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podcast推薦
_ 告別那天,她想穿著兒子婚禮時訂製的粉色旗袍
.
這陣子,和自己相處的時間特別多,追完韓劇《我是遺物整理師》的那一晚,不禁反覆地思考,那個方方正正的箱子裡,要裝下哪些意義深重的物品,足以說完我的一生。從哪裡來,又要往哪兒走,生死是我一直很有興趣的議題,特別是在變化無常的疫情年代,我所思考的,已經不是坦不坦然的層面。
.
KKBOX Podcast 與《報導者 The Reporter》聯手推出的「On the Ground 路邊攤計畫」裡,就有兩集節目在聊「死亡咖啡館」,或許是說話方式影響寫作習慣,我向來不用太過直觀、尖銳的詞,看到以死亡為名,起初有些刺耳,但我聽了不到十分鐘的節目便明白也接受了,甚至反問自己為何要迴避?
.
節目裡來參加生命教育課程的長輩談論往生、聊起告別式,喜歡的花和想穿的衣服,口氣溫暖又釋然。死亡,並非避而不談,到來時就會比較輕鬆,或許必然發生的事,反而適合直球。第一段節目是長者間的秘密交換所,有哭有笑,第二段節目訪問死亡咖啡館的發起人郭慧娟,情感細細綿綿地,同樣好聽。
.
聽完節目,我才發現壽衣有多不討喜,有人帶著十多年前合唱團登台表演的制服,穿著媽媽傳承的碎花洋裝,兒子喜酒那天訂做的旗袍,太太幫他買的全套登山裝,最後一刻的漂亮體面各有解讀。訪談裡的多數人都討厭繁瑣的儀式,有個大姐說不要手尾錢,但想要把至親好友的真心話裝在口袋裡,到天堂再好好一封一封拆開讀。
.
生與死的悲喜安排,全來自於人性對於期待跟恐懼的不同設定,是一場情緒滿溢的告別式,抑或讓它成為精心策劃的畢業典禮,歡喜大過於捨不得。人,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和生前世界說再見?聽完這兩集「死亡咖啡館」,相信讀者們一定會有另一種更開闊、更豁達的想像。
.
最後,提醒親愛的聽眾們,在 KKBOX 的 Podcast 內容皆為免費收聽。
.
🔔 「#死亡咖啡館」線上收聽:
https://kkbox.onelink.me/SWCv/Psycho
.
(攝影 / 報導者:林彥廷)
.
#路邊攤計畫聽後感
旗袍壽衣 在 Pang Chi M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係白痴仔的低B「創意」,
定係皇天玄機暗示呢?
(要睇陳雲老師的解說)
陳雲:中秋去維園,看高官壽衣。維園出現的無頭空心旗袍裝置,是特區政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展示的。旗袍是香港文化傳統嗎?不見得。中秋節是着旗袍的嗎?不一定。傳統燈籠工藝有做旗袍的嗎,有呀,在殯儀館,下面兩幅圖的就是紙紮旗袍。
你做官的,喜歡着旗袍,是你的事。用紙紮來做旗袍,請放在你自己家裡。中秋是要你守舊,不是要你創新。你創新,請有一點學問,一點公心,不要自把自為。創新?燈籠是要活動的,兒童帶着走動,紙紮的卡通人物和機械人都合乎可以動的原則,但紙紮的旗袍可以動嗎?你要創新?你能把道理講出來嗎?是不是你講一句「我覺得靚囉」就可以?
政府的文化保育辦事處,自把自為,幾個官員喜歡的上海女人事物,徇私枉法,將之放在公眾地方強逼市民欣賞。政府官員這麼喜歡紙紮旗袍,請早死早着,你們的親友會燒好多給你們享用的,不要破壞華夏的節日吉祥氣氛,更不要將殯儀館的壽衣在公園展覽,詛咒香港人。
皇天擊殺港共,全體落地獄,早死早着。
陳雲:中秋響驚雷,盂蘭落大雨。今日不斷行雷,有如盂蘭節要用雷鎮壓鬼魂。朋友告知,原來維園的紙紮旗袍死人燈籠,有十六個。特區政府的三司十三局,剛好十六人,紙紮旗袍每人一套。
說不定旗袍暗藏生辰八字,政府也許以為這種類似露天葬生基的道術,可以借助維多利亞女王公園來吸收日月精華,但看來是被術士整蠱了。
(網絡圖片來源:東方日報;Gotrip 新媒體)
旗袍壽衣 在 以身嗜法。法國迷航的瞬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對法國人來說應該是很異國風情吧?
有時候看到這些文化差異真的好氣又好笑~
但是可以檢查我們到底有多少制式化觀念 :)
這耳環還算輕微,
朋友家的馬桶蓋圖案是釋迦摩尼, (後來我們要去上廁所都說是"我要去見菩薩" XD )
剛剛在蒙馬特一家二手店看到一件旗袍的圖案是圓圓的壽字, 即使旁邊還有鳳凰, 直覺就是壽衣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