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士談品格(一)】
圖/文:蔡頌輝(Andrew Chai)
「你是什麼樣的人,比你能做多大的事更重要。」這句話是我在講道中常說的,因我如此深信。
基督信仰強調恩典與信心,亦強調與信心相稱的行為(弗4:1)。從聖經的以色列歷史來看,君王的領導力或軍隊的強弱都不是神子民興衰的主因,關鍵是他們對一神的忠誠,以及他們所活出來的品格,包括個人道德和社會公義。今日也不難聽聞,很多教會和領袖在事工上很成功,後來卻因貪財、姦淫等罪黯然下台、羞辱主名,成就毀於一旦。
品格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但諸多品格之中是否有重要之分?若有,哪些品格至重要呢?在宣教工場上又是否有別呢?
一、勇敢
列勇敢在首位,因為可以說,不勇敢就不可能當宣教士。宣教意味著你願意離開自己的舒適圈,那需要勇氣。宣教意味著你願意回應神的感動去冒險,願意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過一種你感到陌生的生活,以及需要去嘗試新的事物,面對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這些都需要勇氣。宣教意味著你願意在任何環境當中堅守並傳揚真理,那更是需要勇氣!
什麼是勇敢?是不是指天不怕、地不怕呢?美國超齡空軍艾迪•瑞肯貝克(Eddie Rickenbacker,1890-1973) 說過一段話值得我們反思。這個人曾經贏得「美國勇者中的勇者」之美譽,因爲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雖然他已經超過了能做飛行員的年齡,而且他的學歷不足,卻創下了三百個小時的空戰最高記錄。一百三十四次空戰未被擊落,打下二十六架敵機,並且贏得榮譽勳章,八個傑出服務獎,及法國菁英榮譽勳章。這樣的人,旁人看他膽大包天、毫無畏懼,可是他卻承認自己很害怕。瑞肯貝克給勇敢下了這樣的定義:「勇敢,就是去做你所害怕的事;如果你不曾害怕,你就不能了解什麽叫做勇敢。」
二、真誠
美國南加大管理研究院和紐約市Korn/Ferry公司曾經調查過一千三百名資深經理人,其中百分之七十一受訪者認爲,誠實與正直是企業成果最重要的品格特質。事實的確如此。在亞古珥的禱告中,反映出他認為短暫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兩件事之一就是真誠(箴30:7~9)。這個品格之所以重要,因為它是其他所有品格的基礎。少了真誠,其它品格都是假的——假謙卑、假勤奮、假善良、假慷慨……反之,有了它,其它的品格才有價值。
在宣教上,真誠一樣是根基性的品格。宣教同工能否得到團隊成員及當地人的信任,就在於他人是否感受他的真誠。我必須承認,作傳道人很容易不自覺地就偽裝起來。我們在人前給人的印象往往是聖潔、自信、高尚、堅強、勤奮、喜樂、有愛……我們也深怕自己的軟弱可能給人不好的見證、絆倒人,或阻擾人來信耶穌。實際上不見得是這樣。適當地流露並述說自己的局限和軟弱,更能真實地打動人心,且讓人聚焦在神的偉大上。當然,完全的敞露是近乎不可能,我們有意無意之間都會把自己隱藏起來。為免讓自己活在自欺中,宣教士若能與幾位成熟的同工建立深入的屬靈夥伴關係,是極為可貴的。在主裡彼此督促、彼此勸勉,使我們保持最純潔的心來做主工。
三、勤奮
根據我在工場上的經驗反思,「懶惰」是宣教士一個極大的試探。儘管我認識的宣教士大部分都是「工作狂」,但就環境而言,除非宣教士很自律,否則很容易就懶惰起來……因為在很多工場上,宣教士都是獨自工作,無人監督。保羅提醒信徒要在服事上顯出這樣的態度:「殷勤不可懶惰。要心裡火熱,常常服事主。」(羅12:11)彼得則將殷勤用於對品格的追求上:「正因這緣故,你們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 (彼後1:5)
值得注意的是,勤奮的動機要比表現更重要。到底我們為什麼而勤奮?多年前台灣著名音樂人就在《忙與盲》歌詞中問道:「忙是為了自己的理想,還是為了不讓別人失望?」在神國事業上,這兩個角度都不應該是主導,但軟弱的人性似乎不可能完全沒有。我們或多或少、不知不覺都會為自己和討好別人而努力,願聖靈常常提醒我們:殷勤是因為服事的價值——它是至高神的委託,也是人最大的需要。
此外,我們在忙於哪些事也很重要。那些事是否真正與宣教的使命以及愛人愛神有關?抑或都是一些瑣碎事?著名的緬甸宣教士富能仁就曾在他的日記中寫道:「敵人最陰狠的詭計是要我們在表面的事上忙碌(像賣書、學習語文、管理福音站、寫報告、通信、記帳、建房子、修護、購物、讀書等等),敵人樂於讓我們在一些次要和瑣屑的事上忙個不停,而不以真正的戰鬥精神去攻擊抵抗。」這無疑是當頭棒喝!宣教士有必要固定地,每一天、每週、每月或每年回頭去檢討自己使用時間和精力的比例,免得忙壞了才驚覺不在做重點工作,反而在許多無關緊要的事上賣力。
四、謙卑
基督徒常形容宣教是某種形式的「道成肉身」,若我們真的認為如此,就必須學會謙卑,因為那就是耶穌降生最標誌性的表現。保羅在其著名的基督頌中寫道:「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6~8)
大部分宣教士來自一個條件相對較好的國家,到一個在各方面都較落後的國家,透過醫療、教育、社區發展等方式服事,一不小心就會以一種高姿態來面對當地人:我們來幫你們、我們來救你們、我們來教你們——然後我們期待他們為此而感恩或感動。有時候,宣教士甚至會看不起當地人的某些文化、習慣、做法或能力,在他們面前誇耀自己原生國家的優越。這些心態我們本身或不察覺,當地人卻直接能夠感受得到。另一個宣教士很容易陷入的高傲試探,是拿自己的經歷來誇耀。尤其事奉時間長了,我們會以自己服事年日的長度,或工場上的特別經歷(即便可能是艱苦、悲慘的經歷)、成就和別人比較,或期待贏得別人的尊重和仰慕。我們甚至會以「我不是在誇口」在掩飾自己驕傲的心態。
願施洗約翰的宣告也成為我們的座右銘:「祂必興旺、我必衰微!」(約3:30)
五、彈性
為人和做事有彈性,能隨機應變、能屈能伸,是宣教士一個極其重要的品格特質。保羅在腓立比書的自述是我們的典範:「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4:11~13)
在真理和真理所啟示的行為準則上,我們不應向任何文化和境遇妥協,但是按照我在工場之所見所聞,與一些無關真理的小事相比,遇到必須為真理站穩爭辯的情形還少很多。可惜很多時候,人偏偏就費上許多的心力和時間去為這些「小事」而堅持,以致破壞工場的人際和事工。
所謂彈性,可指我們願意開放心胸去接受新的事物和觀點。宣教士都帶著自己文化、習慣、想法、做法進入另一個全新的大環境中,要是缺乏「彈性」去融入其中,暫且別說事工能否做好,就連自己也會活得很辛苦。我就見過一些宣教士,因為堅持自己的喜好和習慣,而在工場上生活得極不開心,結果也無法在工場久待。
除了以上文化適應所需要的彈性,宣教士的事工與生活也很需要彈性,因為有很多出乎意料的狀況會出現,考驗著我們的應變能力。每當有人問我當宣教士的條件時,我都會提到其中一條是「什麼都能吃、哪裡都能睡」。過去二十多年的宣教,我吃過各地方和種族的食物,睡過各種環境,包括落後的鄉下、戰場,以及非常吵雜的環境。事工上的應變也很需要,因為宣教工場狀況常有變動,我就不止一次本想去參加禮拜,卻被人當場叫上去講道!那些經驗以後,我隨時隨地做好講道的準備。
要談的品格很多,下回待續。讓我以美國幽默作家伊凡·伊薩爾(Evan Esar,1899-1995)的話為本文結束:「當你失去所有你能失去的東西之後,僅存的就是品格。」這話絕對適合用在宣教上。
本文原載於《華傳》第61期: https://gointl.org/magazine-61.php#imission
施洗約翰耶穌關係 在 紀文惠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喔摸
你們知道幫耶穌受洗的施洗約翰
跟耶穌是什麼關係嗎
我居然剛好知道耶🎉🎉🎉
#拜託了豆知識 #BEAN_SMART #每周二更新
#Bible #聖經 #輕鬆使你對聖經好感up
#受洗 #耶穌 #施洗約翰
施洗約翰耶穌關係 在 波阿斯 Boa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周四又到 意「猶」未盡 時間了。 今天介紹耶利哥Jericho 。 🎺
新聞上常聽到政治複雜的「西岸地區」(West Bank),也就是現今在以色列和約旦之間。在聖經中這裡稱為猶大和撒馬利亞,因此也有許多古代以色列人和聖經的遺跡,光是在《耶利哥》(Jericho)就有超過100個景點。 以色列真是喜愛考古研究的樂園!
埃及王子摩西的故事大家有聽過或看過嗎?離開埃及之後,以色列百姓在曠野一共40年,耶利哥城是他們進入應許之地時所攻打下的第一個城市。耶利哥是歷史上全世界最古老城市,考古學家認為耶利哥城有1萬年,可以在Tell es-Sultan這裡看剩下的城門、塔樓等遺跡,門票很便宜才台幣100。 這裡也是當地人說著是離月亮最近的地方,夜晚的月亮非常的明亮美麗,喜歡滿天星光的朋友不要錯過這裡喔,非常有浪漫氣氛。
大家在紀念品店看到有在賣的「羊號角」(shofar),其實算是打戰的武器唷!(不是裝飾品~) 以色列人攻打耶利哥城時方式很特別,七個祭司拿著七個羊角,一面走一面吹,在第七天時繞行七圈外加百姓大聲呼喊,城牆就這樣倒下,真是奇妙且輕鬆的打戰策略,感覺是以色列的神為祂自己選上的民族打戰。
順帶一提,耶利哥城中的人並不是全數滅亡唷!耶利哥城有個叫做喇合的妓女,因為選擇幫助以色列人的關係而活了下來,後來也受到極大的祝福,而她竟然成了波阿斯的母親.... 波阿斯可是當地的地主唷!可見得喇合後來的日子應該過得不錯~
另外也可以喝喝看耶利哥的水,在先知以利沙治水後,原來的鹹水變成可以直接生喝。旁邊的「以利沙泉」(Elijah's Spring)是出水口,灌溉了耶利哥平原,讓耶利哥得到棕櫚樹之城的名號。
耶利哥這裡有個可以搭纜車上去的「試探山修道院」(Greek Orthodox Monastery of Temptation),來回費用約台幣500。這裡紀念耶穌在開始傳講福音之前,40天在耶利哥曠野禁食禱告和抵擋魔鬼的試探。
這裡還有一顆特別的樹,它就是聖經裡人緣不太好的稅吏撒該,當耶穌來到這裡,許多人風聞而來,撒該他為了看耶穌就爬上樹,結果耶穌看到他,就請他下來也到他家作客。耶穌愛世人,雖然稅吏人緣不好但耶穌還是愛他,願意祝福他。許多人來這也會來感受這棵「撒該樹」。
施洗約翰給耶穌浸禮的地方,在離耶利哥不遠的「約旦河受浸景點」(Qasr El Yahud),這是個滿特別的景點,可以直接看到對岸的約旦。現在越來越多朝聖團來這裡,但這裡要搭計程車或自駕才能抵達。
時間不多的話,最方便的做法是從耶路撒冷包計程車,用一個白天的時間玩耶利哥周邊、如赫赫有名藏著死海古卷的「昆蘭洞穴」(Qumran’s Cave)!但包車費用較高,並且因為政治的關係,只能找阿拉伯計程車司機來到西岸地區,一車約台幣6000-8000。若是要搭公車,在大馬士革門搭乘阿拉伯巴士,在伯利恆或Ramallah轉車後到耶利哥,來回費用約一人台幣600,然後再找計程車做耶利哥景點之間的探索,一車約台幣1000,但時間成本比較高。
耶利哥有豐富悠久的歷史,也有特殊的曠野地貌,在政治穩定時期甚至有個賭場!西岸地區的安全性較需要注意,同時較建議多人結伴前往唷!
所以呢!來以色列當然要來耶利哥城附近感受一下。
背包客的mur mur :
說白了,這就是一場尋「根」之旅,而且是需要相信奇蹟的旅程。
Taiwan Israel Chamber of Commerce 台灣以色列商業文化促進會
Betaesh Taiwan
Asimon
以色列美角 Israel Mega
施洗約翰耶穌關係 在 在曠野遇見神- 施洗約翰是耶穌的表哥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2016年6月5日 — 施洗約翰是耶穌的表哥,馬利亞和約翰的母親伊利莎白就是表姐妹,所不同的是伊利莎白是大齡得子而馬利亞是童貞女懷孕。這兩個女人在雙方都懷著胎的時候 ... ... <看更多>
施洗約翰耶穌關係 在 [討論] 耶穌應該是施洗約翰的徒弟- 看板Christianity 的推薦與評價
耶穌是受施洗約翰的洗,可知耶穌應該是施洗約翰的徒弟。
福音書編著者為了淡化這件事,加了施洗約翰表示耶穌大過於他的那些言論。
這些內容顯然是福音書編著者自己添加的,因為在施洗約翰去世一段時間後都還有施洗約翰的信徒存在。
例如使徒行傳19:1~3就有提到。
使徒行傳這故事顯然目的是為了爭取施洗約翰的信徒成為保羅信徒,
但這說明了直到保羅當時還有施洗約翰的信徒存在。
請想想看,假如如福音書宣稱的,施洗約翰到處向他的信徒說耶穌大過於他,那麼應該早在施洗約翰還在世時就不會有施洗約翰的信徒,包括施洗約翰在內應該全都成了耶穌的門徒,但事實不是如此。
可知施洗約翰並沒有向他的信徒說耶穌大過於他。
相反的,耶穌表示施洗約翰大過於他。
馬 太 福 音
10:24 學生不能高過先生、僕人不能高過主人.
而耶穌是施洗約翰的學生。
還有這段
馬 太 福 音
11:9 你們出去、究竟是為甚麼、是要看先知麼.我告訴你們、是的、他比先知大多了.
11:10 經上記著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預備道路。』所說的就是這個人。
11:11 我實在告訴你們、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興起來大過施洗約翰的.然而天國裏最小的、比他還大。
在這段耶穌表示"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興起來大過施洗約翰的"。而耶穌也是婦人所生的。
後面那句"然而天國裏最小的、比他還大。"
是在外邦人版本的馬太福音加上去的,希伯來文本的馬太福音沒有這段。
後面這段加上去的內容非常的突兀奇怪,與前面耶穌對施洗約翰的推崇起了矛盾。
耶穌所說的被翻譯成天國的,原意是末日後大衛王國在地上的復興。
馬 可 福 音
11:10 那將要來的我祖大衛之國、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
沒有道理在復興後的大衛王國中,耶穌推崇說比先知大多了的施洗約翰卻會比所有人都小。
因此沒有後面這段內容的希伯來文本馬太福音才是正確的原文內容。
縱使外邦人版本的馬太福音加上後面這段想貶低施洗約翰的地位,
也還是沒有能解決耶穌推崇"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興起來大過施洗約翰"。
因為當時天國也就是大衛王國還沒有復興,而耶穌是婦人所生的,所以在大衛王國還沒有復興前,施洗約翰就是大過於耶穌的。
耶穌推崇施洗約翰大過於他,因為施洗約翰是耶穌的老師,"學生不能高過先生"。
耶穌的施洗儀式顯然是從施洗約翰那邊學來的,耶穌所傳的訊息也是延續自施洗約翰所傳的訊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5.74.20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hristianity/M.1462793465.A.BCA.html
福音書編著者要在這地方強硬的改寫成是施洗約翰受耶穌的洗,太唐突了。
宣稱施洗約翰說了些什麼要比較容易的多。
以馬可福音的說法,彼得是在約翰下監以後跟隨耶穌的。
馬 可 福 音
1:14 約翰下監以後、耶穌來到加利利、宣傳 神的福音、
1:15 說、日期滿了、 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
1:16 耶穌順著加利利的海邊走、看見西門、和西門的兄弟安得烈、在海裏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
1:17 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
耶穌應該是施洗約翰很看重的徒弟,施洗約翰下監以後無法繼續帶領信徒,
彼得跟隨施洗約翰的重要徒弟耶穌,這很合理。
也說不定彼得是施洗約翰派去幫助耶穌的助手。
但顯然沒有如福音書宣稱的,施洗約翰向信徒說耶穌大於他云云,
如果是這樣不應該還會有施洗約翰的信徒存在。
應該是所有的施洗約翰信徒都改受耶穌的洗成為耶穌門徒才是,
沒有發生這樣的事。甚至直到保羅當時還有施洗約翰的信徒存在。
當然你會懷疑其可信度。
然而比對馬太11:9~11中,最後那句與前文會產生的矛盾,最後那句話是後來加上去的可能性很大。
就算你不接受這看法,以目前的馬太內容來看,
至少在大衛王國復興前,耶穌相信他的老師施洗約翰要大於他。
沒有你們批評他們的問題。會有問題,只是因為你不相信而已
思想未必跟保羅完全一樣。
他們在編著時使用了一些當時已在流傳的資料,可能是口傳的,也可能是書面的。
編著者不是要留下破綻,而是有一些已流傳開的事,編著者要完全改掉也會有忌憚。
且那些編著者未必有一套完整的神學理論去影響他要怎麼改,
對於今天教會的神學理論是破綻的部分,也許當時他不覺得是破綻。。
通常越後面的福音書故事會被改的越誇張。
※ 編輯: angke (114.35.74.208), 05/10/2016 00:31:32
文內已經有說明福音書那些施洗約翰表示耶穌大過於他的那些言論,可以合理推測是虛構的,
是編著者為了淡化耶穌受施洗約翰的洗這件事。
理由是若如馬可福音書宣稱的,施洗約翰到處向他的信徒說耶穌大於他云云,
這樣不應該還會有施洗約翰的信徒存在。
應該是早在施洗約翰當時,所有的施洗約翰信徒就都改受耶穌的洗成為耶穌門徒才是,
但沒有發生這樣的事。
保羅才需要向他們傳教。
而如果如馬可福音宣稱的,施洗約翰到處向信徒說耶穌大於他云云,
這樣不應該還會有施洗約翰的信徒存在。
應該是早在施洗約翰當時,所有的施洗約翰信徒都改受耶穌的洗成為耶穌門徒才是,
怎麼會到保羅當時還有施洗約翰的信徒存在?以致於保羅得向他們傳教呢?
了解在講什麼嗎,請想一想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