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的鹽
.
神父發現PTT柯糞還真的滿噁的,太魯閣號出軌意外發生的現在,居然有人是在趁機幫馬英九和柯文哲的大巨蛋洗白.
.
若說吃人血饅頭,恐怕就是這一群人吧,趁著災難,帶著風向狂啃不已,此次災難有50人喪生,甚至有只有6歲的小女孩,然而,他們卻只在乎自己政治偶像的際遇,為其忿忿不平.
.
馬政府之所以遭人詬病,除了本身無能,光就政治態度而言,八八風災之時,數百人遭活埋,不但延誤救災,行政院長劉兆玄還跑去剪頭髮,馬英九事後勘災,災民向其哭訴,馬英九說「我這不是來了嗎?」,相比其冷血,林佳龍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探視傷者,進行搜救與搶修的工作,他請台鐵設置關懷服務小組,建立單一窗口,每一戶罹難者或傷者,都有相對應的窗口,兩相對照,可謂是天壤之別.
.
至於柯文哲,我不知道藉由事故,合理化大巨蛋的工安問題,邏輯在哪,錢櫃大火之時,市長竟然跑到高雄去,為他的「國家治理學院」培訓黨內人才,置台北市民的人命於不顧,明明選舉已過,卻還在拚他的選舉行程,柯糞當時怎麼護航的?市長是為了幫助屏東行銷石斑魚,你們怎麼可以罵他?還在臉書洗版稱讚,至少,林佳龍不會說「每片乳酪都有洞,可以穿過去」或者是,「國家法律訂在那裡,老百姓有遵守義務,不是變成說政府沒去抓到,他犯法好像沒責任」把責任推給人民,相反,他第一時間表示,搶救優先,會付政治責任.
.
到底是誰不能被批評,誰在創造不可質疑的對象,不言可喻.
.
若說PTT八卦版,和從前有何差別,那就是平平都是在罵政府,過往,是就事論事,現在,則偏好胡亂罵一通,並習得了柯文哲的習癖,好似患了被害妄想症,一邊罵,一邊還想免於質疑,明明寄生在八卦版上,什麼蟑螂母豬綠共都罵得出來,還在那假掰的哀號,現在都不能罵了,一邊又要扮演被迫害的姿勢,罵完,還得說什麼,1450要來囉,不能罵會被檢討,一出事就只會維穩,只要罵黨就會有群賤畜蟑螂上來維穩,甚至開始說起謊來,說政府只會學中共那套,搞愛國主義炒作民粹,轉移焦點,像對岸一樣維穩洗輿論.
.
一面揍人,還要裝作挨揍的樣子,你們都只會檢討我,檢討阿北,都不檢討蔡英文,哭哭.只能說,有夠忙的.事實上,蔡英文或者林佳龍,幹的事,不過是在哀悼和救助傷者而已.
.
至於八卦版被搞得跟糞坑一樣,臭不可聞,人們被燻得離去,也沒人在意柯糞們在說些什麼,自己罵得狗血淋頭,卻幻想有人來維穩,這般自導自演,過去,還真的沒看過,總不能說,你罵得不過癮,沒人聽,就指桑罵槐,對著空氣吶喊,有人在維穩我.所有人都得乖乖到糞坑裡面,欣賞我排糞的樣子,這樣子,才算「罵政府」.
.
政府不是不能罵,事故發生,也應當究責,釐清災害是如何發生的,但不是見獵心喜,等著一個教訓政敵的機會,用來宣洩自己的情緒,事故如何發生的,出了什麼問題,都不用管,只要等著多死幾個人,好釋放自己內心幻想的不公正,什麼你們都罵馬英九,柯文哲沒有包庇遠雄你們都誣賴他.
.
這,就不叫監督了,這叫真正的維穩,不過維的是心目中兩岸一家親與九二共識的政府,所以,在傷者的傷口上撒鹽,在死者的屍體上潑墨,只要你的政府垮了,我的政府就變對了;若我的偶像是錯的,你的執政當局就得爛的可以,這,不是在幫受難者說話,也不是在幫家屬申冤,更不是在檢討政府,而是利用他們,為自己和自己共情的偶像,馬英九和柯文哲的公平對待,出一口氣.
.
這,就是在吃人血饅頭.
.
只能說是為賦新辭強說愁,衝冠一怒為紅顏而已.
.
此次翻車事故,和過往普悠瑪號脫軌的情況不同,並非是列車自動防護系統ATP或是列車駕駛的問題,而是天外降下的一台工程車,駕駛根本猝不及防,這也和台鐵內部的列車管理無關.
.
而闖禍的工程車疑似手剎車沒拉,也有可能是手剎車故障,導致工程車滑落列車行經的軌道,列車撞上後脫軌,並直接撞擊隧道牆面.
.
第一節至第三節車廂傷亡最為嚴重,第一節車廂出軌後再衝入隧道之中,導致車廂扭曲變形,而此事件最啟人疑竇的地方,就是駕駛疑似手剎車沒拉好,將工程車停在邊坡上,而且把較重的車頭朝下坡停放,也沒有任何大型車輪擋的措施,車停了便跑去休息,種種行為皆像是外行人的行為.
.
而台鐵明明因應清明連假,暫停施工,該司機又是工地負責人,其他工人都不在場,他一個人跑去現場巡視,明明步行巡視就可,卻要開吊卡車,不知其動機為何.
.
事發停車的路段是便道,並不會有人車行駛,因此有工會要政府改善外車侵入的問題,恐怕不是重點,此工程為台鐵「鐵路行車安全改善6年計畫」,工程的目的及是為了改善鐵路安全,降低邊坡災害風險,原本是針對不穩定的邊坡加以改善,換句話說,原本是為了安全而進行工程,而施工的對象,卻成為了災害的風險.
.
就如同原本是為了修補傷口的血小板,卻成為了擁塞血管的來源,屬於由內而外釀成的災害,並不是純粹的外力入侵.
.
而事發路段的便道,也沒有加圍籬,明明停工還有人跑到現場,台鐵應該負責的,應該是督導和廠商選擇的問題.
.
如果廠商沒照合約走,台鐵是否會知道?就算知道,能不能給予懲處,或有有效的監督機制?從防護問題來看,這就屬於合約中「對安全防護如何界定」的問題.
.
台鐵是否有監督機制?例如工地施工,派人監護軌道?定時派人巡邏?按照目前的資訊來看,監造單位為「聯合大地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施工廠為「東新營造有限公司」,出事的工程車司機為「義祥工業社」,負責該工程,似乎經過層層轉包,而義祥工業社的地址竟然是一處民宅,該負責人又被爆出指示員工用小畫家剪貼貼未實際施工相片請款,可以看出,這明明是高風險的作業場所,卻由不願負擔風險的廠商轉包給不能負擔風險的小廠商.
.
工地安全應由監造負責,但工地安全是可以全都外包出去給廠商,而台鐵本身不用負責嗎?很難想像,攸關國家安全的建設,連「安全」都能發包出去,而本來監督安全與否的機制,看來似乎漏洞百出.
.
而維繫人們生命的運輸線,如果都是些便宜行事營造廠來接,甚至欠缺專業,實在令人捏一把冷汗.
.
台灣對於工地安全意識的缺乏,導致連為了安全而建造的工程,都能成為不安全的來源,這絕對是結構上巨觀的問題.
.
交通部應該通盤檢討工程發包的問題,特別是攸關於台鐵的安全措施施工,應該比照指標性工程辦理,而政府部門對於公共工程的評鑑措施為何?是否流於文書的形式,和現場脫節?
.
所謂「風險」並不是危險,風險指的是潛藏的危機,具備著不確定性,而危險指的是已確定的不安全.
.
也就是說,曝露在風險下面,他可能會發生危險,也可能不會,甚至他可能會獲利.
.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還會去做有風險的事,在工地安全方面,因為這可以節省成本,這樣做比較有效率,應該沒有什麼比關上車門去休息,或者是,把應負擔的責任都轉嫁給別人,這樣子沒有風險的事.
.
但是風險並不會消失,而只是把代價交給無辜的人,你不認識的人,以及建設工程的目的,你應該帶給他們幸福的對象,普羅大眾,所承擔而已.
.
所謂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並不是追求「零風險」,而是降低風險,避免表面上解決問題,實則製造更大的問題.
.
沒有什麼比沒有風險,更有風險的事.
.
就算圍籬擋不住卡車,但如果有,是不是就能降低風險?如果台鐵能落實停工,再做一次覆核,該名司機是不是就不會上山去?如果監造單位能落實車輛管理,平地的工程車,不應該在停工時開上去,那個闖禍的人是不是就不會隨便移動車子了呢?
.
這些風險管理一點一滴的累積在一起,就能避免危害的產生.
.
我不贊成林佳龍此時去職,或只是在協助救災,工地安全這一塊的結構問題,我想他再清楚也不過,他應該在監督營造廠是否落實法規以及評鑑機制,下點功夫,再走,也不遲.
.
此時離去,確實是沒有風險的事,但,並不能降低災難再發生的風險.
.
「罵政府」也是如此,如果只是執著自身偶像的福祉,或者不能像往常一樣隨地謾罵,那也是在追求零風險的自由而已,如果不能以增加公共安全的角度,而只在乎自身的爽度,無的放屎,誰誰誰要罵得比我想像的還多,這樣才公平,而無視情境,執政者的態度,成就一種比爛的哲學,那還不如找棵樹臭罵德不配位,綠共,你們都在妨害我的言論自由,還有用的多,畢竟,樹是綠的嘛.
.
對於蔡政府,必須注意的是,工地缺工的情形,缺乏專業人才,工地待遇難以吸引年輕人,人才凋零,逐漸被外勞取代,這一點,是值得注意的,台灣因為武漢肺炎,訂單增加,投資增加,科技場大規模擴廠,需求大於供給,前瞻計畫推動的大量工程,乃至於炒房而生的房地產建案,這些,都會使得人們求取速效,忽略風險,便宜行事.
.
工地安全,便給省下來了.
.
如何落實勞檢,制定工地安全的相關法規,這才是當務之急.
.
一邊追逐經濟發展的果實,一邊也不要忘了採果的,始終是人,寧可先求取穩定與安全,再來想要得到多少.
.
看的見的地方,是人人都能看到的,看不到的地方,果實摘多了會不會砸到人,器具是不是老舊,木梯晃動,爬上去會不會跌下來,這才是執政者必須設想的事.
.
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是很重要的,種種從前,都成今我.
.
莫更思量更莫哀,從今後,要的不是救災的英雄,哀悼的政治家,而是怎麼預防災害,降低損害的公僕,brother.
.
.
本篇文章的完成 感謝 #艾利 tomoyo的贊助
.
【贊助神父的菸 破除零風險的夢】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新綠主義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 在 八神 Louis 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TaiwanWay台灣味市集.5.18-19.中環PMQ 】
超過50個由台灣的 #文創品牌、#文青小物DIY、台灣小鎮夜市小食、小鎮旅遊展覽、旅遊分享會,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台灣,透過「觸感」、「文字」、「香氣」、「味覺」、「音樂」、「旅遊」,讓您在市集當中體會真正的台灣味。
現場更有機會得到 #中華航空來回台灣機票 !
【TaiwanWay台灣味市集】
日期|5月18-19日 (星期六、日)
時間|12:00-20:00
地點|中環PMQ 元創方地面廣場 (上環地鐵站A2出口步行10分鐘)
費用|免費
=======
▶【#超過50個台灣文創品牌】
來自台北、新北、屏東、台南、溪頭、嘉義、花蓮、新竹、南投、高雄、台中、宜蘭、苗栗等的台灣好物、生活小物、衣著飾品、個人護理、原住民品牌等
▶【#DIY免費體驗區】
免費參加16場不同的台灣DIY手作體驗,包括來自台北大稻埕「 #印花樂」絹印布袋體驗、宜蘭「 #三星四季青花瓷 」青花瓷拓染餐具、苗栗「 #藺子」藺草圓形杯墊編織、花蓮太魯閣族「 #織布難」弓織手帶
▶【#台灣小鎮夜市小食】
邀請了台灣創意精緻料理創作團隊「光翔廚藝」及「 Garden Meow」來港烹調多個台灣地道夜市小食,更有台灣著名「春陽茶事」首登香港台式飲品等
▶【#台灣在地創生、#小鎮旅遊分享會】
勤美學執行長何承育、 小鎮文創執行長何培均、 台北城市散步&島內散步執行長邱翊、《小日子》社長劉冠吟、「#台灣溫泉散策」主持人 林慧美等
▶【#誠品書店xTripTaiwan台灣旅遊文學30大精選】
希望透過文字,了解深度的台灣文化
▶【#台灣音樂體驗】
台灣唯一錄音帶唱片行「 感傷唱片行」及花蓮太魯閣族「 山月村」原住民樂器體驗
▶【#台灣小鎮旅遊展覽】
台灣觀光局將會展出台灣10個特色小鎮,讓香港市民更深入認識台灣。除此之外,來自台南、屏東、嘉義觀光局和臺大實驗林都會越洋過海介紹地方特色好玩之處。
=======
參與品牌包括 (排名以筆劃序):
+10・加拾
BnnBee當支蜜
choco choco手工巧克力
daebeté
Garden Meow
GREENCONUT 綠果
Hello Studio 你好工作室
in Blooom 印花樂
needo socks
P.Seven
Weavism 織本主義
White do 白做研究所
小日子
山月村
大目農田
三星四季青花瓷-參與式地方工藝
山津塢
小滿穀雨手釀梅子
小鎮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元泰竹藝社
木趣設計工作室 Mufun design studio
台北城市散步Taipei Walking Tour
布物設計
好米芽 Homiya
光翔廚藝 Dream Big Culinary Innovations
良食草堂
見域 Citilens
金瓜三號
阿笛丹 Atitan Art
果然滋味
屏北旅遊
品茶集 Pinchajii Tea House
茶日子 Dae by Day
海印 Ocean Stamps
部落雜工Crafts & Design
透南風工作室
達吉利部落復甦計畫
森社場所 - Lishan Eco Com
喜樹菜奇仔
誠舖,溫度的手作
勤美學 CMP Village
聞森 WOOD SONG
感傷唱片行
福灣巧克力 Fu Wan Chocolate
廣富號
織布難
藺子
露森手作皂
=======
\ 免費DIY 體驗 /
於市集消費HK$200以上可於現場即時報名以下場次,免費參與其中一個DIY體驗活動。(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5.18 (六) (每場名額12個)
4PM 「三星四季青花瓷」青花瓷拓繪體驗*
5PM 織布難」原住民弓織手帶
6PM 「藺子 」藺草杯墊
6:30PM 「印花樂」絹印小束口袋
▼5.19 (日)(每場名額12個)
4PM 苗栗苑裡「藺子 」藺草杯墊
5PM 大稻埕「印花樂」絹印小束口袋
6PM 宜蘭三星「三星四季青花瓷」青花瓷拓繪體驗*
6:30PM 花蓮原住民太魯閣族「原住民弓織出手帶」
* 需另加HK$68
=======
\ 台灣在地創生、小鎮旅遊分享會 /
▼5.18 (六)
1PM |有種生活風格叫小鎮 |嘉賓:小鎮文創創辦負責人 何培鈞
2PM |台灣小鎮溫泉知識小旅行|嘉賓:溫泉品評師 林慧美 (「台灣溫泉散策」主持人)
3PM |從雜誌到實體店鋪,與你共享台灣美好的生活風格|嘉賓:《小日子》社長 劉冠吟
4PM |花蓮太魯閣族原住民樂器體驗|嘉賓:山月村
5PM |台灣東部小鎮|嘉賓:「 台灣跟我玩 Taiwan go with me」版主 阿茵
▼5.19 (日)
12PM |花蓮太魯閣族原住民樂器體驗|嘉賓:山月村
1PM |野宿風格學 |嘉賓:勤美學執行長 何承育
2PM |你不知道的台北 |嘉賓:台北城市散步&島內散步執行長 邱翊
3PM |香港人在花蓮 - 在花蓮生活3年學到的事 |嘉賓:「海印」 主理人 Emma
4PM |跟著錄音帶去旅行 |DJ:感傷唱片行店長 游璨賓
5PM |Taiwan Secret Tour: 髦民單車遊台北宜蘭|嘉賓:「Bike The Moment 」 主理人 Hughes Lau
============
尚有更多精彩活動,密切留意 TaiwanWay 台灣味市集
Follow hashtag ▶▶▶ #TaiwanWay #TaiwanWay台灣味市集
IG ▶▶▶ taiwanway.market
主辦|去台灣TripTaiwan
全力支持|台灣觀光局駐香港辦事處
指定航空公司|中華航空
指定網上旅行社|TRIP. com
指定飲品|春陽茶事
支持單位|Olympus HK、誠品書店、 屏東縣政府、台南觀光局、嘉義觀光局、台大實驗林
#倒數15日 #香港週末好去處 #PMQ #元創方 #香港市集 #hkig #台灣小鎮漫遊年
......................................................................................
「 去台灣 TripTaiwan」一個由香港人深入介紹台灣旅遊的資訊平台 。去台灣‧去邊好?www.triptaiwan.com
Follow us on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triptaiwan
新綠主義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年2月,經北市府都發局、工務局公園管理處,以及正大尼龍公司、元大建設協商後,去年10月未通過文化資產價值審查、不列入文資保存的「陳茂通宅」,將於近期遷移至附近的康樂公園(林森北路與南京東路口)保存;此舉開創了台北市提報文資保存個案在未獲得文資身分之後,經北市府都發局與文化局協調,由建商出資遷移到市屬綠地保存之案例。
2017年10月25日上午,我前往位於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11巷16號的「三橋町陳茂通故居」(1933年落成),拍攝了這段影片,做為我對這棟即將遭到拆除的老房子之最後紀錄。
影片一開始出現的照片擷取自「陳茂通老宅搶救影片」(https://youtu.be/vCmkbvfJZHk),拍攝於1934年(日治時期)的臺北市三橋町二丁目,當時,47歲的「乾元藥行」老闆陳茂通(1887-1936)與友人站在自宅大門合影。雖然現在從同一個角度拍攝時,房子會被多顆枝葉茂密的大樹擋住了大部分,不過仍可隱約窺其風貌,此外,轉角處的大門雖已被封成圍牆,但昔日大門兩側的石柱仍完整保留至今,令人感動!
背景音樂:"I Am a Man Who Will Fight for Your Honor" by Chris Zabriskie
影片攝製:張哲生
1932年,臺北市本町棉布商「日進商會」負責人小林惣次郎將自己持有的三橋町二丁目分割成兩筆土地,分別於1932年及1933年賣給在永樂町通(今迪化街)經營「乾元藥行」的陳茂通。
陳茂通在1933年2月9日拿到土地後,隨即找人施工興建自用宅邸,很快地,房子於同年9月29日落成,為一棟由 ART DECO 藝術裝飾風格與現代主義(表現主義)交相並用的精緻洋樓。陳茂通將此住宅及其附屬庭園命名為「紅葉園」。
很明顯地,此屋的重複幾何形門柱與基座砌石裝飾等裝飾藝術風格,乃受到美國建築師法蘭克洛伊萊特(Frank Lloyd Wright)所設計的東京第二代帝國飯店本館(1922-1967)之影響。
這棟建築是日治時期臺灣少數使用樑柱結構、鋼筋混凝土樓板的加強磚造獨棟住宅,其外牆色調是1930年代流行的淡黃色及淡褐色系。
「紅葉園」落成之後,陳茂通特地在《臺灣日日新報》上刊登廣告邀請眾人參加慶祝宴會;當時,臺北市尹(職位等同臺北市市長)松岡一衛與艋舺士紳辜顯榮都出席了宴會。
1936年8月,陳茂通病逝。之後,「紅葉園」被賣給汐止士紳嚴丙丁(益興炭礦株式會社常務董事)。
1973年,這塊地及其附屬建物被轉賣給正大尼龍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做為辦公室使用,至今產權人未再變更過。
2008年,餐飲業者向正大尼龍公司租下這裡,開設江浙菜餐廳「三坂橋會館 聚朋園」,2012年歇業。
2014年,永豐餘生技公司租下這裡開設臺菜餐廳「山海樓」,後來因為地主正大尼龍公司要進行都市更新,而被迫於2017年8月22日歇業。
2017年9月,臺灣博物館規畫師凌宗魁將這棟房子以「小林惣次郎宅」之名提報文化資產審議,後來,陳茂通後代提供老照片,證實「小林惣次郎宅」就是「陳茂通宅」。
2017年10月18日上午,台北市文化局舉行文資審議委員會,表決「三橋町陳茂通宅」的文資提報。出席委員聽取提報人代表以及業主正大尼龍公司陳述意見之後,由文資審議委員進行討論與意見交換。最後,主席鄧家基(臺北市副市長)裁示,請出席的12位委員進行不記名投票,結果是「不同意8票、同意4票」,此案遭到否決,「陳茂通宅」未通過文化資產價值審查,不列入文資保存。
2018年2月,經北市府都發局、工務局公園管理處,以及正大尼龍公司、元大建設協商後,「陳茂通宅」將於近期遷移至附近的康樂公園(林森北路與南京東路口)保存;此舉開創了台北市提報文資保存個案在未獲得「文資身分」之後,經北市府都發局與文化局協調,由建商出資遷移到市屬綠地保存之案例。
2018年5月,陳茂通宅遭拆解。北市府都發局長林洲民表示,會先將拆解後的物件暫時放在正大尼龍廠房基地內,待市府和康樂公園附近的居民協調完成後,再於康樂公園內進行「異地重建」,其工程費用將由正大尼龍與元大建設支付,並於完成後捐給市府,未來將成為藝文聚集之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