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旅行團 #龍馬之旅 040
就在龍馬追隨勝海舟,並為了籌設神戶海軍操練所,而奔走募資時,土佐(高知)和薩摩(鹿兒島),分別發生了變故。
首先是土佐。此前因為安政大獄被判「謹慎」的老藩公——山內容堂,回到了土佐,並開始追究吉田東洋被暗殺的責任,因而導致土佐勤王黨的成員,紛紛走上切腹、監禁的命運。
龍馬畢竟是勤王黨的發起人之一,如果跟著武市半平太的路線,很可能也難逃此劫。所以「脫藩」的決定,反而讓他遠離了土佐的風波。
再來就是「薩英戰爭」。
從前任藩主島津齊彬開始勵精圖治、整軍經武的薩摩,因為一場意外,殺害了幾名誤闖「國父」島津久光出巡行列的英國人(生麥事件),招致英國的報復,由東印度艦隊司令,親自率領七艘戰艦,開往鹿兒島興師問罪。
幾言不合,雙方開戰。儘管薩摩方面也蒙受不少損失,包括齊彬設立的「集成館事業」都遭到炸毀,但薩軍的岸上砲火,也造成英軍相當大的船艦與人員損傷。
戰後談判,薩方抓住幕府不想(敢)得罪外國人的心理,向幕府借錢賠償英方;而英國在此戰役中,體認到薩摩的勇武,以及近代化的實力,雙方不打不相識,反而建立起某種程度的合作關係。
此後,漸漸形成一種「英國挺薩摩,法國挺幕府」的局面,將歐洲強國的全球爭霸,延伸到日本幕末的局勢來。
在薩英戰爭中,有一些人物,也值得一提。
例如薩船「天佑丸」上有一位五代才助,曾經去長崎海軍傳習所學習,但在此戰中被英軍俘虜、之後輾轉逃出。在薩英關係修好之後,他被派去英國留學,回日本成為實業家,就是開創了大阪商會的五代友厚。
另外,在岸上砲擊英國軍艦的薩摩官兵中,有一門砲的人員組合特別傳奇。指揮的是大山巖,兩位砲兵分別是山本權兵衛、東鄉平八郎。如果熟悉日本近代史的朋友,應該也會嘖嘖稱奇。簡單地說,這門砲的三人,在42年後,分別是日俄戰爭中,陸戰與海戰的最高指揮官。
今日的鹿兒島,在清水町的海邊,設有「薩英戰爭紀念碑」。如果要就近參訪,那麼在距離鹿兒島中央驛不遠的加治屋町,有一座「維新故鄉館」,此町也是幕末到維新的許多人物成長之處,可以在館中找到有關的展示。
雖是題外話,但寫到這段,不禁將它與《斯卡羅》、《傀儡花》的「羅妹號事件」做個比較。薩英戰爭是1863年,羅妹號事件是1867年;前者是英國海軍對薩摩武士,後者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對排灣族原住民勇士。
先不論成敗功過,但透過小說或戲劇,讓更多人對東亞近代史產生興趣,或願意更深入去理解,我覺得總是好的。
同時也有2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3Q陳柏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國樹敵人 台灣交朋友 日前吳釗燮部長接受英國衛報專訪,有提到台灣希望和美、日、澳、印等理念相近國家「加強情資交換及經驗交流,共同守護共享價值及區域和平穩定」,此外,中國「戰狼外交」到處樹立敵人已不是新聞,可以說是瘋狗外交。在這個過程中,我特別注意有兩個國家,對台灣非常友善。 第一個是印度。2020...
「日本最強戰艦」的推薦目錄:
- 關於日本最強戰艦 在 工頭堅。旅行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日本最強戰艦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日本最強戰艦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日本最強戰艦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日本最強戰艦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日本最強戰艦 在 Din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日本最強戰艦 在 [心得] 日本海軍戰艦艦砲發展史- 看板Warfar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日本最強戰艦 在 日本傾全國之力建造的「大和號」戰艦- 曉涵哥來了xiaohan 的評價
- 關於日本最強戰艦 在 史上最強戰列艦日本大和號 - Mobile01 的評價
日本最強戰艦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俠義風骨阿富汗,生活可以平靜下來嗎?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塔利班重新奪取阿富汗,一名戰地記者感觸良多。自然先要批判西方國家扶植的北方聯盟亦相當殘暴、貪腐,即使內戰再燃,「但一般阿富汗人卻認為,不用面對北方聯盟統治期間的姦淫擄掠,兵荒馬亂,至少生活可以平靜下來,有一種久違的安全感。」新成立的阿富汗酋長國如果用這種邏輯去搞公關就很妙,好向國內外表示阿富汗重新出發,迎來重定繁榮。人民接受酋長國安排的訪問時,表示「感覺良好」、「我們最幸福」、「已經恢復正常」,而進食瀨尿牛丸之後,連成績都變好了。
但阿富汗變天之後,恐怕食瀨尿牛丸也不會成績好,因為連讀書的機會也相當少。
The National 消息指,塔利班攻入首都之後,已經開始強娶 13 歲少女,有年輕女兒的家庭要漏夜逃走。有聖戰士在各地清真寺公告,命令所有人都要「申報」家中有多少個女人。塔利班所到之處,女人的待遇也一夜變天,現在需要包頭而且有男人陪同才可以外出。阿富汗一些產業的女員工,也已經被勒令回家,不准工作。
基於美國佔領之前阿富汗已經受過塔利班神權統治,女人待遇基本可以預料到。女人讀書都好大罪。巴基斯坦也有人成立了塔利班組織,於是巴基斯坦部份人口也要面對塔利班統治和那一種法律。2014 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巴基斯坦小學生馬拉拉。馬拉拉因為在家鄉發聲反對塔利班禁止女孩上學,遭報復槍擊,聖戰子彈打入頭部。馬拉拉在祖國做手術治療之後,又去了英國繼續治療,這才幸好撿回性命。
究竟獲得平靜和安全感的「一般阿富汗人」是甚麼阿富汗人?阿富汗女人是不是「一般阿富汗人」?這位滿懷感概的女士,反美還是排行最頭,忘記了物傷其類的本能,第一感嘆似乎未想到中東女人的命運。
在敘利亞的伊斯蘭國,還會直接推基佬落樓處死,拍成處決影片。在伊斯蘭國的佔領區,的確有很多地方經歷了無政府狀態到有政府狀態,與外界印象不同,聖戰士在那裡了建立精密有效的稅收、生產和統治,但他們的恐怖統治也變得更有組織力。這一刻就算有「平靜」,恐怕也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可能之後有慘叫聲都傳不出來,鎖國了,mute 了聲。可能有人覺得自己入到去才是正經,就是對外開放,互相溝通,但途中人民的奇觀式慘狀也可以成為好材料,到時又是表達人文關懷的素材。
當你養一頭貓久了,牠每次抬起尾巴你都知道裡面的小心思,雖然反過來說亦是一樣。美軍匆忙撤走的畫面,對全球反美人士和競爭國家都似乎是喜事,因為這可能說明了帝國主義是紙老虎,美軍也仆倒在帝國的墳場。但阿富汗對美國的價值沒有高到美國要繼續接濟,是很多年前已經決定的吧,當然拜登政府具體上為甚麼要搞到這樣,是力有不逮,還是根本 don’t care?阿富汗現在的人間悲劇,是大國政治的無情一幕。看來美軍早就把人力、情報和錢都移到了東方,於是拜登才剛說到情況沒有問題,幾日之間連首都也投降了。整個阿富汗的西式民主建國實驗,因為美方選擇「節約預算」而遭火速放棄。
美國進入阿富汗二十年,對習慣和開始信奉西式人權觀念的(可能是少數)該國人來說,命運充滿殘暴和嘲諷。我想像那些十幾至三十歲幾的阿富汗青年一代,可能是他們的父輩祖輩經歷過神學士統治,他們長大了,又輪到神學士再度回歸,大地上又有一套全新的生殺法則。對於任何人來說,一時要你信資本主義,一時要你信社會主義,錯亂和痛苦極了。如果那些年輕人相信神權那一套,那現在就喜迎了,但習慣了美國來臨之後的那個阿富汗,就會很痛苦。
這其實都不太難以想像。在大海或高山的另一邊,中南半島、日本、韓國、南海諸國,包括香港,都籠罩在英美輸出的後二戰秩序,西方文化、制度、器物和意識早就進駐。以前我們學到那套是學英文、出國讀書或移民,就是提升了層次,因為這些行為幫助第三世界人口擠進文明中心、文明上遊。越南人在法殖時,學法文就好有用。中國以前都有一些人學俄語,因為在困難時期會跟蘇聯經商。在很多地方,學英文肯定有助出人頭地、貧脫貧窮。以前江澤民跟華萊士談笑風生,也要說幾句英文證明自己有國際感。現在你不卻容易找到補習英文的機會,你的世界觀面對晴天霹靂的巨變。
曾有網友提起「Cargo cult」(貨物崇拜)的歷史,說二戰期間美軍曾經在一些太平洋小島部署軍備,土著看見戰艦和美軍,以為遇到神,於是開始敬拜外星人以求風調雨順。土人以為「天人」會帶領他們進入魔法和文明的新時代,但有一天二戰打完了,美軍飛走,土人們見不到活神的面,只好將神跡流傳下去,繼續敬拜美軍留下的設施、裝備甚至美國國旗。在土人角度而言,「天人」從來不到凡間,還是到過一次比較殘忍?上天有好生之德,一場無意的降雨可能令很多新物種茁壯成長,但雨就這麼下一次,新物種又十分自然地煙滅無跡。
今晚美國國務卿才說阿富汗政府軍要重振士氣,翌日就連首都的飛龍兵也聞風而降。就是這樣的狀態。他鐵了心要撤走,顧不上被視為敗軍之將、承擔「阿富汗戰爭徹底失敗」的責任,也要執行到底。美國有多大決心結束阿富汗這盤蝕本生意,同時也是顯示她有多大決心進行「戰略轉移」。
雖然政權無論在哪一方手中,很多阿富汗人還是一樣要依靠種鴉片來開飯。據路透社報道,美國阿富汗重建特別督察長辦公室(SIGAR)曾在 2018年發表報告,指美國雖然在 2000 年代撥款超過 86 億美元試圖減少阿富汗的鴉片生產和貿易,但禁之不絕,阿富汗鴉片產量從 2002 年的 3,400 噸,增加到 2017 年的 9,000 噸,這還只是在美國「任內」的數字。這可能都側面展示了美國對阿富汗的控制有多鬆散,有很多勢力在美國的禁毒政策之下繼續賺了大錢,這些錢肯定不會不用在軍火之上。美軍在那裡二十年,現在如此,證明那裡的「地方勢力」隱藏地活得好好的。
有人問點解會搞成咁。用最簡單的表達方式來說:這一方面是因為美國無心戀戰,另一方面是因為大部份「現代文明」都低估神學士深入到每一個鄉村的組織力、那一套在千萬人口中的意識形態權威,以及長老對教法和日常事務的解釋力。人心向背,就像美國多支持那時的中華民國,還是迅速瓦解。有人會固執認為可以分開「阿富汗人」和阿富汗神權意識形態,或者認為經濟發展起來之後,阿富汗聖戰士就不會再有平民支持。可惜經濟就沒有搞好,政府很爛,神學士政權都變了這一刻的 lesser evil,而新世界的人已經認不得古老的宗教,低估了人們「信仰」的組織力量。
日本最強戰艦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俠義風骨阿富汗,生活可以平靜下來嗎?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塔利班重新奪取阿富汗,一名戰地記者感觸良多。自然先要批判西方國家扶植的北方聯盟亦相當殘暴、貪腐,即使內戰再燃,「但一般阿富汗人卻認為,不用面對北方聯盟統治期間的姦淫擄掠,兵荒馬亂,至少生活可以平靜下來,有一種久違的安全感。」新成立的阿富汗酋長國如果用這種邏輯去搞公關就很妙,好向國內外表示阿富汗重新出發,迎來重定繁榮。人民接受酋長國安排的訪問時,表示「感覺良好」、「我們最幸福」、「已經恢復正常」,而進食瀨尿牛丸之後,連成績都變好了。
但阿富汗變天之後,恐怕食瀨尿牛丸也不會成績好,因為連讀書的機會也相當少。
The National 消息指,塔利班攻入首都之後,已經開始強娶 13 歲少女,有年輕女兒的家庭要漏夜逃走。有聖戰士在各地清真寺公告,命令所有人都要「申報」家中有多少個女人。塔利班所到之處,女人的待遇也一夜變天,現在需要包頭而且有男人陪同才可以外出。阿富汗一些產業的女員工,也已經被勒令回家,不准工作。
基於美國佔領之前阿富汗已經受過塔利班神權統治,女人待遇基本可以預料到。女人讀書都好大罪。巴基斯坦也有人成立了塔利班組織,於是巴基斯坦部份人口也要面對塔利班統治和那一種法律。2014 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巴基斯坦小學生馬拉拉。馬拉拉因為在家鄉發聲反對塔利班禁止女孩上學,遭報復槍擊,聖戰子彈打入頭部。馬拉拉在祖國做手術治療之後,又去了英國繼續治療,這才幸好撿回性命。
究竟獲得平靜和安全感的「一般阿富汗人」是甚麼阿富汗人?阿富汗女人是不是「一般阿富汗人」?這位滿懷感概的女士,反美還是排行最頭,忘記了物傷其類的本能,第一感嘆似乎未想到中東女人的命運。
在敘利亞的伊斯蘭國,還會直接推基佬落樓處死,拍成處決影片。在伊斯蘭國的佔領區,的確有很多地方經歷了無政府狀態到有政府狀態,與外界印象不同,聖戰士在那裡了建立精密有效的稅收、生產和統治,但他們的恐怖統治也變得更有組織力。這一刻就算有「平靜」,恐怕也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可能之後有慘叫聲都傳不出來,鎖國了,mute 了聲。可能有人覺得自己入到去才是正經,就是對外開放,互相溝通,但途中人民的奇觀式慘狀也可以成為好材料,到時又是表達人文關懷的素材。
當你養一頭貓久了,牠每次抬起尾巴你都知道裡面的小心思,雖然反過來說亦是一樣。美軍匆忙撤走的畫面,對全球反美人士和競爭國家都似乎是喜事,因為這可能說明了帝國主義是紙老虎,美軍也仆倒在帝國的墳場。但阿富汗對美國的價值沒有高到美國要繼續接濟,是很多年前已經決定的吧,當然拜登政府具體上為甚麼要搞到這樣,是力有不逮,還是根本 don’t care?阿富汗現在的人間悲劇,是大國政治的無情一幕。看來美軍早就把人力、情報和錢都移到了東方,於是拜登才剛說到情況沒有問題,幾日之間連首都也投降了。整個阿富汗的西式民主建國實驗,因為美方選擇「節約預算」而遭火速放棄。
美國進入阿富汗二十年,對習慣和開始信奉西式人權觀念的(可能是少數)該國人來說,命運充滿殘暴和嘲諷。我想像那些十幾至三十歲幾的阿富汗青年一代,可能是他們的父輩祖輩經歷過神學士統治,他們長大了,又輪到神學士再度回歸,大地上又有一套全新的生殺法則。對於任何人來說,一時要你信資本主義,一時要你信社會主義,錯亂和痛苦極了。如果那些年輕人相信神權那一套,那現在就喜迎了,但習慣了美國來臨之後的那個阿富汗,就會很痛苦。
這其實都不太難以想像。在大海或高山的另一邊,中南半島、日本、韓國、南海諸國,包括香港,都籠罩在英美輸出的後二戰秩序,西方文化、制度、器物和意識早就進駐。以前我們學到那套是學英文、出國讀書或移民,就是提升了層次,因為這些行為幫助第三世界人口擠進文明中心、文明上遊。越南人在法殖時,學法文就好有用。中國以前都有一些人學俄語,因為在困難時期會跟蘇聯經商。在很多地方,學英文肯定有助出人頭地、貧脫貧窮。以前江澤民跟華萊士談笑風生,也要說幾句英文證明自己有國際感。現在你不卻容易找到補習英文的機會,你的世界觀面對晴天霹靂的巨變。
曾有網友提起「Cargo cult」(貨物崇拜)的歷史,說二戰期間美軍曾經在一些太平洋小島部署軍備,土著看見戰艦和美軍,以為遇到神,於是開始敬拜外星人以求風調雨順。土人以為「天人」會帶領他們進入魔法和文明的新時代,但有一天二戰打完了,美軍飛走,土人們見不到活神的面,只好將神跡流傳下去,繼續敬拜美軍留下的設施、裝備甚至美國國旗。在土人角度而言,「天人」從來不到凡間,還是到過一次比較殘忍?上天有好生之德,一場無意的降雨可能令很多新物種茁壯成長,但雨就這麼下一次,新物種又十分自然地煙滅無跡。
今晚美國國務卿才說阿富汗政府軍要重振士氣,翌日就連首都的飛龍兵也聞風而降。就是這樣的狀態。他鐵了心要撤走,顧不上被視為敗軍之將、承擔「阿富汗戰爭徹底失敗」的責任,也要執行到底。美國有多大決心結束阿富汗這盤蝕本生意,同時也是顯示她有多大決心進行「戰略轉移」。
雖然政權無論在哪一方手中,很多阿富汗人還是一樣要依靠種鴉片來開飯。據路透社報道,美國阿富汗重建特別督察長辦公室(SIGAR)曾在 2018年發表報告,指美國雖然在 2000 年代撥款超過 86 億美元試圖減少阿富汗的鴉片生產和貿易,但禁之不絕,阿富汗鴉片產量從 2002 年的 3,400 噸,增加到 2017 年的 9,000 噸,這還只是在美國「任內」的數字。這可能都側面展示了美國對阿富汗的控制有多鬆散,有很多勢力在美國的禁毒政策之下繼續賺了大錢,這些錢肯定不會不用在軍火之上。美軍在那裡二十年,現在如此,證明那裡的「地方勢力」隱藏地活得好好的。
有人問點解會搞成咁。用最簡單的表達方式來說:這一方面是因為美國無心戀戰,另一方面是因為大部份「現代文明」都低估神學士深入到每一個鄉村的組織力、那一套在千萬人口中的意識形態權威,以及長老對教法和日常事務的解釋力。人心向背,就像美國多支持那時的中華民國,還是迅速瓦解。有人會固執認為可以分開「阿富汗人」和阿富汗神權意識形態,或者認為經濟發展起來之後,阿富汗聖戰士就不會再有平民支持。可惜經濟就沒有搞好,政府很爛,神學士政權都變了這一刻的 lesser evil,而新世界的人已經認不得古老的宗教,低估了人們「信仰」的組織力量。
日本最強戰艦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中國樹敵人 台灣交朋友
日前吳釗燮部長接受英國衛報專訪,有提到台灣希望和美、日、澳、印等理念相近國家「加強情資交換及經驗交流,共同守護共享價值及區域和平穩定」,此外,中國「戰狼外交」到處樹立敵人已不是新聞,可以說是瘋狗外交。在這個過程中,我特別注意有兩個國家,對台灣非常友善。
第一個是印度。2020年5月份開始,中印兩國在邊境陸續發生衝突,甚至造成20個印度士兵離開人世,9月份的時候還發生有40多年來首次有士兵向天鳴槍的狀況。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美國強勢介入印度的國家戰略,比如對抗中國的一帶一路,想要形成一個中國包圍網。在衝突的過程中,也不僅是印度的國家政府單位如此決定,印度的人民也對中國很不滿,像在中華民國國慶時,也故意在街上掛中華民國的國旗。而印度總理莫迪,也在1999年來過台灣。
在民情之外,印度去中化的決心很強烈,今年6月份時,印度以國家安全的理由,封殺中國的App,民間還開發了一個 App 叫 Remove China Apps,要把印度境內的中國 App 汰除。
印台更交融
我之前是做電影的,我也曾和印度人一起工作過,印度的電影產業,就我看來其實是比台灣走得更前面。我想要問的是,台灣是否有可能更進一步,深化和印度的關係?台灣目前是否有什麼計畫?或是貿易的協定?
外交部田次長回覆我,台灣跟印度的關係,在過去幾年有長足的進展,其中很重要是因為印度了解到台灣的價值:民主、人權、自由,以及台灣跟印度經貿上的互補關係。在 2018 年年底,我們已簽訂了投資貿易協定,這是印度跟國外第一個簽的投資貿易協定,是印度展現的誠意。而在今年的印度新年,又名排燈節,我們在台北賓館,辦了一場慶典慶祝印度排燈節,透過印度 14 家媒體的報導,共有 5 億印度人觀看,蔡英文總統也在 Twitter 上,發布拿著 Taj Mahal 的照片,因此目前在印度民眾心中,蔡英文總統是最受歡迎的世界領袖之一,種種跡象來看,雙邊的關係,應會在未來有長足的進步。
聽完外交部的回覆,我明白印度的關係,跟我們越來越好,但想提醒相關單位,不只是貿易、不只是用錢做朋友,或許我們在各類其他領域、方方面面,都能拓展外交關係,可以跟印度進一步深入交流,建議外交部可參考一下。
澳洲好朋友
除此之外,除了印度還有澳洲。中國在承諾這方面風評很差,白紙黑字簽一簽都當作沒這回事,本來中澳有簽貿易協定,結果中國一個不開心,價值 300 萬美金的澳洲龍蝦,就死在中國海關,澳洲的紅酒,說不進口就不進口。這幾年因為印太戰略的關係,澳洲也跟台灣越來越親近,我很關心我們和澳洲的交流,因為在印太戰略地緣和國際事務裡,台灣算是關係國之一。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早在 2007 年就曾提出「自由與繁榮之弧」、2013 年再提出類似構想「亞洲民主安全之鑽(Asia’s Democratic Security Diamond)」,明確點出中國擴張的威脅,警告東海與南海已快要淪為「北京湖」,希望拉攏印度、澳洲與美國,和日本一起建構「對中鑽石包圍網」。而台灣,就是這個包圍網隱含的中心。從亞太到印太,展現的是世界面對中國侵略擴張意圖的回應。
而澳洲日前才加入印度、日本和美國戰艦的陣容,在印度洋聯合進行的「馬拉巴爾」四國軍演,主要的戰略目標就是應對中國。我想了解,從剛剛的印度到澳洲,其實都是我們外交部希望增進合作關係的「理念相近國家」,對於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而言,共同的鬧事者、不斷在樹敵的就是中國,就實質合作面來說,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有哪些?是否有評估著力的重點?
外交部回覆我,我們的外交部部長接受了澳洲的國家電視台專訪,專訪中提到對澳洲受到假訊息攻擊的狀況,感到感同身受。中國現在利用貿易的關稅問題制裁澳洲,我們也會跟澳洲會站在一起,支持澳洲。
自由民主的價值同盟
聽完外交單位講述的狀況,我想到蔡英文總統在競選時,總統選舉的時候,有一首歌是「自信勇敢咱的名」,在和這些國家做朋友的時候,我覺得重點要讓他們了解到,除了台灣地位很重要,我們也是中國假訊息、假新聞攻擊的搖滾第一排,承受中國文攻武嚇的各種手段。希望我們台灣能和理念相近國家站在一起,建立自由民主的價值同盟!
2020-12-09,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外交部 田中光次長。
===============================
【烏日服務處】
地址|臺中市烏日區中山路一段525號
電話|(04)2337-738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沙鹿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沙鹿區中山路537號
電話|(04)2662-091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霧峰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霧峰區文化巷57號
電話|(04)2330-56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大肚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大肚區自由路148號
電話|(04)2699-890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龍井區中央路三段169號
電話|(04)2639-11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新庄聯絡處】
地址|434-006 台中市龍井區新庄街一段138號
電話|0917-191-058
【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周四 19:00-21:00
沙鹿─每週三 09:30-12:00、每周五 19:00-21: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龍井─每週三 19:00-21:00
霧峰─每週五 19:00-21:00
【免費長照 2.0 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週三 16:00-18:00
沙鹿─每週二 16:00-18: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3Q聽你說 委員服務時間】 (需事前預約)
大肚─週二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龍井─週三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烏日─週四 19:00-21:00(每週委員時間)
沙鹿─週五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霧峰─週五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訂閱3Q的Podcast → 3Q陳柏惟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3QTan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rpiuFsMnXM/hqdefault.jpg)
日本最強戰艦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歷史上的今天 1944-JUNE-15 塞班島戰役
推薦電影《獵風行動》+《太平洋的奇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太平洋戰場,在中途島戰役後,日本從原本的攻勢轉變成為守勢;美軍也在1943年的瓜達康納爾島戰役後取得勝利,連續拿下了索羅門群島、馬紹爾群島,以及新幾內亞地區,一步步逼退日軍。
▶ PODCAST收聽讓耳朵懷孕的聲音: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bfh1wvgsjz30873dxeb6rq5
雙方陷入僵局之際,美軍決定採用跳島戰術,朝著日本本土進攻;也就是不採行逐一收復各島嶼的戰法,跳過防守較為堅強的日軍島嶼,採陸海空封鎖的方式切斷這些島嶼的補給命脈,進而有效提升收復的進度與效率。
而位於馬里亞納群島上的塞班島,則是一個相當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島嶼;倘若美軍拿下塞班島,將可以進駐B-29長程轟炸機對日本本土進行轟炸,進而破壞日本國防圈,對日本進一步施壓。值得一提的是,美軍遠征軍艦隊在1944年6月5日離開珍珠港,同時也是歐洲戰場的盟軍開始大君主行動,在諾曼第登陸的日子。這個時候,盟軍在歐洲戰場發動史上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行動,太平洋戰場上則發動了史上規模最大的艦隊。
1944年6月13日,15艘美軍戰艦朝著島上岸防設施砲擊,並在隔日上午七點開始進行登陸作戰;超過300輛的履帶式兩棲登陸車,運載著8000名海軍陸戰隊隊員,在大約9點於塞班島的西部海岸登陸。詭異的是,日軍並沒有在岸邊佈設重兵,反而在灘頭上設置了許多小旗,以利標示出砲擊位置,讓第一波登陸的美軍遭受到嚴重砲轟。到了夜晚,日軍發動奇襲也讓美軍吃了不少苦頭,直到6月16日,美軍攻下了重要的阿斯里托機場,日軍又發動了奇襲,雙方一來一往戰況慘烈。
日軍在接下來一個月內不斷發動奇襲,甚至在7月7日發動了太平洋戰場上規模最大的「萬歲衝鋒」,也就是「自殺式攻擊」;日軍在有限的資源下,只拿著裝有刺刀的步槍朝著美軍衝鋒,嘴裡喊著「天皇陛下,萬歲」的口號,讓美軍見識到日軍近乎瘋狂的戰爭行為;不只是軍人,就連當地的日本平民也在各地陸陸續續發生自殺事件,讓戰場變得極為血腥殘酷。當時美軍稱這個戰場為「地獄」,不是沒有原因。
塞班島戰役到了7月9日大致告一段落,不少日軍官兵被發現自殺於洞穴之中;包括中途島戰役中失利的南雲忠一中將,在中途島戰役後被日軍高層打入冷宮,最終被派駐到島上協助房務工作,最終在洞穴中自殺,如此下場讓人不勝唏噓。
根據統計,大約有22000名日本居民死亡,日軍方面則至少有30000人陣亡;美軍方面則有近3000人陣亡,不論是軍人或是平民,都付出了慘痛代價。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原住民納瓦霍族的密碼兵在這場戰役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們用族語通訊,指引火炮到指定的地點進行炮擊,讓地面部隊進攻時得以順利,可說是功不可沒;這群密碼兵的故事在2002年由吳宇森所執導,尼可拉斯凱吉主演的《獵風行動》中,有相當精彩的描寫。
另外,在2011年的日本電影《太平洋的奇蹟》,則是以當時堅守塞班島的日本陸軍大尉大場榮這個真實人物做為故事主角。他當時參與了塞班島戰役中最重要的幾場突襲任務,並在美軍佔領全島後,繼續帶領46人在島上的塔波查山上進行游擊戰。直到戰爭結束後的1945年12月1日才正式向美軍投降,因此被稱作是「塞班島上的最後武士」。
看完這則「歷史上的今天」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討論唷!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PODCAST - Firstory APP
📣 XX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What A MAXX!:https://open.firstory.me/user/whatamaxx
別忘了按讚追蹤XXY視覺動物
📣 XXY視覺動物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電影 #歷史 #點評 #影評 #知識 #解析 #movie #history #歷史上的今天 #第二次世界大戰 #塞班島 #獵風行動 #太平洋的奇蹟 #吳宇森 #worldwar2 #太平洋戰爭 #pacificwar #windtalkers #obathelastsamurai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vq0xJwtEcQ/hqdefault.jpg)
日本最強戰艦 在 Din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訂閱DinTer的頻道► https://goo.gl/CU6gp1
遊戲下載:https://wo.ws/Dinter
點擊上面的下載連結註冊帳號及下載遊戲便能獲得以下遊戲獎勵!
迎新禮包內容:
・日本加值船艦【TACHIBANA】→魚雷 + 高速移動
・蘇聯加值船艦【AURORA】→高爆彈可以連續射擊
・加值帳號24小時
・1,000,000 Credit
・5 港口船位
PC海戰主題遊戲《戰艦世界》,艦隊具備了超過 200 艘艦艇,可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載上您的艦長帽,找出那種戰艦類型適合您,建立屬於自己的艦隊吧!
【提供】World of Warships(戰艦世界) / powered by BUZZCAST(https://www.buzzcast.bz)
直播時間二、三、四、五、六、日晚上七點
nonoliveID:8383887 (周三在TWITCH)
►Prev上一部影片 【DinTer】特哥未來除了LOL的出路?龍蟹雙吃!希瓦娜龍女當NBA在打? https://youtu.be/Z0_KglF46cw
►More Highlight 更多精華 【DinTer】觀眾場&技術台的證明?伊莉絲Elise鎖血半地圖大逃亡! https://youtu.be/66gX0tRwgXA
更多丁特 More DinTer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DinTerlol
►Twitch:http://www.twitch.tv/dinterlolz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user/Dinterlolz
#Dinte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jqBfHLUBz8/hqdefault.jpg)
日本最強戰艦 在 日本傾全國之力建造的「大和號」戰艦- 曉涵哥來了xiaohan 的推薦與評價
日本 軍艦“大和號”,這在二戰中號稱“史上 最強戰艦 ”,並且在這艘 戰艦 上的生活充滿了奢侈的味道。那麼, 日本 大和號上的生活有多奢侈呢?這艘 戰艦 最後的結局又是什麼樣子的 ... ... <看更多>
日本最強戰艦 在 史上最強戰列艦日本大和號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問題是支國連戰敗國的戰艦都還造不出來.... 實在沒資格笑人家日本投降那刻手上擁有的殘餘艦艇仍足以吊打整個支國海上部隊小毛毛不知嗎? ... <看更多>
日本最強戰艦 在 [心得] 日本海軍戰艦艦砲發展史- 看板Warfar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本月主題既然是大艦巨砲, 那就不客氣了...
日本海軍的戰艦,
無論是設計風格, 輪機, 裝甲配置與火砲, 都受到英國海軍的深刻影響.
因為早年的日本海軍就是以英國為師而發展的,
到日俄戰爭為止, 大型船艦購自英國的比例也極高,
日俄戰爭中的海軍主力6艘戰艦, 也是全部由英國建造的.
在日俄戰爭結束以後, 日本海軍雖然自力設計了多艘裝甲巡洋艦與戰艦,
但是進入無畏艦時代以後, 技術上的瓶頸問題是很難跨越的;
而戰鬥巡洋艦出現以後, 這道關卡的門檻又更加升高.
以動力來說, 高速巡航所絕對必要的渦輪機, 在當時全部都得跟國外購買.
而日本本身當時使用的火砲最大也只到12吋砲(三景艦的32cm砲除外),
船艦設計也必須開始注重很多新的事項, 像是燃料管路與電氣配線等等...
因此, 日本為了盡快引進這些新的技術, 並且將國內的造船能力與技術快速提高,
而與英國合作建造了金剛級戰鬥巡洋艦,
它具有8門14吋砲與27.5節的速度, 是當代火力最強, 且速度一流的大型軍艦.
而在建造過程中, 由於當時日英兩國的關係非常密切,
英國人還非常慷慨的把大量技術機密提供給日本軍方與民間的造船, 軍火等部門.
因此, 日本在這次造船案中, 得到了非常寶貴的經驗,
也因此具有自力建造大型高速軍艦的能力.
但是, 接下來的設計就有問題了:
自行設計的扶桑級戰艦, 依照當時戰艦的定義來說,
應該具有足夠的火力與裝甲, 速度還算是其次.
然而, 日本人手上只有金剛級可以當參考, 而金剛級的設計是以速度與火力優先.
結果扶桑級的設計就變成火力ok, 速度也不錯, 但是裝甲弱於其他戰艦的情形.
不只是扶桑級的情形如此, 後面的伊勢級也只是改進扶桑的缺點,
長門級則是將火力, 速度與裝甲各自放大的情形,
也就是日本在長門以前的各級戰艦, 全部繼承了金剛級這種速度快而防禦較差的特點,
而且有很多並沒有導入美國的"集中防禦"思想, 因此裝甲防護的效果也比較差.
(特別是裝甲本來就薄的金剛級, 還有在中央塞砲塔的扶桑與伊勢級)
此外, 自己設計船艦的時候, 剛開始沒經驗也容易出一些問題:
扶桑的情形是大角度轉彎時會嚴重減速,
如果用最大舵角轉彎180度時甚至會"自動停船";
而伊勢的特點是不容易保持固定航線, 加上居住性是各戰艦中最差的.
一直到日本在巡洋艦與驅逐艦的多次設計案中, 找到自己的風格,
才利用這些經驗得到最後的大和級設計.
因此, 在日本對美國的假想作戰計畫九段作戰中,
日本人也深知自己的戰艦部隊不能跟美國戰艦群硬碰硬,
(美國戰艦的特點是速度雖然慢, 但是防禦非常集中, 裝甲的效率較高;
而且火砲的數量與威力也比日本好.)
在實際上陣前, 必須由航空部隊, 潛艇群與水雷戰隊先把美軍的戰力減弱,
這樣主力艦隊才有取勝的機會.
======================================================================
回到艦砲的問題上:
當初日本的14吋45倍徑砲是由英國的維克斯公司設計的,
在當時這是非常尖端的技術,
即使是英國本家製造的砲身材料中, 也有接近20%的不良率;
而交給日本自行製造時, 雖然英國特別派出原廠的工程師與技術人員現場指導,
製造的時候還是大吃苦頭--
開始半年內製造的15根砲管材料慘遭"全滅", 無一合格.
到後來設計長門級用的41cm45倍徑砲時, 一開始也碰到了尾栓極易燒壞的問題;
而且從14吋跨到41cm(約16吋)時, 基本的設計仍然沒有改變,
依然是比較舊式的鋼線砲設計.
甚至最後大和級的46cm45倍徑砲也還是類似的設計.
這是因為日本本身的艦砲技術長期仰賴外國,
本身的基礎科學與冶金技術發展經驗並不算完整.
因此當各國的基礎技術與冶金都已經改善, 而可以發展出威力更強的艦砲時,
日本還是必須踏襲原有的設計.
(也因為華盛頓條約簽訂時, 必須終止英日的同盟關係,
因此英國沒辦法像之前一樣"大方"的供給技術.)
而由於大型鍛塊的製造問題, 砲身長度也無法進一步的提升,
這點其實算是老問題了:
日本在早期使用12吋的45倍徑與50倍徑砲,
50倍徑砲雖然還是做的出來, 但是震動大, 火藥燃燒不完全, 加上非常嚴重的磨損率.
因此日本人在新一代艦砲的選擇上, 還是選用較短的倍徑.
在驅逐與巡洋艦等級的艦砲上, 這點的問題還可以解決,
但是戰艦艦砲就還是無法避免.
因此日本人提高艦砲威力的手段, 基本上只能從兩處著手:
增加最大仰角, 或是改變砲彈種類.
增加仰角的事情事實上大家都在作, 但是日本為了讓本來射程較短的14吋砲,
在面對他國戰艦時仍有射程上的優勢,
因此仰角從原本的20/25度, 在兩次改裝中分別拉到33度與43度,
甚至到了可以開發大口徑砲專用對空砲彈的程度.
(當然, 有沒有效果是另一回事)
而砲彈種類上, 日本人以日德蘭海戰的教訓:
英國戰巡Queen Mary在被擊沉之前, 水線下的船體遭到德國砲彈擊中,
導致艙區內大量浸水.
日本人利用此概念設計出"平頭"型的砲彈(一式徹甲彈),
即使砲彈掉入水中, 仍能以淺深度往前穩定直進數十公尺後才下沉.
這樣即使射擊的結果是近彈, 還是有機會凹到對方的水下船身.
不過這種砲彈的開發一開始遇到許多問題, 因為彈頭的強度不夠:
日本海軍曾經拿新的8吋砲, 用這種新型砲彈對一塊"老舊"的5吋裝甲板射擊,
結果竟然是砲彈直接"碎掉", 裝甲板則仍然沒事.
這一直要等到1930年代的後半, 問題才算是解決.
然而, 這種淺深度水中彈的效果, 必須在中近距離的砲戰中才會產生效果,
因為砲彈落水的角度小, 可以在淺深度進行比較久的時間--
如果是大落角彈, 那砲彈入水後會快速下沉, 這種水中彈落角的效果自然就沒了.
檢視這兩種做法的話可以發現: 遠距離砲戰的砲彈幾乎都是大落角彈,
那自然就沒有水中彈效果了,
其原因是兩種做法的理念出現年代不同:
1920年代日本海軍的理論砲戰距離是中距離或近距離,
水中彈就是在此時出現的;
但是到了1930年代, 隨著大和級的設計, 日本人的砲戰想法又變成out-range,
也就是在敵方的射程外先行開火,
而既然要做的話, 就乾脆把舊戰艦的艦砲也想辦法out-range,
砲戰距離也就開始拉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58.10.16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