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9日,美國在巴西世界盃的小組賽將對上英格蘭。在當時,英格蘭作為現代足球發源地,普遍認為實力遠遠在美國之上。看看賽前的賭盤就知道,英格蘭的奪冠賠率是3-1,美國則是500-1。大家都認為美國根本是來亂的。
.
當時也不像現在有完整的國際資格賽篩選出參賽球隊,理論上依照美國的成績,根本也不夠資格踢進世界盃,在賽前的七場球,他們竟失掉了45球。球員也是倉促成軍,有人是高中老師、有為殯儀館開靈車的,還有郵差和洗碗工,在世界盃前一天才得以完整集訓一次。英國《每日快報》賽前指出,英格蘭應該要讓美國三球才不至於太殘忍,畢竟他們兩週前才以四分與十分血洗義大利與葡萄牙。
.
球壇一直流傳一個傳說,內容是當時一名英國記者接到了巴西傳來的賽果訊息,上頭寫著「美國1:0英格蘭」。他咬定這肯定少寫一個一,改以「美國1:10英格蘭」放上報紙頭條。雖然後來證明這確定只是一個謠傳,但也由此可見當時這場比賽的傳奇性。該場比賽後來被譽為世界盃早期最經典的一場冷門。
.
然而,當時這場冷門,美國人幾乎毫不知情,因為美國的棒球、美式足球風氣更盛,一般人對足球不感興趣。這場比賽甚至只有一位美國記者與會,而且此人還是自己跟報社請假才得以出席的。一直到了1994年美國舉辦世界盃,這場賽事的意義才重新獲得正視。
.
美國教授傑佛瑞.道格拉斯(Geoffrey Douglas)訪問了當時仍然在世的五位隊員,將這場經典戰役的幕後點滴集結成書,導演大衛.恩斯柏(David Anspaugh)與編劇安傑洛.皮佐(Angelo Pizzo)則在2005將這個傳奇故事搬上大銀幕,片名為《美國足夢 The Game of Their Lives(暫譯)》(附圖)。
.
美國人有多不重視足球,從這部片的製作規格似乎就能略見一二。儘管要重現1950年代的世界盃場面,但預算卻僅有區區一千三百萬美金,也因為資金侷限,整部作品只能盡量聚焦在球員之間的情感,在時代與歷史重現的場面,表現相當節制。也許最幸運的是,這部作品起用了當時尚未成名的傑瑞德.巴特勒(Gerard Butler)擔綱主演。
.
不過《美國足夢》的硬傷倒也不只是如此。一部運動勵志電影的成功核心,在於讓觀眾相信這支球隊的確存在出奇制勝的潛質,常見的故事敘述多半是先描寫球隊如同一盤散沙的狀態,但基於教練帶來新的訓練方式、生力軍的加盟而帶來新局。苦練場面當然是必要,但雜牌軍竟然能擊敗明星隊,總是有些致勝奇招。
.
只是本片雖然披上了好萊塢勵志電影的外衣,關於球隊的描寫,僅是一再強調球員的業餘身分,以及他們之間堅固的友情。但針對友情部分,卻也不見球員鬩牆場面以作為襯托技巧,使得整部電影看來只是平鋪直述,欠缺戲劇性,以至於情節進展到最後的美英對決,也不能達到渲染觀眾的效果。逆轉勝卻不能帶來振奮感,無疑宣告了這部片的死刑。
.
原以為是編導顧忌球員本人,所以才在改編上有些包袱,但一查發現電影製作時,大多球員皆以作古,而且編導在片中的諸多設計,也已經大大偏離史實。不僅刪去了美國前一場告負西班牙的賽事,還將隊長換成別人,只因為製片人認為隊長艾德.麥克凡尼(Ed McIlvenny)是蘇格蘭人,質疑不能彰顯美國精神。甚至連踢進關鍵一球的海地裔球員喬.加簡斯(Joe Gaetjens)也被竄改成非裔巫毒教信徒,硬是將種族議題與宗教包容的議題塞入片中。
.
討論體育向來離不開政治,好比當年紅葉少棒力退日本和歌山隊,也是政府精心操作出來的神話。即便是在當下的國際足壇,凡是牽扯到國家隊的對決,都會一不小心上升到政治層面,因為國家隊比賽永遠都是助長民族主義的利器。
.
美國之所以並未因為1950年代擊敗英格蘭而振興足球發展,除了這個消息在國內乏人問津之外,主要原因也在於國力強盛的美國根本不需要倚靠這場勝利來彰顯所謂的民族自信心,但對於阿根廷、烏拉圭這些國家而言,足球的意義可就不同了。
.
事實上,這部作品的版權所有人是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之一的菲利普・安舒茲(Philip Anschutz),他催生這部作品的用意,便是希望能「重建」一個屬於本土的足球神話,將足球運動推向全國(這或許說明了為什麼這部作品如何隱惡揚善,將球員個性特質描寫得過於完美)。不過顯然如此構想顯然並未奏效,本片不僅在影評界惹來惡評,全球也僅收穫不到四十萬美元的票房收益,慘賠收場。
.
2026年,美國將與加拿大、墨西哥合辦第23屆的世界盃足球賽,不知屆時這場1950年代的冷飯(賽)是不是又會被拿來重炒一番?
.
.
(註:《美國足夢》這個片名是我自己取的,原因是該片在台灣、香港都沒有上映,也沒有辦法在合法影音平台尋得。中國使用的片名是《赢向一生的挑戰》,總覺得有些無趣,便不想沿用。)
#美國足夢 #TheGameofTheirLives #GeoffreyDouglas #DavidAnspaugh #GerardButler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蔡明里團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未成年只能看球,不能買運彩! 成年球迷可以買運彩,但量力而為,請勿過度投注! 這集跟大家聊聊團長對運彩(賭球)的基本看法,也用東奧棒球預測金牌的項目來舉例。 講白了,運彩也是賭博的一種,一定要量力而為就對了! 最後,還是祝大家一定要平安+健康! 團長沒談到的,歡迎大家用留言指教、補充,謝謝! ...
日本棒球賠率 在 膝關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想今晚大家一定有相似的心情。總算,贏韓國了。會有這麼複雜心情來自很多層面。今天先不談民族歷史情節了。
先談棒球。或是國際賽事。由於台灣過去在民主化過程,根據國力與產業,都與南韓有幾分相仿之處,但不可否認,人口基數比我們大一倍的南韓現在的實力確實在各方面都比我們強很多。特別在3C產業、汽車工業以及大家熟悉的影視文化產業。
講到棒球,更是我國在國際賽上最有機會拿好成績的項目,或許還可以加上跆拳道。偏偏跆拳道還是韓國人的主場,要贏也很不容易。
過去對上南韓的比賽,大概勝率只有15%,換句話說,高達85%的比賽我們都輸了。面對日本大家都會猜想少輸就是贏了。但面對韓國,無論如何都要拼一口氣。
加上徐展元曾經性情流露,說出了那句「我好想要贏韓國」,這句話在主播台當然是不理性的,但基於民族情懷,肯定是得到國人共鳴,甚至引發這句話成了歷史名言(也後來延伸成了展元的廣告台詞)。
這是一場高張力的比賽,賽前你說你猜得到7:0我真是認輸,其實我為了賠率叫同事壓一張6:0支持中華隊,沒想到後來又掃回一分,讓同事到手的現金飛了,但大家更開心,我們從來沒有在國際賽事上能全方面以高比數壓制韓國到最後,獻給今晚支持中華隊的朋友,雖然大家笑稱「唯一支持韓國輸」,既是勵志打氣,也是諷刺語氣。笑笑就算了,請大家幽默以待。
我唯一確定的,相信非常多人都買中華隊贏,賠率最少跟我相同,拿到3.1的賠率吧!獻給今晚用新台幣支持中華隊的人哈哈哈。
日本棒球賠率 在 膝關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想今晚大家一定有相似的心情。總算,贏韓國了。會有這麼複雜心情來自很多層面。今天先不談民族歷史情節了。
先談棒球。或是國際賽事。由於台灣過去在民主化過程,根據國力與產業,都與南韓有幾分相仿之處,但不可否認,人口基數比我們大一倍的南韓現在的實力確實在各方面都比我們強很多。特別在3C產業、汽車工業以及大家熟悉的影視文化產業。
講到棒球,更是我國在國際賽上最有機會拿好成績的項目,或許還可以加上跆拳道。偏偏跆拳道還是韓國人的主場,要贏也很不容易。
過去對上南韓的比賽,大概勝率只有15%,換句話說,高達85%的比賽我們都輸了。面對日本大家都會猜想少輸就是贏了。但面對韓國,無論如何都要拼一口氣。
加上徐展元曾經性情流露,說出了那句「我好想要贏韓國」,這句話在主播台當然是不理性的,但基於民族情懷,肯定是得到國人共鳴,甚至引發這句話成了歷史名言(也後來延伸成了展元的廣告台詞)。
這是一場高張力的比賽,賽前你說你猜得到7:0我真是認輸,其實我為了賠率叫同事壓一張6:0支持中華隊,沒想到後來又掃回一分,讓同事到手的現金飛了,但大家更開心,我們從來沒有在國際賽事上能全方面以高比數壓制韓國到最後,獻給今晚支持中華隊的朋友,雖然大家笑稱「唯一支持韓國輸」,既是勵志打氣,也是諷刺語氣。笑笑就算了,請大家幽默以待。
我唯一確定的,相信非常多人都買中華隊贏,賠率最少跟我相同,拿到3.1的賠率吧!獻給今晚用新台幣支持中華隊的人哈哈哈。
日本棒球賠率 在 蔡明里團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未成年只能看球,不能買運彩!
成年球迷可以買運彩,但量力而為,請勿過度投注!
這集跟大家聊聊團長對運彩(賭球)的基本看法,也用東奧棒球預測金牌的項目來舉例。
講白了,運彩也是賭博的一種,一定要量力而為就對了!
最後,還是祝大家一定要平安+健康!
團長沒談到的,歡迎大家用留言指教、補充,謝謝!
用聽的也行!
團長的Podcast 各平台連結
https://linktr.ee/tml8888
團長的粉專加入也不錯
https://www.facebook.com/蔡明里團長-107199850732832/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HfNpZXKuAU/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