國民黨主導的合併升格,倉促上路,後患無窮,一個台灣變成兩個世界,希望現在執政的民進黨,不要重蹈覆轍。
最後,我只有一個誠摯的希望,也希望在場的諸位前輩,能夠放下黨派之見,耐心、耐煩的來進行溝通,不只為竹竹苗的現在負責,更要為往後50年的竹竹苗子孫負責,做出最好的決定,謝謝大家!
新竹科技廊道 在 宋國鼎律師 苗栗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補班日的周六上午,我陪同邱顯智委員出席在新竹縣政府召開的 竹竹苗合併升格為第七都(直轄市)研商會議,作為一個苗栗的居民,我相信有許多人對這個議題都非常關心,這影響的,不單單是未來首長的問題、政治的問題,更與在這裡生活的每一個居民息息相關。
在前幾天,看到新竹市林智堅市長在媒體上拋出新竹縣市合併的議題;過了幾天,又提及苗栗大部分屬於台中生活圈,僅竹南頭份屬於新竹生活圈。關於這件事情,我認為有幾個部分跟大家分享我的想法:贊成合併,納入苗栗,反對倉促決定。
📌一個苗栗子弟,怎麼看待新竹人談論合併升格:
作為自小在苗栗長大,生活在這裡40年的苗栗人,其實我是感到相當難過的。過去,苗栗就一直是被忽略的一塊,相較比鄰的兩個縣市,獲得的資源相對缺乏。
我想問的是,在討論合併、升格時,關乎整體區域規劃的問題,應該要以從區域內每一個居民主體性角度出發,為這裡的人找回光榮與認同感。
📌忽略苗栗、倉促行事的合併升格討論,就是純粹的因人設事、政治考量:
1.從 #歷史來看,日治時期到戰後初期,新竹州(縣)就包含今日的桃竹竹苗。
2.從 #區域的發展軌跡來看,竹竹苗早就已經是浪漫台3線的客家文化中樞,而從客家人口再深入來看,新竹市客家人佔境內總人口的三成,但是新竹縣客家人佔縣內總人口七成,苗栗縣客家人口佔了縣內總人口六成。縣市合併時,族群因素是極為重要的考量點,需要妥善因應。從族群因素來看,竹竹苗本來就是客家區域,談新竹縣市合併忽略了苗栗,這是什麼道理?
3.從 #產業面的發展切入,所謂「北台灣科技廊道」的心臟地帶,就是以新竹市、竹北、竹南、頭份為中心的產業聚落,我們可以看到,每天頭份竹南一帶高速公路往竹科方向的塞車,難道都是塞假的?在台灣現在少子化的環境底下,頭份國中、照南國中學生爆滿,難道不也是科學園區的移入人口效應?竹竹苗周邊的鄉鎮早就形成了就業、就學、休閒娛樂的共同生活圈。
4.如果僅簡要用苗栗是台中生活圈來回應這個問題,這顯然是不理解歷史、不理解苗栗的發言。
5.更重要的是,從今天開始,我們應該積極訂出合理的規劃時程,爬梳應該處理的議題、應該要面對的問題,才是負責任的做法,合併升格的議題,考量民主正當性與民意更替的制度設計,我認為,經由上而下的綿密溝通,經過整體盤點行政區劃、財政劃分、地方自治的相關法規,經過跨黨派、跨地方政府的完善溝通,來討論現實可行、有利於地方的合併升格方案,在2026年前做好準備,在2026年正式上路。
6.2010年國民黨主導的合併升格,倉促上路,後患無窮,希望現在執政的民進黨,不要重蹈覆轍。
📌如果新竹縣市合併升格,那苗栗會變成什麼樣子
1.南台中、北新竹的磁吸效應,將進一步裂解苗栗縣,(我擔心的是)南苗、北苗的區域發展不均將更為嚴重,屆時苗栗縣名存實亡,成為新竹縣市合併升格最大的犧牲品。
2.一但新竹縣市單獨合併升格,苗栗會變成「台北到台中」之間唯一的非直轄市,嚴重壓縮苗栗的資源和空間,現在已經相當艱困的財政將會雪上加霜。
3.例如,迫在眼前的,就是有關大眾交通運輸的整體規劃,苗栗會不會被排除在外?或是竹竹苗整體公車路網、偏鄉交通問題改善計畫......等等。苗栗會不會因為資源、發聲管道的不足,最後變成被放棄的一塊地方。
📌在這裡,我想藉由這個機會跟苗栗縣徐耀昌縣長、鍾東錦議長、陳超明立委、徐世榮立委喊話
1.很多鄉親提到,苗栗合併後會不會邊緣化,我要強調,這不是一個絕對的結果,重點在於我們接下來要怎麼做,財政劃分法怎麼修、鄉鎮市區自治制度要不要調整。對我來說,現在這個時刻,大家應該要放下政黨之間的成見,從苗栗的地方發展角度來認真思考,我們到底希望為我們的孩子留下怎樣的苗栗?
2.在這邊,希望大家能跟我一樣,一起告訴中央,這是整體區域發展的問題,特別是,如果苗栗錯失了這一次會,連被納入討論的機會都沒有,那麼,何時才能夠下一次討論的契機!如果真的是為了人民好,不應該只有新竹縣市合併,而是竹竹苗一起合併升格,並且,能夠去關注到可能發生的議題。
這是苗栗發展的重要關卡,是繼續走向邊緣,還是重啟生機,需要大家放下成見,為苗栗來找一條活路。
新竹科技廊道 在 景觀科技園區 的推薦與評價
氣派廊道+高規大廳超有面子 科技管理出入QR CODE 智慧訪客閘道安全管控 神助攻!神隊友! 對抗通膨靠#F PARK - 【景觀科技園區】 接待中心:新竹市中華路四段2號(中山 ... ... <看更多>
新竹科技廊道 在 大新竹計畫(竹竹苗) 科學園區廊道,大家對此有何想法?? 的推薦與評價
即將上任的高市長, 提出了將新竹科學園區和竹南科學園區將規劃廊道計畫! 又將新竹交通進行改善, 這樣竹,頭進新竹科學園區更近了! 房價是否繼續高漲另一高峰? 還是下修? ... <看更多>
新竹科技廊道 在 #s科技廊道-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高雄科技S廊帶磁吸國內外大廠投資!? 房市降溫「越賣越久」? 科技園加持新竹賣最快台南漲最多下一個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