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
1958年的九二海戰,為八二三戰役中的海上衝突,國府為掩護登陸艦運補金門島並阻止中國解放軍快艇突擊,海軍南巡支隊所屬維原(PCE-42)、沱江(PC-104)及柳江(PC-123)三艦,奉令護送美堅軍艦(LSM-249)上的國內外記者前往金門,而沱江艦執行護送美軍與金防部官員及重要器材之任務
沱江艦,原為美國二戰的PC-461級獵潛艦,排水量450噸,最高速率18節,經改裝後配有一門3吋炮、一門40公厘和5門20公厘機炮,與友艦掩護航行遭遇中國「55甲型炮艇」(約75噸)、「53甲型炮艇」(約50噸)和蘇聯援助的P-4魚雷艇(約22噸)共計
當天開始,中國解放軍快艇發射大量魚雷攻擊海軍艦艇,但三艘的海軍艦艇回擊發射火炮,由於中國快艇沒有遠程火砲,最大的55甲型炮艇僅有37公厘機砲,必須強行突破國府軍艦的砲射火網,才能進入魚雷的攻擊射程範圍,因此有不少傷亡,其他趕來支援的中國快艇也加入戰局,不久沱江遭到兩枚魚雷擊中,加上雙方使用機砲、機槍和火炮近距離互射,導致沱江艦艦身千瘡百孔,官兵10人戰死,29人負傷,在柳江艦和前來支援的「丹陽」號驅逐艦 (前身為大日本帝國海軍炎陽型驅逐艦「雪風」)解圍下脫離戰場
另外一艘友軍「維原」也遭受損傷,官兵11人身亡、25人負傷,國府方面共計擊沉中國解放軍魚雷快艇三艘、大型砲艇八艘,重傷砲艇二艘
⚓海軍司令黃曙光上將日前率各一級單位主官、管及官兵代表在海軍忠烈將士紀念塔
舉行秋祭典禮,以肅穆的敬意上香獻花🌼,
感念先烈們為🇹🇼國家、為海軍犧牲奉獻
與捍衛海疆所付出的貢獻。🙇♂️🙇♀️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一二三渡辺,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91式改造魚雷艇用 2式魚雷 二式魚雷 酸素魚雷 大和ミュージアム 九三式魚雷の構造と技術 Long Lance 長槍 ジャイロ https://youtu.be/eZwJrfkoBG4 大和ミュージアム(呉市海事歴史科学館) 〒737-0029 広島県呉市宝町5番20号 TEL : 0823-25...
日本 魚雷艇 在 小池 百合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全米市長会議でのキャロライン・ケネディ大使のスピーチ。「海軍中尉時代、日本の駆逐艦と父が艦長を務めた米魚雷艇が衝突、爆発。父は負傷しながらも助かった。その後、日本の花見艦長を探し、アメリカでの再会を願った。昨日の敵は今日の友と、との考えで」「和解は重要」と強調した。ちなみに、市長会は翌日、パールハーバーのアリゾナ記念館を訪問。日米関係もいろんな意味で深い。
日本 魚雷艇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關於甲午戰爭與致遠艦的慘烈故事,圖片為鄧世昌:
1887年。
英國的Newcastle。
中國訂購的巡洋艦「致遠」、「靖遠」下水。
同年,訂購自德國的「經遠」、「來遠」也順利完工。
為北洋海軍效力的英國軍官琅威理,
率領鄧世昌等大清國四百多名官兵抵達Newcastle接艦回國。
1894年自8月1日中日兩國宣戰,
雙方不斷向朝鮮半島增派兵力。
9月17日,執行護航運兵任務的北洋海軍主力艦隊,
在今天遼寧丹東港附近的大海溝海域,
遭遇日本聯合艦隊,
黃海海戰爆發,
戰爭持續了五個多小時,
致遠艦在甲午戰爭中最大的一場海戰中不幸沉沒。
當時中日兩國共有24艘軍艦參戰。
這是世界海軍進入鋼鐵蒸氣化時代後的第一場大規模海戰。
SB in
黃海海戰是第一次近代化海戰,
每個人都急切地想知道,
新式武器效果如何,
新技術到底如何,
魚雷艇是否有空,
速射炮是否能產生不同效果,
這麼多的新式武器,新式軍艦,
我們很了解這些新式軍艦,
因為它們都是西方生產的。
因此每個人都熱切關心黃海海戰的結局。
中日兩國參戰軍艦多是建造於十九世紀八零年代的外購船艦。
這個時期,世界海軍艦船技術正在快速更新換代。
北洋海軍引以為傲的兩艘一等鐵甲艦有「定遠」、「鎮遠」。
日本則有當時世界海軍艦船最新技術的巡洋艦「吉野」號。
定遠艦每小時14.5節的航速,
被十年後建成的吉野艦遠遠甩在後面。
定遠鑑裝備了四門305毫米大口徑德國克魯伯火炮,
這是當時鐵甲艦武力配備的佼佼者。
但十年後,大口徑火炮的威力逐漸被發射速度更加迅猛的速射炮替代,
吉野艦裝備的是四門152毫米、八門120毫米大口徑速射炮。
甲午海戰中,北洋海軍共配備大口徑火炮58門。
日本海軍104門。
而大口徑速射炮方面,
日本海軍共有68門,
北洋海軍卻一門都沒有,
60多門小口徑速射炮,
根本無法對主力艦購成威脅。
黃海海戰中,
北洋海軍損失了超勇、揚威、致遠、經遠四艘軍艦;
定遠、鎮遠、靖遠、來遠四艘遭受重創。
日本海軍除松島、赤誠、比叡、西京丸遭受重創之外,
無一沉沒。
畫中描繪的是由鄧世昌指揮的致遠號在戰鬥之初先試圖撞擊敵艦,
終因艦體受傷過重而沉沒,
艦上252名將士,
幾乎全部殉難,
與艦同歸於盡。
鄧世昌是福州船政學堂第一屆畢業生,
致遠艦沉沒的那天是他45歲生日。
從日後整理的日艦中彈紀錄來看,
北洋海軍的命中率一點都不低,
甚至反覆擊穿日艦要害部位,
但卻未能造成致命傷害,
很大的原因,
在於北洋海軍使用的炮彈中,
有大量實心彈根本不會爆炸。
甲午戰後,這些炮彈被帶回了日本,
日本軍人將它們看做上蒼的庇佑。
SB in
這是我們最魂牽夢縈的東西。
這個銷子是裝保險銷的。
炮彈發射出去之後,
這裡有個鐵條,
炮彈會轉出去,
按照道理,
有這個銷子的話,
這裡面是有炸藥的,
但是這個炮彈沒有炸。
下面就是日清戰爭戰死的日本士兵的墓。
從這個墓道向下,
在這個墓道的入口處,
是定遠艦的兩顆開花彈,
在這邊給它守靈。
為慰靈魂,
清國軍艦定遠,
三十珊(厘米)半之彈丸,
海軍中將伊東祐亨。
這個炮彈再次看到它的時候,
抱著它都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當時這顆炮彈如果打出去了,
炸開的話,多好。
除了海戰,
在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還有大規模陸戰,
中日投入兵力總數超過40萬。
1894年11月7日,
日軍佔領大連灣,
那天正好也是大清國皇太后慈禧六旬萬壽慶典日。
說起來,命運彷彿一直和她做對。
慈禧四十歲壽誕時恰逢日本侵台。
五十大壽時中法戰爭爆發。
如今六旬壽典又迎來了隆隆炮聲。
這個封閉自大的古老帝國從未料到,
此番與它開戰的,
竟然是一直被它鄙視的倭寇鄰邦。
甲午戰爭的起因,
是大清國應朝鮮王室之邀,
出兵平定農民起義,
而日本藉口維護朝鮮獨立而與清國開戰。
日本以維護國際秩序自居,
思想家福澤諭吉不斷撰文向國人宣告,
這是場文明對野蠻的勝戰。
日本全方位動員大打宣傳戰,
甚至邀請西方媒體登艦隨軍採訪,
積極塑造日本文明形象。
但諷刺的是,
1984年11月,
日軍攻陷旅順,
隨即就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旅順大屠殺」。
甲午戰爭後,
大清國被迫承認朝鮮獨立。
而向世界宣稱維護朝鮮獨立而戰的日本,
在1910年將朝鮮併吞,
開始了對朝鮮半島長達35年的殖民高壓統治,
直到1945年二戰結束。
甲午戰後,日軍佔領遼東半島,
大清國將官為了防止作為北洋海軍軍事基地威海衛被日軍所用,
炸毀了全部炮台,
威海衛失陷。
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苦守劉公孤島,
等待著永遠不可能到來的援兵。
日軍對已成甕中之鱉、殘存的北洋海軍發起一次又一次攻擊。
丁汝昌的希望徹底破滅,
在元宵夜當天,
下令自行炸毀北洋海軍的旗艦定遠,
多位當年福建船政學堂培育出的管帶(艦長),
集體實踐「苟喪艦、必自裁」的誓言,
結束生命。
在安排完島上近萬名官兵百姓的生死安全事宜後,
丁汝昌,中國第一位海軍艦隊司令自盡殉國,
時年52歲。
NS
這裡是日本下關,
昔日的名字是馬關。
一間以河豚料理聞名的餐廳「春帆樓」,
門口矗立著標示牌「李鴻章道」。
1895年三月,
73歲的李鴻章沿著這條小路,
一趟一趟前往進行議和談判。
那場談判的雙方代表是舊識。
日本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
清國直棣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
談判桌的兩邊是中日兩國的西學菁英。
日方是留英的伊藤博文和留歐的外務大臣陸奧宗光。
李鴻章的三位助手分別是畢業於英國林肯法律學院的伍廷芳、
曾於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學習的羅豐祿、
曾於法國巴黎法科大學就讀的馬建忠。
李鴻章多年來培養了無數軍事、外交和法律留學生,
但這些人才在中國,
無一和伊藤博文一樣,
踏足政壇改革制度。
27天內五場談判,
日本分毫不讓。
1895年4月17日,
中國和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
戰爭賠款2.3億兩白銀,
台灣離開中國版圖長達半世紀。
李鴻章在這份喪權辱國的條約上,
簽下了令後人唾罵的名字。
1901年,李鴻章去世後,
流亡日本、28歲的梁啟超寫成了「李鴻章」傳。
SB in
何以他國以洋務興,
而吾國以洋務衰也?
吾一言以斷之,
則李鴻章坐知有洋務而不知有國務,
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
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內治,
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國民,
不知國家之為何物,
不知國家與政府有若何之關係,
不知政府與人民有若何之權限,
不知大臣當盡之責任。
及其敗然後知其所以敗之由,
是愚人也,
乃或及其敗而猶不知其致敗之由,
是死人也。
120年前的那場戰爭後,
東亞兩個國家的命運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
中國歷經坎坷。
而日本更加篤信軍事征服一切,
由此踏上軍國主義的不歸路,
日本 魚雷艇 在 一二三渡辺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91式改造魚雷艇用 2式魚雷 二式魚雷 酸素魚雷 大和ミュージアム 九三式魚雷の構造と技術 Long Lance 長槍 ジャイロ
https://youtu.be/eZwJrfkoBG4
大和ミュージアム(呉市海事歴史科学館)
〒737-0029
広島県呉市宝町5番20号
TEL : 0823-25-3017
FAX : 0823-23-7400
日本 魚雷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世界軍艦的故事
本次將帶著聽眾朋友走出錄音室、第二次到長榮海運博物館,由館方解說志工威廉,威廉老師曾經是海軍退役軍官,所以對軍艦和世界戰役就有一定了解與認識,退休後又長期在長榮海運博物館擔任解說志工,所以談起各種代表性的戰役和影嚮戰爭結果的軍艦如數家珍,深入淺出。
1. 緬因號/美國戰鬥艦 USS Marine/Battleship
1898年奉派至哈瓦那保護美國僑民, 在當地發生爆炸沉沒,艦上260餘名官兵全數喪生,成為美西戰爭的導火線, 1889年下水,1895年服役, 1898年沉沒
2. 鐵爵號HMS Iron Duke/The Dreadnaught battleship
為英國無畏型戰鬥艦,以英國將威靈頓的稱號命名,1916年日德蘭海戰中因擔任大洋艦隊司令約翰.傑利科的旗艦而聲名大噪,1931年退役移做訓練鑑, 1939年因遭德軍烘炸而損壞
3. 大和號Yamato/日本大和級戰鬥艦
是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海軍「大艦巨砲主義」的具體象徵,1940建造完成, 1941服役, 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戰艦,因而成為英美聯軍鎖定攻擊的目標, 1945年4月6日, 已成為強弩之末的日軍,發動「菊水作戰」派大和號等船艦迎戰優勢的美國艦隊, 次日, 大和號在沖繩附近遭到380架美軍戰機的輪番攻擊而壯烈成仁, 殘骸於1985年被尋獲 (它是第一個啟用球形船頭取代尖形船頭,來增加速度彌補船隻尺寸)
4. 亞利桑那號 Kidd 船長/美國超無畏型戰鬥艦 USS Arizona/Super Dreadnaught
Battleship
1931年進行現代化改裝,1941年不12月7日的珍珠港事變中受到重創, 全艦共1000餘名官兵陣亡,目前仍沉在珍珠港的海底,並建成紀念碑供人參觀憑弔
1915年下水, 1916年服役, 1941年12月在珍珠港被擊沉(太平洋戰爭的開始)
5. 密蘇里號/戰鬥艦 USS Missouri(BB-63)
曾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波斯灣戰爭等, 共獲得11個戰鬥勳章, 1945年9月2日, 日本投降的儀式在此艦上舉行, 日方代表簽署了無條件投降的文件, 正式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 (太平洋戰爭的結束)
6. 俾斯麥號/德國戰鬥艦 Bismarck/Battleship
(不能打到魚雷機,德國對外號稱是自沉而非被擊沉), 於 1939年下水,1940服役, 不但噸位大,航速高,還配備強大火力, 儼然是一座堅固的海上堡壘, 為各國海軍所望塵莫及, 但在1941年5月27日與英國海軍艦隊激戰中遭擊沉, 1941年5月27日被擊沉, 1989年尋獲
7. 虎德號Hood Battlecruiser/英國戰鬥巡洋艦
虎德號建造完成時為當時最大, 最快速且外型狀觀的主力艦, 二次大戰期間,與威爾斯王子號一同搜索德國精銳戰艦俾斯麥號, 雙方戰艦在1941年5月24日相遇, 爆發激烈戰鬥, 虎德號遭到擊沉, 全艦只有三名生還者, 英國舉國哀悼
8. 紫晶號 HMS Amethyst
建造於1942-1943年間, 英國巡防艦,配備有反潛及防空武力,主要的任務為護航, 在國共內戰期間曾值勤於中國,1949年, 當紫晶號運送補給品至位於南京的英國大使館之時, 被中共的重砲兵部隊砲擊中彈而擱淺, 中英雙方交涉幾個月後, 紫晶號才趁機逃脫, 結束這場衝突事件 (1942年下水,1957年解體)
9. 埃塞克斯號/航空母艦 USS Essex (CV9)
1941下,1942服役,1969除役, 1973拆解, 1943年5月開始投入太平洋戰爭,於1944年馬里亞納海戰和同年10月的雷伊泰灣海戰創戰功, 戰後因功榮獲「總統單位嘉獎」和13枚戰役銅星紀念章
10. 高雄號Takao/Heavy cruiser Takao class/重巡洋艦高雄級
為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等巡洋艦艦型」,高雄號為該型船艦的第一號艦,以京都的高雄山命名,其龐大的艦橋宛如日本古城般雄踞海上
11. 千鳥號 HMS Plover,也音譯為蒲樂福號
是英國駐香港的皇家海軍孔雀級巡邏艇, 1983年開始服役, 擔任維持海上治安及救護工作, 1997因香港回歸而轉售予菲律賓海軍
12. 伊號第四零零潛水艦 Japanese I-400 Submarine
I-400型潛水艇是日本帝國海軍所建造,俗稱「潛水航空母艦」, 艇內搭載2架(後改為3架)特殊水上攻擊機「晴嵐」, 目的是想利用潛水艦接近美國巴拿馬運河作奇襲攻擊, 但在發動攻擊前夕時, 日本已投降, 1946年於夏威夷近海被當做實艦標的擊沉處分(1944下水,1945除役,1946自沉)
13. 悍神號HMS Termagant/Talisman class destroyer
英國護身符級驅逐艦,屬大型重武裝驅逐艦,曾參加過日德蘭之役
H代表 he or her, M代表 majority 英國皇家, S代表 ship
14. 鱘魚號HMS Sturgeon/A class torpedo boat destroyer
英國A級魚雷艇驅逐艦, 是英國最早期的魚雷艇驅逐艦, 1894年下水,是A級驅逐艦中第一艘下水的,1912年解體