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化府山西老陳醋
山西人愛食醋是眾所皆知,在1978年對華北五個城市所做的一個每人每年的食醋量的調查中,天津市為5.1斤,石家莊市8斤,北京市8.4斤,呼和浩特市10斤,山西的太原市竟然高達18斤。前兩年甚至有個新聞,說是在山西太谷縣第二中學的食堂裡面,放著一個飲水機,不過裡面裝並不是水,而竟然是醋。根據校方的說法,之所以將醋放在飲水機裡,是因為醋作為日常調味品的用量非常大,使用飲水機來裝醋的話,用起來就更方便衛生了。
之前談魚香肉絲時,我們談過其滋汁中所用之醋以四川保寧醋為佳。以產地四川閬中市保寧鎮命名,麩皮、小麥、大米、糯米為原料,輔以砂仁、麥芽、元楂、獨活、肉桂、當歸、烏梅、杏仁等香料的色澤黑紫,酸味濃厚的保寧醋素有「離開保寧醋,川菜無客顧」的說法。與酸度最高價格最貴的唯一北方醋代表山西老陳醋、以香聞名而微甜的江蘇鎮江香醋、以及以糯米為原料並以紅麴米為糖化發酵劑的酸中帶甘醇香爽口的福建永春老醋,並稱中國四大名醋。
以上的四大名醋為地方名醋,至於陳醋、香醋、米醋等,則是陳醋適合搭配麵食、香醋適合佐蟹和涼拌或配小籠包、米醋熱菜涼菜都可以用、用蒸餾過的酒發酵製成的白醋則是口味單薄而酸味較淡。
我這次買的寧化府山西醋可說是中國醋的活化石。而位於山西省太原市南部的清徐縣,則因為在西漢時就出現商業性的釀醋作坊;北魏時期的釀醋技藝又由液態發酵改為固態發酵,而成了當之無愧的中國醋都。
到了1368年,清源縣(後來的清徐縣)「美和居」醯坊結合當時的工藝發明了燻蒸法,使釀出的醋色呈醬紅色,口味不但醇厚,而且酸香撲鼻,官府遂以其醋薦於寧化王府。明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的孫子寧化王朱濟煥在太原創建醋坊「益源慶」,專門釀製宮廷食醋,於是山西陳醋就成了朱元璋之孫寧化王朱濟煥的王府貢品。明初朝廷更是大力推動對山西地區的釀醋食醋風俗的普及具有重要意義。已有600多年歷史的寧化府老陳醋的名稱也是這樣來的。
在明清時期,山西各地都有醋坊,僅清徐就有寶源坊、順泰號、同泰慶等醋坊。現在留存下的很多名醋企業,都可以追溯到明清晉商。明清晉商以晉中地區商人為主,帶出去的便多是晉中特產老陳醋。創始於明朝初年的「益源慶」,以府為醋名,俗稱寧化府醋,在寧化府醋廠現存一具當年蒸料用的鐵甄,上面鑄有「嘉慶二十二年七月吉日成造」字樣,可見早在1817年益源慶醋已是官禮陳醋,行銷京、津、滬、西安等地。
上文有提到醯坊二字,其實醋古稱醯。《周禮》中就已經有「醯人掌共醯物」的記載了。北魏時的《齊民要術》中,則共記述了二十二種製醋方法。而外地人將山西人稱為「老西兒」,這「西」就是古字「醯」的諧音。
不過,究竟為什麼山西人那麼愛食醋呢?則有著以下幾種說法。
其中一說是因為黃土高原向來多鹽鹼地。飲用水偏鹼性,所以老百姓只能儘量多吃醋了!這個說法似乎有點牽強。不過另外一個說法則與山西的飲食習慣為大量麵食為主有關。的確,不管是餃子蘸醋或是麵裡加點醋都更能開胃。不過更重要的,也許與山西人也愛吃莜麵等不好消化的粗糧的愛好有關,而有了老陳醋的畫龍點睛,就更能夠打開食客的味蕾了。
最後,我們來看看山西老陳醋和其它的醋到底有何不同。
老陳醋的原料主要是高粱、小麥、黑苦蕎。釀製過程有五個關鍵步驟,分別是蒸、酵、燻、淋、陳。而且會加入高粱殼、小麥皮、大米殼和酒精一起發酵,增加鬆軟程度、並且增加其營養成份。發酵好的原料被分成兩個部份,一部份被放入水池中形成醋酸汁,另一部份入大鍋翻炒成醋醅,要翻炒六天六夜炒到變得焦黑燻成黑醅,而這就成了老陳醋香氣與色澤的來源。而在第一步用水浸泡醋酸汁後,第二步與加八角、花椒、桂皮 . . .等香料一起蒸沸、第三步融入黑醅之中便可出醋。此時的醋嘗起來雖然嗆,但卻不酸,此乃新醋。新醋要抽入有160公分高的桶子中來透過日曬夜露來增加濃度。
新醋的度數約5.7(五印醋的酸度為3.25),但老陳醋的度數必須在六以上,所以必須經過兩年的日曬夜露。先通過陳放至少一年的時間,讓醋中的雜質沉澱,多餘的水份則通過蒸發或結冰析出,使醋的濃度越高。這個原理是因為醋結不了冰,但水能結冰,在醋中所含的水份結冰之後,將之撈去,剩下的就是老陳醋。經過冬日撈冰,夏日曬走水份後(夏「伏曬」、冬「撈冰」),老陳醋的酸度就會漸漸達到6度以上,這樣的酸度使得老陳醋自身能防腐抑菌,因此能夠長期保存,並且擁有酸、香、甜、綿、鮮的特點。
#寧化府山西老陳醋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Pin Cheng J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品城記 #川菜 #測評 喜歡吃川菜的股東,進來發表一下意見吧。 我們品城記團隊其實都挺愛吃川菜的。上個月,大秋就去米其林一星的川菜館宋體驗過,當時得出的結論是:出品很不錯、環境很高大上、服務很貼心,但是價格偏貴,偶爾來聚個餐還可以,經常吃的話不太現實!那一期節目出街後,就陸陸續續有股東跟我們推...
新 城市 川菜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阿峇卡巴東南亞電台 要看一個國家有沒有很多中國人,就看「老乾媽」這個醬料就對了?】
「要看一個國家或城市,是否很多中國人,那就看一個標準,那就是是否很容易看到『老乾媽』這個醬料」林家豪說。30歲的林家豪是馬來西亞文史工作者,而他也是一位道地的吉隆坡華人。
吉隆坡在「一帶一路」的推展下,中國餐館遽增。這不僅是為中國新移民存在,也服務了廣大的馬來西亞華人消費者。不過,口味上還是有調整,如花椒的量,因為馬來西亞人對「麻」的接受度還不高:
❙深入多元觀點,你值得更好的無廣告體驗:https://bit.ly/3fKivGr
#馬來西亞 #中國餐廳 #華人 #飲食 #文化 #吉隆坡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東南亞
新 城市 川菜 在 臺南 TODA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戲說台南辣🌶
圖/文 魚夫
內人剛嫁到我家,她是台南的女兒,父親頗為滿意這媳婦👍,乃親自下廚料理一桌佳餚,先父是位食食通,又習得一身好手藝,但自出社會後,卻喜歡作大菜,戰後初期,台灣最為流行的外省菜乃四川菜,所以一桌菜,麻辣得不得了,我等全家也都變成了食物既麻且辣的愛好者😋,台南新婦初來乍到,不知公公料理手路的厲害,直呼:「熱、熱、熱!」🥵,想喝一口湯緩解,不料那湯更辣,又是熱熱熱的呼叫個不停。🥵
熱?怎會呢?餐廳的窗戶早關好,冷氣開到最大,颼颼的吹,哪裡會熱了?
台語很複雜,熱的發音有三種:jua̍h、lua̍h,還有jia̍t,內人呼熱,則是因為辣的台語發音也為lua̍h,我是屏東人,從小凡辣的食物,都會說:「辛」,至此才了解🤔,原來台南人說辛為辣,足lua̍h是很辣,不是足熱的意思😅。
傳統台南人不善食辣,我來住了十數年,逐漸被感化,從愛吃辣到吃了辣就會咳嗽不止,聞之亦會大打噴嚏,真是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在台南,所謂川菜早被改造得沒什麼麻電辣勁可言,甚至帶有甜味,反倒是兩岸開通後來的重慶江湖菜才還保留了原始風味,但辣度也得減低,否則上了年紀的府城人也會為之卻步不前。
台南人究竟能吃多辣?🤔我和老派的朋友討論的結果,得到一個結論,大概就是只到食日本料理刺身沾「山葵」(わさび,wasabi)的程度而已,除了嗆鼻以外,舌尖以後便不再有感覺了,一般將山葵誤為芥末,實則不同,而在台南,芥末的台語是「介辣」,也就是食芥末就已經算很辣了。
在仁德區,有一味微微麻辣的榨菜肉絲麵,味道頗有特色,後來東區也開了店,生意都是沖沖滾,特別受到年輕人的喜愛,但和同儕的台南朋友結伴去嚐,哀號者居多🥵。所以辣味在台南不會是主角,但不也會坐冷板凳,燙盤活魷魚來,用的是海山醬,但山葵加減一匙最是增添風味;飯桌菜給客人送來一碟醬油是必備,ué(挖)點介辣添入亦無妨,有些店家切好紅燒肉,還附上一碟泰國甜辣醬;鍋燒意麵店,麵裡若羼有海鮮,必也薑米醋侍候,薑也算是辣呢。
台灣每個城市都有當地人喜愛的辣椒醬🤤。比如在基隆就是「丸進辣椒醬」,當地人呼之為「馬露醬」或「馬露進」;新竹就是「十全辣椒醬」,幾乎所有著名的美食小吃桌上都擺有一罐👍;台中有三寶,大麵羮、麻穎和東泉辣椒醬;在我故鄉屏東就是「金松辣椒醬」,如此這般全國吃透透下來,在我來說,這味既香且辣,才有資格叫做辣椒醬嘛😃!
搬到台南後,每遇有食牛肉湯、肉粽或其他種種美食小吃,仔細觀察,定睛一瞧,皆有一塑膠罐,內裝呈略帶黄綠的醬汁,我聽說台南最愛用不死鹹的「東成醬油」,其所生產的「紅辣椒醬」也頗受歡迎,相對紅者,則是那略帶黄綠的醬汁,曰:「白辣椒醬」,聽聞這本是東成的老師傅獨立出來另起爐灶的產物,即是赫赫有名的「鴻達辣椒醬」,但味道其實也只能用「微辣」來形容,卻很對台南人的味口👍,我來台南久之也養成了每出外用餐必隨手取來的沾料了,至於我家鄉那金松辣椒醬,少小離家老大回,大概會吃不慣了😅。
影片分享:
丈母娘傳授這一味好吃到爆,女兒女婿一生受用無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app=desktop&v=xJTX7VFalxg&feature=youtu.be
新 城市 川菜 在 Pin Cheng J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品城記 #川菜 #測評
喜歡吃川菜的股東,進來發表一下意見吧。
我們品城記團隊其實都挺愛吃川菜的。上個月,大秋就去米其林一星的川菜館宋體驗過,當時得出的結論是:出品很不錯、環境很高大上、服務很貼心,但是價格偏貴,偶爾來聚個餐還可以,經常吃的話不太現實!那一期節目出街後,就陸陸續續有股東跟我們推薦珠江新城的另一家川菜館,並且異口同聲的表示,這一家店性價比更高!我們也去大眾點評上搜索了一下這家店的資料,口味、環境、服務三項評分都超過了4.5,而在“廣州川菜熱門榜”上面,這家店也是排名第二,僅次於宋,比祿鼎記、天成、阿強家這些都要高!那麼,它跟宋相比,哪個更值得一去呢?
店名:川府尹·四川會館(凱華國際店)
營業時間:11:00—22:00
人均消費:187
聯繫電話:020-88506088;18588938886
地址:冼村路5號凱華國際中心四樓全層
網友評分: 口味4.58 環境4.87 服務4.60
你的城市哪裡好吃哪裡好玩?全在這3分鐘原創視頻裡!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zuPTyP3Ll4/hqdefault.jpg)
新 城市 川菜 在 Pin Cheng J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品城記 #川菜 #米其林
今天要吃的這家餐廳真是來頭不小。
2019年,它榮獲了廣州米其林一星餐廳稱號,
2020年年頭,又被大眾點評收錄到
黑珍珠餐廳的榜單當中(一鑽)。
眾所周知,廣州是以粵菜為主的,
都說“強龍壓不住地頭蛇”,
一家川菜館,憑什麼可以在廣州脫穎而出,
受到眾多榜單的青睞呢?
我們決定去體驗一下。
P.S. 最近的節目都是年前拍攝好的,
所以,請不用擔心主持人的安全問題
也不用奇怪為什麼我們沒有戴口罩。
本期覓食tips:
店名:宋·川菜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花城大道珠江新城高德置地冬廣場4樓417號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日 11:30-14:30 17:30-22:00
人均消費:243元
聯繫電話:020-87412345
網友點評:口味4.43 環境4.91 服務4.68
本期節目BGM:
1.Soundroll - Trouble Maker
2.Walkin' On The Sun - smash mouth
3.多田彰文 - 學校(M-13)
4.Joshua Fit De Battle Of Jericho - sidney bechet
5.Emir Kusturica & The No Smoking Orchestra - Bubamara [Dejan Sparavalo]
你的城市哪裡好吃哪裡好玩?全在這3分鐘原創視頻裡!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MtP_dR9VYo/hqdefault.jpg)
新 城市 川菜 在 Pin Cheng J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品城記 #廣州 #河南
對於在外打拼的遊子,最能慰藉心靈的可能就是家鄉的美食了吧?
廣州除了有一幫土生土長的老街坊,更有一大群來自全國各地的“新移民”,這也使得廣州的美食豐富多樣。我們平時吃得比較多的是粵菜,但湘菜、川菜、東北菜,甚至是各國料理,都偶爾會去嘗試。對於我們來說,吃這些可能只是“嚐鮮”,或者說是“換換口味”,但是對於從外地過來廣州打拼的新廣州人,吃到家鄉的美食,可能就是他們紓解鄉愁最好的方式。今天,我們就在朋友的推薦下去體驗了一家做河南燒餅的小店。在這裡,我們嚐到了平時難得一見的“風味”,也感受到了河南老鄉們那濃濃的鄉愁……
店鋪名稱:河南徐家燒餅
地址:白雲區東約西街成林便利店對面
電話:無
營業時間:早中晚
人均:2
口味7.4 環境7.1 服務7.5
你的城市哪裡好吃哪裡好玩?全在這3分鐘原創視頻裡!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3NVPe_4xm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