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四哥發哥都已見過面。後來榮升主角太突然](*)Dear, write some god damn thing
TLDR:下個月開始,《信報財經月刊》有我。記得買。
1. 我有無數咁多古怪嘅寫作習慣。其中一個唔少人知,就係我篇文寫乜都未知,幾時會有都未知,但一早會有個題。例如我篇《楊枝甘露的誕生》,聽講係愛情小說,寫咗廿幾年只係得個題。《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嘅作者痞子蔡都有呢個習慣,小說一定有咗個題先,然後先寫。
2. 我更進一步,十幾廿年前已經會有個題,等件事發生。好似門捷列夫個元素週期表咁(Periodic table,啲化學畀返晒老師未?)。同你估嘅唔同,當年佢整個表嗰時,唔係列晒1—100出嚟,當時唔少元素根本未被發現。但佢一早留定位,知道會有一個咁特性嘅元素,一直都在,只等你發現。後來果然後人就發現到嗰啲元素,性質同佢預期嘅差不多一樣,成件事實在型到不得了(**)
3. 當然我唔係門捷列夫,我不能確定呢一日會發生。可能十年,三十年,甚至死嗰日都唔會有。因為涉及太多嘢。但總之,呢篇文個題,係我好多年前已經諗的,just in case.而家就可以解封了。
4. 忘掉那一天,記不起是那年,但應該係好早期,我甚至未做金融。有一年,我在書展,見到有個唔靚仔嘅瘦皮猴,推銷緊佢本新書,好似唔太多人理佢。佢話可以幫我簽名
5. 嗰個,就係龔耀輝。
6. 後來嘅事,係我開始打銀行工,開始睇《信報》。一來公司有,二來Reuters部機上面有。
7. You are what you read,最早期我可能受陶傑張小嫻影響,後來我就受游清源影響。金融方面,當然就係睇《信報》時,蔡東豪同龔耀輝。
8. 等我懷念下當年,circa 2004 -2006,我在美國銀行大廈返工(蕉行嘛)(***),閒唔時就係睇下《信報》,就係睇佢幾位老哥。當時我成日午餐就在和記大廈(已拆)間星巴克,記得嗰時個姐姐認得我,我漏低咗嘢幫我keep住,仲手寫住我個名(星巴克姐姐知你個名有幾奇?我又唔會用假名)。硬係覺得嗰時嘅人心好啲,星巴克啲女都靚啲。定只係嗰時後生,入世未深?
9. 無論如何,嗰時我就心諗。嘩,幾時有一日到我會寫《信報》?
10. 至少在2000年時,我已經發夢在報紙在專欄作家。當時厚著面皮厚著包皮咁電郵某人請教,仲畀佢第日在專欄串我。但,佢講得冇錯嘅係,write some god damn thing(唔係原文).呢個亦係我而家叫啲小朋友做嘅嘢。
11. 時間飛到去大約十年前,《信報》搞咗個「動筆動思考」嘅東西。作家培瞓,或者當搵新血咁。當時我在耆英已撈得不錯,但寫作嘅事業,等於零。
12. 而去到呢個位,我實在so gay都要講。我大學年代識嘅嗰位網友,已經實現咗自己嘅夢想(算係?),在有線講咗波好多年。佢點入行架呢?正係參加咗有線嘅比賽。我仲要係睇住嗰場比賽,甚至記得佢係講曼聯對車路士。舊年同佢食飯講起,佢當然完全唔記得呢件事。
13. 不能話受佢影響,因為當時佢已經講咗好多年。但總之,「動筆動思考」壇嘢,我就覺得自己都係要write some god damn thing,寫咗篇文去。三十歲那日不要臉,參加了挑戰
14. 有圖有真相,我都唔知我仲keep住呢個email
15. 結果?我有個朋友入圍(唔係寫金融的),本人當然名落孫山。明顯寫得未夠好,或者緣份未到。
16. 又或者,係未夠努力。
17. 當年某評審睇咗我篇文,問我有冇啲正經啲嘅(陰功,我以為嗰篇已經好正經!)。正常真係好飢饑嘅人,應該會寫多篇。但我好似只係回佢:冇喎,這是我的風格。(唔肯定有冇第二句)
18. 咁,who cares你咩風格?邊位?
19. 況且,Let’s be frank,機會成本。我由中學開始已經鍾意寫嘢,但畢竟你鍾意唱歌同你去紅館開演唱會係兩回事,你鍾意踢波同你去咗奧脫福踢一隊又係兩回事。
20. 正如上面講,當時我在耆英都撈得不錯。當然都熱愛寫作,但我都熱愛空姐(誰不愛),但我總不會日日走去約空姐,對不?唔使返工咩。咁我摶上位升職加人工緊要,定寫文緊要?
21. 你可以話即係我未夠熱愛,或者寫得未夠好,總之whatever,就又過咗十幾年。媽的,人生有幾多個十幾年?
22. 但生命嘅嘢真係唔係一條直線,卒之2021年,《信報財經月刊》,搵我寫嘢!
23. 我唔記得係「四哥」定「發哥」講(懶FC了),當年《信報》搵佢寫文,佢嘅反應係「𦧲飯應」(原文照錄)。亦係我早兩星期嘅心情。
24. 講多無謂,write some god damn thing.稿已交,講日本股票。10月頭會出版,到時記得買。最開心係佢地可以畀我寫三千字。
25. 當然啦,如今我四十看從前,枝筆已鬆軟。「四哥」「發哥」都冇再在《信報》寫文。但唔緊要,依然仲有好多好嘅作者。唔係講我啦。你也可以是孔少林,我們都是原復生。
26. 彩蛋:當年,2006,唔知「四哥」定「發哥」在《信報》,貼中意大利拎冠軍,鳩威咗一排。今年,2021年,本人一樣貼中意大利拎冠軍!固然都係七分好彩,但,至少寫波,我就應該勝過「四哥」「發哥」了。
27. 彩蛋二:居然畀我搵得返當年掟去嗰兩篇稿,不如遲下貼上嚟?而家睇返,「都唔係真係咁差啫」,「咪同我而家啲文差不多」。證明我過去十幾年都冇乜進步過,但可能啲讀者品味越嚟越低,造就我都有人睇。又或者「四哥」「發哥」等等收晒山,池中無魚蝦自大,廖化作先鋒咁。
(*)都係鍾意高登改版多啲。「記得飯島 松島 都已見過面 後來榮升主角太突然」。原諒我騎劫咗一個應該相當文藝中產嘅post,但,唔通中產文青唔睇AV?早兩年我去到松島(牛舌!)打卡亦都係貼呢句歌詞。不過in case anyone care,我係既唔睇飯島,亦唔睇松島嘅。甚至三上悠亞 波多野結衣我都係唔睇的。懶係唔跟主流嘛,由呢啲嘢都睇得出。但又不過,你見我買股票又係買返 Facebook Microsoft 等等,主流到唔主流,所以唔好輕易將 「平時嘅口味」同投資嘅性格撈埋嚟講。正如跑馬拉松嘅人,未必買股票有恒心。運動員在場上可以受壓,可以超高心理質素,但唔等於唔會有心理問題,唔會亂買嘢傾家蕩產。世界唔係咁簡單
(**)好多書有講,例如呢本(https://bityl.co/8eCm)
(***)無獨有偶,嗰時我去耆英證券見工,都係嗰度!仲要係樓上!「所以唔使請假見工」。最正係我take咗佢地offer嗰日,放工就撞到後來嘅鬼頭上司同我一齊迫電梯。
==============
已烴2000人訂!多謝大家!Two thousand people can't be wrong!(扯,幾百萬人冇訂添!).下一個目標當然係攞你命3000!
==============
月頭訂最抵!一週年!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100. 畀年費仲有85折,20/40年費VIP 送本人著作一本。
日本馬拉松百傑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東奧即時報【莎唷娜拉!2020東奧,2024巴黎奧倒數1,083天;台灣代表團史上最大豐收,2金、4銀、6銅,總計12面獎牌排名第34】
2020東京奧運首度延後一年舉辦,經歷16天的賽事,今晚在新國立競技場舉辦閉幕,由日本由秋篠宮文仁親王代表出席,國際奧會主席巴赫(Thomas Bach)宣布「非常有挑戰性的東京奧運正式閉幕,三年後我們在法國巴黎再相聚。」法國巴黎則是以巡邏兵飛行表演隊拉出藍白紅的法國國旗顏色繞行艾非爾鐵塔,向世界宣吿法國正式接下2024巴黎奧運的重擔。
這次奧運台灣代表隊繳出非常出色的成績,共拿下2金、4銀、6銅,共計12面,在所有參賽國家地區排名第34名,大幅超越雅典奧運的2金、2銀、1銅的5面獎牌,創下單屆獎牌總數紀錄。
■美國比下中國,拿下獎牌榜第一名;馬拉松比賽為奧運壓軸
本屆東奧整體排名中,美國最後超越中國,以39金、41銀、33銅,總獎牌數113排名第一;中國以38金、32銀、18銅,總獎牌數88名列第二。地主日本則以27金、14銀、17銅,總獎牌數58,位居第三。
閉幕典禮依舊沒有開放觀眾入場,只有運動員與工作人員,但風格接續開幕以知名動畫鬼滅之刃的主題曲帶入表演,把新國立競技場營造成東京一族的假日草地風景,讓所有參賽運動員雖然因為疫情無法盡情走訪東京,但可以在這樣的氛圍下體會東京氛圍。
閉幕典禮上按照慣例,同時替馬拉松項目進行頒獎。這是由奧運起源地、2004年雅典奧運會開始建立的儀式,由於馬拉松長跑源自古希臘戰爭,希臘人認為,馬拉松比賽是奧運會的「靈魂」,因此成為奧運的壓軸項目。
2020年東奧男子馬拉松也在今天清晨開跑,因為擔心東京太炎熱,男女馬拉松特別到了北海道札幌舉辦,但仍因為天氣炎熱必須提早一小時開始。但東奧首創,閉幕典禮不僅頒發男子馬拉松獎項,也同時頒發女子馬拉松獎項,而本屆男女子金牌都是由肯亞選手拿下,女子是傑普徹徹(Peres Jepchirchir),男子則是世界紀錄保持人基喬格(Eliud Kipchoge),基喬格更完成奧運馬拉松的連霸紀錄。
■巴黎3度舉辦奧運,掌旗手「艾菲爾」
閉幕的重頭戲是要把下一屆的棒子交給法國巴黎,由身穿和服的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將奧運會旗交給巴赫,並由巴赫將會旗交給巴黎首位女性市長伊達戈(Anne Hidalgo)。
上一屆東京是以首相化身瑪利歐穿越地心到里約會場接下主辦國的重任,這次法國巴黎則是以擅長的交響樂,分別在法蘭西體育場、塞納河畔、羅浮宮內與滑板公園內接力演奏法國國歌,最後則是法國籍太空人在太空上吹一段薩克斯風收尾,展現法國的藝術與音樂。
接著連線到艾菲爾鐵塔前,由小選手們跳著巴黎奧運即將新增的項目霹靂舞,搭配群眾激動歡呼;然後鏡頭以極限單車(BMX)視角,在巴黎都市內的屋頂上飛越,經過奧塞美術館、巴黎歌劇院、協和廣場,這些場地也將成為巴黎奧運的賽場;這是巴黎在1924年舉辦奧運後,相隔100年後再次舉辦奧運。最後由總統馬克宏高喊「一起更高、更快、更強」,並在艾菲爾鐵塔上懸掛一面有足球場大小的巴黎2024奧運旗幟,打出:「掌旗手艾菲爾。」
巴黎曾於1900年、1924年主辦夏季奧運,而1900年首次巴黎奧運,也是史上首次開放女性參與比賽的奧運,因此,2024巴黎奧運的LOGO,以法國國家象徵瑪麗安娜(Marianne)──自由與理性的擬人形象,向女性運動員及歷史致敬。
東京奧運組委會主席橋本聖子則是感謝每一位運動員、志工與日本同胞們,在艱困的疫情下仍微笑面對挑戰,終於將奧運成功舉辦。巴赫也說:「謝謝首相菅義偉、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能夠理解運動員如此渴望奧運舞台,願意在這樣的環境下舉辦,完成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東京之旅。」
在歌舞聲中,東京奧運聖火慢慢熄滅,正式宣布在疫情下延後一年的2020東京奧運正式結束。2024年巴黎奧運,不僅是首度僅隔三年就將舉辦奧運,也是繼倫敦後,第2個3度舉辦奧運的城巿。
■93國奪牌創紀錄,得主從13歲到62歲
本屆奧運有許多少年英雄:包括13歲的日本選手西矢椛拿下本屆新增的女子街式滑板金牌;同樣13歲的蕾莎·利爾(Rayssa Leal),則在同個項目中奪下銀牌,成為巴西最年輕的奧運獎牌得主。而14歲的中國選手全紅嬋,則在女子10公尺跳台中,拿下3次10分、包含兩度7位裁判全部給10分滿分的成績,以刷新奧運紀錄的總分奪金。
但也有資深選手展現不受歲月折損的價值,如澳洲62歲選手霍伊(Andrew Hoy)在馬術賽事三項賽團體賽與個人賽,分別拿下銀牌與銅牌,創下1968年墨西哥奧運後最年長的獎牌得主紀錄,這是霍伊第8度參與奧運。
此外,男子跳高決賽則出現罕見的「雙金」紀錄,義大利的坦貝里(Gianmarco Tamberi)、卡達的巴爾希姆(Mutaz Essa Barshim)同為2公尺37進入加賽,但兩人在嘗試2公尺39時三次都失敗,巴爾希姆詢問:「可以有兩面金牌嗎?」賽會人員點點頭,坦貝里也歡欣同意,成為奧運首見併列冠軍。 他們事後表示,「其實我們私底下本來就是好朋友,很開心可以跟摯友共享」。
巴赫則指出,本屆奧運新增的項目滑板、運動攀岩、衝浪都了吸引年輕目光。而總計有來自93國選手獲得奧運獎牌,創下歷屆奧運會新高。他同時強調,東奧賽事舉辦並未造成日本當地確診數激增,僅0.02%參賽選手染疫。
■台灣最豐收的奧運, 羽球、高球、桌球、舉重、柔道、射箭、空手道都有收獲
台灣代表隊共68名選手,這次在東京奧運賽場上展現高度競爭力,「舉重女神」郭婞淳以毫無懸念的實力,讓對手完全看不到她的車尾燈,雖然最後挑戰世界紀錄失敗,仍勇奪金牌;羽球男子雙打「麟洋配」李洋/王齊麟則是從先輸一場,一路過關斬將演出大驚奇,金牌戰更以直落二擊敗中國雙塔,拿下羽球項目的台灣首面金牌。
銀牌部分:柔道楊勇緯在開幕隔天就靠著寢技壓制對手,一路衝進金牌戰,雖然不敵日本對手,但仍為台灣柔道奪下第一面銀牌;世界球后戴資穎雖然不敵中國陳雨菲,但奪下銀牌仍是羽球女子單打的最佳表現;男子射箭團體三劍客鄧宇成、湯智鈞與魏均珩靠著穩定表現一路晉級,金牌戰不敵射出鬼神般成績的韓國隊,但仍追平射箭的最佳紀錄;最後則是苦練20年的李智凱,從《翻滾吧!男孩》一路成長,克服怯場的缺點,在奧運鞍馬上展現招牌「湯瑪斯迴旋」並完美落地,僅以些微之差輸給英國名將,但這仍是台灣體操第一面銀牌。
銅牌則是有6面,分別是羅嘉翎為跆拳道踢下久違的一面銅牌;林昀儒與鄭怡靜的桌球混雙,成為純本土選手的第一面桌球獎牌;陳玟卉則是首度參加奧運,就靠著挺舉突圍搶下一面銅牌。高球場上則是上演不可思議大逆轉,潘政琮一路狂追直到延長加賽擊敗一堆名將奪下銅牌;刺青女拳王黃筱雯則是靠著身高與手長優勢一路擊敗各國好手,雖然四強戰不敵土耳其的名將,仍奪下拳擊場上的第一面獎牌。最後則是空手道文姿云,最後一秒追平比數,雖然仍被判輸奪下銅牌,但在台灣人心中她就是金牌選手。
(文/嚴文廷;攝影/中央社、AFP)
#延伸閱讀
【林玫君/被遺忘的台灣奧運英雄──第一位挑戰者、第一位參賽者、第一位女選手和第一面獎牌】https://bit.ly/2VAuTBC
【林佳和/那些年,東京申辦過的奧運──柔道、劍道、希特勒和文青紀錄片】https://bit.ly/3zC4BgY
【東京奧運專題】https://bit.ly/3eWqFer
#報導者 #2020東奧特輯 #Olympics #Tokyo2020 #TeamTaiwan #東京奧運 #東奧 #奧運 #閉幕典禮 #巴黎奧運 #中華隊 #台灣選手
日本馬拉松百傑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運動基因》
讀了”刻意練習”, 瞭解世上沒有任何偉大的人物是與生俱來的, 在各個領域的菁英無不是在我們看不到的背後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因此持為佼佼者. 接下來在”原子習慣”一書中, 我們學習到了如何透過刺激控制與制約一步一步的打造新習慣, 接下來只要持之以恆, 那麼就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
在很多其他書本中, 也有人主張”天才” 只是一個被過度吹捧的名詞, 目的在於造神, 或是給了失敗的一個名正言順的藉口: 我沒有這方面的天份
可是, 至少在運動界, 我們的確看到不少天賦異癛的例子, 有人就是先天的跑步好手, 有人就是有生的神力… 所以到底 “人定勝天” 是不是終究只是一句我們浪漫的幻想呢? 會不會再多的努力還是可能會敗給了天賦呢?
這本書的作者David Epstein是一位資深的新聞記者, 長年報導全世界各項頂尖的體育賽事, 他為了找出這個解答, 實地走訪了非常多優秀的運動選手, 並且從他們接觸運動的原因, 到訓練過程, 以及比賽的經驗, 鉅細彌遺的記錄下來, 並與專家討論, 完成了這一本書 “運動基因”
在近代, 運動科學家一直在試圖尋找優秀運動員異於常人之處. 他們一直以為, 像棒球選手的強打者一定具有與眾不同的動態視力, 因此他們可以精準的將每一個快速或是刁鑽的球集成全壘打. 但是, 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王牌投手, 將球出手後直達捕手手套的時間約為200毫秒, 但是人類視覺神經的回饋最快也要400毫秒. 那麼他們是如何可以打得到球呢?
靠預測
一位優秀的球員只靠投手投球的身體姿勢以及肩膀位置, 就可以準確的預測球的走向. 早在1975年, 加拿大的研究人員就發明了一個叫做”遮擋測試”. 他們收集了幾千張在排球比賽時捕捉到的照片, 並把照片一部分遮擋起來做成幻燈片, 讓現役的排球選手來猜一下照片中是不是真的有球. 令人驚訝的是, 菁英選手答對的機率遠遠高於一般選手, 他們的速度甚至可以在不到一秒之內就答對答案!
而在1940年, 荷蘭西洋棋大師想要了解棋藝高手與業餘選手的差異到底在哪裡, 也做了項類似的測試: 他們把一場難解的棋局照片給職業棋士, 一般棋士, 與愛好者看. 但是這張照片只閃過他們眼前閃過幾秒, 然後請他們擺出照片中的原始棋局. 在四次實驗中, 職業棋士只瞄了照片三秒就能夠完整的把棋局擺出來, 一般棋士只能完成70%, 而愛好者只可以想出不到50%
在諸多資深運動選手的大腦中, 會將無數片段畫的記憶模組化, 而且予以分類歸檔. 因此他們可以很快的根據最微小的資訊, 在數據庫中提取出對於他們最有效的模組, 而作出預判, 反應, 甚至是戰術安排, 沒有相關經驗的一般人就無法辦到
所以, 還說什麼基因? 還是回到千錘百鍊的不是嗎?
接下來, 作者探訪了兩位世界級的跳高選手, 將會嚴重挑戰到這個說法
瑞典選手霍姆六歲時, 就展現了對跳躍濃厚的興趣, 在十四歲時的成績就已經是同年齡青少年之冠. 雖然在求學過程中, 也有失敗過幾次比賽, 但是這都沒有澆熄他對於跳高的熱情, 反而更加努力的訓練. 一直到2004年, 他終於在雅典奧運奪冠! 接下來的下一個挑戰就是2007年的世界田徑錦標賽
但是老天總是會給人驚喜 (?)
2006年, 在美國聖路易市的林登伍德大學 (就是我的母校我驕傲❤️) , 一個籃球隊的小伙子跟田徑隊的打賭, 他有本事跳得比他們高! 正當所有校隊想要看看這個狂妄的傢伙如何失敗, 再瘋狂羞辱他時, 他竟然用很生硬的方式成功的跳過了足以拿下全國名次的高度! 這年輕人叫做托馬斯, 他馬上被推薦進田徑隊, 並且使用很青澀的技巧在接下來幾次世界性比賽都拿下名次
而2007年, 奧運金牌老將霍姆與半路出家的托馬斯第一次在大阪的世錦賽中見面對決, 結果是.. 托馬斯成功地擊敗了苦練了十八年的霍姆… 而他從一開始到世錦賽之間, 只訓練了八個月!
後來, 有日本學者發現, 托馬斯致勝的關鍵就在於他小腿的跟腱, 托馬斯的跟腱長度非常的長, 而且很結實. 假如小腿跟腱越長, 越可以累積彈性能, 起跳優勢就越佳!
我們都知道, 最大攝氧量的高低是受基因決定, 在1992年, 由美國家拿到五所聯合大學發起的HERITAGE研究, (說白了就是運動基因研究), 想要看看接受測試的來自於九十八個不同家庭, 在經過了五個月, 每週三次的健身自行車訓練後, 心肺功能會有一些什麼樣進步的差異? 研究人員在一開始就知道心肺功能的提升會因人而異, 但是沒想到進步比例會從0~ 100%! 也就是說在比例上, 有最優秀的15%進步非常多, 但也有另外15%基本上沒進步, 或是進步非常不明顯. 後來HERITAGE的學者在2011年發現, 人體內會有21個左右的基因, 是對於有氧訓練反應最為明顯的. 擁有19個這些基因的訓練進步幅度會是只有10個的三倍!
這種例子在體育界常常看見: 如史上最傑出的女性三鐵選手威靈頓, 在2011年比賽的成績即使在男子組都可以排到第四, 但是她第一次嘗試其公路自行車卻是在2004年
過去認為, 人類最完美的身體比例應該是達文西所畫的”威特魯人”: 兩隻手打開的臂展等於身高, 過去認為, 這種體型應該就是萬能運動員. 但是首先在NBA就發現, 從20世紀開始, 除了全員身高開始大幅度拉高, 這被成為”身高大霹靂” (NBA籃球員比起美國一般男性的平均身高從5% 提升到15%的身高), 臂展也漸漸超過了這個比例. 而在不一樣國籍背景的球員身上, 也發現了不同的體型比例
為什麼牙買加人都是短跑好手? 因為科學家發現牙買加人體內大多都存在ACTN3基因的變異體, 而ACTN3會讓快縮肌發達, 以至於爆發力更強. 在另一方面, 科學家發現由於過去在西非, 瘧疾流行, 人類為了與疾病對抗, 因此紅血球會變異出 ”鐮狀細胞”, 導致身體吸氧量減少, 卻也因此演化為身體不需要大量氧氣供能. 對於一般人來說, 可能對導致在某些時候身體容易極度缺氧, 但是在中短距離競賽選手身上而言, 這反而成為一種優勢. 而這些特點, 讓牙買加人成為了田徑賽道上的黑色閃電!
而在非洲另一端的肯亞人, 則是稱霸了馬拉松長跑的領域. 根據檢測, 肯亞人的心肺能力與丹麥人並沒有不同, 但區別就在於下肢的比例. 肯亞人腿細, 而且重心更低, 所以跑步的經濟性就更高. 在同樣的心肺基礎上, 肯亞人更能輕鬆地維持速度, 甚至更快. 而肯亞人的體型更是關鍵: 身體直立精瘦, 臀部窄, 四肢修長. 對於長跑而言, 這種體型更利於散熱!
這些都是觀察出來的結果, 我們有沒有辦法透過基因檢測提前知道我們的身體到底具有 (或是不具有) 哪些運動基因呢? 目前這就是科學家努力研究的方向. 在奧運殿堂上奪牌的, 就一定是神選之人嗎? 這不一定. 也已很多默默付出努力的選手, 更何況, 說不一定剛剛幫你外送宵夜的小哥, 體內就有傲視群雄的舉重基因呢
一萬小時定律, 在運動基因之前, 竟變得如此不堪一擊嗎? 我認為, 對我們來說, 運動是一件令人開心與愉悅的事, 成績好不好, 不應該是我們過度在意的重點, 在運動過程中的積極體驗, 才是最可貴的. 就算我的進步比人家慢一點, 那又怎樣? 只要我自己知道我今天比昨天進步 今年比去年更強就好了! 不管有沒有某一方面的天賦, 我都可以自我察覺, 並且自我接受. 那麼人生就會寬闊的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