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吃藥不是天經地義
以下故事節錄自 我們都有病
__
她是Karen,交大工業工程系畢業後去美國打工旅遊四個月。回台後,正準備要踏入職場的她。卻在一次的B肝檢查追蹤中,發現了肝臟3~4公分的陰影,最後確診了 #肝癌。
.
儘管醫療的部分,還有保險可以支撐她,但僅剩的療法也不多了。
.
為了在治療效果跟副作用之間取得平衡,醫生建議Karen未來可以進行「免疫藥物合併口服標靶」的療程。免疫藥物在肝癌的國際臨床研究中,被證實是有療效,且副作用比傳統標靶藥物小很多。免疫藥物合併標靶藥物的組合式療法,不僅是癌症治療的新選擇,更是國際趨勢。
.
然而,現行健保的規定,不但對免疫藥物的給付標準嚴格,更是不給付合併療法。身體不是壞了就修的工具,我們不能選擇用多少價格更換多少零件。
.
衷心期盼,免疫新藥可以擴大給付,並放寬合併治療的限制,讓病友們在更友善的醫療環境下,有機會能及早選擇更好的治療方式。
__
不只有癌症病友團體,
還有許多疾病的病友都等待著新藥審核通過。
大家都希望需要的藥可以納入給付的範圍。
.
然而想要用到新藥,為什麼需要花時間等?
因為錢不夠!
.
雖然你每個月看到薪水裡的健保費都很嘔,
但以國家來說,臺灣花在健保上的錢其實是少的。
臺灣的醫療保健支出佔 GDP 的6.5%,
在一般會拿來比較的國家中,低於平均值。
跟制度相近的國家日、韓相比,我們也低了不少。
__
所以現在有許多病友團體都在提
「跟健保一起 #部分負擔」的想法,
概念就是人民多付一點錢,減輕健保的負擔。
❶ #強化版部分負擔
按照健保法 43 條的邏輯,我們在門診拿藥,自己也應該要負擔藥費的 20%,不過現在我們最多就是付兩百,有了這個天花板的限制,健保收到的錢就會少很多。這個主張是希望未來能落實這個定率原則,就依照法規的比例來算錢,加強使用者付費的遊戲規則。
❷ #新藥部分負擔
這種需求一般出現在重症的病患身上。現在的健保規則下,重症的藥要嘛健保全付、要嘛就通通沒有,得全部自費。新藥的部分負擔,是希望可以讓健保和病友一起分錢。病友願意自己多負擔一點,期待在有新藥部分負擔的機制下,新藥進入健保也會更容易一些,畢竟沒有藥用才是最可怕的。
__
你 #支持健保的部分負擔嗎?
你覺得增加部分負擔可能遇到什麼狀況?
.
把這則貼文分享你更多給
需要長期用藥的、需要健保的捧油
一起開啟對於健保用藥、給付的討論吧!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5的網紅劉士銘,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很多網友詢問去高海拔地區旅行(西藏、南美洲),該如何拿高山症藥物,特別寫了這篇文章讓大家更了解藏區旅行,並製作了醫院拿藥紀錄影片。 特別提醒大家,若要拿高山症藥物,掛號請掛「家醫科」,只有臺大醫院設有旅遊門診。記得像醫生詳細說明旅遊行程(建議帶行程表),好幫你評估給要數量,另外醫生會根據你的身體狀...
旅遊門診拿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與傷口和平相處 #憂鬱症 #恐慌症
昨天一大早就醒來,睽違三個星期第一次出門,就是為了去身心科拿藥,想說早點到人比較少,結果診所分流管制,一星期只剩三天醫生在院看診,我撲空了(當場傻住),總之,只看LINE公告,沒看官網公告的我,下星期要再跑一趟。(殘念)
不知道為什麼減少門診天數叫做分流管制,感覺比較像是集中看醫吧....(反正我不懂,誰能解釋給我聽,哭哭)
這幾天總有念頭想說,要不要趁這段時間,減少出門,連憂鬱症都斷藥,但又一直勸自己要堅持下去,已經斷了恐慌症的藥,憂鬱與穩定情緒的藥在斷了,應該疫情過去回到正常生活,我也撐不了多久又要回身心科報到。
這波疫情讓我二度失業,情況比疫情開始時更慘烈,因為連國內旅遊文章都沒有人在看了,但也開心,至少這代表大家都很乖在家裡面守著。
其實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我是在疫情開始前的半年,情緒爆發重新看醫生的,而且經過半年多時間,已經與新朋友恐慌症算是和平相處,我也很快的在短時間放手了很多事情。
對週邊的人說的話,盡量不要去在意,因為角色互換,別人不一定能做得比我好,畢竟我是從15年資深憂鬱症磨練出來的。
試想,如果當初那省略八千字引爆點踩在疫情線上,我都不敢想我們夫妻要多努力才能撐過去。
我覺得這波疫情大家都乖乖防疫在家,年輕孩子的家長都要守在孩子旁邊陪伴線上課程,原本生活、精神、金錢壓力都在,在壓上小孩的學業,家長們的情緒與壓力都會很緊繃,我們家算是很幸運的,龔少是很正能量的人,不論是工作或是任何事情,他總是引導我走正確的方向。
而我,我...也算正面吧!
我只是習慣把事情先從黑想到白,從壞想到好,最後總結是樂觀,就是比別人多想了一些。
面對那些語言、情緒,我已經有體悟出自己的金句了。
「總得讓大人活下去,小孩才能活得下去啊!」,是不是?!
但畢竟我比較拙於言語,不擅長與人相處,所以我不清楚大家懂不懂我這句說的真正的意思。
如果整天影響我心情,不讓我好好的工作賺錢、開心生活,誰人幫我養孩子?
所以我們家現在共同的目標是「要讓媽媽開心,全家才會開心」
(聽得懂或是認同請+1)
雖然我自認為心情方面、心理建設一切皆是很好,但是身體的反應是騙不了人的,自從宣布台北三級後,我幾乎天天晚上時段會心跳加速、身體發軟,可是可以撐過去的,所以我還是沒有把恐慌症的藥吃回來。(挺~請掌聲鼓勵鼓勵)
我記得我之前有跟大家分享過,心理、精神上的疾病,多少是跟我好勝的個性有關,一個人的個性、想法是從小受到家庭、自身、朋友影響,是根深蒂固的,紮在心裡深處的,可以改變,但很難真正去改變最深處的那塊。
所以我從沒有想過我會完全好,準備是要跟這兩個傷口和平相處一輩子,吃藥只是輔助我,穩定我的情緒,幫我補足一些腦內缺少的東西,雖然我根本不知道它是什麼。
除了這些症狀,上次抓住那隻 #什麼鬼只有一隻手掌還敢跟我單挑後,就再也沒過的鬼壓床也回˙來找我了,不過 #久練成精 ,我現在脫夢的速度已經快很多。
我那天大概四點多醒,牽著龔少的手想再度入睡,一入眠馬上進入深山老林裡面,看看四周發現不對勁,想到剛剛自己還牽著老公的手睡覺,應該是還沒有放,馬上用盡力抓緊雙手,現實生活中果然有握到龔少的手,#龔少就是我的鎮定劑,我就回來了...........之後大概三度入眠進夢魘,我馬上就跳出來,超累,乾脆不睡了,反正這一折騰天都亮了。
除此之外,最嚴重的一次是連續幾天,有一隻像是大黃蜂的大型昆蟲飛進來我的陽台,我在陽台種花一聽到振翅聲音就開始害怕,幾次都是龔少敢走的,有一次龔少不在家,那隻昆蟲就一直沒有離開,躲在角落,我躲進屋子裡面,從門縫伸出掃把去趕他,嚇得我哇哇叫,邊叫邊揮動手中掃把,要把他趕到紗窗上,趕緊關上玻璃窗,讓他夾在那一層,等龔少回來趕走他,等我任務完成,我恐慌症也發作了,直接躺回床上。
不知道為什麼,我很怕會飛的昆蟲,我在日本郊外看到蛇不怕,還可以跟近錄影,現在家裡面大型昆蟲飛進來,整個嚇得擋在床上!?(當時真的心裡整個悶,想不通這道理啊!)
五月初看到我的朋友,都說我瘦太多。
我自己也知道,現在臉色真的是有點病態,而且我頭髮掉好多,少到我抓起馬尾只有一點點的髮量,索性去剪短髮,照片上看到是第一次減,後來又有去剪更短,剪短後髮量看起來多了,臉就看起來更凹了吧~
但我停了恐慌症的藥,解決便祕問題,又用中醫調理身體,其實身體狀況已經慢慢好,而且食慾大增,其實已經胖了,但不知道為什麼氣色就真的不好。(中醫說我腎虛、氣血不足)
守在家線上上課的這一個月,因為住在疫情熱區,所以我停看中醫跟牙醫,牙醫到是無所謂,就是延長了牙套的時間而已,反正我又不靠臉吃飯,牙套戴著就戴著吧!
中醫差別就滿大的,本來已經漸漸好轉,中醫是每星期要看一次,照著每週情況不同調整藥量,生理期也要變更藥材,看中醫又等超久,為降低風險,所以我就乾脆不去看了,結果一停藥一個月身體狀況就又回去了,所以這陣子都是龔少在煮飯。
可是,自三級防疫不出門,全家都在家,我三餐都有吃,龔少又是大廚煮菜的那種,不是我這種清淡健康飲食的,我也要奶茶天天要煮給小孩喝,所以我的體脂肪、體重、內臟脂肪,全部都飆上來了,正所謂防疫不出門,肥胖也上門,可能就是這個原因吧!
我真的、胖、了、些。
旅遊門診拿藥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感謝50+下午茶讀書會網友 Ruby Wu 日前分享的那篇關於移居到東南亞養老的文章,今天終於有空可以來寫一點我的想法,我的老公是馬來西亞人,我們一起住過英國、美國和上海,在台灣也住過台北、台中和新竹,對於選擇養老的地點,我有一些看法可以和大家討論。如果對退休生活和閱讀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加入我們讀書會的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taiwanbookclub
通常會選擇到東南亞養老的人,或許是因為生活費較低廉或者勞務較便宜的緣故,如果你沒有親人或朋友在該國,其實我覺得並不是一個非常理想的選擇,生活和旅遊不同,不是整天吃喝玩樂就好,難免有病痛需要就醫或有意外等大事需要處理,在語言不通的國度,即使你會講英文恐怕也還是會有一些麻煩,但至少會英文已經能夠處理不少事情。
若認真要我選擇東南亞為長居地,首選是新加坡,次之則是馬來西亞,因為這兩個地方的華語人口多,就醫要找操華語的醫生也不是難事,但私人醫院的消費絕不是享有健保的我們所樂於負擔的,加上新加坡本來就以高消費聞名,所以口袋不深的退休族比較少將新加坡當作退休居住地的選擇,但若你的口袋沒問題,我覺得不妨試試移居新加坡,生活品質不會比台灣差,而且還很國際化。另外這兩個國家的中國菜可能也比較符合熟齡者的胃口,雖然我一直都還是不太習慣馬來西亞的中國菜。
在大家考慮移居之前,可以試試以下這個網頁的生活費比較工具,算一下移居到東南亞是否真的省很大?我以台北和檳城做範例,在檳城你只需要6萬台幣就可以過像在台北花11萬的生活 (兩個城市都以租房為計算基礎來比較),看起來是否心動了呢?https://www.numbeo.com/cost-of-living/comparison.jsp
You would need around 60,180.48NT$ (8,784.42RM) in Penang to maintain the same standard of life that you can have with 110,000.00NT$ in Taipei (assuming you rent in both cities).
我另外又用了德州奧斯丁和台北相比,兩者的生活費竟然只差了台幣不到三萬,我仔細看了一下,原來是醫療費用沒列入計算,台北門診一次可能掛號費連藥錢不到500台幣,德州診所門診是3000台幣 ($100美金)以上不含拿藥,若大家像在台灣一樣愛逛醫院,那一個月不多準備個幾萬台幣看病是不夠的,就算你有保險,那保險費的金額也不是像健保這樣親民的。
所以結論是:若口袋夠深,不管在哪裡都像在天堂,口袋一般的話,或許故鄉是最好的選擇,若口袋差強人意,或許可以考慮移居便宜的地方,順便老年創業
旅遊門診拿藥 在 劉士銘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很多網友詢問去高海拔地區旅行(西藏、南美洲),該如何拿高山症藥物,特別寫了這篇文章讓大家更了解藏區旅行,並製作了醫院拿藥紀錄影片。
特別提醒大家,若要拿高山症藥物,掛號請掛「家醫科」,只有臺大醫院設有旅遊門診。記得像醫生詳細說明旅遊行程(建議帶行程表),好幫你評估給要數量,另外醫生會根據你的身體狀況和病史,開立適合你的預防藥物(一般多使用丹木斯和威而鋼),嚴重的話會使用到內固醇,並會跟你清楚說明用藥方式和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