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二戰正式結束,但「戰爭」並沒有在真正意義上完結。戰後 75 年的東亞裡,「戰後」還沒有完結,新的戰爭似乎又即將開打。
詳細全文:
https://bit.ly/2DTDFCj
延伸專題:
【Moyashi:論日常的不可能性】
http://bit.ly/2SIixDv
【Moyashi:拒絕歷史的永續復仇】
https://bit.ly/3iw0p9U
【Moyashi:日本沉沒 —— 文化裡的災難與現實】
https://goo.gl/7TSmGZ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https://bit.ly/2W1kPye
日本沉沒可能性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小談「決戰中途島」:缺席的海爾賽VS被邊緣的斯普魯恩斯
昨天我去看了「決戰中途島」,今天比較的仔細跟大家聊聊我對這部電影的歷史探討延伸。
雖然歷史電影本來就比較少被暴雷的機會(像是我可以提前跟大家說......美國贏了),不過有些細膩的部分如果不想被提前告知,那各位可以先跳出這篇文章。
.
.
.
.
.
.
所以留下來的朋友都是沒有跳傘的看官了嗎?那我們開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必須要先說,片商在翻譯上被需要多加油。
各位知道當我看到「鸚鵡螺號核動力潛艦」時,到底有多麼的黑人問號嗎?
「美軍在二戰有核動力潛艦?」我一整個傻眼。害我每次看到那艘潛艦登場,並秀出字幕時,我就出戲一下。
另外,片中字幕有提到「山口大將」,指的是當時餐與中途島海戰的日本軍官─山口多聞。
問題是山口多聞其實當時只有「少將」的軍銜呀?這「大將」是從何而來?還是說電影字幕組是把「將軍」一詞翻成了「大將」?
由於我沒看原文字幕,所以一時無法評判,但我覺得字幕組是可以翻譯的更到位才是。
也話說這位山口多聞,片中給予他比較多的正面敘述,事實上,從戰績來看,他的確比中途島海戰的航母指揮─南雲忠一更優秀,因為美軍在中途島海戰忠損失的唯一一艘航母─約克鎮號,就是在山口多聞的進攻命令下才遭到重創。
有人說:「如果讓更懂得運用航母的山口多聞指揮中途島海戰的日軍航母,戰果將完全不同。」
我個人蠻同意這點,因為即便美軍破譯了日軍密碼,所以能提早埋伏,但日軍在質量上仍有極大的優勢,如果指揮得當,還是很有可能把美軍直接幹死在當場。
可惜的是,山口的資歷比南雲忠一淺,除非直接讓南雲忠一閒置,不然以山口多聞的軍銜,是不被允許指揮四艘航母的龐大編隊。
如果你是一名記者,我想你一定會喜歡山口多聞,此人個人風格強烈,而且從實戰中證明是有能力的軍官。
但如果你是日本的士兵,你大概會想製作詛咒山口多聞的釘小人材料。因為山口多聞非常喜歡進行高強度的演習,搞得一些日軍因為演習就出現不少事故而喪命,所以基層士兵都奉送山口多聞外號─「魔鬼山口」。
說了這麼多山口多聞的事情,只是想告訴各位:人其實是很複雜,有很多面向的。
山口多聞是位有能力有操守的指揮官同時,也是一個超肅殺的上司。所以電影雖然彰顯了山口多聞正面的一面,但看官們可不能就被電影侷限住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終於我們要進入正題了(是的,岔題及囉嗦是我的風格),也就是讓我在電影中後段就一直很想抗議的環節:斯普魯恩斯怎麼被邊緣了?
電影中前段,有出現一位美國高級軍官─威廉‧海爾賽(本名:William Frederick Halsey, Jr.),此人號稱「公牛」,意思是作戰兇悍。
身為當時資深的指揮官以及擁有航母領導經驗的海爾賽,是美國參戰初期最倚仗的前線指揮官,而他本人作戰也相當豪放,從他的兩句口號:「「殺日本鬼子,殺日本鬼子,殺更多日本鬼子!(Kill Japs, Kill Japs, Kill More Japs!)」「「痛打、快打、老打(Hit hard, hit fast, hit often)」就能一窺究竟。
不過由於本身皮膚病的關係,中途島海戰前,海爾賽不得不退往後方療養,對於美軍來說,這無疑是個壞消息,因為當時海爾賽是公認美軍最具戰鬥能力的指揮官。
究竟要由誰在前線指揮中途島的美國海軍,在海爾賽的推薦下,時任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的尼米茲最終拍板定案......讓斯普魯恩斯指揮!
雷蒙‧斯普魯恩斯(原文:Raymond Ames Spruance),時任美國海軍少將,此前為海賽爾的部下,並且沒有指揮航母的經驗。
怎麼樣?有沒有覺得很不妙呀?讓一個沒有指揮過航母的人領著2個航母攻擊群去抵抗來犯的4個日本航母攻擊群,這個任命讓許多人質疑。
斯普魯恩斯的個性又跟上司海爾賽不同,他非常的寡言,就連開會的時候都很少講話,存在感頗低。各位設想一下,在當時基本處於連敗狀態下的美軍,出現了一位沉默的提督......現場士氣只怕更down吧?
總之,在眾人滿滿的懷疑及擔心中,斯普魯恩斯率領企業號、大黃蜂號,兩艘航母組成的戰鬥群預先埋伏在中途島海域。
在茫茫大海中,日美兩軍都亟欲知道對方的動向(日軍除了中途島外,另一個戰鬥目標,就是希望圍點打援前來的美軍航母,好斬斷美軍的行動力),所以派出飛機搜索。然後日軍的航空兵發現了斯普魯恩斯的蹤跡。
「所有機群立刻升空!不須編隊,立刻搜索並攻擊日軍航母!」
關鍵時刻,斯普魯恩斯下達了極為大膽的命令。
因為依照標準程序,美軍的三種飛機─魚雷轟炸機、高空俯衝轟炸機、戰鬥機,應該要先在航母盤旋,等待所有飛機到位後,再編成可靠的隊形,之後才出發去攻擊敵軍。
但斯普魯恩斯卻要求所有飛機離開航母後,立刻搶攻,這會讓轟炸機喪失戰鬥機的掩護,損失機率大增。
「現在我們要搶時間,在日本機群攻擊我們之前,先攻擊日本航母。」
這就斯普魯恩斯的企圖,而從結果來看,美軍的機群正好在日本航母防衛最弱的時候發動攻擊,一口氣炸掉3艘航母,斯普魯恩斯的決定可謂關鍵至極。
之後,當山口多聞所在的飛龍號航母炸毀美軍的約克鎮號航母,斯普魯恩斯再次決策:「趕緊攻擊飛龍號航母!」
我想斯普魯恩斯可能是覺得如果讓日軍的航母存在,自己的艦隊就始終存在著被對方遠距離打擊的隱憂,所以再次發動搶攻。結果就是,飛龍號沉沒,而山口多聞也決定隨艦自盡;至此,日本的4個航母完全消失。
「司令,我們趕緊追擊撤退的日軍吧!」
當大部分參謀都主張擴大戰果時,斯普魯恩斯下達第三個決策:「窮寇莫追,為了避免夜戰的風險,立刻撤離中途島海域,讓我們把兩艘航母平安的帶回珍珠港。」
這個決策當時被大部分前線參謀罵翻:「我們的司令怎麼這麼膽小!」
但從事後的結果,卻讓人對斯普魯恩斯的神準感到畏懼。因為斯普魯恩斯的撤退,避免日軍戰艦編隊的埋伏,從而讓日本反敗為勝的可能性完全消失。(電影也有演到這一段。)
當然我們不能把中途島的成功都歸功在斯普魯恩斯身上,但毫無疑問,他是前線指揮中的最大功臣。
而且如果是讓海爾賽指揮,依他的個性,絕對會對敗退的日軍艦隊追擊,到時如果進入到日本戰艦的埋伏圈,美軍的航母又會如何呢?
(事實上,在後來的雷伊泰灣海戰中,海爾賽就因為過度追擊作為誘餌的日軍艦隊,差點讓登陸的美軍中了其他日軍艦隊的突襲,所以我的假設是有現實中的根據的。)
在的片尾人的片尾人物特寫,缺席中途島海戰的海爾賽有出現(並強調他官至五星上將),而真正指揮前線艦隊的斯普魯恩斯不但戲分少,還沒有出現在人物特寫中?這不公平呀!沉默寡言不代表就該被邊緣呀!
(順帶一提,斯普魯恩斯的戰功其實完全可以得五星上將的殊榮,但因為當時美國政府不能讓海軍的五星上將人數超過陸軍,引發內部的爭論,所以斯普魯恩斯只能屈居四星上將,但美國政府卻宣布:「斯普魯恩斯可以領到五星上將的薪水。」從這方面來看,斯普魯恩斯不弱於海爾賽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能說,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偏好,或許在導演心中,充滿拚勁的海爾賽更深得他心中的尊重。
這也其實是歷史電影有趣的地方:我們總會看到作者的主觀。(但這也同時是尤其要注意的環節,好避免被人誘導。)
只是做為以「中途島海戰」為主題的電影,這樣的人物敘述有點離題過多了。
所以謹以此篇文章,為沉默但扎實的提督─斯普魯恩斯搏一些版面,這同時也是紀念那些在戰場中很難以被紀念或被記錄的眾多參戰人員。
畢竟對於身於和平時代的我輩後人來說,這些歷經戰火的人們,值得我們先一步的尊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圖為:
左─海爾賽;右─斯普魯恩斯......斯普魯恩斯竟然沒啥彩色照片,是有沒有那麼被邊緣呀?
日本沉沒可能性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獲獎無數紀錄片導演皮爾格 最新作品《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 認為前有蘇聯.後有中國 美國總在創造想像中的敵人 川普當選後從經濟到軍事 中國成為’’最完美的敵人’’】
《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由居住在英國的澳記者約翰‧皮爾格拍攝的紀錄片於12月6日晚在英國電視台ITV播出。據英國《每日星報》報導,這部紀錄片認為,由中美引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成為現實,因為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正在動員一場大規模的毀滅性戰爭。美國試圖挑起與中國的戰爭,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核戰爭已"不再不可想像"。《衛報》評論稱,該紀錄片暴露了美國令人不安的核戰術,揭露了美國軍隊在太平洋地區的恐怖歷史,暴露了其半秘密基地先發制人的侵略性。
片中稱,中美兩國今年在中國南海上呈現緊張態勢,雙方都舉行了大規模的軍事演習,有人擔心這可能會觸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中國經濟正繼續擴展,看起來已威脅到了美國在全球舞台上的主導地位。在"亞太再平衡"政策的指導下,美國大多數海軍都已部署到了亞太地區--400個部署了軍艦、核武器和轟炸機的基地,在中國周邊形成了一個"完美的絞索"。在紀錄片中,美國歷史紀實作家、《中國幻想》作者詹姆斯‧布萊德利表示,"如果在北京上空俯視太平洋,你會看到美國軍艦。你會看到關島即將沉沒,因為太多導彈指向中國。"部署在韓國的美國軍備指向中國,日本是美國拳頭的手套。"如果我是中國人,我會有點擔心美國的侵略性"。
<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片段:當世界經濟力量急速聚集於亞洲的時候,美國的反應是將其絕大部分海軍調至亞太地區,這場大型的軍事集結被美國稱為'重返亞太",目標呢,當然是中國。
曾摘下法國"無國界記者"獎,"聯合國媒體和平獎",並兩度榮獲英國新聞界最高榮譽"年度記者"獎的,澳洲記者約翰皮爾格John Pilger,最近推出了歷時兩年拍攝的作品,<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試著向世界說明,西方媒體所謂的"中國威脅論",只是軍火商與帝國主義者炮製的假象。
「中國威脅論變成了大新聞,媒體竭力鼓吹戰爭,整個世界正準備將中國視為新的敵人,」導演約翰皮爾格說。
新聞片段:中國在南海地區的填海造陸,是其軍事推進的一部分,有人擔心,中國是想挑戰美國在該區域的主導權。
新聞片段:今晚焦點,揭露中國在全球最爭議地區的擴張野心,本台記者從南海發回報導,中國禁止外人靠近其建設工程,我們繼續播報那些中國不想讓你看見的事,美國稱這個超級大國正在南海地區填海造地,我們目前所處的局勢是,美國不得不對中國政府採取更強硬的態度。
<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片段:美國本土有4000個軍事基地,海外則有近1000個軍事基地,遍布全球,顯而易見的是,中國自身早已受到威脅,這些美軍基地呈巨大索套狀,用導彈,轟炸機,戰艦,將中國曾曾圍住,從澳洲穿過太平洋到亞洲在延伸到更遠處。
「假設你在北京,向遠處眺望,你站在北京最高的樓頂,向太平樣眺望,你能看見美國戰艦,你能看見險被壓沉的關島,因為上面有無數指向中國的導彈,你能看到韓國,那裡也有美軍的武器,死死地指向中國,你能看到日本,日本差不多算是美國打向中國的拳頭上的手套,我想如果我是個中國人,我可能要微微地擔心一下美國的侵略性了,」<中國海市蜃樓>作者James Bradley。
「我們已經包圍了中國,但我們仍在不遺餘力的繼續包圍中國,遏制中國,但中國是個非常有意思的國家,他獨立自主,領土上完全沒有他國的軍事基地,」歷史學教授Bbruce Cumings說。
「我們有個對手,那個對手就是中國,那個對手,除非內部大變,總有一天會從對手變為敵人,」國會議員Dana Ronrabacher說。
<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導演約翰皮爾格說,「首先,不僅僅是川普政府,而是歷屆所有政府,但尤其是歐巴馬政府,歐巴馬在2011年宣布了重返亞太戰略,2/3的美國空軍及海軍力量,被調至亞太,這是自二戰以來最大的一次美國軍事力量集結,當下的局勢大多是拜歐巴馬所賜,不是川普,是歐巴馬,400處美國軍事基地,導彈,戰艦,轟炸機,一圈一圈地將中國層層包圍,現在川普殺了出來,開始向中國喊話,喊的是有關貿易戰的可能性。」
「美國企業的很多工作機會比如蘋果公司的,都外包給了中國,但這種制度可是美國自己發明的啊,是他們自己搞出來的,現在他們倒要出來抗議了,中國人打敗了美國人,實際上,蘋果公司這個全球最大的公司,他們要外包給中國南部城市,就跟20年前那樣,在那裏生產成本很低,這可是件很現實的事,而不是要搞什麼道德劇,他們是兩情相願的,中國接受了蘋果的要求,中國一直都很聰明,他們是非常厲害的生意人,他們整個商業帝國以及他們看待自己發展的態度,從許多方面來說,對於世界和平,是很有進步意義的,」<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導演約翰皮爾格說。
「中國人在兩千年前建造長城,是為了防禦外侮,而不是侵略他們,他們(中國)並非想主宰這個世界,而是要阻止美國的霸權,」企業家&社會學家Eric Li說。
「我們需要豎立一個假想敵來為這些錢立名目,而中國正是個完美的敵人,」<中國海市蜃樓>作者James Bradley。
「川普是個自作聰明的人,他發發推特啊,試著讓中國處於劣勢,他可能會一直這麼做,我們或許可以在他正式就任後,看出他到底在玩什麼戰術,但是這個是個充滿了潛在錯誤和意外的大格局,沒人真的意識到中國當下,被怎樣的軍事力量重重包圍,同時五角大廈也在做籌畫,如果川普並不打算和中國開戰,他們就必須管好自己手下的人,因為五角大廈一直很好鬥,」<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導演約翰皮爾格說。「我們到時候才會知道,時間到了才會知道他到底是不是個務實的生意人。」
皮爾格認為由中美兩國觸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成為現實,畢竟在川普當選當天,洛克希德馬丁,雷神,通用動力等,軍工巨頭的股票上漲了5%至7%,美國<防務新聞>因此評論說,美國軍工複合體的繁榮時代到來了。
「美國這個所謂憂患意識跟其他國家標準不太一樣,明明自己還行,偏說自己不行,明明自己沒有目標,偏要去尋找目標,哪怕是一個虛幻目標,所以在美國的戰略家,包括軍工企業中,都是唐吉軻德這種魂體附身,都會去尋找一個大風車,這個大風車是中國也好,是俄羅斯也好,還是其他國家也好,那麼只要在這地區要強化自己的部署,增加自己的綜合打擊能力,甚至是部署更多的新型武器裝備,那麼一定讓一個最完美的敵人出現在自己的靶心,那一旦有了這種效果,無論是投資還是各種資源的投入,都有一個相對強的建言能力,同時自己的戰略傾向也有個非常明確的目標,」央視特約評論員杜文龍說。
<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片段:美國開國總統喬治華盛頓說,想要和平,就要時刻備戰,當我們看看地圖,就會發現我們在亞洲所有的麻煩,都是中國引起的。
「這部電影旨在打破緘默,核戰爭不再是不可想像的,」導演約翰皮爾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