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黎世的一些麵包.
#你沒想過可以完成的St_Galler_Handbürli以高礦物質小麥粉完成的驚人小麵包...
#送兒子去上學以後....
做一點這次去蘇黎世的紀錄閒聊一下.... 後來, 回到家. 看了一個影片講述在瑞士淨收入3200瑞朗活得很艱辛的女單身. 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真的, 不要羨慕別人的收入. 那是表面上的數字. 活得快樂不是因為錢多! 把心靈富足比較容易快樂
#全文轉發
http://foodchainunme.blogspot.com/2021/09/st-galler-handburli.html
其實回來以後.... 真的沒甚麼心思. 做甚麼都不起勁. 最惱人的事是要調整煮飯量. 及買菜量. 少了一個200公分男人的胃裝食物. 覺得煮起來沒意思. 😂😂😂
昨天做了這顆.
因為我們家, 最喜歡Panettone ( 三不五時會剝來吃的) 就屬我兒子. 開始研究這個Panettone之前, 也是因為有他跟我一起嚐遍10多個來自義大利不同店家及口味的Panettone. 最終才讓我一頭陷進去的. 就是因為兒子喜歡吃. 我則鍾愛整個發酵的過程. 這次... 只做了一顆! 以前怎麼樣都是兩顆, 四顆做. 但...沒有人吃. 只好做個可以誘導人吃的味道. 我女兒非常不喜歡麵包裡有蜜橙丁. 所以這一顆Panettone 中. 我加了一半的蘭姆酒葡萄及一半的泡水葡萄乾. 我的蘭姆酒葡萄是泡54%濃度的蘭姆酒. 而且應該躺櫃子裡有半年了. 它 #非常非常影響發酵. 原本9小時第一麵團就達標. 卻因為這個葡萄. 讓我等了8小時( 或以上) 的後發. 後來. 真的得睡了. 所以還是開烤. 很驚人的爆發力. 所以非常期待切開的時候.... 你可以看到. 箭頭所指的地方就是開烤的高度. 我放的是Streusel 這種大家都喜歡的麵粉糖粒.
等切開等我再做幾個? 反正終有一天我會談談心得... 因為我就是想做大孔洞. 雖然這次的高度不錯. 但我還是存疑. 因為後發真的很久, 也有可能出現的是fool's crumb.
說多了.
因為不知道怎麼介紹. 還是用圖片來帶出我這次的" 旅行"( ?!) 吧!
來說說瑞士這個以農立國的國家. 你應該也知道. 這個國家就是山多湖多. 一百多年前的瑞士並不是像現今這樣有錢的狀態. 當初之所以希特勒沒攻打這個地方是因為這裡的人都非常身手矯健. 平常就是往山裡走往水裡去. 而地形一直都是戰爭時非常需要考慮的因素. 把一群訓練有素的士兵丟在這樣的地形上也不一定會得勝. 因為當地人熟知地形. 也知道如何隱藏及攻擊.
之所以能在二次大戰成為大家認可的中立國應該也不只是因為它們說要中立就可以中立起來的...實在也是因為太難攻打.
我曾經在台灣認識過一個瑞士人. 他是在無塵室裡工作的工程師.是老爺的同事. 明顯很不同的德語口音. 其實很多德國人私下都笑他. 因為他就是一個樂天且愛開玩笑的性格. 我第一次知道外國人裡有分長得醜及帥的. 那些德國人都說他醜.在我看來其實都差不多( 其實我也是台灣女生長得醜. 但老外覺得美的那一型👀👀👀 每個國家的審美觀不適用於其他國家, 所以請跟我一樣的醜女不要自卑也不要想改變自己. 把 #內在修養好比較重要 )
那些德國人取笑他長得像頭牛( 他不胖是瘦的) ??? 而且, 有一點天真. 有次老爺說話提及他. 他說那個瑞士人在國內應該很難找到女朋友. 因為長成那個樣子@@a
我倒覺得很難得. 要不是有老爺當男友. 我應該會追他. 因為他讓我有種很樂天的傻勁. 跟這種人相處一點負擔都沒有. 每次跟他說話都沒負擔他也禁得起開玩笑. 後來才知道, 他的家人一直到現今都是住在非常大自然裡, 養牛種穀物的生活著.每次他回家都得開老遠的山路. 是" 真的在地" 瑞士人.( 因為瑞士後來有太多的移民. )
也因為它們以農立國. 所以對於瑞士的農產品非常保護. 人少, 當然種植及養殖的數量就少. 跟其他國家是沒辦法比的. 就如同當初台灣要進口外國豬肉這件事. 大家都知道會影響台灣豬農一樣. 瑞士政府做的就是限定進口外並且課重稅. 當然, 從非歐盟國家進入肉品奶品蛋類等不能帶. 你可以出國門查一下. 但如果你是歐盟人士要進入瑞士時. 想要省一點.帶其他國家的肉類產品進入. 是有限量的. 每人一公斤免稅. 不管是新鮮或是醃製的肉品. 被查到超過免稅量. 10公斤以下的關稅是每公斤17瑞朗. 10公斤以上是每公斤23瑞朗的關稅. 脂肪含量超過 15% 的奶油最多可攜帶 1 公斤免稅進入瑞士. 超過則每公斤16瑞朗關稅. 食用油則是5公升以下免關稅. 每多一升則付2瑞朗關稅. 酒及菸這個你自己查吧XD 除了食物. 如果你覺得當地課稅太重. 想搬一些鄰國的家具或是日常用品. 則有每人300瑞朗的扣打....
我這次因為要買個垃圾桶. 在Migro超市找到一個完全簡單但我完全下不了手的垃圾桶..27瑞朗!!! 我跟我兒子說. 你隨便用垃圾袋裝. 等我在你老妹秋假時帶垃圾桶來吧😂😂😂
瑞士每個男人都得服兩年兵役. 所以男生大學的入學年齡是20歲. 老爺的瑞士朋友, 他的兒子今年20歲也才剛上大學. 每個瑞士人家裡都會放槍. 而且他們都知道如何使用( 廢話XD ) 這個也不是冷知識. 但是, 是平常我們不會注意的知識....
這是我兒子第一天上課領回來的實驗服及一瓶化學劑XXXD. 還有送了幾個環保購物袋子及紅牛還有咖啡😆😆😆 看來是真的要好好努力了! 我以為化學系女生不多. 但兒子說. 還蠻多的. 比他中學班上的女生比例還高. 超過1/3.
除了瑞士當地人去這個學校讀書. 兒子說還有跟他一樣來自德國或奧地利的同學.... 老爺說, 這裡很多外地人都會學瑞士德語. 因為這樣它們對你才會有認同感. 他當初在EPFL 時也有帶學生的實驗課程. 但非常地不受尊重. 除了他的法語很差以外. 他們那種高知識份子是以自己國家為傲的... 所以老爺說, 他希望兒子能去學瑞士德語. 這樣在當地會比較不被當外國人.
沒錯, 不是會講中文的都是中國人. 你應該也很了解. 由腔調來判斷並且分級. 是很不公平的事. 我一直覺得人都是一樣的. 不管是哪裡來的. 因為教育及文化政治不同當然會有不同的人品. 但人的良善最主要是家庭教育問題. 我想要一起共處的是良善的人. 但如何去找這樣的人? 就是要讓他們對你有認同感. 首要之處當然就是當地語言.
這是跟法國很多地方一樣的警察局外觀... 德國的通常比較" 宏偉" 或是說會隱藏( 因為也可能是在某棟建築的一樓或二樓....
警察局範圍內沒人敢動. 長得超大的菇😂😂😂
目前蘇黎世看到不少移動打疫苗車子. 如果你要打疫苗是非常容易的事. 跟德國一樣. 就怕你不打!
最後, 來談談我最喜歡的麵粉及以麵粉發酵完成的食物吧!
這裡的麵粉應該都是瑞士當地產的. 最簡單的家用麵粉蛋白質都是12%左右. 價格是德國的2.5倍左右. 但一包一公斤. 一塊多瑞朗的麵粉其實可以做很多麵包. 如果我住瑞士想吃包子. 應該會把這個家用麵粉參雜玉米澱粉或馬鈴薯澱粉降低筋度. 這裡吃的麵包形式比較像是德法混合體. 他們稱這種捲捲長棍也是Baguette. 這條長棍裡有加橄欖.
德文裡" 小"字尾通常都會加上~chen. 瑞士則是加上~li
所以德文的100 g左右小麵包都是Brötchen( 德文的麵包叫Brot) . 瑞士則是把麵包特色加上~li 就是小麵包.
這次我要談的是這個看起來很簡單. 但實際上不容易的瑞士小麵包Bürli
這種小麵包. 是用當地的Halbweissmehl( 780) 完成的無油小麵包. 這種粉的礦物質含量是0.64~0.9% 相當於法粉T65及義大利Typo 1.
照理說, 德國是要以Weizenmehl812取代. 但是市面上難找. 所以通常就是以Weizenmehl405或 550去搭配 Weizenmehl1050 . 不過, 因為瑞士的小麥粉蛋白質含量通常比德國高. 所以我比較建議能使用找得到的高蛋白質的Weizenmehl405 去搭配Weizenmehl1050. 這樣的比例約是 : 1000 g Weizenmehl812= 450 g Weizenmehl405 + 550 g Weizenmehl1050 ( 通常1050都有12%蛋白質)
小麵包主打輕盈. 所以在麵筋的處理上得更為小心. 這裡有一個德國麵包社團裡住瑞士的管理員推薦的食譜:
St. Galler Handbürli – Schweizermeister-Rezept nach Urs Lichtensteiger
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需要用到這麼大量( 3%以上)鹽的食譜. 他使用的是老麵法. 用穩定的鮮酵低溫做老麵. 之後再用鮮酵拉長麵筋. 有興趣的可以試試. 這不是一個很好做的麵包.
你如果去搜這個麵包. 應該會看到很多扁塌的. 像主圖那樣長相的需要很厲害的工藝( 好吧~ 這一點大工廠早有自己的辦法) 並且得要有高溫石板的加持( 看顏色就知道)
值得注意的是通常它們都會倆倆黏一起烤. 我覺得跟吐司裡面放兩團很像. 單獨烤要長大的空間又減少很多. 所以他們單個賣時也是從兩個去分開的. 並不是單獨烤一個.
最後. 要來介紹兩個比較特殊的麵包
這個是Migro 當時限定的麵包. 我覺得很有趣. 沒買. 因為我知道味道應該不會是鹹的. 而且通常是小孩喜歡的...
這是蘇黎世今年第99年舉辦的摔角節!( 昨天) 詳細情形請點連結: Kilchberger Schwinget https://kilchberger-schwinget.ch/ 德國這裡也開始有大型表演比賽的聚會. 但雖然比賽幾乎都是露天. 還是有要求戴口罩... 瑞士其實.... 恩~ 蠻鬆的. 不過. 現今德國也有一種說法. 就是想保護自己的都已經去打疫苗了. 那些堅持不打的. 就讓他們自己去對自己面對的風險負責.... 但口罩. 還是有必要. 我們在回來的路上整點新聞一直都在報一個令人心碎的新聞.
RTL新聞 Idar-Oberstein trauert um erschossenen Tankstellen-Kassierer Alex W. https://www.rtl.de/cms/idar-oberstein-tankstellen-kassierer-alex-w-20-nach-maskenstreit-getoetet-oeffentliche-gedenkveranstaltung-geplant-4834436.html
德國有個加油站大學打工男生. 因為要求一個進入的顧客戴口罩才能進來. 結果這位49歲的客人.回家拿了口罩順便帶著槍回來. 朝著這位大學生以行刑式的方式對準頭部射殺. 造成這位打工生當場死亡.
雖然這個人後來自己去自首. 但引起輿論一片... 這個人說自己對這整個疫情的容忍度已經到了極限. 他只是想讓大家知道大家也可以這麼反對@@
這個瘟疫正在考驗人性. 老爺也不斷地強調去課堂聆聽的重要性. 雖然兒子的課有的可以選在家看網路直播...
你認為呢?
最後, 要介紹這個很多日本人喜歡的水果麵包. 這種麵包通常都會加香料及水果乾. 日本的麵包書中一定會有這種麵包的介紹. 在我的感覺. 是除了法棍以外最受日本人喜愛的麵包. 但這個因為是長時間保存的. 所以做得比較鬆散. 通常日本的水果麵包是更厚實有味道的.
這種麵包通常是冬天的麵包. 因為有很多秋天收成的果乾... 我自己蠻喜歡的. 兒子也是....應該會做做看...
最後.給各位看看老爺的戰利品😌😌😌 老爺去瑞士生活時喜歡上阿華田. 這次兒子先去探路時買了一包回家. 他發現不甜了. 為了健康著想. 原本會加糖的阿華田都不再加糖. 所以這次去他狂搜.... ( 最好是會瘦比較健康.
最有趣的. 他最喜歡的是這個. 我想, 應該有很多人是乾乾的吃阿華田的. 這種Bar是阿華田乾壓成這樣的形狀. 下次應該會再補貨. 因為兩天他就吃完了@@
沒幾天的行程也去朝聖了號稱當地最好吃的麵包店John Baker. 13度的低溫中排隊買麵包...
麵包算上乘. 但也並非非吃不可. 我朋友說是因為我自己做麵包所以覺得沒很特別. 也有可能. 但我覺得網路無遠弗屆. 現在真的好像有好的網路口碑. 要有排隊風潮不是很難. 除非你的食物真的很糟.... 不過, 這間店強調所有的東西都是有機. 連麵包發酵都有聽音樂....
或許這也是雖然貴但講求健康及有氣氛的現代人會縮著身體也要排隊的原因吧? ( 另外~ 卡布奇諾不夠濃香是真的. )
一般大飯店都會接待一些大團體. 例如我們在飯店期間有看到加拿大航空的機組人員( 其實我蠻怕的XD) 還有提前從日內瓦正是賽季中的足球隊.
日內瓦sevette FC足球隊 https://www.servettefc.ch/
外面那台巴士滿滿一群足球隊員. 是我第一次見識到. 原本我以為足球員漢草都是矮壯的. 但真的平均身高都很高. 而且身材實在很好, 看不到大塊肌. 整個線條超順超美. 讓我這個大嬸目不轉睛的那種😅😅😅💦💦 我覺得從這樣的大團體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教育不一樣的行為舉止. 這一整群人在大廳裡真的沒有聒噪的. 大家都非常地安靜. 講話輕聲細語. 完全看不出來是會讓粉絲尖叫不已的樣子....
那群機組人員則是抽菸的很多....
我倒是沒看到這些球員有跑外面抽菸的.
最後~以飯店大廳的燈做為結尾. 等十月底再來!
同時也有10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20的網紅艾蛙媽 VS. 達樂哥Aiwa H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日本教育旅行行程」的推薦目錄:
日本教育旅行行程 在 彥彥,日本沉潛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東京上野・東京都美術館|
#彥彥日本一百個美術館巡禮
來到東京後,對我來說最大的改變就是有好多好多展館可以去。大學時教授策劃了東京都內的美術館參訪團,當年還是小大一的我從沒想過未來居然可以體驗狂參觀美術館的生活。
不過日本總共有上千間美術館,想要全部參觀完應該是個夢想而已XD 本著想留下在日本生活的回憶這個初衷,決定來好好紀錄一下去過的展館。
⋯⋯⋯⋯⋯⋯⋯⋯⋯⋯⋯⋯⋯✎
上野恩賜公園內有著各式各樣的展館,從博物館、紀念館到美術館都有。在東京旅行想來個一日文藝行程,上野恩賜公園絕對是首選。
東京都美術館是日本第一座國立美術館,於1926年開館。被稱為「都美」,是牽引著日本美術變化的重要展館。1976年時,日本第一座「公開制美術圖書館」在館內開放,並配有專門圖書管理員,典藏了許多藝術相關書籍。
以「アートへの入口(藝術的入口)」為目標,東京都美術館除了有來自世界各地、橫跨古今的藝術巨匠展覽(展覧会)、企劃展(企画展)之外。也舉辦了許多美術團體的公募展和學校教育展等,每年都會舉辦近300場大大小小的展覽。
除了付費展覽外,由日本現代主義建築巨匠前川國男先生設計的新館建築也是看點之一。只要走入美術館的露天範圍內就可以欣賞到12座立體作品,美術館內亦有「藝術休憩室(アートラウンジ)」、「美術情報室」等免費設施可使用。都設有北歐風格的座椅,簡直讓人想整天泡在裡面啊。大眾參觀人士不一定要付費看特定展覽,也能沐浴在藝術氛圍之中。
上野恩賜公園就是個可以放風,也可以文藝的好去處ᐠ( ᐢ ᵕ ᐢ )ᐟ
⋯⋯⋯⋯⋯⋯⋯⋯⋯⋯⋯⋯⋯✎
地址|東京都台東区上野公園8-36
電話|03-3823-6921
開館時間|09:30~17:30(週五~20:00)
休館日|每月第一、第三個星期一(遇國定假日順延至隔日)、年末年初
※特別展·企劃展:每週一休展(遇國定假日順延至隔日)
交通|JR上野駅公園口步行7分鐘
#東京都美術館 #東京展覽 #東京看展 #上野恩賜公園 #上野公園 #日本美術館 #アート #tokyomuseum #tokyoartsandculture
日本教育旅行行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長抱怨文,怨念深 慎入)
講一下二則以怒………
怒一為蘭嶼行因疫情及報復國旅,而火車、飛機及船班不是取消、就是改時、客滿,只能取消行程…
怒二為美術館預約因疫情降級而必須去湊熱鬧搶位還預約不到……
前一篇的喜就不講了!是為了工作必須做的事,不然我也不想搓鼻子…..
而怒這兩件事是因為我最討厭湊熱鬧,所以從來不做餐廳排隊、搶演場會門票及搶位、搶預約,或一窩蜂買什麼東西、看展表演或去什麼景點的事!
除了因為討厭跟人家做同樣的事、討厭人多的地方,可能也因為從小教育,全家人都不太做這類的事…….,基本上不只一窩蜂、湊熱鬧或排隊搶票,從小我爸爸連速食、火鍋、燒烤都不准小孩去,速食是因為爸爸認為那種東西不叫食物,而火鍋及燒烤則是他覺得去餐廳還要付錢自己煮是一件非常蠢的事,所以小時我們從來沒去過速食、火鍋及燒烤店,長大後就算跟同學朋友也只能偷偷去,回家也不能討論,因為會被罵!小時覺得不合理,但長大後想想,其實也蠻有道理的!付錢及服務費還要自己煮,甚至衍生出自己煮火鍋燒烤技巧,這個邏輯真的蠻怪的….,那這樣主廚及餐廳們努力精進廚藝技巧、菜色及餐廳服務是為了甚麼?
至於旅行……,以前自助旅行過那麼多國家,也是因為台灣大部分地方都去爛了!(連小金門、東引都去過!各本島景點及離島也都去n次了……) 而且這些國家會去,也是因為當時去的時候沒有太多遊客會去,(不是因不夠知名、就是因為戰亂、天災等大家不敢去….),只要變成光觀光勝地一堆遊客,通常就不會再去,這也是為何後來會再去希臘及中東一些沒有什麼遊客的地點及海島流浪的原因…….
總之,現在蘭嶼勢必要取消了!但我看其他地點,像小琉球、金門馬祖澎湖最近一堆人也讓我害怕,可能會選目前住宿及交通不受報復性消費旅遊影響的地點,因為實在很怕去了看到一堆人超恐怖!(當時會選這個時間就是因為疫情及學校開學了!而且去蘭嶼前一天還要做快篩證明才能登島,以為就不會那麼多人….)
至於北美館展覽,當初開展有藝術家及媒體邀情去看,但因為太忙沒時間想說之後再看,沒想到就遇到疫情及淪落到現在必須要線上搶預約還搶不到,而且準時一直反覆登入,不是當機,就是暫停服務,然後就預約已滿 (馬的!到底是誰跟我說看展覽時沒甚麼人、預約也很容易就搶到了…..!) 總之,放棄!這個展覽以後有機會再去日本看……
因為經過排隊及搶位搶票這種惱人過程後,早已失去對這件事原本的興致……
加附二張過去擔任藝術家視覺裝置作品Model的相片,怨念不輸塩田千春……
#是不是無論餐廳內用看展覽國旅景點全都要有快篩陰性證明才能進入通行
#這樣不只防疫而且一窩蜂的人就不會那麼多了
日本教育旅行行程 在 艾蛙媽 VS. 達樂哥Aiwa Hu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日本教育旅行行程 在 沖繩 Oki-Famil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原裝影片刊登日期2021年6月23日。因為蘋果日報被迫結業,影片原本平台也已經被迫關閉。
讓大家各自傳開去,傳承下去。
更沖繩去玩信息: www.oki-family.c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okiokifamily/
MeWe: https://mewe.com/p/沖繩oki-family
日本教育旅行行程 在 沖繩 Oki-Famil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一個時代的結束,感謝蘋果26年來的堅持!
我相信,蘋果苗已經遍地開花!
排名不分先後,我只能夠盡力搜集,有遺漏的人,敬請見諒!如果不嫌棄,他日旅遊重開,過來沖繩,我們潛水公司願意免費招待蘋果員工!到時再說吧!謝謝你們!
羅偉光
張劍虹
即時新聞編輯 吳xx
靜態組記者 鍾xx
小黑
記者 黎xx
國際版同事
《蘋果》 政治組記者
《蘋果日報》記者王xx
港聞組記者 袁xx
《蘋果》中國組記者泰x
我是娛樂記者 - 隔籬組同事
《蘋果日報》法庭記者 池xx
《壹週刊》社長黃麗裳
突發開國元老阿牛
突發開國元老阿YO
《蘋果》突發組 Lily
一個喺蘋果做得最耐嘅娛樂攝記——仇xx
我是娛樂記者 王xx
北京獨立記者 高x
古x
《蘋果》美術部K
《蘋果》美術部E
我是蘋果娛樂記者 盧妹
一個工作超過二十年的記者 馬莉
前蘋果日報娛樂名人版總採訪主任戴xx
一名小小的《蘋果》攝記 嘉x
《蘋果》法庭組 黃xx
《蘋果》法庭組國姓爺
法庭組記者Envy
法庭記者 維基
90後的港聞記者 Oscar
80後記者Icy
《蘋果日報》法庭版 中齡記者 袁xx
彈出彈入的《蘋果》記者
《蘋果日報》法庭記者 池xx
蘋果日報 法庭記者 黃xx
《蘋果日報》法庭版採訪主任 楊xx
《蘋果日報》突發組第一代主管鄧xx
前總編輯鄭xx
即時新聞編輯 李xx
《蘋果日報》教育組
突發記者「男神」阿Ming
國際即時胡仔
《蘋果》中國組Ken叔叔
《蘋果》中國組記者 記者:楊x
《蘋果》中國組記者 陳x
《蘋果》中國組記者 馬x
《蘋果》中國組泰x
《蘋果》中國組記者ceci
《蘋果》中國組記者香xx
《蘋果》中國組記者廖xx
《蘋果》中國組記者周x
《蘋果》中國組記者 高
《蘋果》中國組記者 杜x
《蘋果》中國組記者 楊x
記者王xx
《蘋果》體育組記者:徐x
《蘋果》體育組曾xx
《蘋果》體育組記者﹕許xx
《蘋果》體育組記者:蘇xx
《蘋果》體育組仙道x
《蘋果》體育組記者:洪xx
《蘋果》體育組記者:禤xx
賽馬記者林xx
賽馬記者關xx
果籽記者:鄭xx
果籽記者:陳xx
攝影:郭xx、伍xx, 周xx、鄭xx
攝影:伍xx
攝影:林xx、許xx
攝影:許xx、潘xx
攝影:張xx
攝影:蕭xx
攝影:何xx, 鄭xx
《蘋果》7年的攝影記者阿朗
攝影:簡xx
攝影:洪xx 張xx
拍攝:陳x
拍攝:倫x、區x
果籽編輯:鄒x
果籽編輯:洪xx
果籽撰文:阿x
果籽記者:馬xx
果籽健康組
果籽記者:何xx
果籽採訪:葉xx
果籽記者:梁xx
果籽記者:黃xx
果籽記者:林xx
果籽記者:阿x
果籽記者:黃xx
果籽記者:周xx
果籽記者:李xx
果籽記者:周x
攝影:梁xx
果籽記者: Chucky
果籽記者:陳xx
果籽採訪:葉x
果籽拍攝:陳x
果籽記者:張xx
果籽攝影:鄧x、周xx
果籽記者:黃xx
果籽記者:朱xx、沈xx
果籽記者:司徒港燊
果籽, Phoebe Apple
攝影:伍xx
娛樂採訪:譚xx
攝影、拍片:沈xx
娛樂採訪:盧妹
娛樂攝影:沈xx
娛樂拍片:廖xx
《蘋果日報》北美版前主管鄭xx
駐洛杉磯記者:張xx
多倫多特約記者:馮xx
飲食男女總編輯潘xx
飲食男女撰文:馬xx
飲食男女攝影:謝xx、張xx
飲食男女編採:林xx
飲食男女攝影:崔xx
飲食男女採訪:胡xx
飲食男女攝影:潘xx
飲食男女拍攝:潘xx、關xx
飲食男女攝影:陳xx、魯xx
飲食男女採訪:黎xx
飲食男女攝影:李xx、陸xx
飲食男女採訪:關xx
還有,
黎智英!
一個時代的結束,感謝蘋果26年來的堅持!
我相信,蘋果苗已經遍地開花!
排名不分先後,我只能夠盡力搜集,有遺漏的人,敬請見諒!如果不嫌棄,他日旅遊重開,過來沖繩,我們潛水公司願意免費招待蘋果員工!到時再說吧!謝謝你們!
羅偉光
張劍虹
即時新聞編輯 吳xx
靜態組記者 鍾xx
小黑
記者 黎xx
國際版同事
《蘋果》 政治組記者
《蘋果日報》記者王xx
港聞組記者 袁xx
《蘋果》中國組記者泰x
我是娛樂記者 - 隔籬組同事
《蘋果日報》法庭記者 池xx
《壹週刊》社長黃麗裳
突發開國元老阿牛
突發開國元老阿YO
《蘋果》突發組 Lily
一個喺蘋果做得最耐嘅娛樂攝記——仇xx
我是娛樂記者 王xx
北京獨立記者 高x
古x
《蘋果》美術部K
《蘋果》美術部E
我是蘋果娛樂記者 盧妹
一個工作超過二十年的記者 馬莉
前蘋果日報娛樂名人版總採訪主任戴xx
一名小小的《蘋果》攝記 嘉x
《蘋果》法庭組 黃xx
《蘋果》法庭組國姓爺
法庭組記者Envy
法庭記者 維基
90後的港聞記者 Oscar
80後記者Icy
《蘋果日報》法庭版 中齡記者 袁xx
彈出彈入的《蘋果》記者
《蘋果日報》法庭記者 池xx
蘋果日報 法庭記者 黃xx
《蘋果日報》法庭版採訪主任 楊xx
《蘋果日報》突發組第一代主管鄧xx
前總編輯鄭xx
即時新聞編輯 李xx
《蘋果日報》教育組
突發記者「男神」阿Ming
國際即時胡仔
《蘋果》中國組Ken叔叔
《蘋果》中國組記者 記者:楊x
《蘋果》中國組記者 陳x
《蘋果》中國組記者 馬x
《蘋果》中國組泰x
《蘋果》中國組記者ceci
《蘋果》中國組記者香xx
《蘋果》中國組記者廖xx
《蘋果》中國組記者周x
《蘋果》中國組記者 高
《蘋果》中國組記者 杜x
《蘋果》中國組記者 楊x
記者王xx
《蘋果》體育組記者:徐x
《蘋果》體育組曾xx
《蘋果》體育組記者﹕許xx
《蘋果》體育組記者:蘇xx
《蘋果》體育組仙道x
《蘋果》體育組記者:洪xx
《蘋果》體育組記者:禤xx
賽馬記者林xx
賽馬記者關xx
果籽記者:鄭xx
果籽記者:陳xx
攝影:郭xx、伍xx, 周xx、鄭xx
攝影:伍xx
攝影:林xx、許xx
攝影:許xx、潘xx
攝影:張xx
攝影:蕭xx
攝影:何xx, 鄭xx
《蘋果》7年的攝影記者阿朗
攝影:簡xx
攝影:洪xx 張xx
拍攝:陳x
拍攝:倫x、區x
果籽編輯:鄒x
果籽編輯:洪xx
果籽撰文:阿x
果籽記者:馬xx
果籽健康組
果籽記者:何xx
果籽採訪:葉xx
果籽記者:梁xx
果籽記者:黃xx
果籽記者:林xx
果籽記者:阿x
果籽記者:黃xx
果籽記者:周xx
果籽記者:李xx
果籽記者:周x
攝影:梁xx
果籽記者: Chucky
果籽記者:陳xx
果籽採訪:葉x
果籽拍攝:陳x
果籽記者:張xx
果籽攝影:鄧x、周xx
果籽記者:黃xx
果籽記者:朱xx、沈xx
果籽記者:司徒港燊
果籽, Phoebe Apple
攝影:伍xx
娛樂採訪:譚xx
攝影、拍片:沈xx
娛樂採訪:盧妹
娛樂攝影:沈xx
娛樂拍片:廖xx
《蘋果日報》北美版前主管鄭xx
駐洛杉磯記者:張xx
多倫多特約記者:馮xx
飲食男女總編輯潘xx
飲食男女撰文:馬xx
飲食男女攝影:謝xx、張xx
飲食男女編採:林xx
飲食男女攝影:崔xx
飲食男女採訪:胡xx
飲食男女攝影:潘xx
飲食男女拍攝:潘xx、關xx
飲食男女攝影:陳xx、魯xx
飲食男女採訪:黎xx
飲食男女攝影:李xx、陸xx
飲食男女採訪:關xx
還有,
黎智英!
更沖繩去玩信息: www.oki-family.c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okiokifamily/
MeWe: https://mewe.com/p/沖繩oki-family
日本教育旅行行程 在 101年日本教育旅行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治平高中101年 日本教育旅行 ,參訪長野縣百年歷史的岡谷高校及東海大學附屬第3高校, ... 另安排至志賀高原划雪 行程 ,每10人安排1專業滑雪教練指導, ... ... <看更多>
日本教育旅行行程 在 辭修高中日本教育旅行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與世界接軌─環遊世界Let's Go 第一站-日本辭修高中自2015開始的高二日本教育旅行~~請各位老師及同學留下旅途中的回憶! 請同學在此上傳一張你與日本當地人、事、物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