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頓戀習曲的IP絮語]
..
(方格子文章連結請看留言)
..
這陣子突然想起來這部一直很喜歡的影片,剛好 Netflix 上也有,重看了一些片段,當然也很職業病地,發現到幾個關於智慧財產權的問題,但後來回去看整個影片的脈絡,其實當中反應的,可能更是導演John Carney對於音樂產業的看法,就容許我用這樣角度,而非欣賞電影呈現的角度,來分享一下。
..
先來說說影片當中,比較顯而易見的幾個智慧財產權的問題。
..
第一個,當然是"Lost Stars"這首歌,其實是由 Keira Knightley 扮演的女主角編寫詞曲,結果卻給一開始的男朋友 Adam Levine 給唱出名堂了,這當中到底怎麼處理著作權的問題?
..
第二個,當男主角 Mark Ruffalo 跟女主角,在跟唱片公司試演未果,決定自己生出專輯來的時候,並由男主角擔任製作人時,中間尋找樂手的過程,男主角看起來應該是透過抽成的方式,去找到樂手來一起演出。
..
那這邊抽成,到底講的是利潤抽成,還是直接約定著作權比例,依照權利比例的抽成,怎麼約定的呢?那對外商業條件的洽談,又是否授權談判呢?對應到後來女主角跟唱片公司談好合約後,突然覺得不太對勁,最後決定不透過唱片公司,直接獨立發行、在網路上整張專輯 1 美元發售,如果是現實上的商業合作,這邊可能問題就很大條了。
..
但整個影片當中,最後女主角跟唱片公司在談條件的那段,其實很完整地收斂了導演本來散落在電影當中各片段、對於音樂(其實我覺得也包含影視)產業的想法,女主角聽到唱片公司一開始要抽九成的時候,說(不是原句,只是概要):「基本上,這張唱片公司沒有製作成本,我們也只在網路上發行,也不需要你們什麼行銷宣傳,為什麼要給你們那麼多錢?」
..
之所以一開始,這張專輯會採用利潤抽成,找齊樂手、在城市的公共空間中用簡陋來製作完成,就是因為男、女主角,沒錢做「試聽片」,但反而這樣子,在電影當中造就了這張專輯獨特、真實,以及能夠保有自己自主決定命運的空間。
..
也因為男主角過去擔任製作人時,真心地挖掘出了片中知名嘻哈歌手「大麻煩」,讓這張專輯最後需要的一點資金、以及後續的行銷(在網路上發行時,只靠大麻煩轉發到個人社群媒體,就賣了 1 萬筆),不會成為問題。
..
大麻煩說的那段話,我自己很喜歡「當人像他(男主角)這樣連續倒了幾年的楣之後,人們會很容易忘記他本來的樣子,失去對他應有的尊敬。」
..
在這過程當中,導演用了很引人入勝的劇情、音樂,卻詮釋了他對於一個影音創作,也許是他當時心中最理想的商業模式吧?創作者最真實的表演,被一個製作人看到後,製作人將這個表演在維持真實的原則下(中間男主角也曾經建議,要包裝女主角的特色或曲風),找齊需要的人手。
..
講得饒舌點,就是用整合的概念,以利潤中心制的協作模式,去取代承包、契約利益的差價賺取,將剩餘或閒置的價值,集結後產出一個乘數效應的產物。
..
但這些人也某種程度上都是最後這張專輯的共同著作人,依照各自的權利比例來分潤,甚至導演也透過沒有錄音室等硬體,反而造就這張專輯的獨特性,來暗喻些過於後製化產出的影音製作?
..
而當這些事情,都可以這樣完成的時候,在創作跟閱聽者之間的交易成本原來可以這麼低廉(公平貿易的概念),但相較於唱片公司介入的情況下,反而創作者的結晶,可以真正地被更多人聽到,也因此最後的收益更多?
..
當然,這劇本寫成是在2010年,從那時候到現在,影音產業有太多商業模式上的更新、變化,導演心中(在我詮釋下)的理想模式,也經過了許多驗證跟修正,即便回到電影中,也有許多事情太過理想化地發生(不然怎麼會是電影?)。就只是,看了這部電影後,結合一些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多出來的些想法。
#來跟法律沾點邊
#IP生態圈
#IPCP
#企業解鎖器
「方格子抽成」的推薦目錄:
- 關於方格子抽成 在 KaL-EL Sport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方格子抽成 在 M觀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方格子抽成 在 作家H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方格子抽成 在 [分享] 寫作平台文章閱讀介面比較- 看板Blo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方格子抽成 在 方格子vocus 格友俱樂部 的評價
- 關於方格子抽成 在 方格子寫作-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04月|追蹤網紅動態 的評價
- 關於方格子抽成 在 方格子寫作-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04月|追蹤網紅動態 的評價
- 關於方格子抽成 在 2022年06月05日【 麻吉歌舞會社 第三場聚會5-6月份慶生會 ... 的評價
方格子抽成 在 M觀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本周一科技M頭條摘要整理,後兩則主題的整理請見留言連結。
[ 推特超級訂閱制 ]
■ 推特計畫新增稱作 Super Follows 的功能,讓用戶可以鎖住部分內容,只開放給付費的粉絲。這些內容可以包含會員專屬推特、電子報,或進入某些社群社團的權利。
• 推特在美國絕對是主流社群媒體,例如非常會用社群媒體宣傳自己的川普,主要用的就是推特。雖然FB更為普及,但在政治人物、演藝明星、體育明星、KOL意見領袖方面,推特更為主流。
• 推特以往有個問題,就是不太會賺錢。所以他們推出新商業模式非常引人注目,股價也漲了很多。
• Follow 就是追蹤,現在推特計畫推出的 Super Follows,就是付錢追蹤。
• 功能中的專屬推特就是:例如我一天發五則推文,裡面有兩則只有付錢會員看得到。
• 電子報功能就是你付了費我就發電子報給你,有點像 Substack 這個付費電子報工具。
• 還有進入社群社團的權利,例如追蹤彭培奧的人,付錢就可以加入彭培奧粉絲團。
• 目前這些功能還在內部測試,推出時間還沒決定。未來推特有幾萬粉絲的網紅可以直接在推特上面收到粉絲的錢,也可能會有打賞功能。
■ 有一些在國外被稱作熱情經濟 passion economics 的知名服務,包括 Onlyfans(包含很多成人應用內容)、Patreon(訂閱式專案群募)、Substack(寫作者可推出付費訂閱電子報)等等,都是讓意見領袖或網紅可以向粉絲收訂閱費、讓有能力產出內容者可以獲取報酬的方式。它們原本某種程度算是跟 Twitter 共生,意思就是有些人在推特上吸引很多人,有一大堆粉絲,但沒辦法用推特向他們收錢,只好把他們導到例如 Substack 之類的地方來賺錢。未來推特推出收費功能後,勢必會搶走這些服務的部份收入。
• 一個例子是,我聽的一些免費 podcast 也有收費進階版在 Patreon 上面。其實這個狀況也有點像我剛才介紹我自己的 PressPlay。我的 YouTube 和 Podcast 是免費的,但如果你們覺得從我身上可以學到東西,可以付費去 PressPlay 看M觀點商學院,或者去 vocus.cc 方格子訂閱科技巨頭解碼,得到更深入的分析。對我來講,PressPlay 就等於 Patreon,方格子就等於 Substack。我的前端導流平台不是推特,這是因為推特在台灣不紅。我用來吸引人的平台就是 YouTube 和 Podcast。
■ 以往推特主要的營收是靠廣告,但收入不怎麼樣,他們不太懂得如何去做廣告,廣告也並不精準。大家對推特靠廣告賺錢已經死心。所以現在推出新商業模式,就讓推特的投資人很興奮。這應該是推特近期大漲的原因。
• 上周我在逛 Clubhouse 的時候,在一個討論美股的房間,聽到他們在討論推特的股價最近很強勢,多數人都在拼命稱讚推特,我聽了十幾二十分鐘之後,就忍不住舉手發言,上去噴了一下推特。
• 我說最近推特的確漲了不少,一個月內漲了 60%,相對而言因為市場修正,其他的科技巨頭都在下跌,所以變成萬綠叢中一點紅。但是這樣就代表推特很好嗎?老實說,那是因為推特之前股價太爛,沒能力賺錢,基本上市場不太想理它。當它出現轉機的時候,股價當然會上漲。
• 我們比較一下,一樣是社群媒體、跟推特差不多同期上市的 FB,上市時的價格大約 40 美元左右,近期漲到 280,大概漲了六七倍。推特上市的時候也大約是 40 美元左右,但即使算上近期猛烈的漲勢,也還沒有漲到 2 倍。
• 所以推特最近的暴漲,不是因為這公司有多好,而是因為之前的股價實在太爛,變現能力太差。不只 FB 透過廣告賺了大錢,Snap Chat 比 FB 和推特晚推出很久,廣告變現模式卻非常成功,就算 TikTok 也能賺到不少錢,基本上就只有推特不行。推特用戶非常多,廣告卻一直做不起來,所以股價才這麼爛。
• 所以終於出現新商業模式,我覺得是對於推特的強心針,終於有可能會翻身了。
■ Jack Dorsey 被逼到牆角後努力圖強?
• 去年有投資人說推特CEO Jack Dorsey 表現太差,要換掉他。因為覺得他經營不善,推特這麼多人用,營收成長還這麼差。Jack Dorsey 勉強妥協保住位置,答應會努力翻身。從那之後他才比較認真經營,規劃一些新方向。大多數新方向是值得看好的。
■ 推特這個 Super Follows 新計畫會成功嗎?我認為應該有很高的成功機率,而且不只是我,之前很多知名分析師,例如 Ben Thompson,都看好推特可能在 Super Follows 這方面能做出成績。
• 行銷上有所謂 funnel 漏斗轉換的理論。以M觀點為例,假定我有 10 萬 YouTube 觀眾,但付費的只有 1000人,那就是轉換率 1%,漏斗第一層到第二層過濾掉 99%。第二層之後還可以有第三層,第四層漏斗。
• 國外很多作者是在推特上吸引人,有十幾二十萬追蹤者,然後讓追蹤者付錢去訂閱 Substack 或 Patreon。用戶必須離開原來的平台去其他平台,有這個轉換動作就會降低轉換率。轉換率可能低到只有3%,5%,甚至千分之幾。
• 行銷上漏斗轉換次數越少越好,每轉換一次就會流失一批人。但未來如果能夠在推特上直接訂閱,就少了一層轉換流失,粉絲不需要去新平台重新註冊會員、輸入信用卡資料等等。這個過程「摩擦力」很大,當中的任何一個步驟,用戶都可能停下來不繼續往下做。
• 而且推特在費用上有優勢。以我目前聽說的消息,推特可能會以抽更少的抽成,來搶 Substack 和 Patreon 的市場。歐美會有大量創作者使用推特作為收費管道。
• Patreon 和 Substack 會受這件事很大影響。但 Substack 還是有優勢,不會一下被打趴。有些創作者不希望被一個平台綁住,希望使用比較獨立的訂閱服務。這有點像你架部落格時可以選擇自己架,或是使用現成平台。Substack 比較像工具,不希望被推特綁住的人還是會去用。例如在美國的保守偏右派意見領袖,在推特累積了幾千一萬付費會員,結果發了一篇違反政治正確的內容,就會被封。類似這樣的人會考慮不用推特平台。 Substack 是不會被消滅,但成長會變慢,市場會被推特搶走一大塊。
• 除了 Super Follows,近期推特還在開發 Spaces,是類似 Clubhouse 的語音聊天室。
等它正式推出,我們再來看看它是否搶掉 Clubhouse 的成長。
■ 推特的優勢是上面已經有很多知名網紅、意見領袖、政治人物、演藝明星。平台上該有的功能都有的話,這些人就沒必要去Clubhouse 開房間,或者去其他訂閱平台開訂閱制。
• 結論是我看好推特這個計畫能夠成功,特別是在美國市場。股價有正面反應是很合理的。
方格子抽成 在 作家H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每月第一週免費試閱短篇小說
「妳這個破麻!」
「我真的懷疑妳的智商連幼稚園都進不了⋯⋯」
「妳可不可以去死呀!」
當節目主持人的麥克風堵在我嘴邊時,我的腦子裡出現的,都是這些聲音!至於現場問的問題,我則是完全無法聽進去。
「劉小姐,劉小姐,請問妳有聽清楚嗎?我是說,是什麼樣的意念,會讓妳不放棄地支持這麼一個,人稱,呃,過氣,應該說,被時代淘汰的作家呢?」
「喔,不好意思。嗯⋯⋯因為我第一次認識方老師,是從他的小說,透過他的文字,才發現這麼一個才華洋溢的男性,那一年我才十八歲,但方老師已經三十歲了。藉由方老師的文字,我才能夠在那一年的失戀自殺念頭裡,走出來,也因此,在十幾年後我真的有機會認識方老師時,我們迅速墜入愛河,也這樣一路走來二十年了,算一算,今年我都要滿五十歲了,我始終相信,即使方老師這十多年來都沒有好的作品得到青睞,他的作品依舊充滿魅力,早晚會有賞識他的公司或是投資人出現的⋯⋯」
這一向是我的官方說法。尤其是在接受這種主題的節目訪問時,必定要準備的台詞。
是什麼主題呢?就是「如何扶持失志的另一半」。
但私底下是如何呢?
方老師,全名方文比,用本名出道後,暢銷書在書店裡盤據了幾年,也就是在那段時間內,我開始崇拜他,仰望他,不敢企盼有機會認識,只希望能夠見他一面,聽他說上一句話,那也就足夠了。
小女生的憧憬,總是很夢幻的。
三十歲那年,我在出版社的第五年,我終於,見到方老師了。那時的景象,到現在都還很鮮明地映在我腦海中。
方老師戴著墨鏡,坐在出版社的會議室裡,總編大人坐在他旁邊,用著並沒有特別客氣或者尊崇的態度在與方老師對話著,但即使隔著落地窗的玻璃,我還是可以從方老師的肢體語言上讀出他對自己的自信與霸氣。
最終,談判破局。方老師希望以他全盛時期的版稅抽成數字來跟出版社合作,然而總編大人並不認為當時的方老師還有那樣的身價,果斷拒絕。
事後看來,總編大人在商言商,眼光精準。而我,卻學起「征服情海」裡的芮妮齊薇格,毅然蹺班,跑出辦公室,毛遂自薦地,希望方老師讓我當他的經紀人,因為我絕對相信,他的才華,只是一時被大眾給忽略了,總有一天,會再度擦亮大家的眼睛⋯⋯⋯⋯(未完。點進去看全文)
#付費線上諮詢生命靈數與數字占卜
https://reurl.cc/b6d8kd
#歡迎訂閱H的方格子專題
#每個禮拜一到三免付費回答讀者問題
#每週四女人香男人way短篇小說
#訂閱會員的提問將會在每個週末率先回答
#禮拜一晚上有H的說話聲
方格子抽成 在 方格子vocus 格友俱樂部 的推薦與評價
這裡是方格子格友與華文優質內容的產地,並開放給所有熱愛方格子的作者與讀者。為維護社團品質,請各位嚴格遵守以下基本原則: 1. 社團只能張貼發佈於方格子平台的文章 ... ... <看更多>
方格子抽成 在 方格子寫作-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04月|追蹤網紅動態 的推薦與評價
找方格子寫作在Dcard與PTT討論/評價與推薦,提供方格子ptt,方格子評價,方格子收費相關資訊,找方格子 ... 方格子抽成-臉書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 ... <看更多>
方格子抽成 在 [分享] 寫作平台文章閱讀介面比較- 看板Blo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寫作平台文章閱讀介面比較〉
原文:https://link.medium.com/dZ8J68D9pcb
最近我們在公司內啟動了一個新的計劃 — — 鼓勵所有同仁建立自己的網誌,在上面分
享自己工作上的心得筆記,或是自己個人的 side project,抑或是更廣泛的資訊產業觀
察、應用等的文章,在鼓勵同仁寫作的同時,在公司的網誌上我們也打算曝光在更多的平
台上,因此一輪的寫作平台的比較就開始了。
## 寫作平台的抉擇
在挑選曝光平台的抉擇上,因為人力畢竟是有限的,實務上不可能在每個平台都曝光,
從 20 年前的 Blogger 到現在當紅的 Medium 都評估一輪後,再回到我們想增加公司文
章曝光的初衷,我們先把寫作平台分成兩類:
- 有編輯經營的,也就是在平台首頁有編輯(不論是人腦還是電腦)選文的。
這類的平台包括 Medium、探路客 Timelog、方格子 Vocus、Matters、Wreadit、
uMedia 等。
- 沒有編輯經營的,也就是平台首頁僅作為介紹平台功能之用,沒有編輯選文的。
這類的平台大約都較早期,包括 WordPress.com、Blogger、Tumblr 等。
至於痞客邦和隨意窩 Xuite,雖然他們也有編輯選文,不過一開始就不在考慮的名單內,
因為那版面實在是不忍直視。
站在公司網誌的立場,我們比較偏好有編輯的平台,這類平台通常也具備某種程度的社交
元素,讀者可以對你的文章表示喜歡(讚/星星/愛心)以及訂閱你的文章的功能,訂閱
後有新文章刊出還會出現在讀者的首頁上,有機會讓我們的文章得到更好的傳播性。反之
沒有編輯的平台就只能視為「網誌代管平台」,和自架差不多,傳播的管道只有粉絲團
和 Google 的自然/付費流量。
以有/無編輯來做完初步的篩選之後,下一輪我們來比較他們的單篇文章閱讀介面,下文
都會站在一個公司網誌的觀點來評論各家平台的特點。
## Medium
Medium 是這波「新・寫作平台」的領頭羊,它是業界標竿,也是下面其他平台比較上的
基準,仔細比較下來可以發現,Medium 的確是在平台、作者、讀者間的平衡抓得最好的
平台,不論是版面設計或廣告的呈現樣式都在三方間做到很好的體驗,具體的差異可以看
下面各個平台的比較。
## 探路客 Timelog
探路客大概是這批寫作平台中最年輕的,最近也一直在 FB 看到他們的廣告,也和
Medium 最相似,這樣的相似在我們看來是好的,因為下面的其他平台或多或少都添加了
某些我們不太喜歡的元素,這些元素對於像我們這樣是要做「企業網誌」取向的網誌來說
是有顧慮的。
## 方格子 Vocus
方格子的頁面最上方有兩行導航條,第一行導航條有著「主題徵文」與「方格人物」的站
方活動,第二行導航條則是站方的文章分類。這兩行導航條的作用都是為了吸引讀者到「
別人的網誌」閱讀其他文章,站在作者(不論是個人或是公司)的角度來看,這兩行導航
條的存在會讓讀者隱隱約約覺得作者只是方格子這個大網站內數千萬個作者的其中之一,
讓作者以及文章變成方格子的附屬的存在,就好像方格子是一本線上雜誌,導航條內的分
類相當於分類專欄,而作者只是方格子的專欄作家,這也就是我們認為 Medium 和探路客
較優秀的所在 — — 他們並不過度強調寫作平台的存在,你的網誌就是你的網誌,而不
用附帶著幫平台導引讀者的功能,即便讀著們很清楚眼前這個網誌是使用 Medium 的服務
。
## Matters
Matters 的版面較為與眾不同,呈現三欄式設計,左邊的「發現」和「追蹤」都是提供給
讀者的功能,做用同樣也是導引讀者去看別人的文章,與方格子的導航條有同樣的屬性,
同樣地,站在企業網誌的出發點,我們覺得這樣的元素是不適合的。
在中欄的下方有鼓勵讀者登入的區塊,這個區塊的文字令人感到疑惑,在 Matters 看文
章是不需要登入的,不知道為什麼吸引讀者登入的宣傳標題會寫上「看不過癮」?
另一方面,寫作平台真正要鼓勵註冊的對象應該是作者,
越多的作者才有可能有越多優質的文章,才有可能吸引到越多的讀者,
寫作平台作為一個同時服務作者和讀者的中間者,它要努力的方向應該是先擴大供給,
再以足夠豐富的內容向讀者推廣,才有可能走向正向循環,
類似的中間者角色還有遊戲機和房仲,遊戲機是靠遊戲大作來吸引玩家,房仲是靠多房源
來吸引買家,他們都是先培養供給端再推廣給需求端的商業型態,而 Matters 卻在版面
上大打著鼓勵讀者加入會員的廣告,令人不解。
## Wreadit
Wreadit 是富盈數據新成立的寫作平台,除了版面向 Medium 致敬外,經營的方向看起來
和既有的 ZiMedia 差不多歡迎作者把 Wreadit 當作第二個家。
Wreadit 版面也很乾淨,但內文中會穿插廣告,以及最上方的全站導航條元素給我們一樣
的顧慮 — — 作者只是平台的專欄作家,而不是作者自己的網誌。
## uMedia
uMedia 是聯合報 2019 年成立的寫作平台,版面最上方有著簡單粗暴的大橫幅廣告,緊
接著的是全站導航條。
現在都已經有很成熟的文章內廣告或版面內廣告了,不能理解為什麼 uMedia 要在最上面
放一個這麼突兀的大廣告(數據上顯示突兀的廣告點擊率會比較高?)。
顯而易見的,uMedia 有著搶眼的廣告和全站導航條的負面元素,不過聯合報身為全台灣
前十大的網站,uMedia 的傳播力也是不容小覷的,在 uMedia 的文章,是有可能會被選
入聯合新聞網的。
## 總結
在以「企業網誌」為出發點,評估寫作平台時,我們比較重視的元素是在我們的網誌內希
望能呈現的是以作者為主體的版面設計,而不是令人感覺這只是平台內的某個作者的一篇
文章的感覺,如果以電商網站來比喻,我們比較喜歡看起來像是獨立商城而不是附屬商店
,以墊腳石為例,他們同時有自家的電商平台以及其他商城的通路:
- https://shop.tcsb.com.tw/
- https://www.momomall.com.tw/s/104815
在 momo 的店面上面也附加了許多 momo 自己的促銷廣告。
Medium、探路客以外的寫作平台給人的感受就像這樣 — — 一個附屬於平台內的作者。
本文站在公司網誌作者和讀者的角度評論了幾個新的寫作平台的版面特色,然而實際上還
有更多的面向可以對它們做比較,包括寫作介面的 UX、功能面的比較等,這些面向在不
同的作者心中都各自佔有不同的比重,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也在選擇寫作平台的您有幫助,
感謝您的閱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1.72.1.4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log/M.1608701579.A.B3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