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今天晚上九點!
對NFT有興趣的你,別錯過VOGUE精彩的IG對談直播!
<跨界對談陣容>
【前瞻科技傳教士|葛如鈞(寶博士)】
2012年取得臺大資訊工程學博士學位,後赴日本慶応大學媒體設計研究所(KMD)任博士後研究員,再至美國奇點大學(SingularityU)就讀 GSP Program。2017 年開始積極投入區塊鏈產業推動及相關計畫,於多個 NFT 平台如 akaSwap, MakersPlace, OpenSea, Rarible 與 Foundation 皆獲創作者及藏家認證,現主持一科技 Podcast 節目《寶博朋友說》,持續積極投入虛擬宇宙產業發展,共創 vTaiwan。
【《VOGUE》亞太區編輯總監|孫怡Leslie】
豐富的工作生涯從位於美國洛杉磯的時尚精品專賣店Mameg開啟,在此她負責服飾採購 、活動規劃與創意指導。之後她取得平面設計的碩士學位,在Green Dragon Office任職。該公司是 一所刊物設計的企業,為諸多美術館、博物館以及藝術家設計展覽型錄、專刊等出版品,合作對 象包括洛杉磯當代藝術美術館(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Los Angeles)、漢默美術館 (Hammer Museum)以及紐約的惠特尼美術館 (Whitney Museum)。 2012年時她回到台北,創立自己的零售選品店Sunset以及創意工作室。熱愛收藏藝術品的她,因獨特的風格與品味,讓她在台灣現代藝術與文化領域成為重要、具相當影響力的一股力量。
【知名平面設計師|聶永真Aaron Nieh】
瑞士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首位台灣會員。德國紅點、IF傳達設計獎、金曲獎最佳專輯設計得主;金點新秀、金點設計、德國紅點、日本Good Design Award等國際獎項評審。作品繁不及載,跨及唱片、文化、劇場與品牌等領域如金馬5O、7-ELEVEN CITYCAFE、不只是圖書館、中信卡、郭元益150及155週年紀念禮盒、蘇富比〈戰後亞洲藝術〉專冊、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UNIQLO Tomorrow Taipei 及台灣設計研究院品牌識別等。
【秘銀、Cream Financet創辦人 | 黃立成Jeffrey Huang】
麻吉大哥Jeffrey Huang(黃立成),在音樂、娛樂、科技新創界都居領導地位。為新科技狂熱者的他,致力於瞭解並實際應用最新科技。他更始終站在科技業浪頭,一手打造的17直播,於上市初期即成為亞洲即時互動媒體龍頭,並持續投入和栽培臺灣電競團隊 Machi Esports。2018年,進入區塊鏈圈後創辦了回饋內容生產者的去中心化社交網路「秘銀Mithril」,於2020年再度創立為了個人、機構及協議提供金融服務的去中心化借貸協議「C.R.E.A.M. Finance」。
想看直播但還不了解什麼是NFT嗎?
懶人包都幫你準備好了!
■ 什麼是 NFT?它如何跟藝術結合?>>> https://pse.is/3jvxc8
■ 你知道以此大賺19億的藝術家Beeple嗎?>>> https://pse.is/3p28uc
#NFT #今晚九點 #VOGUEIG直播 #寶博士 #孫怡Leslie #聶永真 #麻吉大哥黃立成
同時也有9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城寨 Singj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彌敦道政交所」 主持:湛國揚 嘉賓:鍾劍華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 題目:《驚天動地 WE MAY NEVER LOVE LIKE THIS AGAIN---反送中無搶掠 感動世界/禁六四悼念 促成薪火相傳/海外親共華人指反送中民粹 純屬誤導》 逢星期四 9:00 ~ 10:00 pm ...
「日本藝術研究所」的推薦目錄:
- 關於日本藝術研究所 在 GQ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日本藝術研究所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日本藝術研究所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日本藝術研究所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日本藝術研究所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日本藝術研究所 在 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日本藝術研究所 在 [心得] 東京藝X大學美術及藝術管理研究所- 看板JapanStudy 的評價
- 關於日本藝術研究所 在 畢業後的日本藝術學校請益 - 留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日本藝術研究所 在 日本大學藝術研究所攝影系畢業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日本藝術研究所 在 武藏野美術大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日本藝術研究所 在 武藏野美術大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日本藝術研究所 在 Pin on 仕女 的評價
日本藝術研究所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認真聽】#中秋節抽禮物活動(點開下方看參加辦法)👇 | 中秋節不烤肉,改餵公子吃餅 | 食べログ2021京都地區甜點百大賞 | #文化研究者與甜點師推薦6間京都地區和菓子 | 和菓子的品嘗 // 李長潔 ft. 日和點心的Chris
.
中秋時節,吃餅喝茶。本既然要跟大家一起試吃和菓子,當然就要配一個100%天然又好喝解膩的茶飲,那就是「翔琪檸檬茶 」。「虎克茶」送給「偽學術 | 認真聽」的朋友2盒經典檸檬茶包組合,我們來抽獎:
.
🎁 抽禮物辦法 🎁
.
1⃣ 按讚並分享本集podcast節目貼文
2⃣ 並在下方留言 #中秋就喝虎克茶
3⃣ 留言同時tag標記一位好朋友
.
即日(9/13)起就有機會獲得「虎克船長翔琪檸檬茶」一盒。我們會在本週六(9/18)晚上20:00截止,並公布獲得小禮物的幸運兒~ 🎉
|
偽學術的我們,常常去日本文化踏察,「#旅行作為一種方法」,大家應該還蠻孰悉的。但,除了奇奇怪怪的主題,我們還是有去喝咖啡、吃甜點、逛街購物啦~各地的甜點咖啡,是踏察過程中的回血點。而「#食べログ」(Tabelog)每年的Sweet甜點賞,則是非常重要的參考資料。本集認真漫談與分析近畿地區的和菓子與洋菓子,無論是「鍵善良房」的「葛切」,或是「大阪浪花家」的「鯛魚燒」,用聲音試吃,讓你齒頰留香。
.
📌 #今天的內容有
.
▶ 日本也會吃月餅喔
▶ 和菓子的基礎知識
▶ 為什麼要叫「菓子」
▶ 和菓子的類型—從唐果物到南蠻菓子
▶ 食べログ的2021年百大名店
▶ 有那些你有吃過呢
▶ 研究者與甜點師推薦的6間京都甜點
▶ 嘯月—永遠吃不到的和菓子
▶ 虎屋—維護傳統與持續創新的虎屋
▶ 聚洸—聚洸與《源氏物語》
▶ 鍵善良房—世界上最好的葛切
▶ 川端道喜—以粽子作為招牌甜點
▶ 大阪浪花家—下町裡的戀戀紅豆餅
▶ 茶寮宝泉—夏末的清涼寧靜
▶ 中秋節快樂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SkNIS62TH0XpWT7aEJ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ti6zvexdlwm099483e7bj5i?ref=android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PZVmh7M1EGHkqYh61bt7s?si=fDK4BE_iR1a_TjyCi1LCDQ&utm_source=copy-link&dl_branch=1
.
📢 #apple 聽這裡:https://reurl.cc/Q633Vq
.
📲 #FB 完整論述: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854068131447470&id=208541192666847
|
▓ #日本的菓子是中國的菓子
.
所謂和菓子,其實並沒有這麼古老,這是一種在明治時代後,和洋二元定義下的產物。也就是說,為了區分出「洋菓子」,所以就要指出「和菓子」。並且與茶相搭配,形成一個表現日本文化的飲食系統(並松信久,2021)。相對而言,洋菓子以雞蛋、麵粉、糖所組成,而和菓子多以豆沙、糯米粉組成;在形象上,更加專注於四季的象徵變換,具有「展示」的禮儀。
.
菓子,原意指提供食用的甜美果實,是真正的植物果實,後被延伸為主食以外的甜點糕餅等零食。我常說,甜點是「食物的剩餘」,因為剩餘,因為過剩,所以才能臻至藝術層次。和菓子也不例外,傳統上的經典乃是源自於中國的「唐菓子」,早期為祭祀時使用的糕點,《倭名類聚抄》、《日本書紀》內都記錄了飲食「餅」與「糖」的場景,說明了日本歷史上手工甜點的出現。
.
▓ #和菓子的類型學
.
總體來說,和菓子的構成有五個系統,包含「木菓子」、「唐菓子」、「餅和糰子」、「點心」、「南蠻菓子」。所謂木菓子,就是指天然的果實類,最早可以在《日本書紀》中見其描述,為菓子概念的原型,這些天然的果實被特地用來祭祖、宴會。
.
平安時代的僧侶從中國將糕點製作的技藝,如扮演中日文化交流橋梁的空海大師,便將中國的甜點製作知識引入日本。當時的唐菓物由下面八種範疇組成:梅枝、桃子、餲餬、桂心、黏臍、饆饠、鎚子、團喜。
.
我們可以在今日的和菓子系列中,見到此八種經典的形式與其變形,例如現在常見的「餅」與「糰子」,就是使用在地穀物與食用習慣,製作出來的加工甜點。在室町時代時,則從中國傳來「點心」的食品系統,例如「饅頭」、「羊羹」等。和菓子歷經百年的境內流變與跨文化交流,直至江戶時代(17世紀後半)逐漸形成下面幾類常見的和菓子類型:
.
1. 餅類:葛餅、蕨餅、櫻餅、茶巾餅
2. 饅頭類:腰高饅頭、唐饅頭
3. 羊羹類:羊羹、蒸羊羹、煉羊羹、水羊羹
4. 其他類:鶉燒、益壽糖、小倉野、金平糖、洲浜、煎餅、白雪糕、橫雲
.
在西洋形式的甜點方面,是從安土桃山時代開始進入的西洋飲食文化,也將西歐的糕點形式與製程帶入,形成「南蠻菓子」。明治時代西化後,則呈現為洋菓子分類。
.
在江戶時代的《毛吹草》書中,就可以見到很多和菓子描述,還有很多為現在有名的店舖,像是餅與粽有「渡辺道喜」之名物,饅頭則有「虎屋」、「龜屋」、「松屋」,飴糖有「菊一文屋」,糰子有「御手洗糰子」。足以可見,日本菓子文化傳統的連續性與典型性非常強烈。
.
▓ #和菓子的飲食批評
.
在這樣的歷史流傳與現代性的進入,對於和菓子的評斷,自然也成為某種將日本文化典型化的知識策略。如《和菓子の系譜》(中村孝也,1967)、《和菓子の京都》(川端道喜,1990)、《虎屋 和菓子と歩んだ五百年》(黒川光博,2005)都是重要的研究者或是和菓子實作者所撰寫的專論。另外像是,梶裕子與御菓子司聚洸所帶領的甜點讀書會,他們將甜點實作與《源氏物語》結合,製作具有典籍意味的京菓子。都是對和菓子文化的品嘗與實踐。
.
而品嚐上則強調「味覺」、「嗅覺」、「觸覺」、「視覺」、「聽覺」的五感審美,以體會和菓子之美。這個審美技巧,非常體現在聚洸的「源氏物語讀書會」上,待會我們再聊聊。
.
▓ #食べログ的2021年百大名店
.
2021年的食べログ百大名店(關西部分),大都還是延續從前的知名老店舖,像是「嘯月」、「聚洸」、「茶寮宝泉」等。一些新興的甜點店鋪,那些創新的品項,比較不容易進入食べログ百大。
.
在社群媒體的時代來臨後,透過SNS來行銷與消費,變成甜點生意的一個重要形式。比較新的、潮的甜點店,運用了IG傳遞強烈的視覺符號,飲食的奇觀一瞬間佔滿五感審美。而年輕人對於和菓子來說,近年來也更加喜歡洋菓子(村上陽子,2008)。加上,觀光限制與人口老化,這對於和菓子老店,或許是一個創新挑戰。
.
▓ #談談六間不同的和菓子店
.
最後我們就來談談,長潔與Chris推薦的六間京都日式傳統甜點,包含「#嘯月」、「#虎屋」、「#聚洸」、「#鍵善良房」、「#川端道喜」、「#大阪浪花家」、「#茶寮宝泉」,請進來節目裡面一起試吃+聆聽~
|
🗂#參考文獻
.
1. 並松信久. (2021). 和菓子の変遷と菓子屋の展開. 京都産業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紀要, 26, 308-268.
2. 小竹佐知子, & 大久保恵子. (2011). 頼 (らい) 家 『時祭 (じさい) 供物献立』 春饗および秋饗の酒・ 菓子・ 茶における使用食製品と特徴. 日本家政学会誌, 62(11), 727-734.
3. 芝崎本実. (2017). 奥深い和菓子の味わい. 日本調理科学会誌, 50(3), 121-123.
4. 村上陽子. (2008). 和菓子の噂好性および喫食状況に関する研究. 静岡大学教育学部研究報告 自然科学篇, (59), 21-36.
|
☕ #虎克茶檸檬茶 喝這裡:https://ecohealth.tw/hook-tea/
.
日本藝術研究所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欣賞和服時不僅僅是看表面色彩,還要觀察每個細節】
由於和服製作時間相當費時耗力,技法不同所需時間也不同,大致來說一件和服價格約一百萬至二千萬日圓左右。
和服的奢華感主要是看布料的質感,圖案造型,輪廓、線條是否精美,色彩暈染的細緻,刺繡的程度與精巧等等。明治時代有個詞叫「千總友禪」,指的即是無與倫比的設計與技術的追求。
#京都 #和服 #千總文化研究所 #加藤結理子 漫遊藝術史
日本藝術研究所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彌敦道政交所」
主持:湛國揚
嘉賓:鍾劍華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
題目:《驚天動地 WE MAY NEVER LOVE LIKE THIS AGAIN---反送中無搶掠 感動世界/禁六四悼念 促成薪火相傳/海外親共華人指反送中民粹 純屬誤導》
逢星期四 9:00 ~ 10:00 pm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NathanRoadPoliticsExchange
支持城寨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kowloonsingjai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1ycQh2oWlU/hqdefault.jpg)
日本藝術研究所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存在的本質|錄像藝術家 牛俊強
牛俊強,從建築踏入藝術,成為視覺藝術家。在嘗試各種媒材後還是情歸於錄像。從探索自己出發,擴延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探索存在於生活中不可見的交會;人與人之間微妙的牽連;乃至更大的「無形」,從個人擴及群體生命意識,擅長以各種不同形式創作,做出細膩而宏觀的提問。
其作品由叩問自身延展至以「視覺作為一種存在的形式」確立主軸,於「2018年牛俊強個展」時臻至大成。作品類型以錄像為主,並包括實驗影像、攝影與複合媒材裝置等,在闡述「存在的本質」這條藝術之路上,不斷嘗試更開闊的創作與突破。
小檔案:
牛俊強,畢業於實踐大學室內空間設計學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目前工作創作於台北,任職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曾於國內外美術館與影展發表作品。影像作品《即使她們從未相見》獲頒第 35 屆金穗獎最佳實驗片。曾參與鹿特丹國際影展金虎獎短片競賽、FAFF錄像藝術節、英國Osmosis 錄像藝術節、美國Pixilerations新媒體藝術展、紐約 cutlog 藝術節、西班牙Aguilar影展、法國Tours亞洲影展、法國ARTchSO錄像藝術、 日本東京Interdisciplinary 藝術節、韓國光州ACC Asian Arts Space Network Show、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劃、台北金馬影展、台北美術獎、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台北電影節等國內外藝術節和影展展出。
作品亦在柏林、伊斯坦堡、特拉維夫、俄羅斯、墨西哥、首爾、北京、深圳等國際重要城市發表。曾獲頒第53屆美國休士頓國際影展最佳實驗電影,第42屆金穗獎最佳實驗片,第35屆金穗獎最佳實驗片,及第十七屆台新藝術獎入圍,《神的影子》獲提名「2021倫敦IFF獨立電影節」最佳外語紀錄片,和最佳外語紀錄片導演。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UI2irWiUac/hqdefault.jpg)
日本藝術研究所 在 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Show note | https://humansoffshore.com/shownotes/ep125/
在極圈和沙漠之中,需要什麼樣的建築?
這週離島人邀請到在丹麥專攻建築與極端環境研究、學成歸國的 許家茵。
家茵現在回到母校成大服務、在丹麥皇家建築藝術學院(KADK)研究建築極端環境,曾在冬季阿拉斯加零下30度的冰天雪地、和全世界最乾旱的地方-智利阿塔卡瑪沙漠紀錄、訪談,人們如何利用智慧在這些惡劣的環境中生活與建造建築。
家茵接觸建築是從成大開始、後來到交大研究所進修。在這期間有幸到日本Atelier Bow-Wow事務所實習、塚本先生對於風土建築和環境的細膩觀察,也深深影響家茵對於建築的態度。
歡迎大家來聽聽這週的離島人podcast,
來聽聽家茵分享丹麥如何看待極端環境建築,以及回台灣的感想。
-----
Ep125- 建築與極端環境研究:許家茵
#KADK #BowWow #丹麥
0:00 Intro
2:35 家茵離開台灣的契機
5:43 公費留學的考試要如何準備
7:20 家茵喜歡建築的什麼地方?
10:31 從北歐丹麥的回台灣,適應得如何?
15:51 KADK - 建築與極端環境研究
25:30 在丹麥遇過最不適應的事情
28:02 丹麥人沒事都會跳到河裡游泳?
32:37 家茵理想的生活方式
34:12 丹麥生活學習到的事情
-----
★支持離島人 | http://bit.ly/hop_suppor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4LfYuTyZ-A/hqdefault.jpg)
日本藝術研究所 在 畢業後的日本藝術學校請益 - 留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好,我對留日念藝術這方面完全沒有研究身邊也沒有留日學生可以請教 ... 日本念研究所我心中的打算是京都造型藝術大學與武藏野美術學校(其他所學校 ... ... <看更多>
日本藝術研究所 在 日本大學藝術研究所攝影系畢業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日本 大學藝術研究所攝影系畢業, Nerima-ku, Tokyo, Japan. College & university. ... <看更多>
日本藝術研究所 在 [心得] 東京藝X大學美術及藝術管理研究所- 看板JapanStudy 的推薦與評價
東京藝X大學美術和藝術管理研究科
2015.5月整理
本人因緣際會知道東京藝X大學的一些現況,所以希望跟有志留學的朋友分
享一下。(本文不討論大學部、美術研究科的建築・教育・解剖、映像研究
科和音樂研究科)
先從結論上來說(一般論),
想學當代藝術的人,如果有錢,就去歐美留學吧~
想學藝術行政・管理的人,也去別的學校吧~
只想學技術和實作,去專門學校吧~(設計、動畫之類的)
藝術學專攻(西洋)也建議去歐美唸,因為藝術理論都是歐美來的,要用德
法英日中併行考察論文會瘋掉的。然後雖然美學・美術史師生水準頗高,但
博士班要念5~7年左右。(順便一提,其他博士班大概都是三年)
換句話說,東X大較推薦的科系,是日本傳統工藝例如陶藝、漆器、金工,
或是日本特有的日本畫。平面設計、空間設計科還算不錯,至少學的內容可
以比較貼近外面的產業需求。總之技藝和實用的東西日本很擅長。而文化保
存修復專攻雖然沿襲嚴苛的師徒制風氣,但是可以實習修復的案子,應該還
算可以。
東X大的優點,是有較多與國外交流、國內外展出的機會,也有不少藝術
家、設計師來授課和演講。
以下分成『當代藝術』,『藝術行政、管理』的問題點來說明。
為什麼不適合學當代藝術?
1. 東X大的校風很傳統,雖然會和國外交流,但老師和同學都是正統大和
民族式思考的人,視野較沒有廣度、自由度,很容易跟他們一起被框在日式
的思維裡面。
2. 老師和同學也較不直言意見,所以很難摸清楚自己創作的問題所在,只
能靠自己摸索。
3. 因為師生都不太喜歡正面交流,所以也很難理解他人的想法,因此並非
互相刺激成長的環境。
4. 教授容易出現名聲大、作品不怎樣的情況。某些教授可能曾經認真做過
作品,可能做過幾個好作品,可能運氣很好當了東X大教授,但不代表從此
他作品都鍍金了。很多人只是用權力來維持藝術圈的地位而已。想從這樣的
人身上學到東西不容易,有時只會成為教授維持權勢的棋子(免費幫忙辦
展、翻譯等等)。
建議各位好好觀察老師近年的作品、他教出哪些學生(可以上網查畢業論
文、畢業展)。
5.有些老師很知名,作品也偶爾可以,但是很會把學生公器私用。雕刻系某
位在森美術館展簡單形狀的老師,就是會叫學生無償去打掃太太娘家,或者
幫忙做一些他創作所需的工作,如果不擅長拒絕的人就會很辛苦。
6.其實許多活躍的、知名的藝術家或研究者,在日本會出現在私立大學,因
為薪水比較高。所以有錢又希望在日本留學的人,建議去私立大學瞧瞧。
7.繪畫科油畫組裡面很多學生不畫畫,在做當代藝術。有些不知所云的學生
也在裡面,教授的專業是畫畫所以無法指導,結果學生的程度就懸在空中。
8.先端藝X表現專攻,也是很奇妙的科系。說是川俣正當教授的時候成立
的。目的是不以媒材區分創作的類別。也就是達達之後常見的複合媒材的表
現、觀念藝術、行動藝術等等。建議可以去查老師們的作品,幾位老師作品
都還好,有一位老師的作品真的很爛。另外,有時候多媒材會讓一個學生人
生失去方向。尤其是當一個學生沒有任何技術或想法的時候。這個科系不建
議沒想法沒基礎的人來念。但是攝影教的不錯,學校也有免費的小攝影棚、
沖印室。
9.麻煩查一下近年學生畢業作品集、作品展,就知道程度了。
10.美術研究科平成28年度新的專攻global art practice還在實驗階段,要
再觀察,但指導教授是先端藝X表現、設計、木工、油畫、雕刻(那個人)
等等科系兼任或移動來的,所以不期待是個創新風氣的科系。會去參加日本
國內國際藝術祭,只是創作的內容好像是老師們已經畫好設計圖了…所以很
懷疑學生只是去幫忙的。也會分組去倫敦、巴黎、芝加哥跟知名大學交流,
但是目前規劃是去對方學校上2週的課,跟對方學生分組討論,在市區做一
些參訪,大半的旅費是自己出的。不過對於日語不好的人,或者想多跟西方
接觸的人算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為什麼不適合學藝術行政・管理?
東X大從平成28年度開設新的研究科,叫做國際藝XXX研究科,只有一
個藝X行銷專攻。這是從原來的音樂研究科裏面科系改組織獨立的。這科系
最大的問題,就是學生不會有時間做自己的事情(時間壓榨)。
這科系有一系列不知名的藝術活動每年都在進行,因此每年都很缺人手。
許多學生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入學,被迫參加活動而鬱鬱寡歡。許多人都沒有
辦法著手研究當初入學的研究計劃,也根本沒有時間去好好調查別的主題,
就在旋風般的忙碌中結束學業。通常畢業論文的程度也極差。並且後悔念此
科系。
如果以為這科系可以研究日本近幾年話題性的國際藝術祭,那就大錯特錯
了。因為根本不可能有研究的時間。建議直接去藝術祭舉辦地點附近的學
校,或者去主辦人當講師的學校。或者去本身沒有任何活動的學校,才有可
能有大量時間跑地方做研究。
這科系另一個問題,就是勞力壓榨。半強迫參加的活動,不會支付任何工
資,也不會支付交通費,大半時候也不支付便當飲料。甚至常常要支出交通
費、應酬吃飯費、電話費。大學部的人可以透過參加得到學分。但研究所學
生就沒有好處了(或許可以寫在工作經歷上…)。明明是義工,但是要求卻
非常高,跟支薪工作的要求一樣高,工作內容也多又繁雜,不分平日或週
末,不分白天或黑夜。常常一周會有4~5天都在免費工作。恐怕連打工時間
都不會有(除非擺爛跟老師撕破臉)。要逃離免費勞工的日子,只能在畢業
前的最後一年,並且找到一個好的研究主題、研究主題相關的實習機會,才
能不撕破的離開。
這好像是東X大最令人找不到來念理由的科系…請慎思 請慎思 請慎思
~
以上是透過各種人脈得知的訊息,恕不回答其他問題噢。
如果怎麼樣都想挑戰東X大,請好好做事先的調查(系所活動、老師、畢業
生),如果已經進去很後悔,請好好思考未來的人生~然後試著在校外發
展、開拓新的人脈等等。
或許有人無法同意上述的意見,那通常跟個人的藝術見解,或是能不能融入
保守的學風,能不能接受權力結構有關係。那當然就見仁見智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44.65.5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Study/M.1432266372.A.94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