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大家(包括連登既朋友)對長篇經濟分析文感興趣,至少唔抗拒,仲有興趣討論。係咁既話,承接上文,整多篇舊文重溫系列,出埋個下集《向左走 向右走的大時代 (下)》,大家再對比一下今日見到嘅局面,消化討論一下。
大家不妨分享一下睇法同埋部署既策略。
———————————————
向左走 向右走的大時代 (下)
我們進入了一個「向左走向右走的大時代」,後疫情時代的環球經濟究竟是通縮、通脹,還是滯脹?這個問題受著很多因素所影響,政治和經濟的大氣候已經與我們在學校裡所學、所認知的世界有很大的分別,我們難以簡單地利用單一的經濟理論去分析而得出我們想要知道的結論。
正如上一篇文章所講,所有經濟理論都不外乎「供求理論」,關鍵是將「供求理論」放在哪一個市場進行分析,而得出綜合的結論。今時今日,我們面對變化最大的主要有兩個市場,一是貨幣市場(錢),二是貨物市場(錢能買到的東西)。
全世界大規模QE導致錢太多,錢太多會導致需求(對錢能買到的東西)上升。一般而言,QE首先是增加金融市場的流動性,貨幣供應增加,至於流動性會否流入實體經濟則視乎銀行會否貸款予民間企業或個人,從而促進就業和消費。但根據我們的經驗,QE只會提高投資/投機性需求,使大部份資金只會追逐資產和金融資產,從而導致資產價格的上漲,過多的流動性更會流去其他新興國家的資產市場。因此,QE會使資產市場和一般通貨市場的物價分離。
然而,今次有所不同的是,這次的「黑天鵝」是由世界性的疫情所引起,因此世界各國央行都知道單靠傳統的貨幣政策並不能有效挽救垂死、接近停頓的經濟,因而以紛紛以「雙QE」的手段(即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雙軌而行)救市,結果是將資金直接同時注入金融和實體市場,而資金來源主要來自央行憑空印的鈔票,所謂的財政政策都只是「左手交右手」,使整個世界即時多了大量「金錢」。當疫情過去,經濟回復正常時,全球將會出現流動性過剩,而這次流入實體「貨物市場」的流動會帶動實體需求上升,這會導致通脹。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們需要從「貨物市場」的供應變化作出分析,直接影響供應的是生產要素成本,而這受著兩個目前變化比較大的重要因素所影響。一是急跌的油價,二是「去全球化」。前者會毫無疑問會引致通縮;後者則會令產能下降,引發通脹。兩者看似互相角力。
首先,油價急跌是因為疫情使世界經濟活動接近完全停頓,而導致全球總體需求即時大幅萎縮所致,因此可推斷為「暫時性」因素。即疫情過後,當飛機、輪船等主要的耗油交通工具開始恢復運作,工廠開始恢復生產,逐漸恢復正常的石油需求將會慢慢消化過剩的儲油量,使該因素慢慢淡化或消失。然而,我們假設「去全球化」可能是一種趨勢,至少我認為「再全球化」(re-globalization)的進程將會困難重重。因此,結論是生產要素成本在後疫情時代將會上升。
此外,日前油價急跌至「負油價」亦可能會產生另一種影響。雖然油價問題樂觀點看可能只屬暫時性,但如觸發油企破產潮和相關衍生產品的斬倉潮,交易對手風險(counterparty risk)會將風險隨著資金鏈蔓延,形成骨牌效應,造成金融市場大混亂,甚至金融危機。如我在前文《負油價與負利率的大時代》末所說「在現今世代,面對金融危機,我們有無限QE......」。沒錯QE是應對金融危機的「抗身素」,食足整個「療程」可以治標,但我們知道這並不治本,而且會產生不少「副作用」-- 市場上錢只會越來越多,資產市場將會進一步扭曲。
當錢越來越多,這又回到了後疫情時期由流動性過剩所引致發的通脹問題。經歷過08金融海嘯,我們都知道「放水容易收水難」。QE如吸毒,癮君子要戒毒談何容易。情況尤如每次傾盤大雨過後,水塘裡長時間積滿了水,但水進去了又不能有效排走,越積越多。當最後一次大雨過後,水塘真的要滿瀉了,一次過湧出來,形成洪水氾濫,一發不可收拾。因此,看似互相角力的「油價急跌」和「去全球化」其實都會是在後疫情時期引發通脹的因。
從傳統經濟學角度,通縮和通脹都會引致經濟衰退,哪個比較可怕?理論上,通縮最可怕的地方是消費收縮導政經濟走下坡的惡性循環。當經濟蕭條時,總體需求收縮,人們預計物價會下降,銀紙比貨物保值,就將錢存入銀行,更加不願消費,經濟就會再惡化,形成惡性循環。從另一個角度,通縮的成因有兩個,一是貨幣供應量不足,二是產能過盛。然而,在歷史上真正由通縮所引發的經濟危機只有一次,就是1929年全球經濟大蕭條,而當時除了產能過盛外,貨幣供應不足是主因,而貨幣供應不足的主因是因為當時世界各國還在實行金本位制,貨幣是以黃金為錨,增發貨幣需要有同等價值的黃金。因此,當產能過盛時,貨幣的供應量未能追得上貨物的生產量,因而導致通縮的惡性循環,人人緊握著手中稀缺的貨幣而不肯消費。
因此,通縮最可怕的地方是貨幣供應不足所引發的經濟危機。今時今日,第一已沒有國家實行金本位制,貨幣的發行在QE的發明後,理論上是無限量的。加上全世界都已參與「美元遊戲」,當中的「代幣」美元是靠一種叫「AAA」的信用發行,而理論上「場主」想發行多少「代幣」去玩遊戲都可以。第二,在「去全球化」下,未來產能不會如以往般過盛。因此,不會再出現大蕭條時期貨幣供應量不足以去追逐過多貨物生產量的問題。
當通縮已不足為懼,我們唯一需要擔心的是通脹,準確一點來說是滯脹(Stagflation),即經濟衰退下出現的通脹。面對通脹,央行只需加息就可以控制經濟過熱所引發的通脹。可是,如果通脹的出現並非經濟過熱所引起,而是多年來扭曲性的貨幣政策所引致,而全球產能大跌使貨物生產量未能追上市場過剩的流動性時,經濟衰退與超級通脹同時到來。加息又死,減息又死,形成「向左走向右走」的兩難局面,「美元遊戲」下的QE已不是無敵,正如我前文所說,這是「美元遊戲」的死門。
最後,在現今世代,到底通脹還是通縮比較可怕?我想大家已有答案。世界充滿著變數,最壞的情況不一定會出現,但有一件事可以肯定的是,在後疫情時代,流動性過盛和產能減少是肯定的。如果走到「盡頭」時最終結果一定是「慘烈」的,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第一回合」就要勝出,使自己在最後面對「遊戲盡頭」時的創傷作緩衝。而在「第一回合」勝出的唯一方法是估算市場上過剩資金的流向。很多人認為的黃金避險只是一種防守而不能讓你勝出,要勝出我認為一定是……先賣個關子,大家可以從這個方向先想想。
作為投資者,不用貪心,不用急於「撈底」,掌握好重點便足夠。
Starman
2020.4.23
原文(Starman投資世界):
http://starnman84.blogspot.com/2020/04/blog-post_23.html?m=1
「新骨牌理論」的推薦目錄:
- 關於新骨牌理論 在 Starman 資本攻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新骨牌理論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新骨牌理論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新骨牌理論 在 ♂️ ♂️【工安小百科主題文章| 知識理論篇】 2020/12/29 的評價
- 關於新骨牌理論 在 艾西莫夫骨牌效應-在PTT/巴哈姆特上手遊推薦遊戲排行攻略整理 的評價
- 關於新骨牌理論 在 多米諾骨牌理論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新骨牌理論 在 多米諾骨牌理論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新骨牌理論 在 多米諾骨牌理論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 的評價
新骨牌理論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落實職安工作 命好不如習慣好
顏慶堂/中山醫學大學職安衛生系副教授(台中市)
清明連假一大早就被新聞快報驚醒,太魯閣號在花蓮大清水隧道被停於邊坡工程車撞擊,造成五十餘死百餘人輕重傷事故,讓這個假期變成傷心的日子!
災害發生後,我們會思考如沒有那部工程車滑落,就不會發生這麼嚴重死傷?但是再多的為什麼,都喚不回這些生命,災難不能重來!
針對工程車滑落軌道問題,在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一一六條規定:禁止停放於有滑落危險之虞之斜坡,但已採用其他設備或措施者,不在此限;第十一款:駕駛者離開其位置時,應將吊斗等作業裝置置於地面,並將原動機熄火、制動,並安置煞車等,防止該機械逸走。因此只要能落實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執行,相信這場災害就能避免。
一般人都認為災害不容易、也不會找上我們,但當像骨牌理論般連串問題發生,又像乳酪理論般巧合,災害就會發生。發生小災害時,或許可以重來,但嚴重災情死者生命就不能重來,往往我們不知道何時是小災害、何時是嚴重災害,但我們往往心存僥倖,認為自己頂多遇到小災害!
職業安全衛生法,從六十三年公布執行至今逾四十七年,各種法令規定也有近百種,相關人員規範與訓練,也不斷更動,政府主管機關官員訂定各種規範,學者專家都很認真提出建議,但災害還是不斷發生。
以重大職災而言,每年還是有超過三百人死亡,還有像這次因為工程安全衛生管理不佳,導致重大交通意外發生,實在值得思考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制度,發生什麼問題、是否要從執行面加強,而不是一直以規畫面及管理面,來評估安全衛生的工作績效。
安全衛生管理著重執行,因為沒有效執行,就沒有安全的環境與平安的結果,而有效安全衛生工作執行,就是要有規矩,我們應推動沒有人有權利可以不守規矩的觀念,也要推動沒有人有權利發生災害的想法!人人落實避免災害的責任,也不允許有人不守規矩的作為!
建立有效執行各種規矩最有效的方法,是養成習慣;因此有人說命好不如習慣好,實在是非常重要的觀念,只有大家都守規矩,大家才能安全!希望能因這次死傷慘重的代價,重新思考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執行的有效性。
新骨牌理論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想要談一下對比特幣的看法。文章開始前,先說明我不懂區塊鏈的原理,本篇文章是以交易商品的角度來看比特幣,純粹是個人看法,若與事實有所差異,煩請不吝惜指正。
交易商品的炒作條件,一定要有兩個基本條件:稀缺性和可囤積性,至於是否有真實需求沒有那麼重要,因為需求可以創造、可以想像,亦可以杜撰。比特幣的總量是固定的,預計2140 年後不再有新的比特幣產生,總量將略低於 2100 萬個,所以具有可預期的稀缺性;有電子錢包可以儲存比特幣,所以具有可囤積性。 除了基本條件外,交易商品本身需要具有神秘感和高度想像空間。集合上述三項條件的交易商品,就是合適的炒作標的。
自從特斯拉執行長公開表示公司已買進 15 億美元的比特幣後,比特幣價格如火箭升空,快速突破 5 萬美元,許多投資機構、一般公司、知名人士紛紛表示願意投入這個市場,比特幣的目標價也不斷被喊出,10 萬、15 萬、25 萬、最高甚至被喊到 100 萬美元;比特幣未來可能的用途也紛紛被提出,取代貨幣成交易主要工具、取代黃金變成避險資產、甚至成為全球準備貨幣,不管是哪個目標價、那個用途,現在 5 萬美元的價格看起來真的很便宜,不是嗎?
許多高資產大戶在市場大量買進比特幣並開始囤積,物以稀為貴將支撐比特幣價格,所以我認為價格還有上漲的空間,至於會漲到幾萬美元,取決於市場瘋狂的程度和有沒有大戶偷跑,不預設上限。對於數位資產,我完全沒有辦法信任,因為未來可能出現更新的技術或更強大的運算能力把現在看似安全無虞的加密技術破解,加上一般生活層面沒有實質對比特幣的需求,所以我才會認為現在的行情是炒作,而不是需求帶動的成長。
現在的狀況說穿了就是恐怖平衡,大量買進比特幣的大戶不斷釋出驚人的目標價和可以解釋目標價的應用層面,其目的是嚇阻想要獲利了結的囤積戶和吸引更多人參與投資,增加交易的流動性,以利未來兌現的方便。現在的交易量沒有明顯增加,價格卻緩步上升,明顯是惜售現象,若成交量暴增價格卻不漲反跌,表示有大戶偷跑,那時則需要格外小心。最可怕的是發生骨牌效應,先偷跑的大戶引發連鎖反應,眾多大戶開始一起拋售比特幣,實際的需求尚未真正建立,下面沒有足夠的買盤接手,導致流動性風險,價格將快速崩跌,一瀉千里。
因此,個人要投資這樣高風險的商品,只能拿丟到海裡都不會心疼的金額投資,絕對不可以壓身家孤注一擲,我們不是投資機構拿別人的錢投資,也沒有足夠的資本可以忍受價格大幅波動或長時間套牢,用不影響生活和心情的金額投資比特幣,是較適當的作法。
沒有人有神通可以預測比特幣最後會炒到多高的價格,也無法預期它何時會反轉向下,只能嚴控風險,在可以承擔的範圍內進行投資,在瘋狂的情緒中必須時時告訴自己,萬般拉抬總為出、沒有只漲不跌的商品、更沒有永遠不會破掉的泡泡,嚴控風險或許會少賺但絕不會大輸,投資的世界中比的不是當下能賺多少,比的是氣長、比得是誰存活的更久,過去許多不可一世的股神級人物,順風順水多年,卻在一次的摔跤慘賠後畢業,不但從此消失在投資世界,還揹上一生無法償還的債務,這樣的實例比比皆是,必須引以為鑒。
「Morgan Creek 創辦人 Anthony Pompliano 表示:『比特幣的價格可能在 2030 年漲到 50 萬美元,考量到網路經濟體沒有國家貨幣,屆時比特幣將成為網路世代最大的全球準備貨幣,100 萬美元指日可待,最終將成為全球準備貨幣,市值將大於黃金。』
摩根大通全球市場策略師 Nikolaos Panigirtzoglou 表示,目前市場已有部分投資人視比特幣為虛擬黃金,但比特幣理論上應達到 14.6 萬美元,使其市值接近目前私部門黃金持有部位的 2.7 兆美元,才能與黃金角逐最佳避險資產。
另一方面,Panigirtzoglou 表示,儘管比特幣牛市持續受到機構投資人與散戶資金湧入激勵,但目前仍存在上檔風險,最大風險在於未來隨著經濟重啟,人們重返工作崗位減少交易時間,過去幾個月大幅資金流可能會因此顯著放緩。
比特幣日益吸引主流機構目光,推特創辦人 Jack Dorsey 的金融科技公司 Square 去年持續加碼比特幣部位,特斯拉宣布斥資 15 億美元投資,金融機構如紐約梅隆銀行 (BNY Mellon)、貝萊德也加入投資行列。」
新聞連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569315?exp=a
新骨牌理論 在 艾西莫夫骨牌效應-在PTT/巴哈姆特上手遊推薦遊戲排行攻略整理 的推薦與評價
2022艾西莫夫骨牌效應討論推薦,在PTT/巴哈姆特上手遊推薦遊戲排行攻略整理,找多米諾骨牌效應,骨牌理論五個主要因素,骨牌效應例子在YouTube影片直播與社 ... ... <看更多>
新骨牌理論 在 ♂️ ♂️【工安小百科主題文章| 知識理論篇】 2020/12/29 的推薦與評價
工安小百科主題文章| 知識理論篇】 2020/12/29 【每日文章主題】:職業災害骨牌理論 前言:依據Heinrich...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