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個時刻,就是看《#歡樂時光》的最好時間點。真的,當窗外傳來陣陣蟬聲(沒開冷氣的話可以感受到一點微風,多日式),以及沒有任何安排的週日午間,這是我覺得一週裡,最適合慢悠悠地一次看完五小時《歡樂時光》的最好時間點。
⠀⠀⠀⠀⠀
https://bit.ly/3r2ggTt
⠀⠀⠀⠀⠀
⠀⠀⠀⠀⠀
先說一下,其實最好在影廳一口氣看完的《歡樂時光》登上串流(但我知道臺灣影廳系統確實很難好好容納它),CATCHPLAY+邀請我推薦,我二話不說馬上答應,不過…答應後再仔細想想,真是給自己選了一道難題。
⠀⠀⠀⠀⠀
不是說有五小時長度的《歡樂時光》很悶很無聊(我第一次在電影院看覺得一定會睡著,但驚奇的是完全沒有睡意),而是,這部非常有意思的日本影視作品,你很難將它歸類成類型片,但是,若以藝術性質來看,它又樸實到令觀眾感到「和睦」。
⠀⠀⠀⠀⠀
倘若,又要再看幕前幕後,導演濱口龍介在臺灣知名度不算高(近幾年聲量有越來越高的趨勢了),電影卡司幾乎也全部是大家沒看過的素人演員,然後電影本身可能也沒有什麼很明顯的酷炫帥氣拍攝技巧──但這就是《歡樂時光》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的地方──你很難說這部電影有什麼很酷的部份。
⠀⠀⠀⠀⠀
拿個拍過長篇作品or連續劇的日本名導來舉例,《歡樂時光》不是是枝裕和《Going My Home》那種確切的主題性質的作品(不過是枝確實是帶著「電視劇」思維在拍攝);也不是園子溫《愛的曝光》那種影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方式能做出來的電影(能從變態劇情提煉出「純愛」也只有園子溫做得到)。
⠀⠀⠀⠀⠀
但對我來說,《歡樂時光》做得最棒最優秀(打動我的點)之處,那就是它從頭到尾幾乎就只專注講一件事,而這件事,是這世上所有創作裡最簡單最基本的事:人與人的對話。
⠀⠀⠀⠀⠀
上週看許鞍華談成瀨巳喜男《浮雲》,看到其中一段,我覺得非常厲害,因為我覺得她也切中了許多優秀影視作品做到的點。她認為《浮雲》「真的是一個很狗血的故事」(說穿了,真的就是到處勾搭女性的渣男與女主角之間的情感拉扯),但成瀨的高明之處,在於他找到一個能讓觀眾「感覺到那個感情」的點。
⠀⠀⠀⠀⠀
她更覺得《浮雲》有趣的地方是:「他拍的段落都是一般人不會拍的,它立即就拍那些最難拍的東西,就是『我』跟『你』這樣的關係,它沒有避免這些很老套的東西,但同時在敘事上的跳脫是多不勝數的。」
⠀⠀⠀⠀⠀
這不就是所有影視作品都在做的基本要素?從最簡單的地方就能讓觀眾感受到,這就是有「做得好」或「做得有趣」的差別──對我來說,《歡樂時光》,做得非常好,好到令人忘卻它有五小時的長度,好到你會覺得一氣呵成看完感覺是舒服的。
⠀⠀⠀⠀⠀
因為我們都知道,描述故事的基本元素,是「人事時地物」,有人,才能展開故事所有的關係(什麼事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什麼東西),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最簡單最簡單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對話,去拍「我與你之間發生什麼事」,是基本到已成最基本元素的東西。
⠀⠀⠀⠀⠀
比方說,以現在最紅的《機智醫生生活》,他們拍一個兩人對話,可以一句對白切一次鏡頭(不信的話可以仔細觀察,機智系列切鏡位之頻繁是我有看過的韓劇裡最活潑的),那是一種對話節奏,讓觀眾在幾分鐘的長篇對話裡,用幾秒就變換一次鏡頭角度方式,是他們塑造整齣戲輕鬆調性的節奏感。
⠀⠀⠀⠀⠀
但《歡樂時光》,在大量刻意不剪去瑣碎對話的鏡頭裡,基本上沒有什麼切來切去的鏡位,它就是單純樸實,有時直面鏡頭(很有小津安二郎風格),有時中景,有時特寫,但濱口龍介與這群素人演員們在一來一往彼此聆聽,在大量的溝通(她們各自飾演的角色,也是她們自己創造出來的),與電影內容完全是切中的:
⠀⠀⠀⠀⠀
四位女性好友,在自己的生活裡,在自己的人生裡,如何交錯,如何因往來而產生情感觸動,有孤寂,有憂鬱,但當然也有「歡樂時光」。而這些對話,這些溝通,完完整整地佈滿了整部電影,整個五小時又十七分的篇幅長度。
⠀⠀⠀⠀⠀
⠀⠀⠀⠀⠀
⠀⠀⠀⠀⠀
這真是,幾乎前所未聞的(日式)電影拍法。因為之前在電影院看過一次,所以我準備在串流重看前,抱著「如果是我,我會怎麼把它剪成七集日劇(45*7的概念)」的不正經心態而看,但是,沒有,完全找不到一個可以下斷點的部份。
⠀⠀⠀⠀⠀
它每次幾乎可以佔去普通日劇一集長度的各種「活動」場景敘述,每一段都接得太好了,從前面看從後面看都是完整的,都必須是一氣呵成的──我甚至覺得幾個月前因應影廳上映而剪成「前後篇」,也是多此一舉的。
⠀⠀⠀⠀⠀
在2015年誕生的《歡樂時光》,在這幾年間也不斷入選各種日本電影片單,我不會說它適合每一位喜歡看日本影視作品的觀眾(因為它不是日劇主流的類型作品),但我會說,它是最接近日本這個國家,最接近生活的日常,也是最生動的日本電影。
⠀⠀⠀⠀⠀
因為它用最樸實的方式,把「人與人的溝通」這件基本小事,填充至真實的電影時間。不是它為什麼要拍到五小時,而是它用這五小時,去拍出一個足以讓觀眾沉浸其中的歡樂時光。
日劇 和 韓劇 的 差別 在 黑眼圈奶爸Dr. 徐嘉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流感疫苗比一比:2020-21年版
號外! GSK葛蘭素自費疫苗已經到嘍!所以趁這個時間點跟大家講解一下,今年4種流感疫苗的差別
流感疫苗今年到底要怎麼選?有什麼差別?
大家應該都知道,今年所有的流感疫苗,既然都是四價(2A2B)的疫苗,到底要怎麼選呢?有什麼差別呢?
奶爸Dr.幫大家整理表格起來,也順便把最近常被詢問的問題,一并解釋一下: 「到底公費的四價和自費的四價有什麼差別?」
答:最大的差別有幾個:年齡、產地/品牌、施打時程、培養方式
年齡:
今年「公費」疫苗以不同年齡,分成兩個品牌:
6個月至三歲以下:賽諾菲巴斯德的疫苗
三歲以上:國光疫苗為主,部分為東洋、賽諾菲疫苗
自費葛蘭素疫苗:六個月以上
自費巴斯德疫苗:六個月以上
自費國光疫苗:三歲以上
自費細胞培養-東洋疫苗:3歲以上
另一個最大的差別是製造地:
一個是法國,兩個是德國,另一個是台灣
而品牌方面:
巴斯德公司賽諾菲,是傳統疫苗大廠。
葛蘭素也是世界前幾名的大藥廠
國光生技也是台灣最大的疫苗生產公司
東洋這次引進的flucelvax quad 比較特別,是屬於「細胞培養」的疫苗,有別於其他三家的疫苗是用雞蛋胚胎來培養,他是用哺乳類動物的細胞來培養,如果曾經雞蛋嚴重過敏者,可以考慮使用。
#施打時間
公費流感疫苗,將會安排在10月5號之後開始施打
而自費則沒有限制,到貨了就可以早點打。 GSK葛蘭素疫苗已經到貨,據說巴斯德自費疫苗將會在10月19日左右到貨
講的更白一點:
如果您想要:
1.早一點到,讓孩子早一點有免疫力,或是
2.不想等 或者
3.不想在學校施打,或是
4.有品牌/產地偏好、或是
5.不在公費對象中的
以上則可以選擇自費的。
「奶爸醫師,聽說巴斯德比較會紅腫,葛蘭素比較不會,真的嗎?」
答:不是真的
根據往年的經驗,兩種疫苗的比例都差不多,一般只要冰敷後,1-3天內就會消了。不用太擔心。
「醫生請你偷偷告訴我,到底哪一家比較好?比較沒有問題?我不會告訴別人!」
從我在長庚住院醫師的純情年代,到現在變成老爸大叔,我都有打過不同的廠牌。
而這幾年我們全家大大小小這麼多位成員,大概都打過,沒有什麼問題,也頂多肌肉痠痛一兩天。
「醫師!人家還是不死心啊!請你趕快告訴我」
好,您既然這麼堅持,我人稱徐半仙就不客氣地亂扯:
喜歡看韓劇的→葛蘭素
喜歡看日劇的→東洋
喜歡看美劇的→巴斯德
喜歡看本土劇的→國光
或者說:

風象星座》國光
水象星座》巴斯德
火象星座》葛蘭素
土象星座》東洋

⋯這樣如何?
「為什麼要每年都打?」
大家可能都了解的慨念:流感有非常多變異性。
還有一個重點:研究發現,若是每一年,持續施打的保護力,遠比單獨打一年的保護力來得高!
「現在哪裡還有流感疫苗?」
請洽您家附近的診所、醫院。
奉勸各位,今年疫苗大家會搶破頭,因為新冠病毒疫情的關係,大家對於疫苗的警覺性和接受度都提高,造成很多國家瘋狂跟疫苗大廠搶疫苗,台灣好不容易搶到這些疫苗,大家真的要珍惜。
追蹤我的Instagram 📸: https://instagram.com/drblackeye
#流感疫苗 #流感 #巴斯德 #疫苗 #四價流感疫苗 #自費 #公費
日劇 和 韓劇 的 差別 在 講劇時辰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年最喜愛劇集:《我們與惡的距離》運用大數據幫助編劇。
相信有不少朋友看劇的數量比我多,個人主要港劇為主,日劇及美劇只是小量,韓劇差不多無看,所以這個2019最愛代表性不強,純粹個人分享,大家如果有其它心頭致愛,不妨留言同大家分享一下,現實係,劇集已經多到全年無休日日睇都無可能睇完,只能隨心之所好去選擇。
一向都少收看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確實令我對台劇改觀,故事以「恐懼」及「去標籤化」作主題,透過一件無差別殺人案件,及一位思覺失調患者,兩線發展,因為普羅大眾主要透過傳媒去理解事件,然後在社交平台俾反應,所以新聞頻道在故事中辦演重要角色,他們為初心,還是為收視及商業利益做新聞,完全影響報導的方向,這方面亦直接影響觀眾情緒。題材無疑相當沈重和富爭議性,並對人性、網上輿論、欺凌、新聞操守、死刑問題、司法爭議、⋯多方面都有涉及討論,但劇集最終還是有其願景,就是「去標韱化」,在社交媒體盛行的年代,很多傷害與仇恨都是來自隨意標韱,減少這些事情,對社會和個人是有療癒作用。
值得一提是這故事在劇本創作上運用了大數據分析,2016年製作組邀請呂蒔媛擔任編劇,在創作劇本時,他們找科技公司幫忙,以台灣三件無差別殺人事件作藍本,用關鍵詞在Facebook及批踢踢(台灣平台),搜尋相關評論,再撮要給編劇作為基本資料和創作靈感。另外編劇也訪問了法官、律師、立法委員、精神科醫生、記得、社工、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屬等約四十人,每人訪問約三小時,累積超過4G錄音檔及74個140MB文字檔,大量資料搜集還加上法庭旁聽,研究死刑裁判案例等等,所以出來的劇本相當實在反映社會問題,才能夠引起社會這麼大迴響。呂蒔媛一人之力去完成這個劇本,而且也避免了因資料過多,經常在劇情中解說過多的毛病,實在相當厲害,所以之後一定要留意這位編劇的作品。香港也有這種一力完成劇本的編劇,大台《是咁的、法官閣下》編審李茜博士,也是一個人去資料搜集、法庭旁聽及案例搜證去完成相關劇本。
劇本創作出色外,導演林君陽要處理這個演員眾多,劇情複雜的劇本,在攝影、剪接及導戲上都有出色表現,三位主角賈靜雯、溫昇豪和吳慷仁演技亦十分出色,當然題材沈重會令某些觀眾卻步,不過這麽嚴謹認真的製作,實在值得支持,聽聞第二季正在籌備中,熱切期待!
#我們與惡的距離 #呂蒔媛 #林君陽 #賈靜雯 #溫昇豪 #吳慷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